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

羅玉波


慈禧是晚清的掌權者,在後期因為晚清的無能,致使我國被迫接受了很多屈辱的條約,對於慈禧這個人很多人是很討厭的,當然不僅僅只是因為她的無能,還因為這個女人在生前極度的奢靡,天天都是山珍海味,吃起飯來幾十道菜都是正常的,對於全國的寶物也是想盡各種方式去撈,慈禧死後給她送葬的人綿延不絕看不到盡頭,其中有很多人是拿著那些慈禧生前玩過的寶物送過去給慈禧陪葬的。



其實關於慈禧墓中盜底多少陪葬品,最清楚的人應該是東陵大盜孫殿英,雖然他沒有公開透露過有多少寶藏,但是從後來孫殿英到處花錢打點當年盜墓犯下的過錯來看,慈禧墓中的東西應該不少的,恰恰也證明了慈禧這個人生前極度的奢靡。那麼為什麼慈禧在去世之後一年才下葬呢?搞得當時出殯的隊伍還都捂著鼻子,整個隊伍都籠罩著一股有色氣體的感覺,反正就是臭氣熏天。



慈禧去世的時候是1908年11月15日,而光緒皇帝去去世是1908年11月14日,一下功夫就死了兩個大人物,所以總要有一個先安葬,慈禧呢就被緩了一緩。而且大人物的安葬又不是一個普通民眾,準備的時間都需要很久,比如選擇良辰吉日,還要整理出一套該怎麼葬的方案,從當時送葬的人數來看,如果沒有事先安排好是會非常亂的,所以等到把光緒葬完,已經過去小半年。



等到準備慈禧的又去了小半年,這才安葬,而這時候慈禧已經被晾了差不多一年,很多人說臭氣熏天是因為慈禧的屍體,這應該不是,雖然時間放了很久,但是這些大人物的棺木的密封性應該是很不錯的,就算是腐爛了氣味也不可能飄的那麼遠,從後來孫殿英盜墓進去之後也發現慈禧屍體保存的還比較完整來看,當年臭氣熏天不是因為屍體。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方面是應該是送葬人的汗水,慈禧死的時候清朝的人還是穿那種古代式的衣服,而且每個人也不是空著手,加上路程的問題,幾乎都是大汗淋漓。另外一方面就是那些祭品已經腐敗了,畢竟用了那麼長的時間準備,所以有些早已經弄好的祭品已經腐敗發臭了,就導致大家都捂著鼻子。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眾所周知,慈禧去世後並沒有馬上下葬,而是在時隔一年後,才緩緩地入葬到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當然,慈禧出殯時,一路上送葬隊伍確實是臭氣熏天,這是有史料記載的,並非空穴來風。

(慈禧)

實際上,慈禧雖然陳屍一年,然而因為特殊的保護手段,加上皇家御用的金絲楠木棺槨,慈禧的屍臭還不是引起送葬隊伍惡臭盈天的主要原因。

(清東陵)

我們知道,古代交通不發達,從北京走路到河北遵化是需要走至少一個禮拜的,長時間的跋涉就帶來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消耗。慈禧的送葬隊伍可不是一般規模,據史料記載,光人力就出動了一萬多人,參加過農村土葬的人肯定知道,在送葬的時候按照傳統禮俗,是會準備許多吃食的,慈禧的送葬隊伍,那山珍海味是隻多不少的。這麼多食物帶在路上走那麼久。再加上幾百匹馬哥上萬人的吃喝拉撒,衛生問題很難完美徹底地解決。

(清東陵)

一路上那麼長的時間的發酵,自然就會產生令人作嘔的氣味,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的送葬隊伍會臭氣熏天,甚至太監都拿手絹捂住口鼻的最大的原因了。

(慈禧)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最近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死後近一年才下葬,到出殯時屍身嚴重腐爛,送葬隊伍所及之處盡皆惡臭熏天。

然而與之矛盾的一種說法則表示,慈禧安葬多年後,孫殿英盜掘皇陵時扯出了慈禧的屍體,見其屍身完好,光彩依舊,並行了不軌之舉。

對照兩種說法,顯然是極為矛盾的。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前後兩種說法均為謠傳,但卻很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大家太恨慈禧了!

