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允許人民幣和歐元直接交易,長遠來看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銀振冰


央行允許人民幣和歐元直接交易,主要是想為將來人民幣與歐元貨幣互換邁出了堅實而成功的一步;更是為了擺脫美元束縛,讓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最堅實的一步。現在唯一能與美元抗衡的,除了歐元之外,還有就是人民幣,而且人民幣走勢比歐元更加穩定,堪當未來國際貨幣之重任。


一直以來,全球各國都拿著美元做為商品結算和計價的貨幣。這會導致二大問題:一方面,中國若與其他國家做貿易,還要兌換成美元進行結算,每年用在兌換美元上面的匯兌支出就不可小覷。如果,交易國雙方都拿對方的貨幣進行交易,那麼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


另一方面,美元指數起落波伏太大,這讓用美元進行交易和結算的國家苦不堪言,一會兒美元指數漲到103歷史高位,一會兒美元又跌至88歷史低位,美元指數很不穩定,大家急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貨幣來取代美元。


而人民幣與歐元貨幣互換,主要是中國與歐元區國家進行貿易時,不再通過美元結算,而是用雙方的貨幣進行結算,這樣可以減少匯兌的成本支出。當然,用人民幣就可以在歐元區直接使用,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則是更加深遠。


首先,未來中國公民在歐洲旅遊可以拿人民幣和信用卡直接消費,無需再兌換成美元和歐元來消費。同時,中國公民在海淘商品時,可以直接拿人民幣進行購物,不必再用歐元或美元。人民幣在國外的影響力將大幅提升。


再者,中國對外貿易交易,將用人民幣計價,使中國企業少受美元巨幅波動之苦。最近,中國與伊朗、俄羅斯進行國際油價交易,主要就是以人民幣作為計價單位,而以歐元為結算貨幣。未來人民幣也將越來越多的成為國際結算貨幣。


最後,央行允許人民幣和歐元直接交易,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歐元區國家,將使用人民幣,瞭解人民幣,並且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未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被再度提升一臺階。


當然,要說人民幣短期內完全取代美元是不太現實的,但是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國際地位的上升,使得未來人民幣將成為最有可能與美元拼搶國際貨幣霸主地位的貨幣。而中國經濟也會因為人民幣匯率的成功完勝。


不執著財經


這個影響大了。

允許人民幣和歐元可以直接交易,意味著人民幣與歐元貨幣互換邁出了堅實而成功的一步;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最堅實的一部。

目前全球貿易貨幣中,美元依舊一馬當先。總的市場份額大致是:美元(44.6%)、歐元(28.3%)和英鎊(7.92%)仍穩居全球前三大支付貨幣。日元大概是2.69%。人民幣的支付貨幣市場份額在2014年創下2.17%的新高,最後有所反覆,2016年大概在2.03%左右。位居第五。

與歐元實現貨幣互換,讓人民幣在國際結算市場所佔份額,必將有所提升。

要知道,美國之所以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主要原因大概四條:硅谷的科技、美元全球貨幣地位、全球最強的軍事實力。美元作為全世界貿易的第一流通貨幣,是奠定美國唯一超級大國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民幣現在正在尋求國際化途徑,在人民幣與歐元實現互換之後,說明人民幣國際化得到大幅度的推進。歐元作為全球第二大貨幣,已經達到廣泛的應用。

人民幣實現國際化之後,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

首先是國內資產貶值狀況,大為好轉。目前,央行發行的人民幣增速,每一年都遠遠超過實際經濟增長速度,這樣,國內資產貶值狀況十分顯著。比如房價持續在增長。房價在增長,本質上是人民幣對內貶值的重要體現,也就是同樣數額的人民幣,在購買房子方面,伴隨時間的增長,購買力越來越差。而人民幣國家化之後,其他國家對人民幣的需求上升,部分人民幣就會在國際市場流通,減少了國內市場上流動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對內貶值就被有效遏制,房價上漲趨勢就會被真正遏制。

這是對老百姓最直接的好處。

從戰略層面來說,人民幣國際化增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結算、定價提升我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話語權。這是國家軟實力提升的直接體現。

