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前,為何要處死珍妃?

徐紫諾


在光緒的一後兩妃中,珍妃是最出眾的,在她剛嫁入深宮的時候,一切看上去挺美。

隆裕皇后是慈禧外甥女,指定的,相貌不行,性情也很木訥,自進入紫禁城那天起,光緒就不待見她,只是迫於慈禧的威嚴不好發作罷了;珍妃的姐姐瑾妃也是個平常女子,跟光緒也只是相處漠漠,談不上壞,也談不上好;只有生性乖巧、善解人意、相貌頗佳的珍妃是如意的,每天侍奉光緒左右,共食共寢,同歡共樂,光緒很喜歡她,史書上說“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后不甚親睦”。

不光是光緒,慈禧在起初的一段時間裡也很喜歡珍妃,據記載:珍妃初入宮時,頗得慈禧歡心,教以雙手寫字。後慈禧賜群臣福、壽、龍、虎等字,均妃代筆。

然而這一切對珍妃而言,不過是曇花一現。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珍妃的悲慘命運即有她自己的問題在。

第一缺少規矩。珍妃喜歡照相,常豔裝露容,任由內監拍照。這事多了,慈禧就皺眉了,常以“宮嬪不應所為”加以斥責。對她戲著男裝,慈禧更認為是放浪不羈,大逆不道。

第二不知深淺。珍妃有愛慕虛榮,奢侈用度的毛病。為了花銷無憂,她仗著光緒的寵幸,居然聯合宮中太監賣官賣爵。因為在光緒身邊很會吹枕頭風,她賣出去的官不少,而且有的官職還挺大,最終弄得光緒都看不下去了。光緒因寵能包涵,但到了慈禧那裡就沒那麼簡單了,敲打警示光緒,慈禧一開始借的就是這個事。

為此,珍妃遭過慈禧當眾扒衣毒打,其不幸的命運從這時其實就已經註定了。

第三不知收斂。珍妃是個聰明,爭強好勝,但絲毫沒有城府的女人。跟慈禧相處的時候,她就常常在慈禧面前逞能,侍奉慈禧披覽奏章的時候,她從旁窺測,為了顯示自己能耐,她經常提前說出慈禧的批答內容。不僅如此,下來還要跟旁人炫耀。

殊不知,這是大忌!

慈禧怎能容忍第二個像自己一樣的女人出現。

另一點就是高調支持光緒變法,在她看來,這麼幹好像就能跟慈禧叫板了是的。

殊不知,這是找死!

有這幾點,尤其是光緒變法觸及了慈禧的底線,珍妃接下來的命運便可想而知了。

戊戌變法一失敗,慈禧將光緒幽禁在瀛臺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就把珍妃打入了冷宮。

這其實就是待死了。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挾帶光緒西逃,珍妃沒份同行,被強制留下來那就意味著必須死了。

就這樣,逃離京城前,慈禧命令李蓮英指揮崔玉貴、王德懷將珍妃朝井裡推,光緒見此情景,心如刀絞,跪地求情,但換來的只能是慈禧的厲聲斥責。

據說,自知必死無疑的珍妃喝令太監不準靠近,徑自走到一口八角琉璃井邊,縱身跳了下去。之後,崔玉貴馬上向井內投了兩塊大石頭,珍妃就這樣死了,年僅二十五歲。

又據說,珍妃死前對慈禧說了些大不敬的話,這些話甚至可以理解為詛咒。

慈禧西逃期間,據說常做噩夢,夢見珍妃渾身水溼,遍體血跡,目眥欲裂地前來索命。為擺脫驚嚇之恐,慈禧便假惺惺地施以恩惠,希望以此平息珍妃冤屈亡靈。

1901年,慈禧從西安返回京城,一方面為了掩人耳目,一方面為了擺脫恐懼,於是便對外宣佈,珍妃是為了免遭洋人侮辱從而投井自盡的,給予恢復貴妃名譽。

此時距離珍妃慘死井中已經一年多了。打撈珍妃遺體的時候,因為井口太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撈出來。有詭異的說法說珍妃的屍體完好無損,這是不可能的,早已慘不忍睹了。