儘管慈禧已經故去一個世紀,但她的聲名卻早已狼藉,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在大家心中,無論是慈禧屍體腐爛不堪,還是遭受軍閥凌辱,都是罪有應得,恨不得拍手稱快。於是,很多人沒有興趣辨別真偽,在屏幕前暗自叫好便是了。

不過,拋開個人情感不談,還是得好好分析下事情的真相。畢竟,即便是叫號,也得弄個明白不是。

慈禧去世於1908年11月中旬,那是北京的氣溫已經不算高,收斂入棺後,倒也不易腐爛。加之棺槨較為嚴實,封閉性較好,其屍體倒也不至於迅速腐爛。這一點,在孫殿英盜掘慈禧陵墓時的情況中便可證實。

不過,傳聞中慈禧屍體絲毫未腐爛,出棺時栩栩如生,那就是有些誇大了。在停屍期間,屍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依然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慈禧的屍體擱置了長達近一年的時間,從幾乎跨越了四個季節,肯定是具有腐爛變質的問題。

不過,儘管屍臭是存在的,由於棺槨的封閉性很好,也人們在外面所受的影響不會很大。那麼,送葬隊伍又為何發臭呢?

其實,這是網絡上的一種誇大。按照當時的衛生條件,送葬的隊伍從北京到清東陵,一路上風塵僕僕,眾多役夫聚在一起,身上的汗臭便已經夠人忍受的了。另外,由於心理因素,總會覺得擱置了一年的屍體會發臭難聞。

至於慈禧死後近一年才安葬,主要是因為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清廷著實自顧不暇,十分慌亂。又加之皇家喪禮繁縟,需要準備各項陪葬品及籌辦各種事務,慈禧晚於光緒下葬,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夕陽下的晚楓


1908年11月15日,傀儡皇帝光緒帝突然暴斃。次日,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也因病去世,時年73歲。但慈禧在1908年就去世了,但她直到1909年11月9日,在將近死了一年後,棺材才從京城抬到遵化清東陵正式下葬。


為何要過一年呢?

其實不難理解,一般慈禧這種級別的人都是要厚葬的,再說她生前那麼奢侈享受,死前自然也是無法接受簡葬的。

既然是要厚葬,墓室自然需要製作特別寬敞、精緻。不僅要製作的好,還需要放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拿來給老佛爺陪葬,比如她身上的金絲禮服,口裡的夜明珠,身上鋪滿的珠寶都是通過很長時間精挑細選和花大功夫製作的。

正是因為墓葬清東陵需要很長時間去擺弄,不得馬虎,不能敷衍,所以才會拖很長時間。即便是慈禧生前就已開始著手操辦修建了十幾年陵墓,但讓慈禧死後就下葬,時間還是不夠充裕。


而且慈禧是太后,下葬時間也不得馬虎,一定要黃道吉日,不能在不吉利的日子下葬,這樣就導致時間又容易拖後。

最重要的還是要準備籌辦葬禮,一年時間籌備肯定是要的,畢竟按慈禧的味口一定得隆重,一定要風風光光,估計還得排練。想想慈禧的60大壽提前多長時間準備吧,就可以推測出她的葬禮時間絕對不會短。

所以一年時間完全能理解。

至於為何臭死熏天,最大原因倒不是因為屍體放了太久,生了臭味。因為歷朝都有統治者推遲下葬,為了防止發臭,屍體都會用特殊的防腐香料,加上質量、品質、封閉性都頂尖的棺材,屍體身上的味道基本會覆蓋住了。

最大的臭味來源應該是糞便,這糞便多為馬匹駱駝的,因為京城到清東陵還有有很長一段距離的,運數量龐大的葬禮要用到大量的駱駝和馬匹。由於走的慢,駱駝、馬匹則會留下一路的糞便,這糞便過久了,味道就有了。


除此之外,陪葬禮品中據說還有慈禧太后生前喜歡吃的滿漢全席,這路上過久了,早餿了,肯定有味了。

糞便加上餿了的飯菜味道夾雜在一起,這時剛好順著風向飄來,這味道誰試過?


