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的虛竹有後代嗎?後來的故事如何?

忘了99059


歡迎閱讀《夢露居士續金庸第32期:虛竹之子與靈鷲宮》,點擊關注閱讀往期文章。

在第29期,居士曾扯過虛竹的結局。虛竹娶了西夏公主,生有一子,取名為虛淵玄,意為“虛氏淵源自玄慈”。過了幾十年,虛竹八十五歲,他的妻子壽終正寢,虛竹傳位給虛淵玄,自己重新回到少林寺出家。三十五年後,虛竹圓寂。

那麼虛竹的兒子虛淵玄又有怎樣的故事,為何在他的領導下逍遙派與靈鷲宮默默無聞,是不是就此衰亡了呢?且聽居士慢慢道來。


一、逍遙派,靈鷲宮

逍遙派是一個隱藏在暗中避世隱居的組織,他們不欲被別人知曉。因此《天龍八部》中說,假如旁人聽到了“逍遙派”這三個字,必將被逍遙派弟子殺死。所以逍遙派一直默默無聞,只因為逍遙弟子丁春秋欺師滅祖,其掌門無崖子才在棋盤山設珍瓏棋局挑選有緣之人接任掌門,逍遙派這才與中原武林產生瓜葛。但是武林人士依然不知道世上還有逍遙派這一組織。

自從逍遙三老無崖子、天山童姥與李秋水在同一年去世,丁春秋也被虛竹囚在少林寺,逍遙派再無大事,重新回到了黑暗之中,正如其名稱一樣逍遙自在。所以後世江湖便不再有逍遙派的蹤跡,逍遙派並未像某些人猜測的那樣衰亡。

靈鷲宮也與逍遙派一起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因為靈鷲宮本不是一個完整的組織,而是由專為天山童姥服務的奴僕組成的。靈鷲宮以天山童姥為核心,其下有九天九部,全是童姥在各處雲遊時帶回的薄倖女子,所以忠心耿耿地服侍童姥,被童姥視為奴婢。而靈鷲宮外圍三十六洞七十二島,是童姥以生死符控制的奴隸,專門蒐羅種種奇珍異物供童姥享受。

由此可見,偌大一個靈鷲宮,不過是童姥與她的奴婢與奴隸組成,並非一般的江湖門派。待靈鷲宮傳到虛竹手中,他宅心仁厚,心地善良,無慾無求,不忍奴役他人,更不便繼續收納年輕女子。因此九天九部及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全部加入逍遙派,靈鷲宮便名存實亡了,成為歷任逍遙派掌門的居所。

七十二島中有一桃花島,島主黃藥師在《射鵰英雄傳》及《射鵰俠侶》中大放異彩,是武林五絕之一,不過並無人知曉他的逍遙派弟子身份。


二、先求道,後入佛

虛竹出家後,逍遙派掌門、靈鷲宮宮主變成了他的兒子虛淵玄。虛淵玄自幼在九天九部眾多女性的圍繞下成長,反對男女之事看得淡了。他一生未娶妻生子,而是在父親虛竹的影響下追求離世修行。

殘唐五代時期,逍遙派掌門陳摶老祖收集天下書籍,匯為儒藏、道藏、佛藏、武藏四大類,成為“逍遙四藏“。後來無崖子繼承掌門之位,與李秋水遠走高飛,他二人帶走了武藏,即所有武學秘籍,藏於大理無量山的琅嬛福地,後被李秋水搬至姑蘇王家琅環玉洞,最後被癲狂的慕容復燒了。(此事見《夢露居士續金庸第31期》)剩下三藏則留給了天山童姥,藏於靈鷲宮,全是儒、道、佛三教典籍。

虛淵玄自由好學,廣閱儒、道、佛三藏。逍遙派武學屬於道家,所以虛淵玄對道家典籍最為留意,他傾心老莊之術,曾出家為道士,自號玄淵子。

道士做久了,虛淵玄認為道家尚未盡善盡美,只能延年養生,不能斷滅煩惱。於是虛淵玄棄道入佛,像父親虛竹一樣,入少林寺出家為僧。不過他並未將佛教戒律放在眼裡,偷偷飲酒吃肉,逍遙度日。

三、斗酒僧,九陽功

某天,虛淵玄解釋了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二人氣味相投,結為知己。王重陽的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一家,也是被虛淵玄啟發而提出的。

