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后妃去世之後,她們的首飾怎麼處理?

Heavn123


清朝的后妃去世之後,她們的首飾會如何處理?這就得看地位來說了。

地位高的

若是生前的地位比較高,那麼死後的待遇也不會差。這和古人的事死如事生思想有著莫大的關係。像是那些皇帝寵愛的妃子去世了,陪葬品一定是一大堆,她生前用過的所有首飾也會陪葬在內。特別像是後來慈禧這種,她死後墓中的陪葬品之奢華,不僅僅是她生前用的首飾了,而且還附上了專門陪葬用的首飾珠寶。


地位低的

若是生前不怎麼受寵愛的妃子,那麼生前賜予給她的首飾當然也沒有很多。屬於她貼身的首飾當然還是會隨之代入墓中。一些不屬於她私人的皇家公共物品會留下來給其他人使用。至於還添置其他陪葬品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相對那些地位高的妃子,這些地位地下的妃子就是相當於“薄葬”了。


淡看天上月


清宮后妃雖然可以獲得大量珍貴的賞賜,比如頭面首飾、擺設、布料等,但她們只擁有暫時的使用權,而不具備所有權。她們去世後,這些東西的處置權利仍然歸皇帝。

比如乾隆皇帝的容妃去世後,她的遺物處理去向大體如下:

一部分由宮廷回收

小部分焚燒給容妃為祭奠

小部分隨容妃陪葬入棺中

一部分撥給和孝公主為陪嫁添妝

大部分由乾隆皇帝賞賜給和孝公主

大部分由乾隆皇帝賞賜給外孫女大格格(和碩和恪公主之女)

小部分分送給宮裡妃嬪、和敬公主

小部分賞賜給容妃親人家屬

小部分賞賜給容妃宮裡的太監宮女嬤嬤等

小部分賞賜給為容妃處理後事的太監


容妃薨後擬分送遺念
愉妃,玉器五件一盒,宮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穎妃,玉器九件一盒,宮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惇妃,玉器五件一盒,宮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婉嬪,玉器五件一盒,宮扇三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循嬪,玉器五件一盒,宮扇三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林貴人,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
祿貴人,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
明貴人,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
鄂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
白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

和敬固倫公主,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念珠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容妃親戚及族人擬賞
公額思音,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石青大緞一匹,醬色大卷紗一匹,石青大卷紗一匹。
公托克托,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石青大緞一匹。
臺吉喀申霍卓,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石青大緞一匹。
臺吉帕爾薩,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醬色大緞一匹。
帕爾薩之子兵巴克爾,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彭緞一匹,紡紗一匹。
兵阿克伯塔,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彭緞一匹,綾一匹。
兵哈丕爾,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藍紗一匹,綾一匹。
小人,丕裡敦,巴巴克,每人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官用紗一匹,石青小褂一件。
額思音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醬色大緞一匹,月白大緞一匹,藍官用紗一匹,石青官用紗一匹。
圖爾都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銀二百兩,青大緞一匹,青宮綢一匹。
喀申霍卓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桃紅緞一匹,綠紗一件。
喀申霍卓之女二口,每人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桃紅緞一匹。
容妃之姐,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藍大緞一匹,月白寧綢一匹。
容妃之妹,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醬色大緞一匹,藍大卷紗一匹。
兵巴哈爾等之妻三口,每人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彩色大緞一匹。
帕爾薩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桃紅綢一件,月白綢一件。
首領太監二名,每人銀五兩,每人官用紗一匹。
出力太監四名,每人銀四兩,制錢一貫,每人官用紗一匹。
當差太監八名,每人三兩,制錢一貫,每人漳紗一匹。
頭等女子一名,銀十兩,制錢一貫,衣服六件。
二等女子五名,每人銀六兩,制錢一貫,每人衣服五件。
頭等媽媽裡一名,銀四兩,衣服三件。
二等媽媽裡三名,每人銀二兩,每人衣服三件。

美映椒房


【文藏來答】並不是全陪葬哦,清宮的首飾是要回收的。小編想通過一件屬於答應的首飾來回答。

清代宮廷首飾,多數會隨著主人的離去而作為皇家財產被重新收歸庫房,或熔化、或改用、或分賞給其他宮眷,使得首飾的主人多漫漶不可考。在清宮舊藏的首飾中,有一件盆花面簪,因為帶有當時記錄收貯的黃條,使得我們能夠穿越時光,找尋到它曾經的主人。

清 銀鍍金嵌寶石花盆式簪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道光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收睦答應交回