那時候,作為國際貨幣發行方,中國可以在國際範圍內變相負債,這就是所謂的“鑄幣稅收入”,到了一定程度,理論上可以對國際資源配置產生影響力。簡單地說,我們國家以1元成本生產的百元面值人民幣,可以在國際上購買就挨個百元的商品,這樣國內物價就會下降,這是對老百姓直接帶來益處的巨大好處。

美國為什麼常年保持低物價?這就是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人民幣國際化之後,我們“海淘”就可以直接用人民幣結算;國際旅遊帶一張銀行卡,甚至直接支付寶就可以,這樣的便利性可謂是“前無古人”了。

總而言之,人民幣和歐元給中國帶來潛在好處是巨大的,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長期利好中國經濟發展。


波士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人民幣和歐元互換當然是好事情,其實這麼些年來我們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一直在想辦法擺脫美元在雙邊貿易之間的地位,除了歐元外還有剛剛和日本簽訂的每年2000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而且我們和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都有本幣互換協議。

這對於雙方都是好事。主要好處如下:

第一、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少了美元的中間環節,以前沒有本幣互換的時候雙方都是以美元結算,結算後還要再換成本國貨幣,這樣不僅費事還增加了匯率差之間間的成本,無形的增加了很多成本。

第二、實現本幣互換後兩國或地區間將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介來進行貿易,這樣兩國貿易就可以避開美元。採用兩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這樣就可以降低貿易成本避免了美元兌換時的中介費,也避免了美元波動造成的雙方貿易往來的損失,從而促進了雙方的經貿合作,推動協約雙方更深層次的合作。

第三、現在全世界各國都在謀求去美元化,人民幣未實現國際化之前,簽署本幣互換協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應該具備的一些功能,比如支付功能、計算功能、機制儲備等,這些都將為人民幣實現國際貨幣奠定基礎。長遠來看如果我們的貨幣被各個國家接受,那麼我們出國就不需要在兌換別的國家貨幣,人民幣世界暢通無阻,想想那種體驗就感覺很爽。

第四、美元作為現在的世界貨幣,每年都在通過印美元剝奪其他國家制造的財富,我們現在通過本幣互換就可以減少美帝對我們徵收“貨幣稅”。

總的來說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都在謀求去美元化,很多國家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內心對於美國對全世界經濟的操縱也是很反感的。而雙邊的本幣互換就是要減少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


首席投資官


央行允許人民幣同歐元直接進行交易結算,無論對於歐元還是對於人民幣,都是一個重要且利好的消息。

為什麼呢?縱觀現在的世界市場,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和外匯儲備,都是使用美元進行的計價和結算的,也就是如果保持這種情況,那麼無論在世界上購買什麼商品,都將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然後去對方國家,再用美元換成對方國家貨幣,然後購買商品。那麼,如果兩個國家的美元匯率之間的買賣價差又很大,則在貨幣兌換上不但損失了時間,更加損失了匯差。而且,微觀上看的資金和時間的損失都不是特殊問題。但是,由於美國長期以來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以及美元由當年的黃金衡量計價轉化為國家信用計價模式,導致目前美元的超發程度非常高,而匯率基本掌握在美國及其周圍幾個少數國家手中,則某些國家貨幣的匯率將不再是本國的宏觀調控能夠控制的了。

那麼,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美國可以輕鬆利用其貨幣的供給量和壟斷地位讓其他國家的經濟為美國服務。調控其他國家社會經濟,這是非常不利於國家建設和長遠發展的。所以,我國強大了之後,想到的不是軍事征服,也不是對外出口,而是先打贏貨幣這場戰爭。如果能夠打贏呢?就是讓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讓人民幣可以直接花到更多地方,到時候拿出人民幣就可以直接在別的國家購買商品。只有到了那個時候,美國等其他國家希望通過控制匯率實現我國對他國出口的打劫等都將不能實現,且繞過美國貨幣的管轄,我們的貨幣被其他國家作為儲備、或者交易,也能實現我國的經濟的騰飛和國際影響力。同時配合軍事、經濟輸出等我中國才能強大的站起來。