當日,王重陽隨身帶著《九陰真經》,這是他在華山論劍上力敗其他四絕而贏取的。當然王重陽對《九陰真經》興趣不大,只是為了制止武林中因此經而起的紛爭。

虛淵玄頗為好奇,他與王重陽斗酒取勝,因此得以借《九陰真經》一觀。看了之後,虛淵玄發現《九陰真經》雖然確實精妙,但其中武學不過是逍遙派以柔勝剛、以陰克陽的一路,偏於陰柔,尚不能陰陽互濟。

此時的虛淵玄,武學境界早已超出逍遙派原有武功,他被《九陰真經》引發了好勝之心,便想將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

虛淵玄身邊正好有四卷梵文《楞嚴經》。當年在棋盤山上,虛竹剛被無崖子傳功,少林派高僧玄難大師被丁春秋毒殺,臨死前曾囑咐虛竹多在四卷《楞嚴經》上用功。因此虛竹最為看重《楞嚴經》,也影響了虛淵玄。虛淵玄入少林寺後,苦心鑽研《楞嚴經》,因覺華文《楞嚴經》終是翻譯之作,有隔靴搔癢之憾,便學了梵文去閱讀達摩祖師手抄的梵文《楞嚴經》。

此時虛淵玄心有所感,便在四卷《楞嚴經》的字縫之間,寫下了自己心中的武學之道,兼有逍遙派之陰與少林派之柔,剛柔互濟,這便是《九陽神功》。虛淵玄寫下《九陽神功》,引出了《倚天屠龍記》的傳奇故事,峨眉、武當因此建立。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扯金庸武俠前後傳,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


虛竹應該沒有後代。

很抱歉,根據金庸諸多版本的內容,自天龍以後難有與虛竹相關的內容。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一些相關內容進行瞎想鏈接。

我們都知道虛竹功力武學取自逍遙一派,其身具逍遙一派各種內功真氣,北冥真氣,天荒地老唯我獨尊功真氣,以及李秋水的小無相功真氣。文中並沒直接提到各真氣屬於陰還是屬陽。只是簡單說了都屬於逍遙一派,內力同屬一道可以相融。

另外虛竹又學天山折梅手內涵逍遙一派的運氣功法和武學招式。又學生死符其實是學會天山六陽掌後的衍生絕學。習得六陽掌後與手心反運功法使得陽剛掌力變為陰寒終成生死符。

由此可見虛竹一身功力應屬陽剛真氣.

這是書中明寫虛竹的,後面咱們說與虛竹很有關係的內容。

在連載版後金庸對很多書都進行了修改,其中有關九陽神功一節。掄起為一斗酒僧所創,該僧精通儒道釋三家道理,是一神秘僧人。縱觀倚天元末以前的金庸武學歷史,很難找到精通儒道釋三家的人。但不妨我們可以進行有邏輯的推測。

選手一 段譽 這廝還未踏出江湖時已經是一個飽讀儒家詩詞鉅作,身在佛家天龍寺並廣讀佛家真言,至於道家書籍也有通讀,至少我們知道他讀了易經,道家大作。 這是唯一可以從原文知道的精通三家的人。而最重要的是段譽是很有可能皈依佛門的人,所以說他是斗酒僧已經具備的基本條件。

選手二 虛竹 虛竹佛門出身,又入道家逍遙派,是一個二十多歲就已經身兼兩家的人,可為什麼我把他列入身兼三家的人呢。(後面的話腦洞有點大,諸位還請見諒)虛竹娶了西夏公主李清露,再天龍末李青露將梅蘭菊竹四姐妹送給了段譽,由此可見西夏公主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嫁夫隨夫的人,而是一個頗有野心心機的女子,很難想象虛竹會與她相安一生,要知道虛竹是一個有佛家慈悲的人,帶入人性,我們不難想象虛竹與她因性格與見識的不同,在以後會很好的生活。所以我認為虛竹學儒很可能在討好李青露,因為李青露本就是一個飽讀儒家的人,西夏公主見客所掛的書畫,並有丫鬟的一句話,我家公主說這字寫的可是很好的。 就這樣虛竹也是一個身兼三家的人了。

