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要如何走出農村?

客家圈視頻


記得年輕的時候,很多人嚮往城鎮的生活,認為耕田辛苦,沒出色,千方百計地想把自己的農業戶口轉為居民戶口,那時居民戶口好吃香,很多人用錢買個居民戶口,認為好威風,還以為有工作安排,結果政策不斷在變化,國營企業轉變為股份合作制,有些國企解散了,很多工人下崗了,只能另找工作。現在很多農村土地徵收了,有田地有農業戶口的人才有份補償,原先買戶口出去的人又想辦法往農村裡鑽,想把戶口轉回農村裡去,但政府卻沒有這個政策,凡是把戶口轉出去的一個也不能轉回農村去,這些人不知道有多後悔當初的決定!所以我認為,還是農村好,不一定要走出農村,主要你願意工作,肯吃苦,在哪裡生活都能開闢自己的一片天地!


瓊兒老師


我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現在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29歲我自己買了房子買了三輛車子,開了自己的小廠,算是小康生活了,非常感謝現在的社會還是比較公平的,大部分通過努力還是可以實現回報的,我可以說說我是怎麼做的。

首先我也是農村人,我父母爺爺奶奶都是農村人,小時候非常苦,5歲開始跟著父母去種田幹零活賺學費,唯一的玩具就是隔壁阿姨給我買的毛絨狗修修補補玩了好幾年。由於父母都是文盲找不到好的工作一輩子都在家裡幹活,在我讀書的時候就想著以後多賺點錢出人頭地。

我讀書不好,職業中專畢業以後就去外面打工,20歲不到每天趴在砂漿機器上面幹12小時,很多年輕人都受不了髒和苦都跑了,但是我堅持了,工作的同時發覺了很多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後來開始帶班由於腦子比較靈光經常鼓舞班裡的同事一起努力幹,我的班級每次都是質量產量第一,而且學東西非常快,在外面工作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領導比較喜歡我處理事情效率快效果好,所以升職比較快21歲就做了車間主任,22歲就破格提拔為最年輕的廠長,那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第一輛車,慢慢的我積累了經驗和一部分資金,在25歲時回老家結婚後創業自己做老家的特色產業(雨傘行業),從小接觸雨傘對這個比較瞭解,就找了一個性格互補朋友一起合作,當時家裡沒錢,拿著當時在外面存著的20萬塊錢在通過自己向銀行和信用卡等借一部分錢後慢慢開始創業,開始非常辛苦,在同齡人天天泡網吧蹦迪的時候我已經天天加班到12點,早上6點起床努力幹活了,慢慢的一年比一年好起來,現在老婆孩子都有了,父母跟著我搬進了市區,今年剛換了大廠房準備努力再往前衝。

很多人像我一樣,雖然沒什麼文憑,沒什麼經濟,但是是要你肯吃苦,在一個你認為有前途的崗位努力幹,領導一定會發現你的,有了足夠的經驗和經濟可以試著創業一番,現在雖然創業很難競爭也很大,但是隻要腦子靈,點子多,千萬不要三分鐘熱度,我一直認為錢是給有腦子的人賺的,錢是給有準備的人賺錢,如果你沒準備好,你可以先一步一步來,先從好好工作開始積累。


a郭子壕


感謝大家支持,我覺得農村人要走出農村大概有以下幾種方法:

1、讀書,讀書是走出農村最高效,也是最有面子的事情。

2、做生意,許多農村出來的人,靠做生意越做越大,賺到錢後就搬到城裡生活了。

3、打工,在我老家因為比較偏遠,所以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打工時間長了賺到錢了就在外面買房,為了孝順老人,照顧小孩就把他們接出去了一起住了。

以上就是我認為走出農村的出路吧,總之要麼讀書讀出去,要麼就是賺錢,賺到錢什麼都好說。感謝您的閱讀,同意我的觀點請幫我點個贊,不同意也請留言告訴我!




先峰迴村


農村人要如何走出農村?

農村人想走出農村也是一直以來很農村人夢想,這也是因為過去的農村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人們更多的是渴望到城市生活,能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所以很多農村青年通過刻苦的學習或創業,實現了夢想,為自己開闢了一條通往城市的光明大道。

但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農村的天地也在跟隨著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現在的農村也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農村了,現在的農民身份也將成為了歷史,農民的戶口簿上也將沒有農業戶口這個稱謂了,農民未來將是一個職業的代名詞,而不是身份的象徵了。

你想走出農村,不知道你將去向何方?去大城市發展嗎?只要你有能力與本事,無論是在哪裡都有你大展拳腳的地方,沒有能力,離開農村你同樣啥也不是。在現如今這個網絡時代,萬眾創業的大好機會,你還在意在哪裡嗎?