夏目歷史君


東陵大盜孫殿英當年盜掘慈禧墓時一邊扒慈禧的褲子一邊說著不可描述的語言,甚至之後的很多記載說慈禧雖然已經死了20年,但樣貌依舊栩栩如生,那時候雖沒有福爾馬林這樣的防腐液,但慈禧的棺材是“水不能侵入,蟻不能穴”的金絲楠木做的。

雖然無法考證當年慈禧墓被盜掘時,慈禧樣貌是否栩栩如生,但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皇家御用的金絲楠木棺材的確有防腐的作用。

既然有防腐的作用,那慈禧下葬之時,大街上瀰漫的臭味就不應該慈禧遺體散發出來的,並且,即便慈禧誤國誤民,那也不至於一個屍體腐爛能讓整個送葬隊伍變成臭氣熏天的。

1908年,光緒皇帝去世以後,第二天,囂張不可一世的慈禧也隨著去世,關於光緒皇帝的死因,近代的考古學家在檢查完光緒的屍骨以後,確認光緒是被毒死的。而慈禧的死卻是正常死亡,但死後將近一年之後才下葬,這是為何?

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慈禧生前就是窮兇極奢的代表人物,是晚晴最會享受的女人,據史料記載,在1897年這一年慈禧太后就用掉了十幾萬個蘋果,平均每天400多個,按她的說法,蘋果的香氣既能附著於身上,又能對皮膚好。

在1894年,慈禧60大壽的這一天,她為自己準備的生日禮物加起來耗費了國庫三千萬兩白銀,這讓本來國庫空虛的清朝更是赤字累累,因為這畢竟不是小數字,乾隆時期整個收入也就五千萬兩白銀。

慈禧為了滿足自己辦生日慶典的願望,甚至在朝堂上提出預算方案,讓邊防開支減少四百萬、刑部拿出五十萬、戶部拿出五百萬、內務府拿出五百萬、減少宮廷開支、增加稅收,反正是湊足了算。

當時朝中大臣紛紛提出異議,認為這些費用都是保障清朝正常運轉的費用,不能隨便挪用,以防戰時不備,而慈禧一怒之下說出:“誰讓我生日一天不高興,我讓他以後天天不高興”。

最終,慶典的籌備計劃在軍機大臣、禮部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籌備,從皇宮到頤和園的沿途幾十里布置的氣派無比,戲樓、景觀臺的夾道都裝飾一番,非常隆重。

然而就在慈禧的慶典有條不紊的籌備過程中,北洋艦隊突遭襲擊,而慈禧修建的頤和園所需的資金有很大部分是挪用了海軍經費,最終我們都知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戰敗。戰爭攪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後來慈禧沒臉面再大肆舉辦了,就下令取消了原來的沿途景點工程,最終的慶壽計劃在寧壽宮黯然度過。

慈禧過慶壽時,感覺很委屈,認為戰爭打亂了她的計劃,有一陣子總是悶悶不樂。

由此可見,慈禧活著的時候,對於傳統禮節很是重視,在她看來,凡是古人留下的禮制都要重點操辦,對於皇室最注重的葬禮,那絕對是不能有半點馬虎的。

雖然古代的皇帝在登基時就開始建造陵寢,但對於生前就十分講究排場的慈禧來說,顯然時間還是不夠用,1908年慈禧去世,直到1909年11月9號才舉行葬禮,這中間間隔一年時間,主要就是為慈禧的葬禮選一個黃道吉日。而在下葬當天送葬隊伍臭氣熏天的原因,其實不難解釋,慈禧的葬禮搞的聲勢浩大,再加上路途遙遠,肯定需要馬匹或者其他牲畜來幫忙託運,牲口可不管下葬的是誰,從皇宮到定東陵,基本上是一路的糞便,那味道……與慈禧“遺臭萬年”的味道很相似。


小小嬴政


慈禧太后駕崩於1908年11月15日,下葬日期是1909年11月9日,停棺時間近一年之久!為什麼慈禧太后要停棺一年之久呢?主要原因有四:其一、準備殉葬品;其二、修築通往定東陵的道路;其三、選擇黃道吉日;其四、朝廷沒有堅強的主事人。至於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那隻能說太后下葬時隊伍太龐大了,徵用的馬、牛、騾子太多,牲畜的糞便太多了。

慈禧太后生前就十分奢侈,過著窮奢極欲的帝王生活,死後的葬禮自然也要十分隆重,陪葬的珠寶也要堆積成山才行。要準備堆積如山的珠寶,那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全部準備起全的,這需要時間來搜刮。根據孫殿英的盜墓數據,慈禧太后的棺材裡陪葬品為: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鑲有大小珍珠12604粒、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絲褥上鋪珍珠2400粒。