囉嗦了那麼多,我們來進入正題,為嘛虛竹無後。在西夏冰窖裡虛竹與李青露睡了多少覺(一切都是為了答題,不是我八卦)具體我懶得算,可至少有月餘。我就想問下一個身兼高深內功的漢子,其體力精力的旺盛可以經過一個月的一天中耕耘數次還與常人無異的人 竟然沒讓李青露懷孕。難道是李青露剛好那一月月經不調。原諒我不懂夫妻備戰懷孕經歷的坎坷。所以由此我認為李青露沒有為其生子。哪有人會說靈鷲宮那麼多女人,虛竹沒可能不沾腥。很抱歉,妻威之下虛竹就是個面瓜。要不然他也不會重歸佛門。為什麼重歸佛門,自然是情露早死,靈鷲解散,塵緣已了。自然而安在少林重做一老僧。

那為什麼不會是段譽,抱歉段譽死得早,為什麼,因為北冥神功吸來的內力過於斑雜,段譽又不懂武理沒有早做打算,突然之間暴卒。

唉,世事無常 開心就好


飛翔的荷蘭1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虛竹是有後代的,他的後代道號叫做木靈子,是崆峒派的創始人,也是七傷拳的創作者,他和小東邪郭襄是摯交,曾經在校場和晚年的郭大俠交手,最後融合了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小無相功 創造了 這門 七傷拳


天機情報局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後傳系列第三十四期:《射鵰英雄傳》前傳之斗酒神僧之謎。

上一期羽菱君扯少年洪七公的成名路時,說他從虛竹那學回丐幫兩大傳世武學,拜別虛竹之時,虛竹託付了他一件事,就是讓洪七尋找離開他多年的兒子,因而留下了一個虛竹兒子的懸念。這一期我們延續這個話題,繼續來扯一扯虛竹兒子的故事。他是一位影響後世武林新格局的大人物,在後來有一個響亮的名號,那便是“斗酒神僧”。

在扯虛竹兒子之前,我們要先來重新說一下加速逍遙派消亡的那件大事“靈鷲宮內亂事件”。這件事不止導致了逍遙派最終的消亡,也是促使虛竹兒子離開靈鷲宮的最大因素。

(關於逍遙派的消亡,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詳看羽菱君之前一期《逍遙派的消亡》)



逍遙末世,消亡之禍

在當年喬峰雁門關悲壯辭世後,虛竹就攜帶妻子西夏公主李清露,帶領一眾靈鷲宮弟子回到天山。這李清露出身西夏王室,天潢貴胄,自小高人一等,凌駕在上,來到靈鷲宮,她依舊是高高在上的尊主夫人。虛竹性懦,面對強勢的夫人,往往以她為先,任她凌駕於自己之上,因而李清露就成了靈鷲宮事實上唯一的主事之人。

這靈鷲宮分為九天九部,宮中宮女個個武功奇高,門下統率有三十六洞洞主和七十二島島主。但靈鷲宮的門徒和其屬下卻只認一人,那就是靈鷲宮尊主,這是由天山童姥時就形成的一套固定的行政模式,也是說虛竹繼任尊主之後,他就成為了靈鷲宮唯一的主事之人,尊主夫人(李清露)在他們心目中最多隻能是第二位的,甚至還可能排不上位。

如此矛盾初開,任你公主之尊,在不懼權貴的靈鷲宮江湖人士心目之中,始終也比不上他們尊主之尊。你這樣凌駕在他們的尊主之上,對靈鷲宮中任何事務越俎代庖,強加干預。他們以尊主為尊的等級觀念森嚴牢固,本能的就出現抗拒之心。剛開始,他們會因虛竹,而對公主多加退讓,遵循她的意志與命令,然而久而久之,上下離心離德,那就已是必然之事了。

李清露為了鞏固自己在靈鷲宮之地位,不斷排除異己,培植自己心腹之人。在靈鷲宮各層管事之人的新老交替中,有輩分有能力之人因不服尊主夫人而不能上位,靈鷲宮內部逐漸派系林立,領下的島主洞主也盡皆被各自拉攏,內鬥內耗內亂的禍根已然生成,最終就爆發了靈鷲宮的那一場內亂。



虛竹性懦,不忍殺戮,面對靈鷲宮內亂自相殘殺,他也是毫無主張,毫無辦法去阻止和掌控局面。雖然最終這場內鬥隨著李清露的去世而結束,但是經此波折,靈鷲宮元氣大傷,門下弟子和屬下幫會紛紛叛離,四分五裂,逍遙派也逐漸走上消亡之路。

