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小夥伴們,聽說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南京如火如荼的舉行,各行業大咖暢談未來科技引爆大會:智慧公共服務、智慧出行、智慧文旅、智慧醫療、智慧金融工業、新內容文創、人工智能等。

未來那麼多智慧應用,聽著感覺都要飄起來了呢,想想是不是很激動,也許小姐姐們未來不用每天花1小時化妝了,帶個科技臉妝就可以出門,風格想怎麼換就怎麼換。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那麼,本期我們來看看大會上博物館行業在AI領域的解決方案做了哪些探討。

11月2日,在“共生·AI應用”的分論壇上,騰訊AI領域的三大產品騰訊雲叮噹AI助手、騰訊智能翻譯、騰訊QQ瀏覽器“識你所見”發佈AI應用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分別在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機器人、智慧文博、智能翻譯、智能教育、智能景區等八大場景應用落地。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其中,論壇邀請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班睿帶來了“AI助力博物館數字化”的分享,甘肅省博物館聯合博物官推出了文物識別、全館導覽、3D模型線上互動和線上虛擬展覽等服務,藉助QQ瀏覽器圖像識別和AR能力,實現數字博物館建設。

詞彙太多太繞看不懂?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簡而言之就是打開博物官就可以看到甘肅省博物館的所有寶貝了。全部陳列展語音導覽、拍照識別、3D模型任君選擇。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當然了,不只是甘肅省博物館,目前博物官已支持140家一級博物館的導覽,記得逛博物館時用博物官哦。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基於當下和各大博物館的合作支持了很多基礎的功能外,班睿談到後續博物館將與騰訊AI展開更多方向的合作,如AR互動、社區交流、智能翻譯、智能語音交互、文創新消費等。當然這也意味著博物官將有更多功能提供給小夥伴們使用。

那麼言歸正傳,回到標題。(官宣完畢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本次大會現場展出了國寶模型《銅奔馬》,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馬踏飛燕”,在展出期間,小博聽到學者討論,據專家考究“馬踏飛燕”下面踏的不是燕。若不是燕又是何物。

“馬踏飛燕”是國內最知名的文物之一。不僅因為它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還因其形象被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而蜚聲內外。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銅奔馬剛剛出土的時候並未引起重視。

有一種說法是“馬踏飛燕”最早由原甘肅省文化局文物科科長王毅命名,直到1971年,郭沫若陪同柬埔寨親王一行訪問蘭州,很偶然地看到了這匹銅奔馬,當即大為讚歎,認為是文物中的寶中之寶,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一流的藝術品。而那隻被飛馬踩著的飛鳥,在最初即被郭沫若認定是“飛燕”。其實郭沫若並沒有經過特別認真的考證,只是以一個詩人的思維,在當時聯想到了李白詩詞《天馬歌》中的一句“回頭笑紫燕”。

小博翻查資料發現,據說經過鳥類專家的考證,這隻飛鳥其實並不是燕子。首先它的長相不符合燕子的形態特徵,而且燕子在鳥類家族中飛行速度也不是特別傑出。而考核形態標準和速度標準,最後推論出這隻飛鳥其實最大的可能應該是“遊隼”。


「文博」聽說“馬踏飛燕”踏的不是燕子?甘博聯合博物官小程序上線


沒錯,你們說的就是我,請叫我遊隼(sǔn)

當然,雖然以燕子為題材的藝術品在明清時期流行一時,“杏林春燕”、“海晏河清”等圖案經常出現在各種物品上,但唐以前燕子的形象在留存至今的藝術品中並不多見,有些似是而非的形象,不能輕易下結論。

馬踏飛燕踏的是什麼,至今眾說紛紜。小博也不能給出準確答案,或者小夥伴們好好查看3D圖像研究一下,你們認為馬蹄下踏的是何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