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國頻頻發生暴恐襲擊?

青年視紀


11月23日,中國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領事館,遭到三名恐怖分子的暴力襲擊,巴方安全部隊果斷還擊,三名匪徒被擊斃,而兩位巴鐵警察也在過程中不幸中槍犧牲。

事後據BBC消息,俾路支省(Balochistan)非法武裝“俾路支解放軍”(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BLA)宣稱策劃了襲擊事件。

對巴基斯坦,中國人的印象通常還是比較不錯的,畢竟這個南亞第二大國,可以說是地球上與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但與此同時,巴鐵恐怕也是亞洲所有非戰亂國家中,安全形勢最為動盪的之一。恐怖襲擊在這裡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為什麼巴基斯坦恐怖襲擊會這麼頻繁?這其實與這個國家特殊的國情有著直接的關係。

最直接的一點,當然是眾所皆知的,與阿富汗千絲萬縷的聯繫。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毗鄰,並同為遜尼派伊斯蘭國家;民族成分方面,巴阿兩國也是頗有淵源,比如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圖族,同時也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民族。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巴基斯坦基於伊斯蘭的同袍之情,以及對蘇聯南下印度洋戰略威脅自身國家安全的擔憂,也積極參與到了美國主導的援阿抗蘇大業中,並在這個過程中與阿富汗抗蘇武裝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蘇聯撤兵後,阿富汗出現權力真空,各派抗蘇武裝展開內戰,得勝的塔利班,在以白沙瓦為首的巴國北部地區擁有強大影響力,同樣跟巴基斯坦軍方也瓜葛頗深。本拉登就長期受巴基斯坦內部某些勢力暗中庇護,最終也是在巴國北部境內被美軍擊斃——由此可見巴國與阿富汗恐怖勢力之淵源。

既然跟塔利班、基地有這麼大的瓜葛,巴國想太平自然也就成了難事。特別是911之後,美國掀起反恐戰爭,並強令各國站隊。巴基斯坦當然不敢違抗美國,必須承擔相應義務,但同時又跟基地、塔利班斬不斷理還亂,再加上巴國內政一向不穩,不僅社會矛盾較激烈,政壇、軍方派系鬥爭也十分頻繁,這本身也導致了政府對社會秩序的控制下降,並且給了恐怖勢力大量的可乘之機。這種情況下,恐怖襲擊在巴基斯坦頻繁發生,其實也是無可奈何的。

但是,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並不是所有的恐襲,都和基地、塔利班有關。比如這一次對中領館的恐襲,宣稱對此負責的,就是一支以少數族群——俾路支族建國為目標的恐怖勢力——俾路支解放軍。

這就涉及到巴國內部恐怖事件頻發的第二大淵藪——民族問題。巴基斯坦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角,是南亞——中西亞兩大地緣板塊交匯處,歷史也是中西亞勢力入侵南亞的陸上通道。這種地緣區位的特殊性,使得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的民族構成十分複雜、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然後這四大民族又可以分為與印度高種姓淵源頗深的印歐族系(旁遮普族、信德族)和中亞族系(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相應的,在語言上,也分為印度語族和波斯語族。

這就很麻煩了。雖然多民族國家並不罕見,但巴基斯坦卻有一個問題——就是主體民族的優勢並不太明顯。作為第一大民族的旁遮普族,僅佔人口的63%——並沒有達到絕對多數,而且聚居區也侷限於東部和東北部,即便是加上第二大民族信德族(人口占比18%),聚居區也最多就擴展到東南部的信德省——二者加起來,大致就是印度河流域這個狹小範圍。廣袤的西部,以及北部山區,在民族、文化、語言方面深受中亞影響,與印度河核心區的差異比較明顯。

當然,如果巴基斯坦主體文明夠強大,那也足以對西、北少數族群產生足夠的吸引力——或者是威懾力。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比較貧弱,國家資源又主要用於跟東面的印度對峙,所以能投入到內部維穩或者融合的資源比較有限;而且在文化上,巴基斯坦本身也沒有什麼原生主體文化——雖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印度文明的核心早已轉移到了恆河流域;而巴基斯坦本身的國家文化和意識形態支撐——遜尼派伊斯蘭教,其本身是源自中東。

