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躲過地球五次大滅絕的生物?

柳雙龍



眾所周知,地球生命自誕生以來一共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最近一次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物種大滅絕,直接讓包括恐龍在內的75%—80%地球物種消失,但是活下來的小型哺乳動物卻成功崛起,這才有了後來的人類。

生物學由上到下把生物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分類,物種大滅絕往往是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短的時間內消失,物種大滅絕堪稱是地球生生命的大篩選機制,每次滅絕後活下來的物種都會繼續繁衍生息,然後經歷下一次的滅絕,再把絕大部分物種篩出去,活下來的再繁衍生息,所以說我們現在地球上物種的祖先其實都是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並且成功活下來的,活下來後慢慢的進化成了現在的樣子。


現在的所有生物都是從祖先進化而來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一種生物完美的躲過了所有的物種大滅絕,這種生物就是微生物,微生物是地球生命最原始的形態,但是就是因為它們足夠原始而且足夠小,才能保持龐大的種群數量,每次物種大滅絕死的都是宏觀上的生物,微生物一直在有條不紊的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地球上的微生物數量也是遠超人類的。

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而沒有變樣子的宏觀生物其實也是有的,鸚鵡螺就是其中之一,最早的鸚鵡螺出現在5億年前,一直安安全全的繁衍到今天,期間只有體型和生活習性發生了改變,所以鸚鵡螺被也被稱為“活化石”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4.4億年前發生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原始的無頜魚類滅絕;3.77億年前發生第二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結束了魚類時代;2.5億年前發生了最為嚴重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三葉蟲滅絕;2億年前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絕大多數陸地爬行動物滅絕;6500萬年前發生了最為著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魚類和翼龍滅絕。


而鸚鵡螺卻倖免於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在於它具有獨特的身體結構,特殊的生活習性和靈活機動的應急方式。


躲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的鸚鵡螺


鸚鵡螺是海洋 軟體動物,屬頭足類動物,與章魚、烏賊是一類動物,鸚鵡螺具有近於脊椎動物水平的發達頭腦,循環和神經系統也很發達,也是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之一。


現在有2屬、6種,外殼呈捲曲的珍珠狀,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鰓2對;具63~94只腕,無吸盤;眼構造簡單,只有眼窩,無晶狀體,針孔成像;無墨囊。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鸚鵡螺最早出現在5億年前的晚寒武世,繁盛於4.88億~4.44億年前的奧陶紀,當時全球幾乎都有分佈,體型也最大,可達11米。現在主要分佈於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 珊瑚礁水域。鸚鵡螺在地球上經歷了約5億年的演變,除體型大小有巨大變化外,其外形和習性等變化很小,故有海洋“ 活化石”之稱,在研究生物進化和等方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現在我國已將鸚鵡螺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此看見其重要性。


鸚鵡螺營地棲生活,通常夜間活躍,白天則在海洋底上歇息,以觸手握在海底岩石上。


鸚鵡螺在奧陶紀可謂海洋裡的頂級掠食者,主要以三葉蟲、海蠍子等為食。奧陶紀也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的鼎盛時代,鸚鵡螺體型龐大、嗅覺靈敏,並具有兇猛的鸚鵡狀的嘴喙,因此霸佔著整個海洋。


鸚鵡螺生活在海洋表層100~600米深,軀體內的腔室充滿氣體,能夠通過調控氣體量,適應不同深度的壓力。鸚鵡螺是肉食性動物,吃小魚、軟體動物、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 蟹為多。在暴風雨過後的夜裡,鸚鵡螺會成群結隊的飄浮在海面上。


鸚鵡螺有90多隻腕手,無吸盤,為葉狀或絲狀的觸手,用於捕食及爬行。當肉體縮到貝殼裡的時候,用它蓋住殼口。在休息時,總有幾條觸手負責警戒。在所有觸手的下方,有一個類似鼓風夾子的漏斗狀結構,通過肌肉收縮向外排水,以推動鸚鵡螺的身體向後移動。所以鸚鵡螺被海洋生物學家稱為汪洋中的噴射推進器。



鸚鵡螺的內部構造


鸚鵡螺猶如一個設計精巧的潛水艇,其外殼由橫斷的隔板,分隔出30多個獨立的小房室,最後一個(最大一間)房室就是動物體居住處。當動物體不斷成長,房室也週期性向外側推進,在外套膜後方則分泌碳酸鈣與有機物質,建構起一個嶄新的隔板。在隔板中間,貫穿並連通一個細管,得以輸送氣體(多為氮氣)進到各房室之中,這樣就像潛水艇似的,掌控著殼室的浮沉與移行。

由於鸚鵡螺有其獨特的身體構造,又有外殼保護,生活範圍廣(100~600米),又不挑食,幾乎是肉類的,都不放過,加之有聰明的大腦和複雜的眼睛,機敏的觸角,高度的警覺性,反應靈敏,加速快,逃跑及時等,所以鸚鵡螺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賽翁


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題主中的這個生物到底是需要保持什麼狀態才算躲過五次大滅絕呢?

是隻要有能夠追溯到祖先就算還是說長得像就算,還是說要幾百億年間幾乎連遺傳基因都沒有變化才算?

什麼樣的生物才算躲過了滅絕?

其實放寬範圍的話,我們現今地球上每個生物的祖先都在誕下後代之前躲過了日常生活中的災難,但是這個時間過的太久,導致我們和所謂的那個祖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



而只有那一部分神奇的生物,才能通過一些比較bug的技能度過了一次次大滅絕,進化上比較保守,幾億年以來幾乎沒有改變。嚴格意義上來說題主問的應該也是這種生物。

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只是從外表來分辨是否是同一生物是不可行的。因為有時因為各種原因生物形態可能相似,但其實是兩個物種。

可以認為躲過五次大滅絕的生物

注意我們需要知道這裡所說的例子不是一點不變化的,因為理論上不存在一個物種5億年直到現在都不變化,基因不改變,不接受自然的選擇。如果這麼說,那麼題主的答案無解。

1.藍藻

藍藻是一種光合細菌,可以追溯到約28億年首次前出現的疊層石,比現在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存在的時間都要長。。

2.小強

蟑螂說出來誰都會信服,因為其生命力有目共睹。但因為昆蟲的出現在第一次大滅絕之後,所以嚴格意義上不能稱為撐過5次的生物。

3.鸚鵡螺


如果是現生的鸚鵡螺,起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約1百萬年,如果說是現生的鸚鵡螺所處的屬一級生物包括已絕滅的,其化石記錄最早的記錄是37到34個百萬年,如過是科一級生物,其化石記錄最早是晚三疊世早期,約250百萬年。如果是目一級生物,其最早化石記錄是早泥盆世,419.2-393.3百萬年。

4.水熊

水熊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分類單元緩步動物門中的生物的統稱,緩步動物門最早的化石記錄是在寒武紀,所以說水熊經歷過五次大滅絕也勉強可以。



你還知道哪些生物?


科學認識論


鱟是一種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就已出現,那時恐龍還不是地球的霸主,原始魚類剛剛誕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動物都在不斷進化或者滅絕,只有鱟,4億多年來保持著最原始的樣貌,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

它曾經與三葉蟲生活在一個時代,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的考驗。

現存的鱟在地球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而其形態相似的祖先可追溯到4億年前。現存於世僅有四種,分別是生活在美洲東海岸的美洲鱟,生活在亞洲東南岸和東岸的中國鱟、南方鱟及圓尾鱟。其中中國鱟和圓尾鱟在中國東南部沿海曾經有分佈。


心揚一九八八


蟑螂,到現在都沒完全滅絕他們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