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哪些學校比較容易?

奧斯曼海盜


近年來考研熱度持續攀升,2019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85萬,較2018年增長19.8%;預計招生人數72萬,較2018年增長6%,報錄比為4:1;總體而言,考上碩士研究生難度加大,想考好院校碩士研究生變得更難。那麼,哪些院校碩士研究生容易考取呢?我給大家介紹如下:



我國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和科研單位近900個,其中普通院校是招生主體,考取研究生難度與院校層次有直接關係,一般而言,院校層次越高,競爭越激勵,考取難度越大,從高到低順序分層次分析:

國家雙一流大學

在教育部公佈的42所雙一流大學中,B類院校6所(東北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鄭州大學)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考取的,最難考的就是清北,這兩所頂尖學府接收推免生比例在50%以上,其次是C9聯盟其他成員。

在A類高校群體裡,擴招的院校(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難度或較往年有所降低,但是縮招的院校(武漢大學縮招280人、浙江大學縮招500人)難度必然要增加。


211/985重點大學

211重點大學歷年來是考研最激烈的大學群體,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把考取211大學作為改變本科出身背景不好的一次重要機會。

全國共有116所211工程大學,相對而言國家政策性照顧或者綜合實力相對較弱的211大學易考取:海南大學、寧夏大學、石河子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延邊大學、貴州大學、內蒙古大學、青海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

全國共有39所985大學,其中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等,這些院校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當地經濟發展緩慢、招生數量龐大、學科相對單一等原因影響,競爭激烈程度相對減弱,但是都是實力雄厚名校。

普通院校(四非院校)

這些院校絕大部分屬於普通一本院校、省屬高校,也是考研大軍絕大多數的歸宿,通常而言,很多院校採用國家線為複試資格線,考生只要初試分數達到國家線,基本上就能被錄取或者被調劑,一般都能接受,因為這些高校有很多調劑名額,也是最容易考取的院校群體;當然也要區分專業,一些高校的優勢專業、王牌專業報錄比高達6:1,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沒有考不上的研究生,只有你不知道的招生單位。



許多人並不清楚,到底哪些單位可以招收研究生。在他們心中,考研和高考一樣,就是考大學。其實不然,全國一共有875個單位可以招收研究生,大學最多不過只佔其中的1/3.

除了大學可以招收研究生,中科院下屬的各個研究所,社科院、農科院、以及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一些單位都具有招生資格。我們以四川為例,來看看具體有哪些招生單位:

這張表也只是四川省內部分招生單位,還有許多都沒列上,比如綿陽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也招研究生和博士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就是9院,一個神秘而傳奇的單位!

就目前而言,許多招生單位,都不為人所知。這就導致大家一窩蜂的去報考大學的研究生,而這些與國家戰略息息相關的單位,反倒門可羅雀,乏人問津。比如,2017年,航天科技基團的九院十三所,就遍發英雄帖,招收調劑生:

畢業後提供就業機會,有木有?解決北京戶口,有木有?免收學費、住宿費,有木有?每個人2000~3000的助學金,有木有?條件開到這個地步,誠意滿滿,只為一兩個調劑生,可見當年報考的人有多少。

這些單位沒有人報考,不是因為他們不好,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除了航天科技集團,你以為中科院的日子就好過嗎。除了北京和上海的研究所,中科院的其他所,每年都面臨很大的招生難。比如四大化學所之一的長春應化所,隔三差五就得從中科大吃點救濟糧(調劑生)~


所以,假如你要考研,有難耐上985,就上985吧

要是心裡比較虛,沒那個底氣,可以看看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團、工業信息化部他們的下屬單位,他們可是真心想招人哪!

當然,如果你考慮這些地方,最好要對學術和科研真心感興趣,這樣才能兩不相負。

總的來說,考研的難度如下:

清北》華五、京滬985》985、京滬研究所》京滬211》211、中科院研究所》其他部門研究所》非一本院校

這只是考研難度,不代表單位的科研實力,論科研實力,恐怕只有清北、華五這個層次敢跟中科院的研究所硬鋼。那麼,少年,根據你自己的情況,挑一個唄!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個人觀點:

這個問題就問得不對!

考研不應該是為了考研而考研,試想一下,如果你很容易就考上一個學校的研究生,但是出來還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或者你花很大力氣考上一個還不錯的學校的研究生,然後出來後找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你選擇容易的呢還是困難些的?

所以,考研的問題,我的建議是考慮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到底該不該考研?

