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認為房地產不是實體經濟,那麼什麼叫實體經濟,房地產屬於什麼經濟?

太空遊客


最近新華社表示,當前有些雜音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能促使政府放鬆房地產調控。要明確的是,根據“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調控精神,決不會允許房地產調控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這些人急了什麼話都能說得出來啊。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更是不遺餘力,提出“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他說,很多人批評房地產業泡泡嚴重,說“錢都流向房地產市場了,實體經濟都垮了”,意思是房地產業屬於虛擬經濟。在喜歡討論房地產問題的人群中,持有這種觀點的佔了90%以上,顯然他們受到了很多學者和媒體錯誤認識的影響。如果房地產都不叫“實體經濟”,還有什麼叫“實體經濟”?你覺得房地產與股票、期貨是一樣的、無形的麼?你見過房地產以外的另一種虛擬投資品有物理形狀、需要用鋼筋、水泥等幾千、上萬種材料建造出來的麼?很多人的認識,真是錯到姥姥家了!

這是董藩的一段原話。對於房地產是不是實體經濟的討論,我也很感興趣。房地產到底屬不屬於實體經濟呢?我相信他說的,90%以上的人可能認為房地產不屬於實體經濟。特別是與股票、期貨更不能相提並論。大家也都知道,我雖然對房地產進行詬病,但是更反對炒股的普通百姓。因為炒股要遠比買房水深得多。 甚至可以說,往往真理的確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但是,大家的討論其實根本就忽略了一個問題。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沒有把房地產這個概念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房地產,房地產的定位是什麼?尤其是當前的房子功能定位。如果真的真理被這樣的專家掌握了,那是極大的悲哀。儘管他巧舌如簧、邏輯大膽,但卻在踐踏廣大老百姓的尊嚴並不值得提倡。

其實我上大學時學的課本就有董藩教授主編的,學得不好,沒跟上您現在的形勢,抱歉給您丟人了。那時候的他感覺還像是個學術專家,現如今他的很多觀點很大膽是好事,我們需要這樣的,他的觀點也是經過市場的洗練的,經過冥思苦想的,可惜的是三觀沒了,為了維護高房價什麼都敢說。如果他還能保持學者的風範非常值得尊敬。但在有的人眼裡,你尊敬我頂個屁用,錢才是爺。 話說回來,房地產到底算不算實體經濟呢?還是那句話,客觀的說,我認為,房地產本來應該算是實體經濟,因為其創造了無數個行業的經濟增長,影響著無數個行業,所以也曾一度被提到經濟支柱的地位。然而時過境遷,房地產過度金融化和投資化,扭轉了大家對房地產的認識,一提到房地產談虎色變,覺得房地產是洪水猛獸,甚至有的開發商還極力擺脫房地產,誰叫他開發商誰跟他急。

其實,房地產本身有錯嗎?錯的是人。不知道被誰過度金融化了,房地產不再是房地產。為此也就有了國家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沒有過度投資化,會有房住不炒這句話嗎?可見,房地產真得變性了。 所以,談房地產是不是實體經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的參照不同,結論自然不同。我們不妨聽一聽國家統計局說的話,“房地產如果是炒買炒賣,就不屬於實體經濟。但是,房子如果只是用來住的,房地產自身需要磚瓦沙石,就是實體經濟。” 從這個角度說,隨著房住不炒理念逐步貫徹,那麼房地產居住屬性將回歸,也就是說實體經濟的動能會更強。房地產本來就應該是實體經濟,因為它本來就是滿足人們居住的一個實體行業,房地產本來就應該以建築施工為載體,同時關聯著上百個上下游行業。如果把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拆開不算一個大行業的話,那麼房地產業是指開發商出錢造房,而實際是有建築業的施工單位承建,建築業才是實體經濟。房地產屬於投資。如果從廣義範疇講,建築業也是大房地產業。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表示,在現實的房地產市場中,特別是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國內居民早就把購買住房作為投資,而且是高槓杆的投資,中國居民早就把住房購買金融化了,這更是可以把房地產市場算作是非實體經濟了。 其實爭論房地產是不是實體經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非要把房地產劃歸成實體經濟,這才是有意思的。因為國家政策幾次三番提出,引導資金有效流入實體經濟,充分發揮實體經濟對經濟穩定發展的中堅作用。基於當前資金政策收緊,他們希望資金也可以流入房地產。所以極力維護房地產也是實體經濟的態度。 可是再看看國家的表述,嚴禁違規資金流入房地產,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求流入實體經濟,一方面禁止違規流入房地產,這樣看房地產不是實體經濟就是一致的,如果認為房地產是實體經濟,那麼這與我們的政策豈不矛盾?


