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輕薄筆記本電腦最值得買?

起了暱稱也沒變好看


就我個人而言,可以算是戴爾XPS系列的老用戶了。我的第一款XPS產品來自於2012年的戴爾XPS 15,這款機器整機採用金屬材料打造,配上鏡面屏以及1920×1080分辨率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前衛的設計。在此之後,我最近一次購買的XPS系列機型,就是戴爾在2015年推出的基於英特爾第六代酷睿處理器打造的新一代XPS 15。

新一代XPS 15最為吸引我的升級之處並不是硬件配置,而是眾所周知的窄邊框設計。以前在購買筆記本電腦的時候,很少會考慮15英寸級別的產品(雖然我第一款XPS也是15.6英寸機型)。原因無他,太大了,對於我這種經常出差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夠方便。

不過經常出差辦公的人在使用電腦時總有一個訴求,就是希望屏幕大一點,否則處理文檔或表格時真的是能瞎了眼,字號調大了看著又不舒服。所以XPS 15在使用窄邊框設計,提升屏佔比,縮小機身尺寸之後,我第一時間購入了這款產品。至今使用已三年有餘,整體體驗依舊如當初剛剛接觸時那般驚豔。

我所使用的戴爾XPS 15配置如下: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i7 6700HQ  

內存:2×8GB DDR4 2133筆記本規格內存  

硬盤:256GB固態硬盤(自行升級到1TB)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 960M

戴爾XPS 15的優點:

其實近幾代XPS 15並沒有太大變化,所以第六代酷睿機型與第八代酷睿相比,性能提升了一大截,但整體體驗應該是共通的。就我實際體驗三年的感覺來說,XPS 15的優點非常鮮明:

1.品質可靠,0故障。我最早的筆記本是一臺戴爾靈越640M,至今除了電池壞掉之外,硬盤居然都能正常讀取。而XPS 15使用三年時間裡,始終處於0故障狀態。

2.屏佔比高,體積相對正常15.6英寸機型小一些,外出辦公體驗非常不錯。

3.A面、D面雖然是金屬材料,但很耐磨,C面碳纖維材料同樣很耐磨。

戴爾XPS 15的缺點:

XPS 15產品方面的缺點很少,網上有網友反映最近一兩代產品有些小毛病,但從來沒聽說過XPS 15系列有什麼大的硬傷,從中也可見這個系列的品質還是相當堅挺的。筆者自己所使用的XPS 15這三年來沒有遇到任何小毛病,可能是人品比較好。不過C面材質易留手印,易顯油光的特性讓我這個有一些潔癖的人總是感覺不太舒服。

此外就是XPS 15雖然體積比一般15英寸產品小,但由於用料比較厚實,整體的重量並不屬於15英寸筆記本里輕量化的那一類。這不知道是缺點還是優點,反正出差攜帶的話不太建議女生購買。

另外一點是對於辦公來說,沒有獨立的數字鍵區真的不是很方便。

到底怎麼樣?

從靈越640M到2012款XPS 15,再到2016款微邊框XPS 15,筆者可以算是戴爾的老用戶了。雖然很多時候戴爾被冠以“傻多戴”的稱號,但至少筆者個人的使用感受是用過的這三款戴爾產品在正常壽命期內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所以每次選擇戴爾筆記本產品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安心感。

誰適合買?

與戴爾XPS 13相比,XPS 15更適合那些不能忍受小屏幕、或者對大屏幕有硬性需求的用戶。

如果是經常出差的女生的話,不建議買XPS 15,除非你有很好的體力,筆者更建議買小一些的XPS 13。對於男生來說的話,如果你想要一臺既能玩遊戲、又能安心辦公的筆記本的話,XPS 15是為數不多可以同時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因為它具備遊戲本級別的圖形性能,同時又具備商務本應有的低調特性。


中關村在線


相信大家在買輕薄本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

一看配置,清一色的i5-8250U/8G內存/256G硬盤,有獨立顯卡的,也就是MX150,大家都一樣,應該怎麼選?而且為什麼明明同樣的配置,價格能從4000多賣到一萬多?