雙腳踏在你熟悉的這片故土,那裡有你更加熟悉的環境與人脈,要比你一眼抹黑出去獨創好得多,不要被某些心靈雞湯所迷惑,碰的頭破血流的人要比成功的人更是多的不是一星半點的。我也是一位曾經走出農村二十後,今年又回到農村的人,我沒有創下什麼業績,但我也更加明白了很多的事理,有些人的成功是偶然與必然的結果,並不是所有努力的人都能夠成功。我並不是消極,我只是想規勸那些還沒有看清道路的人,就冒然前行,減少更多被陷入泥沼的人。特別是我們作為一名農村人,更屬實不易。


農大知事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直到我讀了大學。

也許因為看到的世界小,我從小對農村有一種發自骨子裡的熱愛,我熱愛土地,熱愛莊稼,熱愛收穫,熱愛秋收後玉米秸燃燒的香味和灰燼,也熱愛開春翻耕后土地的鬆軟,那是土地又一次輪迴的開始。

直到今天。

我在有空調的房子裡,在電話的這端聽到父親講述農村的生活。無能為力的絕望感從心底升起來,我淚流不止,無以為安慰。

最深的絕望來自於今天上午,我跟父親打電話說我要回家陪他去醫院看病。父親說,你姐姐帶孩子回來,你大叔買肉給他們吃,結果一家人都中毒了。孩子中毒最深,昨天去的醫院,今天剛醒過來。姐夫聽說後從北京趕過來,到現在還在路上。父親說的時候,心情很低落,他說他要去醫院看大叔,因為大叔在醫院一直在哭。

大叔和父親一樣,養了三個孩子,供了兩個大學生。姐姐帶孩子回老家看望,大叔高興,去買平時都不捨的買的熟食給孩子吃,結果全家中毒。我的心,痛到說不出話來。

我離開了土地整四年。

在山東農村,似乎年年都大旱,雖然村裡人人都有噴灌機,但是井裡沒有水呀。鄉親們就等,晚上排隊等水,水攢到一定水位再澆,澆一會兒再等,一畝地澆個三倆小時,趕緊撤後面還有村民排隊呢。我小時候晚上就經常在地裡等水從山溝裡的井裡抽上來,等的功夫睡一覺。烏鴉嘎嘎的叫,實在是太困了,天邊帶點慘白,瘮的慌。那時候因為父母還年輕,家家都這樣澆地,我也不覺得苦。

父親已經腰椎間盤突出好幾年,最近忽然變嚴重,無法直立,也無法長距離行走。我多次勸父親先去看病,父親執意要等地都澆一邊再去,別耽誤了莊稼,正是長的時候。我忽然就怒了,莊稼重要還是你的身體重要,您累死累活,一畝地能給您帶來多少收入,十畝地也抵不過您治病的錢!父親呵呵的笑,那種上了,能怎麼樣,荒了讓人笑話。

父親總是這樣說。可我的發怒也不是沒有道理。家裡今年種了2畝西瓜,西瓜甜蜜多汁,人人愛吃,可是西瓜也是吃水和化肥最多的農產品。春天的時候媽媽小心翼翼的問我,能先借我點錢嘛,化肥漲價了,又加上耕地,本錢不夠了。春天每次打電話回家,爸媽不是在打農藥就是在澆地,抱怨怎麼總不下雨呢。每次我這裡下雨別人抱怨下班不好走的時候,我都會興奮的打電話回去,問家裡下雨了嘛?否定往往多於肯定。

西瓜收穫了,我坐車回家,城市裡的西瓜還2塊錢的時候,家裡的西瓜2毛錢一斤。到我家賣西瓜的時候,漲到了3毛錢一斤。可爸媽還是高興不起來,這遠遠不夠投入的化肥錢和澆地錢。家鄉的油桃,十塊錢八斤,自己去園子裡摘,十塊錢十斤,我在的城市卻賣到八塊錢一斤。我的父親拖著被腰連累的雙腿,在地裡摘西瓜,搬到農用三輪車上,再運到收購市場去賣。個頭小的瓜,只能賣給小商販,70塊錢一車,兩千斤瓜。我跟父親說,別摘了,這瓜咱不要了。父親說,不賣不是賠的更多嘛。早點把瓜賣了,地裡還得長玉米啊。莊稼還不如西瓜芋頭等經濟作物掙錢多,但是受累也多,所以我老家的農民會選擇拿出幾畝地種西瓜或者芋頭。

每次回農村,看到老鄉們開著農用車拉著碼的整整齊齊的西瓜,芋頭,玉米,小麥去收購市場低聲下氣求商販給個好價格。我都好想哭。

有時候會聽到同事說,不幹了,去農村種地去。你是農村戶口,真好啊,還有地。我都苦笑。以土地為生過,就再也說不出這樣的話了,我們農村的孩子,能來到城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承載著兩代人的努力啊。讓我們出來,就是為了我們將來不用再回去,子孫後代也再也不用回去。

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我們熱愛著家鄉,也想報效家鄉,闔家團圓。可是在城市裡生活久了,卻發現回不去了。

實在是太苦了。



農村回憶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進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因為我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農村人,現在我已經在城裡安家工作還是比較穩定,在這裡我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走出農村,為走出農村我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在這裡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父母為了讓我和哥哥走出農村,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希望我們將來能在城市立足,能夠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學生時代儘量跟我們讀書,因為來自農村,我們只愛學習方面只有靠自己,然而由於自己的不努力導致學業未成,過早的走進社會。高中畢業過後,父母安排我到部隊當兵,也是希望為自己謀一個出路,然而事與願違,在部隊我雖然很努力,但是最後發現部隊的生活我不喜歡,最後毅然決然選擇了退伍。