最終,其弟將之草草埋在了西直門外田村。

1915年3月,珍妃棺槨從北京移到了清西陵。11月,貴妃葬儀,最終落葬光緒陵寢崇陵旁的崇妃園寢。

冤死之魂就此才得以安息。

但20世紀30時代,清西陵曾發生過珍妃墓被盜事件,但有的說被盜的其實是她姐姐瑾妃的墓——


黑句本


珍妃,光緒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她容貌出眾,性格開朗 ,活潑可愛,有著極強的獵奇心,對宮廷裡的繁文縟節也是十分不喜歡,尤其是對後宮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其反感,他喜歡無拘無束的瀟灑自在的隨性生活,可以說是極其單純可愛的女子。

按理說如她這般的女子本不應該生活在宮廷裡,相反天涯江湖更適合她。只是天意弄人,作為舊時社會的女子根本就沒有話語權,更不用說自己的人生該何去何從了,更無奈的是她還是旗人的孩子。據說清朝有個很不人道的規矩,旗人的女兒不得私自婚配,都得經過皇帝的一番選秀,剩下的才可以自行婚配。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



要說到珍妃與慈禧之間的恩怨,關鍵點還是在於慈禧和光緒之間的問題,我想她最多算是他們這對“母子”政權之爭的殃及者。 慈禧在權力上一直不肯放手,光緒親政後一直都沒辦法真正施展皇權抱負,眼看著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卻無可奈何。然而要說到和珍妃有關係的必定是後來的戊戌變法,由於珍妃崇尚開化的文明,本就討厭封建禮制,所以各方面都和光緒站在同一路線。按理來說,一個妃子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更不能撼動什麼,我想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應該是珍妃獨佔了光緒的寵愛,和皇后(慈禧的親人)不和。然而我在想小輩們的小打小鬧或許作為婆婆可以小懲大誡,但是一旦侵犯到了慈禧本人的利益,或許就是她真正大難臨頭的關鍵吧?



慈禧是封建禮制舊制的最高統治者,對於她而言,珍妃就是新政(變法)的餘孽,這位婆婆本就對珍妃厭惡到了極點,所以,在外強入侵時嫌她累贅,更是為了自己的政權除後患,以顯示自己的徹底勝利,慈禧才會在出逃之時下令將其處死。


夢歸秦淮


慈禧賜死珍妃這事兒,說實在話,外人(包括哪些所謂的研究清史的)都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畢竟這事是發生在皇宮大內的,你怎麼可能知曉具體細節呢?所以今天咱另闢蹊徑,節選一個當年伺候過慈禧太后的宮女親口說的回憶錄,從這個裡面側面挖掘此事的細節。各位看官也權當茶餘飯後的消遣,別較真兒。

事件:珍妃被殺。

事件發生時間: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

事件經過(老宮女口述):“雖然這事已經過了幾十年了,我約摸還能記得一些,那一天的下午,輪到我侍寢,我就在太后寢宮的旁邊在金磚的地方上候著,老太后就在屋子裡睡午覺,宮內除了知了叫也沒其他動靜了,但是到了下午,老太后突然自己坐起來了,而且臉上明顯不高興,一絲笑容也沒有,而且嘴角向左邊歪得更厲害了,我們經常伺候的都知道,這是她心裡頭憋著氣吶,我趕緊上去伺候,結果老太后一反常態的洗了一把臉後,平常抽的煙也沒吸,我們給準備好的涼水鎮菠蘿也沒吃,一個人就出了門,當然老太后是住在宮內(紫禁城)的樂壽堂,我緊忙趕上前伺候,結果老太后說“你們不用伺候”。我就沒敢跟著,眼瞅著太后一個人走進了頤和軒。

大概半個多時辰,我眼瞅著老太后鐵青著臉從頤和軒出來了,半句話都不說,我當時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來的。結果在晚上的時候,就聽說老太后出去就在頤和軒賜死了珍妃,她讓人把珍妃推到頤和軒後邊井裡去了。這個人好像是崔玉貴。說當時珍妃頂撞了老太后幾句,老太后氣頭上就。。。。我所知道的事就是這些,第二天,光緒二十六年的七月二十一日早晨,我們突然就出宮了,說是奔西走。

所以從這個老宮女的回憶中,可以看到,慈禧處死珍妃,是非常秘密的,並非大張旗鼓的,根本不是坊間謠傳的那樣,在慈禧西逃的當天發生了珍妃攔車事件(指珍妃攔在車前大嚷:皇帝不能離開京城,要逃你慈禧自己逃跑就好了。)慈禧震怒,當眾命人殺了珍妃。