我來說一些,大家可能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地方。

----------------------------

1,不要只追求所謂的性價比

----------------------------

正如剛才所說,為什麼同樣的配置,價格能差出來一倍以上?我們來簡單做個對比

給大家舉個例子,榮耀的Magicbook銳龍版,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震驚,居然可以這麼便宜。後來我最近發現聯想有款小新潮7000銳龍版15寸,配置上和榮耀大部分都一樣,售價僅3999元,區別是多了一塊R540的獨顯,並且硬盤用的是PCI-eNVMe的硬盤,榮耀用的是普通的sata,這樣看起來比榮耀性價比還高。

而同樣是聯想的小新Air14寸銳龍版,跟2018潮7000-15銳龍版配置也基本一樣,雖然硬盤也是PCI-e的,但是獨顯沒有了,價格上卻反而貴出了600元,大家都是一個品牌的,憑什麼啊?聯想自己也不傻,幹嘛要自己的產品坑自己的,其實這價錢肯定是有道理的,因為小新Air的定位是比潮7000要高的,大家注意不到的是這兩者在用料工藝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品質感上差別不小。

同理還有,惠普的戰66和Envy系列,相同的配置差價約1000,從哪來的?惠普也一樣不傻,其實它們品質上的差距很大的,戰66用的老模具,厚度差很多,工藝上也差很多。

品質的差距真的很難從渲染圖上看出來。

這都不算什麼,再極端一點:

XPS13,是個非常熱門的機型,我們來對比它自己的品牌的5000多的機型,燃7000II,它們的配置也一樣,甚至燃7000II有獨立顯卡MX150,XPS13反而沒有。那麼強在哪呢?也就是屏幕是72%的色域,有雷電3接口,更輕薄一些,但僅僅這樣就貴出來四五千?如果真的是這樣,按理說,傻子才會買XPS13,而事實上是,這個機型賣的特別好,另外對於ThinkPad X1 Carbon也是類似情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價格並不應該是唯一的考量標準;品質感和體驗感,也是人們所追求的重要的因素。不要說你不在乎這些,不信拿給你一個十年前特別醜陋,又厚又重的筆記本,你看你能接受嗎?即便老的蘋果筆記本,你都會覺得很醜。而筆記本每做薄一毫米,代價都是極高的,對散熱系統,整體機器運行的穩定性都是極大的考驗,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比如,買汽車如果只看發動機、配置之類的,其實10萬的車就足夠用了,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選擇20萬,30萬,甚至上百萬的車?

-----------------

2,不要只看跑分

-----------------

我發現大家特別關注跑分,覺得這個就是電腦值不值得買的最重要的依據。

打個比方,電腦的使用相當於跑馬拉松,而跑分類似於測試這個運動員的百米速度,雖然它們之間能有一定的聯繫,比如體質差的人不管是短跑還是馬拉松都不會太快,但短跑冠軍不代表跑馬拉松也是冠軍。跑分之所以這麼盛行其實只是因為這個最好測,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可以拿來當作參考,但也不能太迷信。因為不會有人跑馬拉松的時候是以百米速度衝刺的。

我最近看到個測試:

榮耀Magicbook與聯想小新Air14寸的3Dmark跑分對比榮耀高了約15%,但是卻忽略了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就是發熱。上邊這個事情很多人看不到的細節是,Magicbook雖然跑分高了,但與此同時溫度要比小新Air高了20%左右,差距同樣也很大。

所以,其實這樣比是不科學的,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榮耀的調校策略比較激進,傾向於用高溫來換高性能,而聯想比較注重溫度的控制,屬於偏穩重(保守)的調校風格。