這意味著,巴基斯坦的本部核心區,在面對西部、北部少數族群時,既缺乏足夠的物質資源,也不具備足夠的精神向心力,所以很難對當地形成實際控制,更別說文化融合。

這自然就會導致民族分離主義浪潮的猖獗。比如俾路支高原上的俾路支民族,地緣上自成一體,文化方面和主體民族差異明顯,再加上經濟落後,社會形態以部落為主,國家意識天然淡漠,這些天然都是分離主義滋生的隱患。這些問題,再加上當年印度撤出南亞時,故意埋下的民族分裂地雷,以及後來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對俾路支人獨立運動的利用(美國至今拒不承認俾路支解放軍為恐怖組織),這一切,都導致了俾路支強烈的分離主義情緒。

而這只是俾路支族而已。在其他民族或者族群之間,這種矛盾同樣存在,民族融合程度整體較差。而巴國的貧弱,不僅意味著大家必須中央手中的資源有限,缺乏消弭矛盾和衝突的籌碼;更意味各族群面對相對匱乏的資源,其爭奪勢必更為激烈,更容易引發矛盾和衝突。再加上外國勢力的插足,巴基斯坦這種小國,又不具備中俄這種大國那樣的抵制能力,各方面因素彙集,巴國民族衝突衍生出的恐怖勢力滋生,恐怖襲擊頻發,也就在所難免。

其實對民族融合度差這個問題,巴基斯坦政府也是想了辦法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合適的辦法,就是打造一條能得到各民族普遍認同的情感紐帶,並將它凌駕於民族認同之上,這樣一來,依託這條共同情感紐帶,巴國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彌合民族分歧,增強國家凝聚力,降低分離主義和恐怖主義的風險。

那麼,什麼紐帶,可以承擔這個歷史重任呢?就巴基斯坦現實國情而言,能滿足這個要求的,只有一個——即宗教認同。

巴基斯坦雖然內部民族眾多,彼此間融合程度差,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宗教認同——伊斯蘭教遜尼派。通過強化對遜尼派伊斯蘭教的認同,巴基斯坦就能夠有效淡化民族分裂風險。

而且,遜尼派伊斯蘭教對巴基斯坦的意義,還不止於此。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歷史上淵源極深。印度河流域本就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旁遮普人和信德人也都屬於印歐人種——與印度的婆羅門、剎帝利系出同源。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面對明顯更加強大的印度,巴基斯坦如何維護自身國家的獨立性?或者說,如何維持國民——尤其是主體民族對國家的向心力和認同感,而不被印度給吸走?

答案依然是強化伊斯蘭認同。在族群認同下,旁遮普和信德人跟印度高種姓本就係出同源,所以講這個的話,巴基斯坦面對印度的文化沙文主義時,完全缺乏反抗之力。而強化伊斯蘭認同,這下與印度教文明的差異性就凸顯出來了。只有在穆斯林這個宗教身份下,巴基斯坦才能有效抵禦來自印度的“種族認同”的蠱惑。

所以,無論是基於內部的族群融合,還是外部的抵禦印度,伊斯蘭認同都成為巴基斯坦的立國之本。內部族群矛盾越深,外部印度壓力,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化傾向就會越明顯。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對宗教的太過推崇和強化,反過來,不僅也會擴大宗教在民間的影響力,而且也會使巴基斯坦民眾在宗教的認知方面,更加倒向原教旨主義——而這又與恐怖勢力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巴基斯坦再用推崇伊斯蘭維護國家凝聚力和認同感的同時,恐怖勢力打著原教旨主義旗號的極端思想和行徑,得以在巴基斯坦社會層面大肆流傳,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認同。

這就讓巴基斯坦政府很尷尬了。他們當然不想恐怖勢力氾濫,但他們又不能淡化民眾對伊斯蘭認同——反而要不斷加強。其結果就是,隨著民眾的宗教情結過分增強,恐怖組織的那套“聖戰”理論,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最終尾大不掉,讓這個國家,成為恐怖襲擊的溫床!