(此為珍妃井,當年就是在這裡處死的珍妃)



老豬的碎碎念


關於珍妃投井而死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慈禧讓太監將珍妃投入井中,慈禧之所處死珍妃:一、光緒獨寵幫珍妃冷落了慈禧的侄女,心生怨恨;二、珍妃支持光緒戊戌變法,得罪了慈禧;三、當時慈禧西逃時,將在冷宮中珍妃給放出來了,想要帶她西逃,但她因心生怨氣,哭哭鬧鬧,不肯一起走,當時慈禧急著逃命,一看珍妃這樣不配合,慈禧擔心她被洋人侮辱,有損皇家臉面,就命令身邊的太監將其投入井中。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版本關於珍妃之死的說法:一、當慈禧西逃時,將在冷宮中珍妃給放出來了,但她因心生怨氣,當眾指責慈禧誤國、賣國,老太太一生氣,就命令身邊的太監將其投入井中。

二、慈禧西逃時,將珍妃從冷宮放出,得知洋人要打進來了,她性格剛烈,殉難自殺保貞潔,這個是滿清政府給出的官方說法,也就有了後來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後,重新安葬珍妃,並大力宣講她的殉難自殺保貞潔的事蹟,還賜予了封號。

珍妃之死,成為謎團,到底如何,眾說紛紜,各位,你們感覺珍妃到底是怎麼死的?


密探零零發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於西苑流臺。珍妃也因干政被拘禁於紫禁城中的北三所,兩名宮女日夜輪流看守,門從外面鎖上,飲食從門下送入。

珍妃原來所居的景仁宮被封,她手下的太監也受到牽連,不是被處死,便是被罰作苦役或驅逐。慈禧還諭令所有太監,不準為珍妃傳遞信息,如果查出,就地正法,絕不姑息。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皇后、瑾妃等逃往西安,珍妃卻沒有在隨行之列,在出逃之前,她墜井而死。

關於珍妃的死,民間有種種說法。有人說珍妃是自己跳井而死的,慈禧西逃前,因為不能帶太多人,所以讓珍妃回孃家避禍。可珍妃不識大體,死活要跟隨。

慈將一怒之下便讓她去死。沒想到珍妃性格倔強,說死馬上就跳井死了,旁人攔也攔不住。這是慈禧的後人說的,但是這一說法並沒有人認可。

既然不能帶太多人,命珍妃回家避禍,那麼讓珍妃的姐姐瑾妃隨行又是何道理呢?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議和成功,遠在西安的慈禧派崔玉貴回京探聽消息,並命內務府打撈珍妃的遺體。

珍妃的遺體在井中泡了一年多,已經膨脹變形了,再加上井口又小,打撈了很久才被打撈上來,內務府置辦棺材,將其遺體裝殮入棺,簡單潦草地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的宮女墓地。

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次日,發佈了一道懿旨,將珍妃的死說成是“倉猝之中,扈從不及”,節烈可嘉,並追封她為貴妃。

珍妃的姐姐瑾妃懷念她,在珍妃井附近設置了一個小靈堂,供奉著珍妃的神位,親書“精衛通誠”四個大字,以頌揚珍妃對光緒帝的一片真情。

民國二年(1913),在瑾妃(時為端康皇太妃)的要求下,宣統帝溥儀將珍妃遷葬光緒帝景陵妃嬪園寢。1921年,溥儀以珍妃“溫恭夙著”,追諧為“恪順皇貴妃”。


魏青衣


根據正史的記載來看,珍妃剛剛進宮的時候非常的喜歡珍妃,慈禧曾經公開說過珍妃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慈禧對她非常的寵愛,每次有外人給自己送一些稀奇古怪的寶貝,慈禧總是會賞賜給珍妃一點,隨著兩人關係越來越好,珍妃很多令慈禧不滿的地方慢慢的暴露出來,總的來說就是珍妃的行為慈禧不能接受。

珍妃太過潮流時尚,慈禧不能接受,在慈禧眼中這樣的女人就是不守婦道,珍妃做的許多事情都令慈禧大怒,比如照相術剛剛傳進清朝的時候,大家都不能接受,慈禧一開始也無法接受,她認為這玩意就是淫巧之物,還有人說照相的時候人的魂魄能夠被攝進去,珍妃卻不相信這個,她非常喜歡照相。

