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紓困 28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竟趁機“跑路”!

政府纾困 28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竟趁机“跑路”!

不僅獐子島扇貝會溜,重要股東跑的也很快

10月以來,A股快速下跌,眾多A股公司大股東面臨平倉危機。10月15日,深圳國資百億入市,打響了政府資金為民企紓困第一槍,隨後,多地政府陸續跟進,幫助上市公司擺脫困境。

博天環境也是政府紓困資金的受益者。在獲得政府紓困資金後不久,博天環境公告稱,公司三大股東擬清倉式減持,合計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達31%,按11月19日收盤價計算,三大股東套現金額超20億元。

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計算發現,自10月15日至11月19日,博天環境股價累計上漲48.73%。

在三大股東宣佈減持計劃次日,即11月20日,博天環境一字跌停,11月21日再度大跌5.16%。

啟陽路4號根據同花順Ifind梳理發現,博天環境三大股東並非個例。自10月15日以來,共有377家上市公司股東宣佈減持計劃,28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已經付出了實際行動,合計減持金額達57.93億元。其中,華大基因等多家公司股東減持前,公司發佈了增持利好。

清倉式減持引上交所問詢

在發佈減持計劃前,博天環境頗獲政府紓困資金青睞。

10月16日,工行與民營骨幹企業簽署“總對總”合作協議,博天環境也是受益者之一。此外,11月4日,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與江蘇銀行北京分行簽署協議,向融資難民營企業發放貸款,紓困民營企業。當日,博天環境即獲江蘇銀行北京分行5000萬元貸款,另外5000萬元也將在近期發放。

一系列利好之下,10月15日至11月19日,博天環境股價累計上漲48.73%。

然而,就在政府資金積極幫忙紓困,並取得積極效果時,11月19日,博天環境發佈公告稱,其股東國投創新(北京)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創新”)、上海復星創富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下稱“復星創富”)、平潭鑫發匯澤投資合夥企業(下稱“鑫發匯澤”),擬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最多減持6217萬、3600萬、2775萬股,佔比不超過15.48%、8.96%、6.91%,合計佔比達31%的股份。

該減持計劃減持時間為12月12日至2019年5月24日。按照11月29日收盤價18.1元計算,若減持順利完成,減持套現金額達22.79億元。

在宣佈減持計劃次日,即11月20日,博天環境開盤後一字跌停。

啟陽路4號瞭解到,國投創新、復星創富和鑫發匯澤都為財務投資人。

博天環境招股說明書顯示,2010年7月,國投創新以2000萬元對價,獲得博天環境前身40%股權,此後經過數次增資轉股,到上市前國投創新持有博天環境15.48%的股份。

復星創富和鑫發匯澤也在2012年7月先後投資博天環境,在上市前分別持有8.96%和6.91%的股份。

2017年2月,博天環境正式上市。

2018年2月22日,國投創新、復星創富和鑫發匯澤所持股份迎來解禁。北京京都匯能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下稱“京都匯能“)的2414.90萬股,也在解禁之列。

剛獲得紓困資金,就宣佈減持,博天環境三大股東被指“吃相”太難看,20日晚間,上交所急發問詢函。

博天環境20日晚連夜回覆問詢函稱,剛獲得5000萬元信貸資金屬於正常授信,已用於生產經營;三家公司承諾半年內不在二級市場減持;控股股東明確表示無減持意向。

已有重要股東套現超億元

雖然國投創新、復星創富和鑫發匯澤在解禁期滿後尚未套現,但有其他重要股東減持。

Wind統計顯示,今年5月21日-5月31日期間,京都匯能減持了399.99萬股,按照減持均價28.12元計算,套現11245.28萬元。

今年6月1日至8月29日,京都匯能再度減持30萬股,按照減持均價計算,合計套現537.02萬元。

此後,京都匯能又分別於8月30日至9月14日、9月17日至9月18日,套現4075.54萬元和1090.97萬元。

而國投創新、復星創富慣常在參股上市公司限售期滿後大手筆減持。

2018年5月11日,金能科技對外披露,在上交所上市滿一年後,分別持有5.35%和4.95%股份的兩大股東復星創富和國投創新的限售解除,開始上市流通。

5月13日,金能科技發佈公告稱復星創富及其一致行動人復星創富董事長唐斌、復星創富CEO張良森擬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等方式擇機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782%(其中復星創富4.500%,唐斌0.113%,張良森0.169%)。