光宇吐樓市


我無意為房地產說話,如果從資金投入的價值形態看,房地產仍然屬於實體經濟範疇,它是客觀存在的實物體。



因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最大的區別在於價值表現形式的不同,虛擬經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產業經濟形態,只是一種價值表現,而並無產業形態的真實表現,比如投向股市、債市、貨幣基金及其他資本回報高的虛擬形態領域。而房地產通過開發商籌集資金在大地上建築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樓,再以貨幣交換形式賣給需要購房鄰居的民眾,所以從本質上說它仍然屬於實體經濟,創造了社會使用價值與價值。



所謂實體經濟也就是通過資金的運作投入實業生產或製造領域,形成社會產品,最終用於交換,提供給社會需要購買的人,從而推動民眾生活水平的豐富與提高。房地產顯然與此相符。



問題出在這種實體經濟已超出了它正常生產和供給範圍,變成了一種畸形的產業發展模式,而且由於過度推動它的發展而沒有更好的調控方法,使得它的發展已進入瘋狂無序的失控狀態。



而且,作為一種產業經濟由於失去了正確的引導、規範和有力的監控,使房地產已偏離了正確發展軌道,將過多的社會要素資源比如金融資源、勞動力等吸引到了它的身上,使得過多的利潤向房地產業傾向,從而形成了對實業產業利潤的擠佔而讓更多的實體企業無心於實業的耕耘,使得整個社會對房地產的價值失去了準確的判斷,造成了不少企業熱衷房地產開發積極投身房地產和一些有資金實力的人參與樓市投資投機炒房,最終把房地產業發展推向了失控的巔峰,把樓市價格推向了失控的邊緣。



房地產業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導致了高房價和累積了較高的金融風險,令民眾擔憂和詬病,所以才讓人們錯覺地認為房地產不屬於實體經濟。很明顯,錯不在房地產業本身,而在於沒有將它引導好和規範好,尤其在於各方面想從中榨取更多的利益,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財經深思


作為一名剛需,在我看來房地產根本不能算是實體經濟!

從情感上來認知,實體經濟是一個褒義詞。

實體經濟為人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資料,提高了人的生活水平,增強了人的綜合素質。

而房地產呢?作為剛需,我很負責任的說,只要我買了房,它必然會降低我的生活水平,為了還房貸省吃儉用。最無奈的是,我還買不起房,買不起房就找不到願意和你生活的女朋友,就這樣了,還能談增強綜合素質?

在我看來,房地產更符合虛擬經濟。

美聯儲:房市下滑沒有傷害到實體經濟領域,實體經濟是除去房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

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實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虛擬經濟就是從中衍生出來的。想想我們的房貸。

虛擬經濟:1、是一種錢生錢的經濟活動;2、覆蓋了金融業;3、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

房地產更像是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資本以脫離實物經濟的價值形態獨立運動。看看如今的房地產炒作,房價到底高出了房子本身價值的多少倍,恁大的泡沫怎麼能說是實體?

高房價帶給了我們什麼?看看房地產造就了多少地產大亨,再看看幹實體企業員工的工資?希望中國製造2025能落到實處!


徽城紀事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解答,今天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理解,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什麼是實體經濟?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實體經濟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毫無疑問房地產屬於建築業的物質生產部門,所以從這點來看是屬於實體經濟的範疇。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專家學者對於實體經濟的定義更加具體化,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實體經濟一般指的是市場穩定運行的最廣泛基礎,目前在我國來說實體經濟一般代表的是製造業等工業企業代表的產業經濟。

房地產業屬於第三產業一部分,不屬於什麼經濟

第三產業就是即各類服務或商品,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服務業。而房地產業跟建築業主要區別就在於房地產業具有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多種性質而且建築業只有生產的性質(簡單區分就是建築業不提供服務和管理經營)。

根據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一般都將房地產投資放在固定資產投資裡面第三產業投資裡面,所以可以這樣說房地產屬於第三產業,其帶來的經濟貢獻也被統計在第三產業裡面,如果非要糾結房地產業屬於什麼經濟的話,個人覺得屬於第三產業經濟的一部分算是合適的。