珍妃經常在宮中照相,並且還找來了各種各樣的服裝,用各種姿勢來照相,這個被慈禧看到後可是氣壞了,斥責過後,珍妃照樣我行我素,有趣的是他命一個太監開了一個照相館,慈禧得知後將該照相館給砸了,那個太監也被當場處死。珍妃經常在宮中男扮女裝,慈禧多次罵她不成體統她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當然這些事還不至於讓慈禧殺了她,因為慈禧也是明事理的,可是後來珍妃因為個人原因,她開始賣官,其實清朝的時候賣官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可以說是公開的。但是賣官卻不是誰都有權利做的,一個小小的珍妃卻敢賣官,這讓慈禧怎麼想?

在慈禧要帶光緒離開的時候,珍妃更是直接頂撞慈禧,多次說到慈禧痛處,慈禧讓她自盡,她來一句自己沒有死罪,自己有沒有罪是皇上說了算,慈禧命人直接將她塞入井中,並告訴她,自己要殺她皇帝來了也沒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1900年,由於慈禧縱容義和團扶清滅洋,結果招來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

眼看北京城守不住了,慈禧只好帶著光緒一行往西逃竄。

本來逃亡就已經夠忙亂的了,可是慈禧這時候卻不忘一件事。處死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慈禧讓人打開樂壽堂前的井蓋,命珍妃自盡。

珍妃不從,慈禧便命太監崔玉貴和宮女王德環將珍妃扔入井中,溺斃而死。

(光緒和珍妃)

那麼,慈禧為什麼在這一刻上不忘幹這件事呢?

這事得從光緒大婚說起。

慈禧是大清的掌權人,對光緒非常嚴厲。在許多事情上,光緒都不能做主,全憑慈禧說了算。比如光緒大婚的事。

光緒雖貴為皇帝,但皇后和妃子都是慈禧選定的。

隆裕皇后靜芬是慈禧的外甥女。慈禧之所以選她做皇后,一方面是希望葉赫那拉氏能一直榮耀無比;另一方面,也希望她能替自己監視光緒有沒有不軌之行。

但靜芬人雖高,卻長得醜,並且性情古板無情趣。光緒不喜歡她。一方面是她不可愛不漂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是慈禧派來的監視人。

另外,慈禧還挑了戶部右侍郎長善的一對女兒作為光緒的妃子,一個是15歲的瑾妃,另一個就是13歲珍妃。

珍妃雖說年紀最小,但她生得俊秀可愛,聰明伶俐。又因在廣州生活多年,對西學接觸頗多。對光緒而言,她的到來,給沉悶的皇宮裡注入了一股清流。因此,光緒常讓她侍奉左右,對她寵愛有加。

受到冷落的隆裕,免不了常向慈禧告狀,還屢次和李蓮英等人勾結起來,誣陷珍妃。

慈禧亦因為光緒冷淡隆裕,非常生氣。認為珍妃狐媚,所以數次梃杖責罰珍妃。

(慈禧畫像)

珍妃年輕氣盛,再加上她仗著有光緒寵愛,對於慈禧的責罰並不服氣,數次公然頂嘴。惹得慈禧老大不高興,畢竟在前朝的文武大臣,別說頂嘴了,就是抬頭看她一眼,也是不敢的。這個小妮子居然敢頂嘴,慈禧對她非常憎惡。

隆裕打著要節約的名號,經常剋扣珍妃的生活費。

一向花錢大手大腳的珍妃,發生了經濟危機。珍妃見前朝有重臣賣官鬻爵,也跟著做起售賣官職的生意來。

珍妃受寵的事,朝野盡知,所以一些想買官的人,都走珍妃的路子。據《國聞備乘》記載,珍妃曾賣過幾個大官職,其中有個叫魯伯陽的,花了四萬金買了個上海道,結果上任後由於大字不識一個,被江督劉坤彈劾。

由於珍妃違反了大清祖制,遭到了慈禧的訓斥。結果珍妃卻說:“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之教也。”意思直指慈禧垂簾聽政違反祖制在先,自己不過是向慈禧學的罷了。

慈禧最恨的,就是別人對她垂簾聽政的事說三道四,於是命人施以“褫衣廷杖”的刑罰,將她降為貴人,以示懲戒。

甲午戰爭慘敗後,光緒一心想強大國家,於是說服慈禧,推行洋務運動,並實施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

