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人,越不安分


越優秀的人,越不安分



一心:師父,我今天看了一部電影《決戰冰河》,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裡面的主人公威爾是一名準大學生,父親的去世讓整個家庭陷入重重困境。

他本可以賣掉家裡的農場,償還債務,但他卻硬要選擇去參加北美洲狗拉雪橇大賽,以獲取獎金。

您說有必要這麼折騰嗎?

師父:那要看一個人為什麼偏要選更難的路。

有個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出門化緣,小和尚邊走邊嘟囔‘在禪房裡誦經不也一樣嗎?為什麼非得千里迢迢地出來?’話音剛落,小和尚便看到不遠處的小河裡有幾隻逆水而流的魚,於是趕緊借題發揮:‘這魚傻到家了!順水而流多輕鬆,卻偏偏要費力地逆流而上。’ 老和尚指了指魚旁邊那漂在水面上的黃葉說:‘你是說跟那片枯葉一樣嗎?
但只有那些失去生命和希望的東西,才會聽任外力控制,聽任命運擺佈,安於舒適,隨波逐流。


越優秀的人,越不安分



一心:原來,折騰,是生命的一種常態。

怪不得說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自己。

這跟我在《反脆弱》一書中看到的觀點是相吻合的,裡面說到“脆弱的事物喜歡一成不變的安寧環境,而活的東西才喜歡波動性。

驗證是否活著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

師父:確實如此,做個不折騰的人會舒服,可以不上進,不努力。

可人生最後悔的事,莫過於多年後回首,感嘆原本我可以。

折騰會苦,也會有收穫。生活,從來都不會虧待付出努力的人。

一心:我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現,不安分是優秀者的共性。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在京瓷這家小企業時,曾接到一筆超級大單,但極具挑戰性:京瓷的生產標準,一張紙就能寫下,而該大單的卻有詞典那麼厚。很多人都覺得小企業就別瞎折騰,知難而退得了。但稻盛和夫偏偏為了此訂單,帶領著工人在車間吃住整整兩年,最終圓滿完成,並讓這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走進了世界500強。



越優秀的人,越不安分


著名央視主持人敬一丹,畢業後直到30歲才考上研究生,並於3年後留校任教。原本可以過著輕鬆安穩生活的她,卻選擇去央視當主持人,幾乎所有親友都來勸她,‘別頭腦發熱,都30多歲的人了,還瞎折騰什麼。’但就是她的折騰勁,讓她成為了大眾熟知的敬一丹。


……

師父,我怎麼感覺愛折騰的人,運氣好像都挺好的?

師父: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就知道原因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找到長者,長者給了他們兩個選擇,一簍魚,或一根魚竿。其中一人拿了一簍魚,並嘲笑另一人,‘直接拿魚多省事,拿魚竿還得自己去釣。’他把一簍魚吃完後,又過上了飢寒交迫的生活。另一人則拿了魚竿,釣到第一條魚飽腹後,從此捕魚為生,不久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越優秀的人,越不安分



一心:這麼說來,是因為愛折騰的人在給自己創造機會,但凡抓住了任何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時機,他們的人生便比別人多了一種可能性,也多了一分運氣,是嗎?

師父:如是如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限的可能,但這並不代表著就有無限選擇權。

很多人拼死拼活的努力,在外人眼裡是沒必要的折騰,但往往是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些選擇的機會。

一心:我明白了,不安分是為了更好地安生。在別人眼裡愛折騰的人,實際上是在給自己招攬好運氣。

感謝師父教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