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首現下降,減稅降費為何企業仍有稅收壓力?

愛情陽光


財政收入首現下降,減稅降費企業為何仍有稅收壓力?

假設有一個企業投入一定數量的資本招聘一定數量的工人生產某種產品。企業產出一定數量的產品,這些產品分三部分,企業得一部分(利潤),工人得一部分(工資),政府得一部分(稅收)。這種產品剛開始只有這家企業在生產,除去工人的工資和稅收,其利潤率為100%。

如此高的利潤率只要不存在生產技術壟斷,肯定會吸引其它企業加入到生產這種商品的行列中。假設新加入一家企業,生產這種商品的平均利潤率就降為了50%,利潤率還是很高。又新加入一家企業,平均利潤率再下降,隨著生產這種商品企業的不斷增多,利潤率不斷下降。隨著生產企業數量的增加利潤率為何會下降?

在現實經濟中,每個消費者消費的工業品數量是有限的,一個人能消費多少輛汽車?有錢人買兩輛、十輛,甚至百輛,但終究消費的數量很有限。因為資本家消費工業品的數量有限,所以當社會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時,勞動力的供給不能再增加,生產企業數量的增加,工業品產量的增加並不能使資本收入增加。那麼生產企業數量增加,利潤率必然下降。


當平均利潤率下降到市場利息率水平時,一些企業就會虧損,一些企業退出或裁員減少生產。這時稅率降低,企業利潤率上升,又有新的企業加入或一些企業招聘工人擴大生產。利潤率又開始下降,一些企業又開始虧損。這一過程會週而復始地繼續下去,如何才能打破這一循環?

如果企業能取得技術上的進步,生產效率得到提高,生產同樣多的產品其所用的勞動力人數減少,資本收入就會增加,因為多餘的勞動力可以為資本家服務,利潤率就會上升。技術持續的進步,企業就能持續地獲得利潤。

如果沒有技術上的進步,改善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收入分配也可以。現實經濟中,不止企業、政府、工人三方參與收入分配,還包括土地資本、資本、人力資本等也參與收入分配。假設資本和企業主所得的產品,全部用來交換勞務和手工製作的奢侈品,企業所生產的工業品全部為工人所消費。事實上,由於每個消費消費工品的數量有限,普通勞動者才是工業品的消費主體。提高工人的工資水平,對工業品的消費需求就會增加,需求增加工業品的價格就會上漲,企業的利潤就會增加。其它資本的收入就會因工人工資水平的提高而減少,因為他們所能購買的勞務和奢侈品減少了。


大方妹幾


簡單談一談一家有限公司日常稅負:

經營銷售會有增值稅,分為3% 6% 10% 16%幾個檔次。

利潤所得會有所得稅,分為0.6%-3.6%(小規模核定徵收),20%微利企業,25%適合大多數有限公司。

附加稅有 城市建設附加,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稅負是增值稅的12%左右,不同地方有所不同。

其他的還有礦產資源稅,消費稅(算給消費者承擔,企業繳納),印花稅。

個人還有工資薪金所得稅,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

股東分紅還有20%的所得稅。

比如,你開一家公司;一年純利潤100W,所得稅就是25萬,股東分紅你稅後可以得60萬,中間就有40萬的稅。


樂稅通


說到底就是以前稅率高,但是八仙過海大家實際上都沒交那麼多。

現在稅率低,但是查嚴了,大部分違法立命的企業就不行了。都是這麼多年逃稅逃習慣整出來的


第一週目我妻由乃


很簡單,對企業來說,稅最好沒有,或者還有補貼


追風人一代


一切都是假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