以上三點,就是巴基斯坦恐襲不斷的根本原因。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困境呢?很簡單,對內發展經濟,對外緩解印巴衝突。

印巴衝突如果能夠緩和,巴基斯坦借宗教認同抵禦印度族群認同衝擊的必要性就大幅下降,同時也能抽出更多的資源,來用於緩和民族衝突,或者收拾恐怖分離主義。

而發展經濟也是同樣是這個道理。經濟發展了,不僅巴基斯坦政府手中的資源多了,而且各民族也不必在為了有限的資源,而爭的你死我活,民族矛盾得到緩解,借強化宗教認同來壓制民族分歧的必要性也會隨之下降。

而這兩者的實現,和中國都大有關係。

雖然印巴近年來已經有所緩和,但想讓印度從根本上放棄對巴基斯坦的敵意,這個還是有難度的。可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以及在大西南的經營和佈局,隨著這種威懾力的增強,印度再想甩開膀子跟巴基斯坦大幹特幹,那也更加不容易。而中巴經濟走廊,更是巴基斯坦脫貧致富的最大指望。

但換個角度,這也讓中國成了巴國恐怖勢力的眼中釘之一。要是中國牽制了印度,讓巴國將資源回調國內,又再幫巴基斯坦脫了貧致了富,那恐怖分子在巴國的生存土壤就凉了。上述原因,再加上美國的攛掇,這些恐怖勢力自然會想方設法的來針對中國。之前屢次爆出的對中國工程師的襲擊,乃至於這次對卡拉奇領館的襲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那麼,這次恐怖襲擊,會對中巴經濟走廊產生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呢?未來的合作過程中,如果頻繁發生恐襲,中巴又該如何應對?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系列1892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國際時事分析系列文章


雲石君


透過迷霧看本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盛行,緣由英國這個殖民大國,在殖民時期強行佔領了阿富汗和伊朗領土。英屬印度獨立後,給巴基斯坦造成嚴重的跨境民族問題,這些普什圖族與俾路支族聚居地有嚴重的分離主義傾向。

隨著美國911事件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被搞垮了,但未被消滅,反抗美國的戰爭一直打到現在。阿富汗特殊的地形,造成塔利班難以被徹底根除。事實上,在阿富汗,塔利班不斷製造恐怖事件,提醒世界塔利班依然在戰鬥。

巴基斯坦為反恐戰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滿足了美國反恐要求,卻得罪了塔利班最大的支持者,普什圖族。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有一個共同的跨境民族普什圖族。巴基斯坦不是個原生國家,部分普什圖族是英國殖民者對阿富汗侵略的產物。

普什圖族與巴基斯坦的主流民族旁遮普人,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而是偏向東伊朗語族。

在9.11後,美國對阿富汗進行了反恐戰爭,而塔利班的主流支持民眾就是普什圖人,廣大的普什圖族依靠部族管理,不乏塔利班的支持者。這樣,塔利班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就屢屢製造恐怖事件。

當然,巴基斯坦還有俾路支族,也是伊朗語族,也是英國殖民者從伊朗割下來的領土,有著嚴重的獨立傾向。這次對華使館的襲擊者就是俾路支解放軍。


鷹的家園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恐怖襲擊事件確實頻頻發生,這既有它們內在的因素,也有外來的影響,兩者交織之下,恐襲事件遠比其它國家和地區多:

一、巴基斯坦恐怖襲擊事件多的內因很直接:由於巴基斯坦境內的部族眾多,比如說西北邊境地區。我僅僅到斯瓦特河谷一地,當地駐軍召集部族頭領開會時,呼拉拉就來了100多號,而且他們最終的意見是:國家軍隊和中央政府給我們錢與槍炮子彈就可以了,剩下的事兒完全由我們來解決。當時陪同我的一名巴軍少將很尷尬地對我說:“這就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族區的現實,千百年來中央政府一直無法有效對其實施管理,一言不合就發動襲擊。”同樣在巴基斯坦伊朗邊境的卑路支省也是如此,當地部族一直覺得自己的資源與財富被“外來”的中央政府取走,所以堅決反對開發當地,而且也反對協助巴政府開發當地的外國投資;內因中的宗教也是問題,雖說國教是一個,但不同宗派之間的血腥衝突一點不見少。許多暴恐事件是由於不同派別的宗教力量相殺而引發的。阿富汗的內因也是如此,比如說主體部族普什圖人與哈扎拉人,以及其它部族之間完全不和,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以雙方你來我往的襲擊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二、巴基斯坦的暴襲外因非常明確,比如說美國對南亞次大陸的全面介入。別看美國媒體嚷嚷說美國史上最長的阿富汗戰爭讓美國付出了多少,但事實上美國對阿富汗的戰略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因為付出了最小的代價但卻得到了常駐南亞次大陸,牽制印巴,威脅俄羅斯與東方大國的戰略收益。不過,美國的常在,成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最大的動盪之源,因為許多勢力不滿本國政府對美國的支持,因此成為武裝衝突的重要外因,而美國其實也是放任這種衝突的存在,否則美國軍事又有什麼理由合理存在呢?巴基斯坦的外因還包括印度因素,由於雙方在克什米爾主權問題上的無法相讓,所以各自都向對方國家派出他們情報機構支持的力量,不時製造襲擊事件以牽制對方。

三、國際恐怖勢力利用了兩國政府中央力量控制力小的條件,他們將阿巴兩國當成自己的活動後方和暴恐培訓基地,從而導致這兩個國家的暴恐事件特別多。我2009年剛去巴基斯坦的時候,幾乎每週都有襲擊事件在首都發生,而我到阿富汗的第二個晚上就形容遇喀布爾最大規模的襲擊事件--將整個街區都炸燬。所以,如果內不團結外力不走,阿巴的暴恐事件會一直存在的。


邱永崢


回答出題老師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地緣環境的角度分析,以一個平和的切入點去折射題幹。

大家都知道,亞太是世界上地理範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快和多樣樣最鮮明的地區。題幹上的2個國家,就處在亞太區域。這2個國家既古老又年輕,但是是形成較晚的地緣地理區域,可以說是前途存在,但是又充滿風險,其中也折射了各國的利益。

再延伸一下,這2個國家從地緣上可以算為亞太區域,也可以算作是中東國家。包括2種地緣屬性的國家,其內部事物一定比單獨的國家不好處理。比如,南美大陸,地緣上講就是南美,巴西以南的國家,都被定位為南美國家,沒有其他的區域特徵(我認為拉丁美洲這個概念主要是說語系的,不是地緣關係的)。

地緣形勢一直是各國的發展中不可迴避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個國家屬於南亞,第二個國家屬於中亞,他們都與中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中東地區因教派引發的衝突,也是一直不斷的,其實的軍事、經濟、文化等未能完全解決的歷史問題,也衝擊著這2個國家。因此,出現題幹中的問題,是與中東這個名詞有很大關係的。

近年來,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有一個特徵,就是中東局勢仍然混亂,無法是美還是俄,都沒有能力徹底解決,他們的角色最多還是斡旋,斡旋在中東。註定是解決題幹出現的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進一步講,美國在阿富汗發動了戰爭,都沒有解決題幹出現的問題,因此它頻頻發生,也是難以避免。至於什麼時候能夠徹底解決,本文分析是教派消亡的那一天,在此之前,很難不頻頻。


軍林天下


這兩個都是窮國,政府機構掌控力很弱,很多殺人犯破不了案是常事,沒有統一的身份證管理制度,不向我們國家人口管理基層落實到街道社區,我們已經是網格化管理,你的住所哪條街哪個小區幾號樓社區辦事處一清二楚。巴基斯坦阿富汗遠遠沒有達到我國的管理水平,此外在大街上十字路口公共場所電梯都有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照著你。窮國家殺人放火犯了案抓不住人也就導致恐怖案子頻繁發生的原因


環球評論員\n


因為有這樣的群眾基礎和土壤


手機用戶23166446134


因為這兩個國家戰略位置很重要,某些軍事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摧毀不聽話的當地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