我並不是說不要考研,只是不建議盲目考研。

考研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專長、家庭情況和專業職業來進行選擇!
如果你不想做研究,不喜歡沉下心來看書學習,或者家裡條件不太好,同時你的專業也是實踐性、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比如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那麼,我是不建議考研的。

還不如早點進行職業規劃,多去實習和探索,在實踐當中加以學習和提升,這樣很可能會有一個還不錯的平臺和起點。

工作三年未必輸給那些考研三年的人。

第二,考研不應當迴避和畏難

假如你家庭條件還不錯,或者你的專業是需要繼續深造的,你選擇讀研。

那麼,你就不要回避和畏難。

現在努力點、辛苦點,很可能換來將來更好的發展平臺和起點。

反之,你現在畏難,只想著隨便考個研究生,

其實是把問題拖延,後面反倒是越來越難。



我是馮老師,專注於青年人才成長與職業發展,歡迎關注~


馮起升


我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看這所學校在全國的排名,名氣越大的學校難度越些,這個難點不是在試券的難度上,而是難在你是與很多優秀的競爭者比拼,難度可想而知。

2、招生人數少、保研率高的學校比較難考。比如,清華北大的保研率達到了50%(985裡面保研率最低的是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這幾所學校)。如果在某個專業能招十個人以上的,是可以大膽報考的。如果能有5個以上的名額,也相當不錯了。如果招的名額少於5個,難度會非常大。

3、報考人數:清北復交、浙大、同濟、南大、武大這幾所學校的報考人數每年都在10000人以上,報考人數多,競爭也就非常大


藍天Csy


總體而言,考研難度較大。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報考人數238萬,而實際通過考研錄取的人數,大約60萬人。所以,考研的全國平均錄取率較低,大約只有25%左右。

考研難度通常與學校層次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關關係,學校越好,往往難度越大。

這一點算是常識了,畢竟學校越好,則往往學歷的含金量越高,市場認可度越高,難度自然往往也越大。具體來說,國內大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普通大學。

這個層次往往指的是非985非211的雙非大學,雙一流評定後,也就指的是非雙一流大學。這個層次的學校,大多數考研難度較低,很多學校和專業因為地域、名氣、學科實力等多方面因素,使得研究生生源不是很好,所以往往考研的人數不是很多,考研難度不大,不少學校上國家線就能被錄取,不少學校還需要調劑。不過,隨著近幾年考研越來越流行,這些學校的生源也在增加,特別是其中的佼佼者,比如以前很有影響力的東北財經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本身實力不遜於一般211,只是因為各種原因落選,它們的生源也很不錯,考研也有一定難度。

第二層次,211和普通985。

這個層次考研相對較難,畢竟都是重點大學,學校實力、學科實力往往都很不錯。很多強勢211考研很有難度,比普通985難度往往還大。比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當然,即便是同層次的學校,不同專業,考研難度差距依然很大,比如四川大學,其口腔學與機械專業的考研難度就天壤之別。不過總體而言,這個層次的學校屬於難度較大的學校。

第三層次,國內一流名校,top15左右的學校。

這個層次屬於國內的頂尖大學系列,內地最強的大學了,總體而言,名氣大、學科強、生源好,考研難度自然較大。主要包括北大、清華、復旦、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科大、上海交大、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大、哈工大等學校。

當然,上面所說的三個層次只是粗略劃分,實際情況比較複雜,考研不但要看學校,還要看專業。只是題主的問題是問的學校,所以對國內的大學作出了這樣大致的粗略劃分。具體報考,以實際的報考學校的情況和專業情況為準。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往往差異很大。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考研,哪些學校比較容易?

看來,你對考研沒有多大的自信,希望自己能夠考一所學校,將來拿張文憑而已!

如果是這樣,倒不如先就業,根據所在單位的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報考在職研究生,不但考起來容易,而且還有實用價值!

就業過後,有實力,選擇性大一些,能夠滿足你考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何樂而不為呢?

容易考的全日制研究生,就業也要差一些,這應該是一個成正比的吧!

考研,不是選擇容易考的學校,而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為前提,再根據專業來選擇報考學校。


1143160127


對於考研來說,大多數人喜歡報考名校,985,211,雙一流。但是這些學校報考人數多,保研率高,留給統招生的名額也就所剩無幾了。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你需要綜合分析近三年來你的目標院校報錄比,名校也不見得每個專門都難考。


藥學研究生琪琪


19年考研人數285萬,這是早期估計的,現在成真的了?這麼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