境遇悲慘的睦答應

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黃條記錄於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十月十八日由睦答應交回。睦答應,生年已不可考,於善浦先生在《清代帝后的歸屬》(於善浦《清代帝后的歸屬》,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第一九三頁)一書中提到過這位睦答應,乃是滿洲正黃旗出身的赫舍哩氏,生於十月二十八日。《宮中雜件》(一二四六包,467-4-85條)道光十年九月二十七日總管張祥所奏的冬季宮分記錄有「睦貴人下女子四人」的歷史細節。在清代宮廷的后妃制度中,貴人地位較低,是大多數秀女入宮之時的位份。關於睦貴人入宮的時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她於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年)通過選秀,進入後宮,初封睦貴人,那一年被選中的還有日後寵冠後宮的孝全成皇后。

銀鍍金嵌寶石花盆式簪所附黃條

人生際遇從一開始就依賴於皇帝的寵愛,同年入宮的四個人,到了道光十年,全嬪早已成為全貴妃,祥貴人因生女有功晉封為祥妃,珍貴人晉升為珍妃又被降封為珍嬪,並於前一年薨逝,只有睦貴人還是初封的小貴人。道光十年十二月,睦貴人終於等來了晉升,上諭:「奉皇太后懿旨,睦貴人晉封為睦嬪。所有應行事宜,著各該衙門察例具奏。」(《清實錄·宣宗》道光十年庚寅十二月)然而尚未舉行冊封禮,道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皇帝再次降旨:「睦嬪降為睦貴人。」沒過多久,睦貴人又被降為睦答應。這件盆花面簪所記錄的時間是道光十一年十月十八日,距離九月被降為睦貴人不過月餘。睦答應再次出現於史料,已經是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其彩棺隨孝慎成皇后梓宮一起奉移西陵。道光十五年九月初八日,睦答應被葬入雙峰岫妃園寢。

精美的銀鍍金盆花面簪

睦答應所交回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是一件盆花式樣的簪花,參考清宮舊藏的鈿子實物可以發現,盆花式樣的面簪裝飾在鈿子的頂端居中位置,並在其兩側會配以長圓形簪飾。根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所記:「婦女著禮服袍褂時,頭上所帶者曰鈿子。……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支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可見道光時期,滿族女性穿著「禮服袍褂」時頭戴鈿子已經成為主流的搭配方式。睦答應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應該也是一件佩戴於鈿頂的裝飾物。

清 點翠嵌料石玻璃珠鈿子(頂部)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使用花絲鑲嵌、點翠等工藝。面簪的花盆部分,先將金屬軋壓成素絲,之後再一層一層地掐製出花盆的形狀,將軋扁的素絲加工成為一個個卷紋絲,平填進掐制好的花盆形狀的輪廓裡。花盆的正中央鑲嵌一顆碩大的隨形粉碧璽,面簪所用這塊碩大的粉碧璽值不菲。盆花面簪的主花是一朵盛開的蓮花,花蕊部分是用花絲工藝中的吸珠法(金屬遇熱融化,自然收縮成球形)製作。花蕊正中是一顆瑩白的東珠。東珠產自寒冷的江水之中,生長緩慢、皮緊色白,因出自滿族故土而受到特別的尊崇。清皇室一直壟斷著東珠的採捕資源,東珠作為皇室專供,嚴禁一般民眾使用,並不在市面流通。

清 點翠嵌料石玻璃珠鈿子(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不說清代,時至今日紅寶石的價格依然昂貴,而單這一塊麵簪之上就嵌著七顆紅寶石。盆花面簪的荷葉裝飾運用了點翠工藝,將花絲焊接在金屬胎體上,先勾勒出荷葉的邊沿與脈絡,之後根據勾勒出的脈絡填補粘貼翠鳥的羽毛。為了增加面簪的華麗程度,在已經點翠的蓮葉、蓮瓣之上鑽孔,栓系假珍珠作為裝飾。盆花面簪的花盆邊沿同樣使用了花絲勾勒圖案、填補點翠的工藝,以淺色翠羽為主,間或使用深色的翠羽點綴勾勒,在細節處更精緻耐看。整件面簪統合了金銀細金工藝中繁複的花絲工藝、鑲嵌工藝與點翠工藝,裝飾風格具有宮廷首飾華麗精緻的特點。