虛竹之子,也是靈鷲宮這場內亂的見證者。他出生在其母親李清露權力燻心,開始謀劃獨話主事之權之時,也是在李清露跟虛竹返回靈鷲宮的十幾年後。李清露感到自己在靈鷲宮之地位不保,想著母憑子貴,效仿當年其母后西夏梁太后之舉,能夠長久牢牢掌控靈鷲宮,因而想到生子之策。

雖然虛竹對公主一往情深,但李清露其實跟虛竹並無愛情可言,她跟虛竹結合有太多無奈,因而,跟虛竹多年,並無子嗣。當她想到日後在靈鷲宮中地位不勞,想有一子,日後扶其繼任尊主,然後自己母憑子貴,於是才有懷有虛竹骨肉。此時她已經是四十歲之高齡,但在靈鷲宮醫藥有方,虛竹也是多加呵護,她還是順利產下一子。

道門之子,根歸少林

當其時,年俞五十,卻還得有一子的虛竹可謂春風得意,欣慰無比,之後更是以公主為尊,事事以她為先。然而此子卻遺傳了虛竹秉性,天生善良之人。他從小喜歡跟隨父親探討佛法,喜歡聽虛竹講述當年他父親與義兄義弟的故事傳奇,身處靈鷲宮,對道家之學也是頗為著迷,反而對其母李清露的權力教導不以為重,讓他反感至極,慢慢也是對李清露倍加疏遠。



他在靈鷲宮跟隨父親虛竹論佛求道,到其二十歲已經是精通佛道兩家經典。虛竹為了培養他繼任逍遙派,也是從小傳他逍遙派武學,他在武學方面也是繼承了他父親虛竹的天賦,年紀雖小,學來卻是得心應手,無論內功外功,皆是完全複製了虛竹所學。他為自己取了一個道號,是為“無名”,意在表現他不求名利之舉,其實也是為了告誡其母李清露,讓她收心養性,不要再沉溺於權力之念。然而李清露與他們父子已是離心離德,哪裡還能聽得她兒子的勸告。

在無名(虛竹之子)二十五歲那年,靈鷲宮爆發了潛伏已久的內亂,大廈之將傾,無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他為了擺脫母親的控制,不再想充當母親爭權的棋子,一怒之下,就離開了靈鷲宮,從此也再沒回天山。不久之後他的母親李清露,就因為兒子出走,自己勢敗,急火攻心,一命嗚呼了。虛竹也是從此成為了孤家寡人,獨守靈鷲宮,只是當年他義兄所託,代傳丐幫武學,重任在身,不然可能也是早想結束自己在紅塵中的孽障了。

無名離開天山之後,東歸中原,來到他父親生長之地。此時的大宋已經被金國所滅,北方大地已皆淪陷於金國,他所到之處,哀鴻遍野,山河破碎,完全不是他父親當年所講的中原景象。一番打探,聽說是女真胡虜所為,竟燃起抗金挽救民族於危難的熱願。他聽說岳家軍抗金,戰功赫赫,威名遠播,於是打定主意,當下就慕名投軍岳家軍而去。



憑他的高強武功,他成功成為一名岳家軍。此時岳飛與金齊聯軍交戰,獲得大量戰馬並組建了南宋一支馬軍,是為“背嵬軍”。無名也被分配到了背嵬軍,此後幾年在征戰中屢建功業,岳家軍也是一路凱歌,大有直倒黃龍之勢。只是沒想到,此時的南宋朝廷並沒有收復中原的決心,高宗皇帝在內的當權者急於求和,竟然答應了金國議和的條件,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在了風波亭,抗金大業至此崩潰。

岳家軍中紛紛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很多將士一怒之下,卸甲歸田,以示憤怒。無名也是一樣,眼看當權者如此不顧北國蒼生,苟且偏安江南,於是憤而出家,到登封少林,繼承其父當年之願,回到祖庭,深研佛法而去。

此時的少林寺,已經是金國境內,少室山山上,松柏蒼蒼,金廷為了籠絡人心,對少林倒是舊禮敬奉,因而少林能夠在當年的靖康國破中得已倖免於難。無名進入少林,剃度之後,為了效仿父親所說的當年掃地僧,鑽研佛法,也在藏經閣中成了一名服事僧,掃曬經書,沉迷於佛法之中。



