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國家對印度開戰,美國會幫印度嗎?

善於偽裝城府


幫是一個很籠統的詞,可以有各種方式,直接出兵是幫,在輿論上支持也是幫,所以,幫與幫之間可以相去甚遠。至於說到底幫不幫,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關鍵還得看對印度開戰的國家是誰。

從以往的歷史看,與印度發生戰爭最多的國家就是巴基斯坦。不過那個時候美國與巴基斯坦友好,印度則與蘇聯走得近,所以,美國當然不會幫印度。未來如果印巴再次發生戰爭,估計美國會保持中立,不會公開幫任何一方,而是會敦促雙方立即停火,防止戰爭升級擴大,尤其是不能允許印度重創巴基斯坦。

印度1962年與東亞國發生過戰爭,當時美國是明確站在印度一邊的,好像還提供了援助。將來如果印度與東亞國再次開戰,相信美國還是要幫印度,尤其考慮到這是一個抹黑削弱東亞國的好機會,美國更不會放過。但是,怎麼幫印度呢?直接出兵?不可能。美印不是盟友,美國對印度沒有條約義務,出兵首先在法律上就沒有依據。大家不要以為美國為某個國家出兵是個很容易很簡單的事情,那要國會同意才行。國會會願意為了印度與東亞國打仗嗎?美英關係那麼鐵,馬島戰爭美國也沒出兵。

當然,在出兵之外還有其他辦法。最初級最簡單的就是開動輿論機器在全世界譴責和攻擊東亞國,把東亞國描繪成侵略者,把印度說成是受害者。這一招雖然不至於改變戰場態勢,但也足以令東亞國感受到壓力。再進一步,可以向印度提供各種情報,如東亞國的兵力部署部隊動向等信息。再嚴重一點,可以緊急提供武器彈藥,補充印度的損失和消耗。當然,這些行動可以同時採取。

其實,大家與其關注美國幫不幫印度,不如想象一下,如果某國與印度開戰,俄羅斯會怎樣做?這是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


進擊的女武神


首先我們來看看特朗普此次亞太之行的行程安排,就能分析出一些十分有意思的事。

日前白宮發佈公告稱,特朗普攜夫人梅拉尼婭將於2017年11月3日至14日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最後赴夏威夷。

為什麼沒有印度呢?

要知道最近這段時間裡,美印兩國走的是很近的!6月份莫迪訪美時,親口對特朗普稱:“希望您能給我在印度歡迎接待您的機會。”而特朗普當時也接受了莫迪的邀請!

頗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上臺後的第一次亞太之行,就把印度"遺漏"了。

其實一點不奇怪!美國這個國家是利益至上,商人特朗普上臺之後,將這種利益至上推到了一種極致。

筆者認為,從現在開始,美國的行為會變得越來越沒有"立場"。

美國可以因為利益,在某個時候拼命拉攏印度。當然也可以在另外一個時候,不顧印度嗷嗷待哺的迫切心情,有意遺忘印度,好像根本沒有印度這個盟友。

就比如這一次的亞太之行,特朗普想讓世界知道的是,他目前最關心的亞太局勢,第一是半島,第二是南海。所以他選擇了這兩個區域內最重要的幾個周邊國家。至於印度?對不起!你雖然是我的盟友,但你必須服從我的利益,暫時靠邊站!

所以說,問印度與別的國家開戰時,美國會幫忙嗎?筆者的答案是不確定。

美國是否幫忙,關鍵要看是否符合美國"當時的"利益。

再說句實在話,美國目前與印度走近,關係密切,不就是想拉攏印度,讓印度主動跳出來當炮灰,一方面更加疏遠俄羅斯,另一方面牽制另一大國嗎?

這就是商人的本質!假如印度沒有利用價值,特朗普絕對不鳥他莫迪!