本來,清朝衰敗腐朽,大變革已是迫在眉睫,光緒和康有為等人想實行變法,慈禧並沒有意見。但珍妃一心希望光緒能重掌大權,所以她不光積極摻和其中,還數次給光緒出主意,要他逼慈禧交權。

珍妃的主意,得到了康有為等人的贊同。大家最後決定請袁世凱率北洋軍兵圍頤和園,迫使慈禧交權。

然而,由於袁世凱告密,慈禧很快就把光緒囚禁在中南海的瀛臺。那些參與變法的人,抓的抓,殺的殺。至於珍妃,慈禧亦把她打入冷宮,並派太監嚴加看管。

珍妃干政,還慫恿光緒奪權,這可是犯了慈禧的大忌了。

此時又遇上了八國聯軍打入京城來,這時候,慈禧就嘀咕上了。本來洋人就是支持光緒的,若是珍妃被他們救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和珍妃勾結起來,幹出什麼不利於她的事。說不定就算她把光緒帶走了,權力依然不能夠保住。所以,思前想後,便有了慈禧處死珍妃的那一幕。

(參考史料:《國聞備乘》《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珍妃和慈禧素來相處不睦,積怨漸深,然而導致珍妃死亡的,卻是因為珍妃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國聯軍猛攻北京,8月14日這一天,由於八國聯軍凌晨攻城,慈禧一晚上都沒睡好覺。

天色微亮,軍機處值班載瀾入宮稟報:八國聯軍已經攻入北京城,促請老佛爺和光緒帝快點跑路。

由於出逃倉猝,慈禧在出逃前,召集宮中妃嬪,解釋事態緊急,各位嬪妃不必同行,也就是說,除了慈禧和光緒帝,內宮中的後宮妃嬪一律不隨行。

這時候,珍妃跪請慈禧,請求道:“皇上不必西行,應請聖駕在京,裁度議和各事”。

年輕的珍妃並不知道,她竟會因為這句勸諫,導致了自己的慘死。

為何慈禧會對珍妃這句話如此敏感,以至於大發雷霆呢?

因為珍妃這句話戳中了慈禧的死穴。對年已65歲的慈禧來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牢牢把握權柄,尤其經歷了戊戌之變以後,慈禧對光緒帝越發厭惡和防範。

珍妃這句話,倘若慈禧老糊塗點頭答應了,那麼慈禧就會失去她的權力。

原因有二:其一,當時西方列強對光緒帝是表示同情和支持的,甚至有在京的外媒把光緒帝稱為:“神一樣孤獨的男人”,他們是樂於和光緒帝談判,並認可光緒帝的地位的。

其二,東南各省督撫一向支持光緒帝,戊戌之變發生後,慈禧一度向廢黜光緒帝,另選他人登上帝位,但考慮到實力派東南各省督撫的政治能量,以及西方列強必然的反對,慈禧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

而如今珍妃提出這個意見,把光緒帝留在京城,慈禧老佛爺自己逃跑,那相當於把光緒帝這隻老虎放出籠子,放入森林,光緒帝不但可以藉助西方列強的支持和東南各省督撫的輔佐,成為真正握有實權的天下第一號人物,還會讓慈禧徹底失去對光緒帝的控制。

遙想當年,唐肅宗李亨沒有跟隨其父唐玄宗李隆基入蜀,而是選擇去靈武領導指揮平滅安史之亂,正是擺脫控制,施展手腳的絕佳案例。

一旦光緒帝留京,而慈禧逃入川陝地區,可想而知,慈禧一輩子就完了,從此只有虛名,再無實權,這對老謀深算,又特別功於心計,醉心掌權的慈禧來說,不啻於讓她去死。

慈禧是引頸受戮的人物嗎?顯然不是。為了徹底打消光緒帝身邊“珍妃們”的政治圖謀,珍妃必須死!!

