“中年危機”和我們的距離

最近和同事們聊到中年危機這個話題,可能你感覺還離的很遙遠,可是你要知道,“中年危機”就在我們面前:

工作不順心,小孩不省心,身體不舒心,胡想還不死心!

所謂中年危機,也就是這個狀態吧。

危機的典範特徵,是不滿現在的生活方式,想要逃離各類“枷鎖”。

所謂枷鎖,無非是家庭和工作。

“中年危機”和我們的距離

都說30歲是個分水嶺,其實30歲以後都是,30歲的你大概想在事業上再精進一步,有了家庭責任,餬口的重擔漸漸的壓在你的身上,不再能為所欲為,所有的希望是用工作來證明本身;40歲的你,開始感受到柴米油鹽索然無味,你的精神世界沒人理解,妻子孩子按部就班,沒有一件事可以輕鬆的讓你愉悅,你就會想起頭逃離,逃離“枷鎖”

可是大多數人也只能侷限於想想。

是的,不敢換工作,不敢做出實際步履上的改變,怕拓展新的規模,怕到了不擅長的目生的地方,你不再重要,所以你不敢。

張愛玲說,中年往後的漢子,時常會感受孤傲,由於他一睜開眼睛,四周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高曉松說,人生到了下半場,仇敵只剩下本身,真正的中危是奮鬥半生,恍然舉頭,拔劍四顧心茫然,不知何處是所依。

寫的很是到位。

“中年危機”和我們的距離

那些想去西藏徒步的,去非洲喂獅子的,總之通通想逃離如今生活現狀的,廣義上都可能是中年危機的典範特徵。

無論你還處於18歲的花季,25歲的迷茫期,30歲的向上期,或者40歲的無力期,什麼時候開頭都不晚,怕的就是不敢從頭開始。

年青的我們尚需努力,讓我們的“中年”不懼有危機。

“中年危機”和我們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