當然了,印度的地理位置獨特,又是南亞實力最強的第一大國。美國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和印度鬧僵關係。除非印度作死,美國對待印度的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將以"拉攏"為主。

從上述分析看,一旦印度與某個大國開戰,美國最可能的做法,是以打嘴炮為主,經濟和物資支持為輔,進行一場有限的支持戰。

從美國的利益考慮,美國不需要一個虛弱的印度,更不需要一個太強大的印度!

一個太弱的印度,無法完成牽制兩個大國的任務。

一個太強大的印度,那就更糟糕了。這就好比是,一個流氓頭子不希望自己手下有個小流氓,真的混得太好,那樣的話,自己做什麼事情,不是反過來要看這小流氓的臉色嗎?

有人說印度擁有地緣政治的巨大優勢。但筆者認為,那個所謂的地緣政治優勢,你說好就好,說不好就不好,因為印度這國家,再過一百年一千年,也只能做別人手裡的工具。


99隨便


嘿嘿,這個問題有意思,是呀,看美印這二年好得有似蜜調,真打起來,美國將如何因應呢?要在看印度對誰開戰,如果是巴基斯坦,兩國打起來半斤八兩差不多,印度縱然吃點虧,也是無礙的,美國人不一定就要出手,相反會做壁上觀,美印關係實質如此,從地緣戰略利益的根本上出發,美國也是不喜歡一個強大的印度的,這對其維護印度洋利益沒有任何好處,地緣戰略這一套,美國從來熟稔。如果有比印度更強者與之接戰,美國一定不希望印度的消亡,維持一個兩敗俱傷後的印度,才是美國所期望的,那麼此時的美國一定會明裡暗裡出手,一定不甘坐視不管的,這就是個人的整體判斷。

我們來看美印關係的實質,一個觀察點就是軍火銷售,現在的勢頭美國正由代俄羅斯之勢,像P-8、C-17這類頂尖級武器都已賣給印度,極具拉攏性質。另一個視點是兩國的軍事合作,演習不斷,軍演層級正代表國家關係程度的標示,美印向好也明矣。好是好,好到什麼程度就不好說了,看軍火賣給印度的價格並不算低,簡直可以用敲骨吸髓來形容,從來美國銷售軍火目的並不單純,吸乾對方資金,並使之成為離不開的美國柺杖,形成美國軍火依賴,美對印軍火銷售正是如此。之於軍演,美印並非盟國,聯合程度並不深,拉攏意味甚濃。

印度是否徹底放棄不結盟政策,徹底倒進美國懷抱,還是值得觀察的。現在是互相利用階段,未來呢?不好說。


魂舞大漠



如果有國家對印度開戰,首先看是誰,然後是什麼程度的戰爭。美國大部分情況下會有條件幫印度,但不會為印度玩命。

如果是世界性大國與印度開戰,比如俄羅斯、中國這一類型的,肯定是打高強度消耗性戰爭。削弱潛在對手,這是美國樂見的,所以肯定會在軍火、情報、經濟和外交上擦邊球似的支援印度,但不會軍事援助和明確態度,畢竟美國不想捲入一場不必要的長期衝突中。

如果是區域性大國與印度開戰,比如巴基斯坦、伊朗這一類型的,肯定是打成持久戰,這樣美國不光從以上的角度幫印度,如果沒有大國反對,或者印度處於劣勢,美國很有可能露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幫印度,畢竟大的打不過可以拿小的練練手,露露肌肉,順便為自己的軍火打打廣告。

如果是小國與印度開戰,比如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這一類型的,如果沒有大國反對,美國幫印度只需要在聯合國招呼小弟通過一些法案就能制裁,從而達到目的。當然根據大流氓的特性,也有可能資助小國一方纏住印度從而達到對印銷售軍火的目的。


總之,美國幫不幫取決於印度對於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以目前的世界格局,由於印度向南能控制印度洋,向東能牽制中國,向北能支援阿富汗美軍,向西能警戒伊朗這種地緣,不論出現任何情況,美國都會或多或少的幫助印度。