雖然父母通過學習和當兵都沒有讓我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最後就只有讓我去學習一技之長在2010年左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學習駕駛技術希望我和哥哥能聯合一起買個出租車來開,希望有一技之長能夠養家。在2009年,我用一個月的時間學會了開車,然而我並沒有走上這條道路。由於那個時候有一年的實習期不能開車或者是不能上高速,我就進了KTV,到KTV裡面做一個服務員。經過自己的努力,用一年時間走上了經理的崗位,那個時候工資已經高於出租車司機的工資,而且我覺得做KTV還是有發展前途的,所以一做就是十多年,到現在我仍然在這個行業裡面打拼,雖然說現在工資不是很理想,發展也很迷茫,整個行業也不景氣,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當然這些年雖然走南闖北,但是我基本上已經能夠在這個行業立足,學會了這個行業的經營管理之道,這就是我一步一步從農村走進城市的過程,總而言之,我覺得不管做什麼都要自己努力才會有收穫。


貴娛圈


農村人要如何走出農村?

一走路二開車三搭車,這就是我的回答。別以為我在開玩笑,其實專注三農問題的我是在打比喻。

熱衷步行鍛鍊的人都知道,步行是最省錢省事的運動,想走就走,想停就想,想往哪走就往哪走。然而與自己開車和搭順風車相比,到達目的地需要更多的時間。

農民進城也一樣,無車可開,也無車可搭,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尋找自以為的好去處,這很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也很可能經常碰到日曬雨淋。

如果自己有車開,即使無人推薦也無人引薦,也可以節省許多時間,找到自以為的好去處。可以比較順利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因為可以用自己的文憑或技術作敲門磚,敲開相關企業的大門,

若能搭上順風車,儘管到達的未必是自以為的好去處,但好處大大的!既可一帆風順地找到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更能減少日曬雨淋的可能性。

當然即使有順風車可搭,最好還是自備駕駛證,因為師傅帶進門,修為靠自身,而且打鐵還須自身硬,所以要在城裡呆下去,除了進城後要不懈努力,進城前必須作好準備。

創建於2018年11月23日



山野村夫642


不同的時代農村人走出農村的方式和渠道也是不一樣的。改革開放前,城鄉分割明顯,從農村走出來的機會很少。改革開放以後,恢復了高考,考大學就是農村孩子走出農村的主要途徑。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出現快速增長。進入新世紀以後,每年離開農村的勞動力高峰時多達上千萬,近年來才有明顯減少。截止到目前,全國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多達2.87億,其中一億多是跨省外出打工的。

總得來說,現在農村人要走出農村的途徑比以前多了。你可以通過考大學出去發展,也可以通過學習一些職業技能外出打工。由於外出的農村人數量巨大,還有一些人是通過投親靠友走出農村的。需要說明的是,走出農村不是目的,只是尋求更好的生存手段。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實施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在當地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或舞臺,外出飄零就不如紮根農村好好發展了。


韓一軍


20多年前,為了成為城裡人,我揹著行囊,從農村到了城市,到了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大城市,當時對我來說憧憬是那樣的美好,可是今天當我真正成為城裡人的時候,心裡的落寞和矛盾時不時都會在心裡遊蕩,甚至我都懷疑起我來城裡的初衷了。

此時此刻,當看到有問到城市裡的方法,我個人感覺有些傷感,城市固然美好,但作為城裡人你要學會市井,學會丟掉我們從農村出來的那種天真,甚至是尊嚴。

現在的我想回農村去。可是已經回不去了,在我看來農村才是根,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市井的冷漠。雖然有城市有霓虹的妖嬈和大魚大肉,但這些遠比不了我在農村隨時在自己田間地頭採摘瓜果的那份愜意和暢快。

雖然人在城裡,但心一直不踏實,有朝一日我一定回到農村去,那裡有鄉愁,有美好,有童年,農村才是每個農村人的根,記住千萬不要丟了根。






聽聞說事


以前區別農村人和城裡人,是看戶口本,現在區別農村人和城裡人,是看有沒有城裡的房子。農村人走出農村,無非是以下兩種方法:1、通過學習,找到好工作,脫離農村,農村孩子通過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選擇城市就業,可以成為城裡人,這是最簡單的方法。2、在城裡做生意,賺錢買房,然後留在城市,改變農村的生活方式,這個方法比較辛苦,但也是一條可行的路子。還有一種方法是打工,但因為收入有限,很難真正成功。

現在農村靠種地生活的農民越來越少了,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也無法成為城裡人,生活方式不同。

而且農村人要想成為真正的城裡人也很難,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有差異,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幾代人才能真正改變。

現在農村和城裡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接近,城鄉差異越來越小,在農村也可以生活得很好,而在城裡的壓力也不小,所以還是不要在意自己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努力學習工作,通過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