在回來看看,人民幣和歐元的互換,則是我人民幣能夠在歐洲,原來美國的後院自由使用,當然因為之前歐洲的聯合,逐步要脫離美國的控制,歐美關係變得不那麼像原來那般緊密,除去美國本身的國情以外,各個國家還是從自身利益考慮。而這時我人民幣出現,作為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本身在市場需求和供給上都具有足夠的體量和話語權,因此,未來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對於我國進出口和脫離美國美元的經濟控制等都將大有益處。


張小帥說理財


國際貿易一直以來延續的是都以美元作為對價標準進行結算的,但是近些年來,美元受到其政府的影響,越來越不願意承擔美元所蘊含的國際責任,只是讓美元為美國經濟服務,美元定價基準失衡,導致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匯率變動頻繁,越來越不能體現公正的國與國之間評價購買力水平,美國政府近乎操縱的模式導致許多國家不再信任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結算的均衡定價尺。

另一方面,歐元區發展穩定,歐元的幣值穩定性較好,逐步在一定的區域內成為結算貨幣,初期在歐元區,進而擴展到中東成為原油結算主要貨幣,甚至成為很多國家的儲備貨幣;人民幣的幣值穩定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國家的穩定導致人民幣信用較好,在東南亞、非洲等地也成為了硬通貨,所以基於以上的原因,歐元和人民幣具備了直接兌換結算的基礎,能夠公平反應國際貿易的價值交換。

再其次,人民幣的國際化正在穩步有序的推進,成為全球結算貨幣一直是人民幣的未來目標,只要我國經濟穩定,人民幣就會越來越多的成為許多國家的結算甚至儲備貨幣。

所以我們看到基於公平信用價值衡量為基礎的貨幣直接兌換將成為未來趨勢。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1972年美國與發達國家簽署牙買加貨幣協議,規定各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直接兌換,匯率可以固定,可以浮動,主張採用浮動匯率制,同時各國一起拋售黃金,打壓黃金貨幣地位。這就是美元退出金本位後的對策之一。之二就是與中國沙特等國簽署以美元標價、計算、結算石油買賣。這樣各國貨幣與美元直接兌換稱之為直接匯率,各國之間貨幣兌換稱之為交叉匯率,直接匯率統領、引領交叉匯率,形成國際貨幣體系。中國沒有加入牙買加貨幣體系,不是簽約國,改革開放後自覺不自覺也相當於加入這個貨幣體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元信譽收到巨大沖擊,美國國債高築,給大量持有者造成巨大損失,中國開始主張改革以美元為核心國際貨幣體系,即牙買加貨幣體系。中國與世界許多國家實施貨幣互換,實施直接交易,等於向著建立直接匯率前進一大步。而人民幣與非美元貨幣直接匯率是受美元匯率影響,同時也受黃金價格影響,未來越是收黃金價格影響大,越是削弱美元國際影響力。最終應該有一段時期出現國際“貨幣合夥制”,加上黃金等因素影響力,如果建立各國貨幣以黃金為核心實行浮動匯率體制,將是一個更加明智選擇。可以稱之為“浮動匯率黃金本位制”,即與黃金建立直接匯率,各國之間建立交叉匯率制!


金柏松


央行允許人民幣和歐元直接互換,省去了中間環節,沒有中間商(美元)賺差價(請允許我套用這句廣告詞,嘿嘿!),對於人民幣和歐元來說都是大利好,尤其是現在中美正在打貿易戰,這一舉措十分有必要,主要原因如下:

一、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了一步:

中國一直在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此次人民幣與歐元直接互換,是人民幣國際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人民幣將被歐元區主要國家所廣泛使用和接受!

二、去美元化,省去中間環節,匯率更穩定,有利於出口:

在通常的國際貿易中,美元一直作為主要的結算貨幣而存在著,現在人民幣與歐元直接互換,省去了中間環節,規避了匯率風險,對於進出口來說都是有利的,要知道,歐元區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出口地區,此舉更加有利於刺激歐元區的出口增長!

