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填空該如何快速突破?

simon0813


本人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談一下公務員行測考試中,邏輯填空模塊的心得體會。

邏輯填空模塊是言語理解與判斷中,最容易也是最難的部分。一共20題,有實詞,成語,介詞等考察,就算沒有準備過行測考試的人,也可以靠語感完成這部分的作答。但是你會做跟做對題目是兩回事。題目中有很多技巧性跟語法知識。

邏輯填空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就是純粹靠語感,憑自己生活中積累的說話看書的語言表達習慣做題。第二個是知道語法跟技巧,能夠識別題目中的答案。第三個是能夠分析答案中所有詞彙的適用環境,並充分在說話寫作中運用。

很多人考試,不注重言語理解這部分的學習,以為這部分無法提高,純粹依賴語感做題,結果分數不理想也是必然。

個人當時剛開始做言語理解模塊,40題,經常都只能對一半左右。後來,我每天早起晨讀,閱讀人民網跟半月談上的相關文章,評論,早上讀半個小時。因為在職,沒辦法整天學習。然後晚上7點看下新聞聯播,瞭解時事同時,學習語言表達語感。最後睡前再看一看人民網,半月談的文章。1個月之後,我的正確率就達到80%左右,40題的言語理解,起碼能對30題。

聽說讀寫,這是學言語理解的最好突破方式。要不斷積累,這個模塊沒有速成方法,要靜下心來。每天進步一點點,相信你最後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加油!



喵咪小先森


行測邏輯填空近幾年來考試比重一直在增大,很多同學也比較頭疼這種題目,自然邏輯填空也成為很多同學的失分點。其實邏輯填空雖然成語和實詞是硬傷,但還是有很多題目可以找準呼應點的,從而快速準確解題。下面中公教育專家以一道題目為例,來說明一下邏輯填空在大致知道成語詞意的情況下,如何根據語境和詞語辨析選出正確答案。

題目如下: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也是世界上唯一會運用邏輯推理的生物。環環相扣,______的邏輯推理,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正確的思考、研究和決策。在二戰前著名的德國國會縱火案中,吉米特羅夫的無罪辯護,就是利用自己嫻熟的法律知識和______的邏輯推理,駁倒了法西斯分子的誣陷栽贓,使法官不得不當庭宣判無罪釋放。但錯誤的邏輯推理也常常可以使人陷入詭辯荒唐的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思維縝密 不容辯駁 泥潭

B.嚴絲合縫 毋庸置疑 泥沼

C.層層遞進 不容置喙 泥塘

D.舉一反三 無懈可擊 泥淖

【中公解析】D。很多同學一上來就最先排除了我們的正確答案D選項,接著覺得A選項應該是跟邏輯有關係的,第二個空不容辯駁放進去感覺也合適,陷入泥塘也經常這樣說,所以直接選了A選項。又或者排除了D選項以後,發現其他選項都差不多,選哪個呢,隨便蒙一個。其實,這道題目並沒有那麼複雜,關鍵是能不能想到互解詞的知識點:主體與其特性互解。首先,第一空,是用來形容邏輯推理的,那必然要符合邏輯推理的特性,我們來辨析一下四個選項:A.思維縝密,形容一個人思維很嚴謹,周密;B.嚴絲合縫,本意就是縫隙很嚴密的閉合;C.層層遞進,是指一層一層的逐步加深或前進;D.舉一反三,是說知道了一件事物,就能依據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物。我們發現A、D都是符合文意的,只能排除B和C。第二空,不容辯駁是說不容許有什麼爭辯的,強調的是對某事實的確定性,而非邏輯的嚴謹性,A不正確。無懈可擊:懈,鬆懈,引申為漏洞,本意是沒有一點弱點可以讓人進攻,形容十分嚴密,找不到一點漏洞。所以D是非常符合邏輯的特性的,前兩個空都有利說明了D選項的正確性。第三空帶入,泥淖,比喻艱難而不易拜託的困境,符合文意。因此鎖定正確答案為D項。

以上就是該題目的思考,總結一下,我們做題都是要找準呼應點,並且注意所修飾的主體對象。


深圳中公教育


首先看搭配對象。比如說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多如牛毛、數不勝數。這幾個詞語都有一個共同的意思:多。但是,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而其他幾個詞語既可以指書多,也可以指其他的事物多。這就是一種固定搭配,再比如是修理和修葺。兩個詞都可以指修,但是修葺只能是修葺建築物,而修理的搭配卻比較廣泛,這也是固定搭配。當然也有些習慣搭配,比如價格均衡,比如連鎖反應。

  其次是語義輕重。這裡指的是近義詞也可能會有語義上的輕重之分,語義輕的和中的分別適用不同的語境。比如說批評和批判。在這裡批評語義輕,批判語義種,比如舉個簡單例子。三歲的小明又調皮搗蛋了,他又把同桌小紅的辮子繫到椅子上去了,他父親正在對他進行______教育。在這裡,顯然只需要一個批評就夠了,畢竟小明還小,犯的錯也不到,若是批判就過於重了。

  再者是含義側重。在這裡指的是近義詞中也有些側重點有不同的。比如說燈具和燈飾。燈具的意思只要是燈就可以是燈具,而燈飾就必須有裝飾效果。比如說屋裡掛了一25瓦的白熾燈,這就只能說是燈具,若說燈飾,豈不過於寒摻。同理,若家裡大廳掛了一5平米的水晶大吊燈,這時候就應該說的燈飾,若說是燈具那不就是太嘚瑟了。同樣的,再比如體會、體味、體驗、體察,這四個也是有各自的側重的。體會,側重在會,這裡是領會理解。體味,重在味,這裡是味道,比如酸甜苦辣。這時候體會和體味就比較好區分了。體會重在領會理解,偏向抽象,體味有味道,重在感性。同樣的,體驗,重在驗,經驗、經歷,就是說要經歷過才叫體驗,比如說體驗民間疾苦。體察則重在察,就是觀察,比如體察民情。

  最後是感情色彩。我們知道,很多詞語在除了本身意思之外還可能會有一些色彩的體現,比如後果、結果、成果。此時,我們發現:後果、結果、成果這三個詞是近義詞,但是後果一般用在表達貶義的環境,成果一般針對好的事物,而結果就比較隨意,這就是感情色彩的不同,用法就不同。就好比看到一個人有點胖,你說她有點胖,也許她不會很生氣,若說她肥,她可能恨不能掐死你,但你要說她長得豐滿或者珠圓玉潤,那她很可能還比較高興,這就是常見褒貶義的用法。


公務員備考網


這個很難快速突破,這個部分需要多練習,只是多做題沒有任何意義,一定一定一定要結合歷年真題,找出出題規律(各類數量,考察方式,重點詞語分類等)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效,可能你很用心的做了,最後還是沒有做好,但不用心去做,大概率是不會得高分的,公務員就是這樣,自身實力非常重要,但運氣有時會成為決定性的因素。事在人為,為自己增加成功的概率吧。


我叫高興zz


邏輯填空,有詞語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詞語填空有2個字詞語和4字成語,其實核心就是閱讀能力,大量做題和大量背誦詞語,做到準確理解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咋也定做個1萬來道。當然基礎好的少做點也可以


聆聽94669


先學技巧,再多練題


半夏知路


作真題找規律,多總結勤思考,走捷徑會誤導,正認識方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