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總被人提及,為什麼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卻很少會吸引人的眼球呢?

清明的星空


題主在問題中還提到了相對論、量子糾纏、薛定諤的貓,和這些相比,楊米爾斯理論的確在公眾中很少被人提及。很少被公眾瞭解,不是因為楊米爾斯理論不偉大,在我看來是因為很難做出面向大眾的關於楊米爾斯理論的科普。

知道相對論的人很多,但能夠理解運動的尺變短、運動的鐘變慢的人就要少很多,能寫出鐘慢尺縮公式的人會變得更少。相對論的出現極大改寫了人們對時間、空間的認識,其產生的強烈震撼至今仍迴盪在公眾心中。速度增大時間居然變慢,長度居然會收縮,這種奇特的現象與日常生活形成的經驗總結不相容。依託相對論,湧現出很多科幻小說,也有很多關於相對論的科普作品面向大眾。所以相對論能夠在公眾中收穫人氣。


量子世界也是非常的奇特,量子糾纏的奇特被一些自媒體廣泛提及,不確定性原理、測量導致塌縮等等也與人們的日常思維不匹配。量子世界的奇妙也為科幻作品、科普作品提供了優秀的素材,薛定諤的貓甚至被用到了愛情中。儘管量子力學是高冷的,量子力學中的貓、一些奇特的現象還是很接地氣很吸引人的。

霍金的《時間簡史》風靡全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裡面出現的公式極少,只有一個質能方程。霍金曾說過,每增加一個公式就會導致銷量減少一半。越是高深就越容易曲高和寡。

楊米爾斯方程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從形式上看就要比相對論的一些公式複雜難懂。極少有科普文章能夠面向公眾科普清楚楊米爾斯方程,理論的高深使得在公眾中很少有市場。

科學成就的高低不是看在公眾中有多高的知名度,主要還是看科學共同體的評價。楊振寧1994年獲美國的鮑爾獎時,授獎詞中將他的楊米爾斯場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從中可以感受到楊米爾斯理論的偉大。


刁博


其實這個問題和另一個問題是一回事: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那第二高呢?第三高呢?

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不是第一,知名度就會遠遜於第一。

有的朋友會說:我知道世界第二高山是喬戈裡峰,我還知道世界第三高山是干城章嘉峰,還有第四……

那你確實很厲害,但你一定學過,或是對地理很有興趣。

科學也是這樣。即便是文科生,沒有專門學過物理,一定知道愛因斯坦的名字,知道量子力學這個說法,知道牛頓。

但如果不去專門學習,很難知道除了這些No.1之外,還有很多也很偉大的科學家。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學科壁壘」:你必須稍微花一些力氣才能知道的東西。

你認真學了高中物理,那你除了知道牛頓、愛因斯坦之外,還可能會知道波爾、麥克斯韋、薛定諤。

你認真學了本科階段的物理,你大概就能「聽說」大部分物理學家的名字了。

而只有你真的鑽到了某個學科,比如粒子物理、量子場論,你才能認識到楊振寧的貢獻,才能知道楊-米爾斯理論到底是什麼。這背後還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識。

愛因斯坦的工作,在很多標準下,都可以說比楊老的工作要重要,但也沒有天上地下的差別,至少楊振寧老先生的貢獻,比一眾只知道揪著私生活噴的噴子要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章彥博


愛因斯坦屬於奠基人級別的人物,是和牛頓平級的人物,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愛因斯坦身上有很多流行元素,比如說穿越時空之類的,屢次在電影電視裡面出現。

在諸多的遊戲,比如說紅色警戒裡面,愛因斯坦也是劇情裡面重要的人物,發明了扭轉時空的機器。


而當物理學發展到楊振寧時代,物理學已經和大眾之間產生了巨大的隔閡---------你根本無法用普通人聽的懂的語言去描述楊振寧到底在說什麼,楊-米爾斯理論到底講什麼,即便是你很努力的用平民化的語言去描述,也是描述不出來的。


這是關於描述“楊-米爾斯理論”的文字:

楊-米爾斯(Yang-Mills)理論,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20世紀下半葉重要的物理突破,旨在使用非阿貝爾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為,非阿貝爾規範場是為了描述原子核裡的核子們(當時認為就是質子和中子)為什麼會被緊緊拉在一起,而不會被正電之間強烈的排斥力而炸開(質子們帶正電,是互相排斥的),而設想的一種作用力場。

電磁力是由電磁場傳播的。電荷及其運動所形成的電流產生了電磁場,場傳出去後可以作用在遠處電荷和電流上。於是,楊振寧和Mills也設想了一種類似電磁場的別的場來傳遞核力,那就是非阿貝爾規範場。


那麼問題來了,上面到底寫的是啥?

所以“很少會吸引人的眼球”?

因為看都看不懂,即便是明明白白告訴你了, 你也是一臉懵逼。


李建秋的世界


圖片文字是對楊振寧理論的名詞解釋,對於非科班出身的一般人來說,是不是每個字都認識,可是全部合起來就是不知道是個什麼東西。一種強烈的不明覺厲感。

再看看這一段相對論的名詞解釋,我想只要是高中畢業的人,或者達到一定識字量的人都認識並看的懂,這個說的是時間和空間的東西。並讓人產生一種好奇心理,什麼是彎曲時空,難道空間還可以彎曲?更何況好多的科幻影視都有時空元素。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名氣大,而什麼楊振寧楊-米爾斯理論是個什麼東西?