然後為了一探究竟,有民間大神通過刷bios,修改了小新Air14的溫控限制,也能跑出和榮耀Magicbook一樣的分數,並且溫度還略低一些,所以嚴格的來說,聯想這個反而還更穩定一些。我個人感覺,這個測試裡描述的情況很合理,確實是這樣。

同樣用汽車來舉例:

如果說,有的汽車最高時速只能跑80,我能跑100,那麼可以說我的優勢很大。而現在完全不是這個情況,你上百萬的車,上高速,也只能跑120;我10萬的車,一樣可以跑120。

那麼你的最高時速哪怕是300,我的最高時速只有200,這個領先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而更重要的是,我在跑120的時候是不是能保持穩定。

筆記本的情況也一樣,我相信,選擇輕薄本,其實就已經說明了對性能不會特別在意,否則肯定得買標準電壓CPU的遊戲本啊。

其實上邊兩條,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功能和性能上,夠用就行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桌子椅子,各種日用品,貴的和便宜的不都完成一樣的功能嗎?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經常買貴的,不就是在追求品質嘛。筆記本其實也一樣,如果你是經常在使用它,那麼為了品質多花一點錢還是值得的。

----------------------

3,15寸不能算輕薄本

----------------------

大家發現我上邊的例子中,對比的筆記本尺寸並不一樣,主要是廠商的定位策略,不過我這裡想跟大家說一下很多人忽略的問題,大家可能現在主要都是在網上看圖片,對大小並不敏感。

而其實,14寸或者13.3寸的,你會覺得很輕巧,可以隨便帶著跑,而15寸其實是15.6寸的,真的很難讓人有揹著它跑的慾望,在圖片上看似很輕薄,實際上真的太大了,大家最好能去實體店親身感受一下。

所以如果你比較重視便攜的話,還是選14寸或者13寸的吧,15寸的本真的不能算是輕薄本了。

說到尺寸就還有一個重要的點要提,很多人覺得,窄邊框有什麼意思?顏值是高一點,但是我沒那麼在意。其實呢,窄邊框也同樣意味著體積更小了,比如,非窄邊框的13寸可能和窄邊框的14寸看起來差不多大。而如果14寸還不是窄邊框,在便攜性上就會大打折扣。

說到屏幕了,關於屏幕的素質,我其實也是個特別在意屏幕效果的人,不過我發現最近很多人有點走火入魔了,可能以前有的朋友用的是TN屏,覺得實在受不了,現在是非72%的IPS不買,其實也沒那麼誇張。

因為屏幕效果很難用圖文表現出來,我不嚴謹的來給大家量化一下。如果說TN屏大約50分的話,45%色域的IPS大約80分,72%色域的屏幕大約90分。用IPS屏,還是必要的,至於72%,雖然還是能看出來差距的,但是因為目前市面上大約70%的遊戲本和一半的輕薄本都用的45%色域的屏幕,所以如果不是要求比較高,真的沒必要卡死在一個條件上,會失去很多選擇。

-------------------------

最後,筆記本的推薦環節

-------------------------

我知道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會想,你倒是說實用的啊,你覺得哪個好?

鑑於今天的內容,就來簡單的推薦一下中低價位的輕薄本,並且是13寸和14寸的,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你覺得你很在意便攜性,儘量不要選15寸的。

先聲明一下,電腦手機這個行業瞬息萬變,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看了我很久以前的視頻,來做參考。其實包括我自己,也是在不停的調整甚至是修改我的認知。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死理,要根據情況不停的調整策略。

其實目前來看,輕薄本就兩種選擇,一個是i5-8250U的,一種是銳龍2500U的。這兩個從性能上來看,是差不多的。顯卡上,銳龍的大約相當於殘血版的MX150,其實一般也夠用了,玩個LOL綽綽有餘,守望先鋒中畫質吧。要明確一點,輕薄本的配置上都差不多,而再往上加錢,並不會有性能上的提升,大部分的錢都是花在品質上了,但其實也是值得的。