慈禧太后的屍體上有陪葬品:織金陀羅尼經被,被子用明黃緞捻金織成,經被上還綴有820粒珍珠;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冠上有一顆如雞蛋大小的珍珠,重4兩;口內含夜明珠一粒,百步之內可照亮;脖頸上有朝珠3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為紅寶石的。在其身旁,還陪葬著金、玉佛像,以及各種寶玉石、珊瑚等。李蓮英記載當寶物殮葬完畢後,發現棺內還有孔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

據說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價值約為大清國三年的財政收入,總價值在一億兩白銀以上!要收集如此多的奇珍異寶,自然是要消耗許多的時間。另外北京皇城至定東陵的距離約為300裡,送葬隊伍多達萬人,這路自然是要重新整修。慈禧太后死後,清朝的大權在攝政王載灃、隆裕太后手中,兩人都不是殺伐果斷之輩,做事畏手畏腳,只想著將慈禧太后的葬禮辦隆重,因此拖誕的時間久了。如果隆裕太后有慈禧一半的強勢,慈禧早就下葬了。

慈禧太后的葬禮僅僅是送葬的隊伍就多達萬人以上,徵調的牛車、馬車、騾子車數千輛,送葬隊伍綿延數十里!走在最前面的是引幡隊,還有數千紙糊的新軍,接著是數千皇家護衛隊,刀槍如林、旌旗蔽日。接著是抬棺的隊伍,約有數百人,最後面是數千文武大臣。正是因為隊伍龐大,牲畜太多,路又太長,所以牲畜的糞便到處都是,弄得臭氣熏天,彰顯了慈禧太后將會遺臭萬年!


大秦鐵鷹劍士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可是合在一起說,有了一種難以言狀的噁心。

慈禧為什麼時候一年才下葬,為什麼送葬當天臭氣熏天?聽著好像是慈禧屍體臭的不能聞了,慈禧剛死一年沒下葬就已經遺臭萬年了。


事實上,慈禧的屍體沒有在下葬前腐爛。證據有三:

1,慈禧下葬後的20多年後,孫殿英帶領部隊炸開慈禧墳墓,把她從墓穴中拖出來。據士兵們回憶,慈禧的屍體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當然,屍體的栩栩如生和壁畫的栩栩如生不是一回事,屍體的栩栩如生,僅限於有個人樣而已!

2,慈禧的死因是感染痢疾桿菌導致嚴重炎症,繼而引發心肺衰竭。這種死法的特點是,身體水分大量排出體外,對屍體防腐有很好的效果。當然了,以當時的科技水平,防腐貌似不算太難。

3,知事曾參觀過慈禧住過的避暑山莊,據說慈禧的老公精盡而亡後就挺屍在楠木宮殿之中,一個多月居然沒有腐爛,於是慈禧可以從容的處理八大臣的“謀逆”案件,發動“祺祥政變”。而慈禧,也享受到了類似待遇,長期裝殮在楠木棺材中,防腐效果槓槓的!(防腐效果超好的楠木棺材)

巧的是,慈禧的親兒子同治帝載淳,死的那叫一個慘,還活著就爛的沒有人樣了。沒辦法,雖讓管不住自己下半身呢!八大胡同是你這樣的皇帝能去的嗎?你以為你是老百姓啊!

更巧的是,慈禧的嗣子光緒帝載湉,時候很多年被挖出來一點都沒爛。原因很簡單,在他的身體裡發現了大量的砷元素,真慘啊,砒霜當飯吃,能不死嗎?

慈禧的下葬推遲了接近一年,這不是特例,這是普遍現象。

作為清王朝最尊貴的女人,慈禧的功績,絲毫不亞於乾隆和康熙。我們一直說康雍乾是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是清王朝最輝煌的一刻。但仔細分析發現,慈禧的功績一點都不比他們差。康熙做到了平三藩、收臺灣、打擊俄羅斯、壓制噶爾丹;乾隆做到了平定大小金川、攻擊緬甸、平定喀爾喀入侵西藏。慈禧的戰績貌似更輝煌——平定太平天國、平定捻軍起義、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擊敗法國侵略者、回絕意大利侵略企圖,這些妥妥的民族英雄啊!