三、在中美貿易戰的今天此舉顯得尤為重要:

2017年的進出口數據顯示,歐元區和美國分別是我國第一大、第二大出口國,而現在特朗普又挑起了中美貿易戰,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將會受很大的影響,那麼此時就有必要尋找新的出口市場,現在人民幣和歐元可以直接互換,勢必將刺激歐元區的出口,從而彌補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出口市場份額損失!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人民幣直接兌換歐元這是人民幣國際地位的肯定,新興市場貨幣崛起這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國際化雖然任重道遠,但這也是大方向。

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格局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黃金也被劃出貨幣範疇,不得用於國際結算。美元地位雖然有所減弱,但是依舊不改美元是國際貨幣儲備的事實,牙買加協定也將此前的固定匯率改為多元化匯率,現在貨幣都是直接以美元兌換,其他國家之間兌換也要通過美元交叉兌換。

例如此前歐元兌人民幣,沒有美元參與的屬於交叉兌換,首先要將歐元換成美元,再把美元兌成人民幣,這個相對複雜,要根據當時E/U賣出價/買入價,U/CNY 的賣出價/買入價,然後才能算出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倘若直接可以兌換,完全可以越過美元。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髮展,這也會給國際結算帶來便利,減少匯率損失,更好的促進國際貿易。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這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中國開放金融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自上世紀布林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世界一直遵循的是石油美元的貿易結算體系,美元主導了世界的貿易,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美元佔據了90%的國際貿易,因此美國人變得肆無忌憚,缺少約束。正如一個國家的政府總是忍不住要超發貨幣一樣,美國也是一樣,忍不住超發美元,所帶來的影響就是全球的貨幣收割。


而歐元的創立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元體系造成了衝擊,人們的貿易選擇不再侷限於美元,但是仍然不足以對世界體系造成絕對的挑戰,因為歐盟內部不夠團結,這是由歐盟的性質所決定的,所以歐盟在沒有改革體制之前是無法撼動美元的地位。


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擁有強大的經濟體量,但是內部的政治統一性使得中國在對外政策上具有一致性,中國作為或者即將作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和出口市場的地位在未來將會保證人民幣成為新的全球貨幣。


目前人民幣與歐元的互換,正是中國與歐盟試圖打破美元霸權的一種嘗試。說明世界已經受夠了美元在霸權中所抽取的稅收,美元的使用成本正在逐步增加,而美元的價值正在逐步降低。美元背後是美國,如果美國的經濟不再一枝獨秀,美國的市場不再是全球第一大市場,美國的話語權逐漸被稀釋,人們就會開始懷疑美元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類似的新聞還會不斷出現,中國現在要做的就是逐步開放金融,等到中國完全開放以後,那麼人民幣的地位將會逆轉。因為決定世界通用貨幣的是國家的實力,也是貿易量的大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還得修煉內功,美國勢力肯定會試圖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正如美國發動貿易戰一樣,未來美國給中國下絆子還會有,但是這不能改變大趨勢的進行。


最近正在舉辦進口博覽會,表明中國已經開始從主要出口國慢慢向進口國轉變,以前世界依賴於中國的出口,未來還會依賴於中國的需求。試想如果所有的國家都得依靠中國來生存,正如過去依賴美國生存一樣,那麼使用人民幣是水到渠成的問題,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順應趨勢而為,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已。


以股易金


這可以說是人民幣和歐元在提高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上,走向戰略結盟的一步。人民幣和歐元的直接交易,意味在人民幣經濟圈與歐元經濟圈,可以聯手逐步形成在國際貿易上的去美元化。

對於俄羅斯與伊朗這種長期遭受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也肯定是特別歡迎這種舉措的。因為這兩國,理論上只要大量儲備歐元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就有充分的進出口市場了。這可以使本國貨幣避免被美元過度打壓。

因此,如果人民幣圈和歐元圈聯手去美元化走向成熟的話,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動選擇這兩種貨幣作為避險貨幣。

此外,央行這一措施毫無疑問還會刺激更多國家,主動提高人民幣與歐元作為外匯儲備的比重。

所以,這可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非常堅實而成功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