於是,縱使光緒帝親自求情,慈禧仍然絲毫不為所動,命令下人把珍妃投入井中處死,直到第二年春天,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風光回京之後,慈禧才命人把珍妃屍體打撈上來,入棺安葬。

所以說,二十五歲的珍妃是有政治眼光的,也是相當有勇氣,挺身而出為光緒帝說話,然而她畢竟太嫩太年輕,根本不是慈禧老妖婆的對手,死的太可惜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關於珍妃之死,並沒有任何史料能夠明確的記載其致死的原因,當然珍妃大致死在慈禧出逃前,所以我們潛意識就覺得慈禧應該背這個鍋。但背鍋歸背鍋,慈禧“害死”珍妃的細節卻有眾多版本。

我們不說光緒這個皇帝能力如何,但其思想至少比宮內老朽們要先進的多,所以對於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光緒還是蠻願意接受的。作為愛妃的珍妃自然支持夫君,並努力和他一起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偶爾拍個照、偶爾穿個連衣裙、偶爾騎個自行車,也偶爾說幾句洋文,可以說天真爛漫的珍妃本就不該存在於皇宮禁地之中。

但之後珍妃和慈禧漸漸有了矛盾,最終珍妃遭到了囚禁,而囚禁的原因大致有兩方面:一是珍妃藉著光緒的關係為他人買官,這一舉動直接侵犯到了李蓮英等人的利益,二是珍妃支持光緒的戊戌變法,慈禧氣不打一處來,就先挑軟柿子捏了。

再後來珍妃出現大致就是在慈禧出逃的時候了,在慈溪出逃前,她特意召見珍妃,用封建社會的貞潔觀為其“洗腦”,說洋人進攻定會羞辱你,為了成全你的名聲,也為了保住皇家的名聲,你就自裁吧。珍妃當然不願意,於是慈禧就讓崔玉貴把她強行推到了井裡。

還有說法是慈禧收拾行李和僕人出逃前珍妃也歲大部隊趕來,看到慈禧慌張的模樣是又氣又恨,隨後她義正言辭的懟慈禧,也說光緒是一國之君應該留京鬥爭到底,慈禧大怒,命人把她推到井裡,一旁的光緒哭著央求太后放珍妃一馬,但慈禧拒絕。

最後一種說法頗為慘烈,八國聯軍進城後慈禧等人都換上了便裝準備出逃,當然也準備帶著珍妃一起走,於是讓人把珍妃放出來。此時的珍妃披頭散髮身穿旗袍特點實在是過於明顯,慈禧大怒讓她換衣服,但珍妃說自己是重病在身,行動不便,懇求慈禧讓她回孃家避難,慈禧當然不同意,珍妃乾脆就跪在地上不走了。慈禧暴脾氣又發作了就讓崔玉貴把珍妃扔進了井裡。

所以無論哪個版本,殺死珍妃的罪人都和慈禧逃不了關係,但無論真相如何,當時的珍妃也比慈禧有骨氣多了。


所以珍妃死與不死對大局絲毫造不成任何影響。


邏輯文史游


珍妃肯定是在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前後投井而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珍妃到底是在什麼情況下投井的,是自己投井,還是被扔下去的。是慈禧太后迫害,還是珍妃有特殊情況,這些其實都沒定案。

目前來講,比較可信的資料是1930年的《故宮週刊》,裡面記錄了當時清宮太監唐冠卿,以及曾經伺候過珍妃的白宮女,以及光緒二十五年出宮的劉宮女的說法。另外,小德張的承繼孫張仲臣等人留下了文史資料,也可以進行佐證。

這些整合起來,一共有五種說法。

第一。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之前,慈禧太后想要迫害珍妃,於是讓珍妃殉死。珍妃不從,被崔玉貴投入井中。

第二。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之前,慈禧太后想要迫害珍妃,於是讓珍妃殉死。珍妃從命,自行投入井中。

第三。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之前,慈禧太后想要迫害珍妃,於是誆騙珍妃,說后妃們先後投井。珍妃相信了,自行投入井中,慈禧太后卻反悔。

第四。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之前,崔玉貴說珍妃不願隨行,怎麼辦。慈禧太后說,“那就讓她投井”。崔玉貴照做了,回報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很後悔,說“那只是我一句氣話”。

第五。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之前,原準備帶珍妃一起隨行。當時珍妃患天花病重,表示不能隨行,希望出宮回家。慈禧太后不允許其出宮回家,所以倉促之下讓珍妃投井。

目前的研究其實是比較傾向於第五種說法的,因為慈禧一行人多帶一人少帶一人並沒區別,珍妃肯定是因為一些緣故不方便隨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