個人覺得一般來說的實體經濟就是依附地產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

從2008年全球次貸危機之後,我國為了穩定就業和經濟增長實行的刺激政策使得房地產業異軍突起,如今已經開始綁架了地方經濟,其主要危害就是使得過去的生產經營活動難以進行。因為房地產對於資本的吸引力和房價的太高,使得傳統的以地產為經營活動的場所無法順利進行,進一步摧毀了很多實體經濟。資本湧入房地產使得傳統工業企業融資困難,房價房租上漲使得商戶和企業經營困難實現關門潮等等,其前提都是依附於地產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

綜上,個人覺得房地產應該不屬於實體經濟一部分,只是屬於第三產業範疇,就像你不能說服務業是一門經濟一樣,房地產只是第三產業的一部分而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記得點贊轉評哦。


勇哥雜談壹貳叄



紅花綠葉青青草


我對當下的評論是:1社會里沒多少個工匠,工藝,創新嚴重不足。2企業經營各種費用居全球高位水準。3農產品滯銷,幾億農民走向困苦。4房價高的離譜,消耗20年消費力。5偏談電商,壟斷了千萬個屬地就業機會。6兩壯年,四老人,養一孩子,壓力大,老齡化,光棍多。7人情綁架支出過多,請帖請客多半月薪水被拐走,彩禮更貴。8股市動盪過大,理性投資理念基本不可能持續。9工廠機器人的到來,社會貧富差距會更大。10貨幣貶值,資產泡沫大,地皮磚頭水泥賣高價。11不用高薪養廉政策是國家的百年錯誤,官貪國敗。最後,希望家庭支出裡,小孩子別過早的各種攀比,養車費用高,過路費能降降最好。


戲曲宮殿


房地產屬於不動產,屬於不可能移動的固定資產。而且不論是否使用,都必須提取折舊費用。房地產是經濟的載體。它本身不是生產,而是生產消費。不參與生產的房地產,就是浪費。所以說,房地產自身不會產生任何物質價值,只是一種工具的折舊轉移實現其投資價值,

房地產不屬於經濟,屬於經濟工具,但空置房地產,就是一種自然,無效的消耗,耗損。

住房,屬於生活資料,滿足人們居住的需要。炒作房地產,使它成為一種金融產品,斂財手段,這是中國利益集團,公職人員,炒客,銀行人員,任志強開發商之流的重大發明。把房地產當成雞屁股,更是荒謬無稽的經濟學,這在馬克思那裡沒有發現過。


網上行醫


當然是實體經濟,但與一般我們所說的實體經濟有所不同的是,它沒法出口。

我覺得好的實體經濟主要有兩種:一是可以出口的,二是為某些必要領域提供支撐的,比如內需的軍工、芯片等。餐飲等算一般性實體經濟,為社會正常運轉的生存基礎提供商品或服務

房地產之所以不被當成實體經濟,主要還是有主觀情感的影響。它是一個純內耗的產業,且價格過高,與原材料價值明顯不符。作為一個生存基礎行業,價格高意味著成本高,這顯然不利於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好比是一個人普通人,因為正常需求衣服的價格越來越高,以至於買不起書,看不起電影,上不了培訓班,用不起電腦,這顯然不利於個人發展。


西木子Jay


房地產屬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的投資比例和漲幅不應該超過利率的變化。

試想:假如古代漢朝的人民可以借貸建房,大搞房地產。以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和社會財富增長速度,大肆建房,勢必掏空國家和人民的全部財富,最終導致百業蕭條。

所以,房地產投資的增長幅度絕對不可以超過社會財富的增長速度,房地產的增值幅度不可超過銀行利率的漲幅。否則必然出現房地產投資過熱,擠壓實體經濟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綜上,拆除實體企業,大搞房地產經濟,更是極其錯誤的。它所帶來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我們拭目以待……


裝修一哥m


看從哪個角度說。

我經常在寫文章的過程中,也是把房地產從實體經濟中單獨拿出來說的。因為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房地產具有強金融屬性,吸納了大量的信貸,以及有炒作的空間。

第二,房地產在中國不計入通脹和gdp數據。

第三,房地產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比一般實體經濟不同。

但是,房地產是實體經濟。

首先,房地產是具有真實成本,運營和資產的,你買了房,房是實實在在在那裡的。雖然在價值中含有很多金融因素,但是這相當於有奢侈品價格的生活必需品,兩者都是實體經濟。

第二,房地產上下游都是實體經濟,牽扯很廣。蓋房用的水泥鋼筋原材料是實體經濟,下游的家電傢俱餐飲服務是實體經濟,而房地產也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拉動引擎。

第三,房地產是實體經濟的真實成本,各種實體經濟的運營中,房價和租金是真實成本,這也是房地產是實體經濟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