馬克觀察




印度不結盟運動

自印度獨立建國以來,首任總理尼赫魯提出不結盟運動國策,希望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反對一支獨大,至今仍然是印度堅持的國策。

美國人奉行全球安全戰略,從海灣戰爭以來就是訓練全球即時打擊戰略,即是七十二小時內部署到位陸軍一個旅,15天內部署陸軍一個師,30天部署五個陸軍師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從911事件之後,再平衡戰略變成了主動進攻消除威脅的反恐名義的戰爭狀態,從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到特朗普印太戰略,都與印度國家利益形成了衝突,世界三分之一的商品,三分之二的海航石油運輸從印度洋和太平洋航道經過,印度更是94%的國際貿易和運輸集中在印度洋上。


印太戰略與印度利益衝突

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新概念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升級版,美軍在太平洋部署的第七艦隊定期巡防印度,駐紮紅海海灣地區的第五艦隊監視著地中海和阿拉伯半島,在印度洋上美軍有軍事基地,非洲吉布提有反恐基地,在這樣軍事部署下,印度人幾乎沒有反抗的餘地。

印度是西方世界最大的民主政治國家,他的人權保障和私有財產法律保護及民主政治都得到了白人的真傳,所以擁有天然的親近感。印度人慷慨大方得體,基本上把國防工業交給了西方友好國家,由於害怕東方大國是隔壁老王,所以基本上軍火買賣都不給機會中國。印度2016年GDP在國家統計局從2003年格式化國家國民經濟數據後趕上了英國,經濟上的進步讓它擁有軍事外交的信心,升級了自己國家核武器庫,發展自己戰機和軍艦及先進導彈,號稱可以同時應對三線作戰。

美元毒品與印度經濟主權交易

那麼回到問題上,美國人一直等待印度軍事合作上門戶洞開深入合作,以便開展部署印太戰略,保衛美國全球利益。如果印度發生與其他國家中等規模以上戰爭,超過了印巴戰爭的烈度,印度人請求支援美國人肯定會參與進來,並且提出系列建議如切斷與普京所有軍火生意,印度應該在同意美軍建立軍事基地以防範東方大國。同時,印度糟糕的軍事工業和製造業,經歷一場中等戰爭必然需要國際資本和新科技引進,美國人可以藉此讓印度成為美元毒品輸入國,讓印度經濟主權淪陷成為華爾街的獵場。


唐俊龍55398571


大過年的,長話短說。

先說那個國家和印度開戰。只有兩個,一個是巴基斯坦,另一個是中國。

美國的菱形戰略,也就是印太戰略,印度加入其中,真是臭味相投,印度很是活躍。印度和中國的衝突越來越頻繁。

如果印巴開戰,其實衝突一直在進行。美國不會支持印度。原因是美國的奉行平衡戰略。現在美國把印度當做遏制中國的棋子,但骨子裡不允許印度坐大。那麼巴基斯坦是平衡力量。

如果中印開戰,美國會毫不猶豫幫助印度,這一點不必懷疑。

說說印度的不結盟。尼赫魯的不結盟為印度贏得了國際榮譽和地位。到現在,世界各國的變化都是現實主義所左右,不結盟已經不值一錢。

印度面對兩個宿敵,巴基斯坦是無可奈何。中國要壓垮印度,遲滯印度發展並不是不可能。

印度的俄羅斯外交遇到麻煩,在美俄之間選邊站是痛苦的。兩頭討好是要付錢的。印度選擇美國是有利的。美印在對付共同的對手中國上契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印度會不斷的給中國添麻煩。

中印減壓的捷徑是印巴矛盾激化。印度大言不慚的要打2.5個戰爭。一個巴基斯坦就能把印度纏鬥。


老兵軍事觀察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特朗普

一、與兩個國家開戰,印度需要美國幫助

印度擁有人口超過13億,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GDP總量2.597萬億美元,擁有127萬正規軍、2艘航空母艦,還擁有核武器,是實實在在的南亞霸主。早在1975年,印度就吞併了南亞小國錫金。如果印度與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鄰國開戰,以印度軍隊的實力,取勝沒有任何困難,根本不需要美國的幫助。如果印度與巴基斯坦和新興大國開戰,則需要美國的幫助。