Dasanway


這個問題不很好回答嗎?

西裝革履的故事每天都在你我身邊發生,而改變世界的瘋子就那麼一個。你愛聽哪個!




為啥真話沒人信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個跨時代的理論,誕生一百多年以來已經在日常生活和宇宙觀測中被廣泛利用


雖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這隻能說是相對論太超前於時代,絕大多數人理解不了,對相對論的應用和證實直到現在還在發生,就好比前幾年的引力波,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一百多後才被我們探測到。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被運用在告訴飛行的導航衛星身上幫人們定位,狹義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為後來的原子彈氫彈說明了其爆炸原理。

愛因斯坦作為牛頓以來被全人類所熟知的科學家,他的形象符合大眾對科學家的所有幻想:聰明、富有創造力、還帶著一點點天真和放蕩不羈、以一己之力推動著全人類進步,愛因斯坦幫人類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和宇宙。


楊-米爾斯理論,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20世紀下半葉重要的物理突破,但是普世知名度很低,在普通人看來楊-米爾斯理論太高深,遠沒有相對論平易近人,楊振寧和米爾斯也沒有愛因斯坦討喜。

相對論的科普要簡單的多,用簡單的語言就能生動活潑的簡單描述相對論以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而楊-米爾斯理論科普難度大,你不能給所有人講高深的物理知識。

雖然楊-米爾斯理論沒有像相對論一樣被全人類所熟知,但是不妨礙它成為物理學的重要理論,楊振寧也是在世物理學家的第一人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三點原因,供參考!

第一,大凡做學問者,首先要學會做人。在個人價值體系中來考察,人性的光輝是首要的,其價值遠大於他一生所獲得的全部榮譽和地位。

第二,從科學發展的史實來看,有科學家早已斷言(大意是):前人包括今人提出的任何理論,包括物理學定律,從一出生就是準備接受後人批判的。故此,凡是在人類科學歷史上留下足跡的人,都不能逃避後人的評判,這一點也是平權的。只是,在蓋棺定論之前,對於在世者施加過多評論,顯然不夠全面,也就缺乏客觀性。

第三,圍繞人們日常能夠廣泛接觸到科學或科技活動,相對論的非客觀性與不可驗證性或者不靠譜性,遠遠大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至少,在筆者看來水的表面張力現象,以及楊先生自己的某些親身體驗,就比較接近他與合作者提出的相關理論。就此,請結合以下渣片的閱讀來加深理解。











劉繼123廣


因為楊振寧是發現了不對稱現象。而愛因斯坦並不是發現光速不變的第一人。他通過光速不變,給出了一個解釋現象的理論公式。這個公式能夠完美解決空間與時間的關係。而楊振寧研究的弱力,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還沒有研究的深刻,只是發現了現象,卻不能如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給出如此完美的公式。我是這麼覺得的!


機器人做官


你問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你在理論物理方面還遠遠沒進門,相對論的提出和楊-米爾斯方程差了50年左右,這50年的時間,物理學從大的相對基礎的研究面進入了高深精的研究,所以,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接觸楊-米爾斯方程少的原因。但是,你接觸少,不代表這個方程不偉大應用不廣泛,相反,這個方程不僅僅在物理界影響巨大,而且在數學界也意義深遠。

而且,說什麼人品什麼的,這沒什麼驚奇的,噴子哪會知道楊老對世界對我國的貢獻。


OverstepIt


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是哲學告訴我們分析事物和現象最好的技巧。

有這麼一個故事,三個科學家,其中一個是農業學家,他的能力足以讓全人類不愁吃飯問題,第二個是醫學家,他足以讓人類不怕生病,第三個是物理學家,他可以讓人類不愁能源的使用。問題來了,他們三個同坐一個氫氣球,但是氫氣球出了問題,必須犧牲一個保全另外兩個,犧牲誰更合理呢?

人們爭論不休,各有合理性又各自不合理,一個孩子給出了一個讓人更滿意的答案,那就是把最胖的扔掉。

物理現象是複雜的必須承認,比現象更復雜的是人的思維。

還有一點,複雜的理論,越多的人接受的越困難,對他的解讀越不感興趣,但是相對越唯心的,人們往往越感興趣,越願意去解讀。

所以,楊振寧先生的理論複雜且“無趣”,所以解讀的人少並不奇怪,物理知識到了一定程度的人,對他的理論還是極為認可的,他的理論如果不被認可,怎麼會得諾獎,怎麼會大幅佔據著高等教育的院校教材。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更多的人願意去解讀那些“神奇”的地方,但是科學可以“有趣”不能“神奇”神奇證明了解讀的不到位,如何避免更多的唯心主義解讀和只會用數學方法來回計算推導沒有獨立思考,才是科學最大的兩朵烏雲。

楊振寧先生學術上的偉大毋庸置疑。

物理現象一切的本源,是物質和運動,運動容易理解的是定向移動,然後是振動,振動是反覆變向的定向移動,更難的是旋轉,相對論更多探究的是直線運動,量子力學研究的是更小粒子的運動,所以不管哪個科學家的成就,難以撼動牛頓的位置。

而我認為,量子力學應該擱置測不準更多的去研究一下粒子的振動,也許這是捷徑說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