清人繪 孝全成皇后便裝像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道光時期是宮廷首飾風格轉型的階段,這件盆花面簪具備了轉型階段承前啟後的特點,它既有乾隆、嘉慶時期首飾使用花絲工藝為主、鑲嵌珠寶的裝飾風格,又有道光、咸豐之後大面積使用點翠的特點。陳重遠先生在《老珠寶店》一書中提到:「道光、咸豐年代崇尚紅色,鑲有紅寶石、紅珊瑚的首飾暢銷又值錢。純金或包金首飾鑲紅寶石,飾物呈紅色,便俗稱黃金和珠寶為紅貨。」鑲嵌紅寶石的盆花面簪,正是這一時期紅色寶石備受偏愛的寫照。而面簪將碧璽作為主寶石鑲嵌在花盆中央、荷葉滿鋪翠羽,所體現的對於碧璽和點翠的愛好,則一直延續到了道、鹹之後的晚清。

清人繪 孝慎成皇后觀蓮像軸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妃嬪首飾的回收與「再利用」

羅友枝女士在《清代宮廷社會史》一文中指出,皇帝對妃嬪的財產擁有明確且完全的處置權。妃嬪的妝奩等物是由內務府準備,都不屬於個人,而是皇室財產的一部分。因此,這些物品在嬪妃去世或是被降級之後一般都要歸還庫房,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妃嬪所用之物除了歸還庫房以備將來使用,部分物品也在宮廷中其他女性之間循環使用。

清 銀鍍金嵌寶石蝠壽紋簪(一對)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乾隆六十三年二月初三收“”

李寅先生《清宮帝后妃遺物的處理和焚化改制》中也對后妃遺物的去向做出了總結,其中涉及首飾的處理,包括:

一、交回庫房。如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淳嬪死後交回金鑲珊瑚項圈、金累絲鳳等首飾。

二、將首飾上的珠寶取下重新加工,並熔化金銀。如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熔化忻貴妃的遺物金累絲葵花面簪、金茶花簪等首飾,對其進行重新加工,拆下了舊的寶石珍珠。

三、對收回的首飾進行重新的賞賜或者用於後宮其他妃嬪揀選替換。例如乾隆皇帝的容妃死後,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四月二十日大學士和珅傳旨:「容妃遺下衣服、首飾等物,具著分送內廷等位,並賞公主、大格格及丹闡、本宮首領太監、女子等。」收到容妃遺物的人包括愉妃、穎妃、惇妃、婉嬪、林貴人、祿貴人、明貴人、卾常在、白常在以及和敬固倫公主等。

清 銀鍍金嵌寶石蝠壽紋簪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覽銀鍍金福壽麵簪一塊,嵌蚌珠一顆,假珠三顆,玻璃二塊,共重七錢,嘉慶六年十月十五日收,敬事房呈。”(上圖)

根據這件盆花面簪栓系黃條所記錄的收回時間,睦嬪在被降為貴人之後的兩個月內,又被再次降為答應,並上交了作為貴重財產的首飾。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清代宮廷之中,除了后妃亡故會對首飾進行回收以外,隨著首飾擁有者地位的降低,精美的貴重首飾也會被隨之收回。除了要交回對應等級身份的禮儀服飾(如朝冠、朝服),鈿子上所添用的面簪也會被收回。根據《故宮物品點查報告》的記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舊存於永壽宮內,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七月總管內務府折中記錄:「查永壽宮前後大庫,系屬尊藏御用物件處所……」可見永壽宮在光緒時期已成為清宮儲存的庫房。不同於被銷燬或反覆利用的其他首飾,這件舊藏於永壽宮中的面簪,在睦答應之後,就再未被其他人使用了。

清 銀鍍金點翠嵌寶石蝠壽紋簪(一對)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銀鍍金福壽麵簪二塊,廂嵌不全,嵌假珠石,共重一□,同治元年三月十七日收,敬事房呈。”(上圖)

銀鍍金盆花面簪背後的故事

清 銀鍍金嵌珠寶花盆式簪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銀鍍金盆花面簪一塊,嵌飯版小正珠十顆,紅寶石一塊,假珠石,共重一兩七錢,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四日收,睦答應交回。]可知此件面簪也是睦答應交回的,只是這件交回的時間是在十二月,較另一件要完兩個月。