印度軍隊

二、印度與巴基斯坦開戰,美國不會幫助印度

巴基斯坦也是南亞大國,人口1.97億,領土面積80.8萬平方公里。在歷史上,巴基斯坦與印度同屬於古印度地區。1947年,印巴分治,埋下了後來三次印巴戰爭的禍根。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儘管在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都取得了上風,卻始終沒有徹底打敗巴基斯坦。

在冷戰初期,美國支持巴基斯坦,至今巴基斯坦軍隊中仍然有大量美國武器,每年依舊對巴基斯坦給予一定的援助;蘇聯則支持印度,現在印度軍隊依舊以俄製武器為主。但是,隨著新興大國的崛起,美國也開始改善了與印度的關係,希望印度加以牽制新興大國。所以,如果印度與巴基斯坦開戰,美國不會幫助印度,但也不會幫助巴基斯坦,而是會站在比較中立的角度,督促兩國停戰。

三、印度與新興大國開戰,美國會幫助印度

印度與新興大國之間有領土糾紛,曾經在1962年爆發戰爭。在1962年的戰爭中,美國與蘇聯都支持印度,抨擊新興大國。到了今天,新興大國已經是GDP總量超過12.24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軍事實力與政治影響力也遠遠超過印度。如果新興大國與印度開戰,印度必敗無疑。但是,美國與印度發展關係, 本來就是為了利用印度制約新興大國。即使印度與新興大國開戰是必敗的局面,美國也會在武器、輿論上支持印度!

歡迎大家討論,印度在南亞是否推行了霸權主義?


美國觀察室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關係如何處理,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每個國家的人都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希望別的國家給自己好處;但正因如此,如果不能換位思考,不能在國際關係中保持本國利益的前提下,適當照顧其他國家的關切,實現一種協同關係的話,很難得到雙贏的局面。

所以基於木叔以上所言,美國和印度的關係其實要看美國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間如何實現彼此的共同利益,在這個前提下,才可能談到幫與不幫的問題。

因此回答印度開戰,美國是否幫助的問題先看看他們的共同利益是否大到美國足以冒著和另一個國家關係破裂的危險來支持印度。

在木叔看來,美國和印度的共同利益有三:

一是維護民主的價值觀。美國從來不吝嗇讚美印度的民主制度,這也是印度被西方視為最大民主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之所以有這個稱呼,一是印度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多的西方議會制國家;二是印度的議會制度比較完善,數十年來儘管爭吵不斷、效率也不高,但從未像東南亞、非洲乃至韓國那樣發生過軍人干政的事情。這對於民主國家而言是非常難得的。因此印度和美國具有相同的民主價值觀,這是他們彼此都要守護的共同利益。

二是印度和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共同敵視。美國是全球受到恐怖威脅最多的國家,而發源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主義勢力是威脅的主要來源。同樣,印度也是受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恐怖襲擊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和印度在反恐問題上擁有共同語言,而且同樣是以受害者身份來反恐的。在此問題上美印的共同利益非常多,涉及到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合作。

三是印度和美國在全球與地區發展上的共同利益。美國需要繼續維持全球領導者的地位,就必然對挑戰者保持警惕。以印度目前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是難以挑戰美國地位的,因此美國對印度的崛起不會緊張,反而持歡迎態度,因為印度的崛起可以制約其他大國對美國的威脅。印度方面也希望能夠獲得在聯合國改革、國際組織發聲等諸多問題上的美國支持,雙方這種共同利益顯然是越來越大。

木叔以上的解讀中可以分析,一旦印度與某個國家交戰,美國可能會為了價值觀、反恐問題和維護本國領導地位等幫助印度。除此之外,美國很難插手印度與其他國家的戰爭。比如假如塔利班恐怖組織控制了阿富汗,該國對印度發動襲擊,美國出兵幫助印度的可能性就很大。