無名在少林三十年,他自小心中無名無利,也無妄念,也不存修習武學之念,一心追求高深佛法,因而勘破“我相、人相”,於是成了繼掃地僧之後,又一位隱身於少林,擁有精深佛法,練成“易筋經”的服事僧人。佛法有成,為了普度眾生,六十歲那年,他以化緣修建舍利塔之名下山,開始雲遊四海。

斗酒神僧,經著九陽

此後十幾年間,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特別是在江南蘇杭,天下文樞之地,交往當地鴻儒,以學者之心求教其儒家經學,決決不倦,讓他成為了一位貫通儒釋道三家之學的一代宗師人物,他的武學修為更是達到了常人無法想象之境界,只是他一生從不追名逐利,因而也從無去顯擺自己而已。後來他在華陰古地,遇到了一位英雄人物,更是讓他註定要成為影響後世幾百年武林新格局之人。

無名雲遊四海,這日來到華陰古地,他見華山宏偉,故而流連忘返。此時他卻聽聞有好幾位當時的武林高手齊聚華山之巔,論劍華山,爭奪天下第一,目的就是為了搶奪《九陰真經》。這《九陰真經》無名也曾聽到過,只說是一部武學瑰寶,裡面所記載的高深武學,只要練其一門,即能獨步天下,因而自其出現後,引起江湖紛爭,掀起了無數腥風血雨,沒想到在此卻又聽到這部經書所在。他為了一探究竟,也是想看看這《九陰真經》究竟是何經籍,於是在華山腳下,等候了七天七夜。

到第七天,華山論劍已分勝負,全真王重陽真人技壓群雄,獲得“天下第一”的稱號,當然《九陰真經》也是歸其所有。無名打探得王重陽返回重陽宮之路,在他必經之路的一家酒館之中,以刻意之心偶遇了王重陽。他剛開始與王重陽談經論道,憑他高深道學折服了王重陽,繼而引起借看《九陰真經》的話題。



王重陽此時雖然武功高強,但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面對此精通儒釋道三家之學的僧人,深為敬佩。不過他為了不再多生事端,還是婉拒了無名的所求。無名當然有他自己所想,哪能輕易放過,於是他提出斗酒一事,邀與王重陽斗酒,勝了借閱一遍《九陰真經》,輸了奉上一卷多年珍藏的《道德經》送與王重陽。王重陽此時精研道學,將《道德經》奉為至寶,看到此珍寶,焉能不動心,而且自己向來海量,也並不是必輸無疑,於是就答應了無名之邀。

無名之所以提出與王重陽斗酒,除了是身在酒館因地制宜,也是心有所想。他記得當年父親曾跟他說過,父親的義兄喬峰與義弟段譽在他們第一次相遇之時,便是兩人斗酒而相識,當年段譽並無酒量,卻暗用內功逼出體內酒水,竟然能不落下風,於是他才打定主意,效法當年段譽所為。果然,他跟王重陽的這次斗酒,就完全是複製了當年段譽與喬峰的情形,王重陽哪裡會知道無名會有此一招呢,他也如喬峰是真真正正的豪飲。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不敵無名,無名也因此還獲得一個“斗酒神僧”的稱號。



無名仔細觀閱了一遍《九陰真經》,但看完後卻覺得《九陰真經》陰氣太重,一味崇揚道家黃老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未及陰陽互濟之妙,當下就已有所想。他交還經書,拜別王重陽之後,也不再繼續雲遊,而是回到少林,重回藏經閣,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結合佛道心得以及自己對武理至深的理解,寫下了一部曠古爍今的奇書,這就是《九陽真經》。希望後人有緣得到,剋制九陰。

他寫下這部《九陽真經》之後,並未大勢宣揚,畢竟這不是他“無名”之念。此經書在幾十年之後,才被另一位在藏經閣中服事,沉迷於佛法的有緣僧人發現,無意中中讓他練就一身深厚內功,這才名顯於世,但卻命途多舛,幾經波折。不過卻因為這後來的服事僧,經分三脈,促成了後世武林中峨嵋、武當兩大門派的誕生,少林武學更是因它而復興,這就是後話了。



前期回顧:

第三十三期《少年洪七一戰成名》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兄弟,這問題怎麼不早幾天問呢?金大師已駕鶴西去,想要弄清事實,你得加把勁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