慈禧在1960年清王朝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了清朝,挽救了滿洲貴族,功勞大大的有。因此葬禮規格不能低,所以這讓侄女隆裕太后和侄兒攝政王載灃很糾結。如果葬禮水平高,是不是要比康雍乾更高?如果低一點,能不能低於慈安等一般後宮女人的標準。一旦有爭議,那就可能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類似的是,輔佐兩代帝王的孝莊太后,康熙愣是讓她在外停靈37年之久。慈禧才停靈不到一年,已經很夠意思了。

慈禧送葬隊伍的臭味,從何而來?

慈禧的送葬隊伍,是一支數萬人的龐大隊伍,中間還有數千頭騾馬作為動力源,這中間不可避免的有很濃重的汗臭味和屎尿味,這個隊伍還要行進300裡,一路上那是走到哪裡就臭到哪裡。

如果我穿越到那個時代,我願意做一個環保督察員,一枚菸頭罰款10元,一次小便罰款100,一次大便罰款1000,你算算我能賺多少錢?


歷史知事


1908年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先後去世,兩位帝國的掌權者同時離世,讓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失去了主心骨,加上新帝年幼,大清上下陷入了短暫的慌亂之中。



慈禧太后生前活著奢侈生活,死了仍然希望如此。儘管大清已經負債累累,她仍然命人為自己修建了浩大的陵墓,陵墓修建工作花了十三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讓大清帝國雪上加霜。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死後一年才下葬?那是因為慈禧太后奢侈無度,她的安葬同樣也是如此,文武百官需要很長的時間做準備。就拿慈禧太后安葬穿著的金絲禮服來說,衣服是匠人用金絲一針一線縫製而成,上面還繡滿了珍珠寶石,這件衣服縫製花費了大半年時間。

送葬隊伍為何會臭氣熏天呢?一是因為慈禧太后屍體發臭,不過由於棺材緊閉,所以味道不是特別重。臭氣的主要來源是牲畜的糞便和那些慈禧太后生前喜歡食用的食物。陵墓在河北,從紫禁城到陵墓需要很長的時間,食物就會變味發臭。


麥地傳奇


老佛爺威武,生前以太后之身,權傾天下,震懾一國,死後以太后之體,味道瀰漫,屍震天下。只是生前死後結局不同而已,不過真和諸葛大神類似啊,一個退曹軍,一個懾萬民,只是結局不同一個流芳百世,成人臣楷模,一個遺臭萬年,額本來就臭啦。。。。

不過是發酵後的餘味而已。

以上有點惡毒啦,其實我沒那麼看不上老佛爺,不過她做的事情確實不咋地,然後我要說的是,這個事情絕對不是謠言,不過孫殿英部下姦汙慈禧太后屍體肯定是謠言。


雖然說謠言至於智者,但是咧我還是想發散一下。

我們將是將拉回到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11月15日,老佛爺慈禧太后走啦,順便在走之前一天,帶走做了一輩子傀儡的光緒皇帝,一時間,大清國柱散失殆盡,無知的滿清貴胄們滿街遊走,他們突然發現,找不到方向,因為曾經的天上天慈禧不再了,曾經的天光緒也走了末世絕望的氣氛在整個朝廷蔓延,是啊,天不在了,天上天也不在啦,剩下孤兒寡母,該怎麼辦?看著三歲的小皇帝溥儀,還有那同樣年輕的隆裕太后,年輕的攝政王載灃頓時感覺亞歷山大,因為沒有人會站在全局,思考這個國家的問題。

攝政王載灃是一個標準滿清貴胄,在他看來,國家即是自己家,家裡最尊敬家長死了,必須要大辦特辦啊,於是他就開始親自操持起慈禧太后葬禮

在他看來,國家雖然有問題,但是葬禮必須要莊重,要不顯示不出慈禧太后偉大,還有這個國家的威嚴。

威嚴威嚴,當一個國家的威嚴需要一個死去的人來承擔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威嚴應該就和死亡相去不遠了。

不過當時的攝政王載灃根本不會考慮這個問題,而是在考慮怎麼將這最後的威嚴發揮到極致,吧老佛爺的金身好好的再利用一次。

於是一場精心準備,耗費無數財力物力人力,還有無數時間的葬禮開始啦。

首先:當然是要準備墓地啊,皇室墓地和一般人不同在皇室成員生前就已經在不斷修葺,慈禧太后當然也是如此,在他死前三十多年,就開始修墓地。墓地是在清東陵。最後終於在死前十多天完工,也算老佛爺最後,最看重的工程。