其實從現實來說,即使是以上三個問題,美國也並不是說一定會用戰爭手段來解決。歷史上類似的問題出現過,美國從沒幫印度打仗。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戰爭,美國就保持中立。


木春山談天下


印度不是美國的盟國,美國沒有義務幫助印度。如果有國家對印度開戰,而美國會不會幫助印度,取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考量。

在歷史上,巴基斯坦曾經三度和印度開戰,但美國並未幫助印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兩次印巴戰爭中,美國和巴基斯坦是盟國,美國不幫助巴基斯坦都已經不錯了,當然不可能幫助印度。而第三次印巴戰爭時,美國和巴基斯坦已經不是盟國,美國此次不幫助印度,一來是印度相比巴基斯坦更強,美國沒必要幫助。二來是美國幫助印度站不住腳,國際國內各種因素都不允許。

到了現在,美國和印度雖然關係不錯,但兩國的分歧也依然存在,只是在當下是共同利益大於分歧而已。但即便如此,在戰爭中,兩國也沒有互相幫助的基礎和義務。

美國在什麼情況下會幫助他國與對立國家開戰?一是有條約制約的盟國,比如北約國家,一旦受到攻擊,美國是必然要進行幫助的。二是與美國利益高度牽連的國家,比如以色列,一旦以色列與對立國家開戰,美國自然不會做視不理。三是受到與美國對立的世界大國威脅的國家,比如烏克蘭,由於受威脅於俄羅斯,美國自然會相助。四是被稱為美國後院的國家,比如拉丁美洲各國,一旦遭到外國攻擊,美國同樣會干涉的。

從這裡看,若有國家與印度開戰,美國很難找到幫助印度的理由。除非是印度受到與美國對立或潛在對立的世界大國的攻擊,比如俄羅斯等類似國家攻擊印度,美國才有幫助印度的可能。否則,美國不可能在印度遭受戰爭時幫助印度。


蘇綻


美國信奉的是“國家至上”主義,國家利益的“大小”是其介入涉外爭端程度的“標杆”。通常情況下,美國對爭端一方的支持分為直接出兵、軍事協防、武器和物質援助、以及道義支持這四種形態。具體的排序是 : 美國自己國家核心利益第一;盟友次之;民主國家第三;最後才是公平正義,也就是本來的是非曲直。有了這些標準和排序便不難判斷美國會如何對待印度與別國開戰的問題了。印度目前還不是美國的盟友,但卻是一個美國認可的民主國家。當印度和美國盟友以外的非民主國家發生衝突時,美國肯定會支持印度。但支持的方式和程度卻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我們來舉例說明,如果印度與俄羅斯或者與俄羅斯這樣近似分量的國家發生戰爭的話,美國肯定會在道義上支持印度,會以人道主義的名義向印度提供物資支援,會在暗地裡向印度提供武器裝備,但卻絕對不會直接參戰,因為印度問題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至上主義”,美國也承受不起因此可能帶來的核災難;如果印度與巴基斯坦開戰的話,美國會保持中立,儘管美國現在對巴基斯坦不滿意,但畢竟與巴基斯坦還是名義上的盟友關係,且美國非常明瞭巴基斯坦背後支持勢力的不可小覷。所以美國只會在保持中立的情形下同情印度,而不會有其他過激行為;如果印度與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這一類型的國家開戰的話,美國肯定會支持印度,因為這些國家的體量太小,且社會制度也不符合它對民主的要求,而支持印度獲利會更大。其實美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實際”的國家,它唯“利”而動,凡事都會權衡利弊,很少會意氣用事。你看它可以直接出兵巴拿馬,那是為了保證其在巴拿馬運河上的運輸安全。它出兵伊拉克是因為軍火和石油利益。它在情感上偏向印度其實是為了在印度洋上的通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