“聚珍”、“二兩平”戳印

面簪背面,戳印「聚珍」、「二兩平」,這提供了這件面簪來源於宮外的證據。雖然這件面簪是王公進貢還是內廷採買已經不得而知,但是,這件首飾上的戳印證明,至少在道光時期,宮外首飾已經流入內廷。關於「聚珍」所指為何,《老珠寶店》一書中曾提及北京的珠寶首飾業從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後逐漸在廊坊二條(一般是指東起前門大街,西至煤市街的一段區域。歷史上,廊房二條以經營古玩、玉器著世,有「玉器古玩街」之稱)開辦店鋪,至咸豐年間,整條街面都是珠寶玉石的店面。其中,北京廊坊二條的聚珍齋乃是百年老字號,在珠寶市場以鑑別經營寶石著名。背後戳印「聚珍」的這件盆花面簪,極有可能就是購買自北京廊坊二條的聚珍齋。

清 銅鍍金嵌珊瑚釘珠項圈 故宮博物院藏

睦答應所侍奉的道光皇帝是一位循規蹈矩,對後宮要求極為嚴苛的皇帝,其在位之時,後宮中有一半妃嬪受到過降級的懲處。如果不是這件盆花面簪,睦答應不過是道光皇帝后宮之中不被記起的一名小答應。正是因為有了這件栓繫著黃條的首飾,我們彷彿看到了那遠去的歲月中、深宮內苑裡一個年輕、鮮活,但處境悲涼的生命。

皇后的朝冠,貴妃的項圈,究竟屬於哪一位曾經風光無限的後宮佳麗,已經漫漶不可考。珍寶之所以稱為珍寶,除了工藝的考究、用材的奢華,更因為其背後承載的故事。而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就是一件承載著睦答應人生境遇的有故事的珍寶。


原文作者:景聞(故宮博物院宮廷部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6月刊《簪花閒話后妃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朝時期,所有的妃嬪,她們的首飾都是有皇帝處理的,她們並沒有處置權,畢竟這些都是有專門負責此事的人供應的。

並且從皇后到常在,她們分別居住在皇宮的一處,每個等級的人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尤其是服飾最為明顯,其次就是首飾(大多為頭飾),首飾的等級越高,也就代表著主人的地位越高。

所以從這些可以看出,首飾無非就是代表她們的地位和身份,既然是這樣,也就是說在這些妃子去世之後,這些首飾是不能陪妃子一起入葬的。

那麼清朝妃子的這些首飾,在自己去世之後又去了哪裡?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一般有4種處理方式。

庫房收回

妃子去世之後,大部分首飾是需要交回庫房的,交回庫房是為了更好的保管,如果任由其亂放,很可能就導致日後再也找不到,所以就乾脆收回,畢竟這也是皇宮內的財產。

皇宮每筆支出都是要記賬, 因為皇帝也要提倡節儉,沒有必要太浪費, 收起來說不定以後還可以重複使用。

重新加工

一般能重新加工的大多都是磨損比較大的首飾了,所以就會熔化金銀,如果是鑲了珍珠或者寶石的,就先將其拆下來,經過處理之後,重新鑲上去,這樣又可以做出新的首飾。

重新賞賜

一般這種首飾,大多是沒用多久,在妃子去世之後,這類首飾保存的比較好,所以用來賞賜新晉升的妃嬪再好不過了。

有的人就會嘲笑這件首飾是之前某某用過的,不吉利,但是這只是電視劇才出現的場景,滿族人對這些並不講究,她們認為這樣反而能更好的晉升,因為有的首飾並不是因為妃子去世後才被重新賞賜的,而是被貶之後,這樣她們戴著這首飾反倒可以時刻提醒自己。

陪葬

都說規矩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如果皇帝非常寵幸這個妃子,在她去世之後,皇帝會允許將一些妃子生前戴過的首飾一起下葬,這自然是疼愛妃子的表現。

以上4點就是對去世妃子首飾的大致處理方式。


羽評郡主


清宮后妃去世後,她們的首飾會背收回國庫或被重新轉贈給她人。清宮之內等級森嚴,皇帝的女人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答應和常在等幾個等級。分別居住在十二個宮位。每個妃子服飾都不一樣。等級越高服飾越華貴。嬪妃們每上升一個等級,授給的頭飾檔次越高。但這些頭飾只是身份和地位的標治,讓人一眼望去便知道是什麼身份,不是個人私有財物,如果這個嬪妃們去世了按照宮裡制度會被收回國庫,磨損大變型的銷燬重融,品像好的重新贈給她人,所以,后妃們的首飾只是裝飾品地位和自份的標治,后妃們去世後首飾會被收回。



關東俠客



小餐館老闆


那是古人的事,凡人不曾過問,也許陪葬了吧,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


山東阿斌


部分陪葬,部分留給身邊的親人,部分回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