關於銳龍2500U的出現真的可以說是攪局了,因為以前只有8250U這一個選擇,而現在,2500U在性能表現差不多的情況下,相同品質和定位的機型能比酷睿版的便宜500-1000元,雖然有一些減配,以及續航上會略差於酷睿版,但還是讓很多以前顯得很好的筆記本有點失色。

所以銳龍版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也有一個小問題,因為銳龍版的顯卡是集成的,性能雖好,卻需要用一部分內存來當做顯存,比如可能自帶的8G內存只能用到6G,所以如果你的需求比較高,可能需要考慮下內存是否支持擴展的問題,這樣在有需求的時候也可以分配給顯卡更多的顯存。

另外再補充兩條,

1,售後問題,比如機械革命的S1,看起來真的是性價比無敵的,但它的做工確實是比不上一線的品牌,差挺多的,售後就更不用說了,其實還是你是要便宜還是要安穩的選擇問題,也談不上誰對誰錯,如果你想要便宜,那就得承擔一定的風險啊。而如果你比較看重售後,在一線大城市的話,售後相對全一些,可以稍微激進點,如果是二三線城市,可能還是戴爾,聯想,惠普這類的一線大廠會方便一些。

2,接口方面,可以適當注意下,比如高端的是否有雷電接口,低端的最好有typeC,不過很多筆記本都是把唯一的typeC當作電源接口,導致這個接口其實用不成。另外有沒有SD卡槽,這個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還是挺重要的。

說具體的吧:

小新Air14寸銳龍版,品質感和做工還是挺好的,包括CNC鑽切的邊框也讓整機顯得很高檔,PCI-e的硬盤,可以擴充內存,接口上也比較豐富,還有SD卡插槽,性能調校上就是剛才說過的,偏穩定派。

惠普的elitebook745,整體上感覺和小新Air差不多,品質感也很好,也是PCI-e的硬盤,也可以擴充內存,有網卡接口但是沒有SD卡插槽,性能調校策略上是比較偏激進派的。

這個系列的13寸也有72%色域的,但是價格要貴500左右,稍微有點多了。

如果你極度想省錢,就是死活不要超過4000,那也就是榮耀Magicbook了,之前推薦過很多遍了,就不細說了,品質上稍差,硬盤上還有接口上會有縮水,但確實是最便宜的選擇。

關於之前大熱的戴爾成就5370,其實它的主要優勢,一個是大廠且便宜,一個是屏幕好,但是在外觀上真的有點糟糕,鑑於現在銳龍版的筆記本表現很好,便宜的優勢就不明顯了,我會覺得應該不再繼續推薦這款了。惠普戰66也類似,模具太老,價格優勢跟銳龍版一比又沒什麼意思,不太推薦了。如果差只幾百塊錢就可以在品質上有一個升級,推薦大家最好還是不要省這點錢。

在往上,惠普的Envy系列,其實就是elitebook的酷睿版,情況也類似。

當然榮耀Magicbook和聯想小新Air系列也都有酷睿版,也都可以考慮。


北青社


1:華為的mate book,是目前比較輕的。性能是中規中舉,日常用來辦公聊天玩遊戲,都不會有問題,續航時間比較長,而且是比較輕的,方便攜帶。

2:另一款就是小米筆記本pro。兩者基本上無差異。


白帽黑客hacker


微軟surface laptop系列,只是單純辦公的話這個非常方便,微軟優化也很好。如果是想要檔次高點還能玩遊戲的輕薄本,推薦華碩靈耀x系列,性能散熱輕薄都控制的很好的機器


歷史政治128


看看惠普的730G5以及740G5吧,品牌,顏值,性能,服務,安全都具備了,想必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劉獻斌


matebook x pro


月下聽滔


LG Gram 13/14/15寸


Ke的第二人生


聯想ai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