6月7日,金能科技再發公告稱國投協力基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國投創新基金擬在六個月內,以協議轉讓、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方式擇機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其中國投協力基金3.05%,國投創新基金2.95%)。

Wind統計顯示,今年8月15日、8月16日、8月17日至9月4日,復星創富分別減持套現了3329.11萬元、743.75萬元和3850萬元。

國投創新、國投協力則於7月2日至9月28日分別減持套現了4292.38萬元和5563.73萬元

金能科技證券部人士告訴啟陽路4號,復星創富和國投創新在2011年左右投資了金能科技,此次減持是到了兩家基金的投資回報期。

啟陽路4號分別致電博天環境、國投創新和復星創富,詢問半年後三大股東是否會繼續減持,截至發稿,三家公司均未回覆。

政府紓困後287家

公司重要股東減持

啟陽路4號梳理發現,自10月15日以來,共有377家上市公司股東宣佈減持計劃,28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已經開展了實際行動,合計減持金額達57.93億元。

其中,減持套現金額最多的是海康威視股東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在11月1日和11月2日分別減持了45.87萬股和955萬股,按照減持均價計算,分別套現了26618.72萬元和1168.44萬元,合計達27787.16萬元。

在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減持前,海康威視的控股股東關聯方中國電科發佈了增持計劃,計劃自今年10月23日起六個月內增持1.5 億至 3 億元人民幣之間,而在10月23日,中國電科增持了131.69萬股,增持均價23.59元,耗資3106.57萬元。

減持金額緊隨其後的是財通證券,財通證券遭九牧王和信達雅公司減持,按照減持均價計算,減持金額達2.49億元。

此外,今年10月23日,財通證券公告稱,浙江天堂硅谷銀嘉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硅谷銀嘉”)擬未來6個月內或將清倉式減持公司股份。

根據披露,硅谷銀嘉持有財通證券有限售條件流通股1.65億股,佔總股本的4.60%,前述股份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前持有的股份,並於2018年10月24日起上市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份是硅谷銀嘉在財通證券上市前以2.98元/股以定增的方式獲取,耗資約4.92億元。

排在第三是華大基因。11月13日,華大基因股東深圳前海華大基因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減持華大基因400.1萬股,套現金額24220.72萬元。

在華大基因股東減持前,也有一次增持利好。

在華大基因8月初舉行的媒體採訪活動中,公司董秘徐茜表示,公司的股價受大環境、宏觀經濟、投資者預期,包括媒體文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相關報道出來以後,公司在第一時間發佈了關於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為了穩定信心,公司高管、董事監事、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核心團隊也發佈了增持計劃,累計增持金額將不低於1.9億元。

增持金額不及套現金額,高管增持消息是否為掩護股東出貨?對此,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表示,華大投資不屬於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華大投資本次減持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影響。因此,本次減持並未對華大基因股價在二級市場表現造成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套現金額排在第四的宏圖高科屬於被動減持。11月8日,公司股東北信瑞豐基金-工商銀行-華潤深國投信託-華潤信託·宏圖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減持了4256.29萬股,套現1.96億元。

據悉,公司實控人袁亞非通過“北信瑞豐基金豐慶159號資管計劃”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即4256.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68%,未能及時追加履約保障金,導致被強制賣出。

政府纾困 28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竟趁机“跑路”!
政府纾困 28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竟趁机“跑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