其次:當然是修路,從京城去往清東陵路途近300裡,就是150公里,150000米。這段路可不短,總不能讓老佛爺走爛路吧,於是又修路

再次:當然是陪葬品,老佛爺生前就喜歡古玩珍寶,生前沒少對人吩咐,我要這個翡翠白菜,我要那個夜明珠,我還有我還要。。。。於是無數陪葬品開始打包,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這一準備就過去快半年時間,這人嗎死了就一鳥百了,搞那麼些玩意幹嘛,這時間一耽誤,人們發現,老佛爺臭啦。

老佛爺臭啦

老佛爺臭啦

老佛爺臭啦

一時間,滿清貴胄們慌了,不是放地下冰鑑做冷藏處理嗎?為什麼還會臭?

是啊,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原因很簡單,大清王朝後繼無人,作為慈禧太后葬禮這樣重大事情,居然沒有一個可以做決定的人,不管是託孤重臣、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還是那三歲的小朋友,沒一個有主見的,這一耽誤就臭啦。

這臭啦怎麼辦?難道學趙高對待秦始皇,用鹹魚掩蓋臭味?難道學遼國一個倒黴皇帝吧人做成臘肉?貌似都不行,他們沒這個膽子啊。於是只能儘快選個黃道吉日安葬慈禧太后。

於是在1909年11月9日,距離慈禧死去快滿一年那天,聲勢浩大的慈禧葬禮終於舉行。

在萬眾矚目之下,在浩浩蕩蕩紙人紙馬開路之下,在無數力夫扛棺材之下,慈禧太后開始啦她最後的表演。

這一路,無數人磕頭,這一路,無數滿清貴胄哭泣,這一路,無數心有不甘人竊喜,這一路,無數力夫們不斷換人。

雖然慈禧太后真的已經臭啦,

可是在金絲楠木棺材裡面的慈禧不知道

隔著棺材外面的人也不知道

不過臭味還是如影隨形。

因為這臭味不是屍臭味,而是汗臭味,糞便味,腐爛的祭品味道,

還有那腐朽的晚晴王朝,散落出的臭味

慈禧走啦,老佛爺臭著離去了。

最後的輓歌,挽救不了腐朽的帝國

最後的威懾,不過是奮起的鐘聲

於是革命來了

於是共和開始啦。。。。

中國的腐肉終於被剝去,忍痛的新生開始啦。。。。

然後,然後,就是下一個故事


阿斗不傻


慈禧太后生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比如說洗個澡前前後後要用掉40多條白帕子。


死後,慈禧太后也同樣要把這份窮奢極欲帶到另外一個世界,其陪葬品掏空了大半個國庫,什麼珍珠寶石只是尋常東西,動輒以萬來計數。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指定年僅3歲的溥儀為皇帝之後,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雖然慈禧在生前已經開始修築自己陵墓,但直到死的那一刻,還沒能完工。因此,工匠們又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勉強把慈禧的陵墓修好。當然了,慈禧的葬禮也不能馬虎,風雨飄搖的清政府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籌備。

因此直到1909年11月9日,在將近死了一年後,慈禧太后的棺槨才開始從京城出發,緩緩的朝陵墓走去。

根據當時留下來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出,慈禧出殯那天,送葬的隊伍非常龐大,宮女、太監、護衛的人數接近萬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支軍隊準備出征。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慈禧送葬隊伍中不斷有陣陣惡臭產生,這當然不是從慈禧棺槨裡面傳來的,畢竟慈禧已經死了一年了。

原來,在這送葬的隊伍中,為了搬運數量龐大的陪葬品,使用了大量的驢馬,它們可不是講衛生的主兒,隨地大小便那是常事。

而且,隆裕太后給慈禧精心準備了滿漢全席帶到另外一個世界。“貼心”的隆裕太后為了不讓美味佳餚冷掉,便命人把食物裝在瓶子裡,旁邊還放上火爐子烤著。從紫禁城到清東陵的這一路上,食物烤久了,味道就變了。

於是,驢馬糞便的氣味混合著食物變質的氣味,就在送葬的隊伍中瀰漫開了,想來也不是很好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