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夕陽行業嗎?

邢冀民


什麼是夕陽行業?就是快沒落消失的行業。舉個例子,假如以後都是用新能源汽車,那生產排氣管、火花塞的行業就是夕陽產業。假如以後都是風電、水電、核電,那火電就是夕陽行業。

那銀行到底是不是夕陽行業?肯定不是的。因為銀行是實體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金融機構,任何的實體企業最後發展都需要藉助銀行的力量。

美國銀行業的發展歷史已經超過200年

拿美國做例子。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第二年,兩家銀行就成立了,可是貨真價實的美利堅同齡人。

1838年美國頒佈了《自由銀行法》,正式開啟了美國早期金融業自由發展的大門。一方面, 任何人以10萬美元資本金可開設銀行;另一方面,銀行業允許混業經營,商業銀行既可辦理信貸業務,又可從事投行、保險業務,美國的銀行開始蓬勃發展,截止現在美國銀行已和美國建國以來存在了超過200年。

1990年美國商業銀行數量為1.23萬家,最高峰時期,美國的銀行數量超過14000萬家,而截至2017年已下降至4969家,下降比例達59.7%。商業銀行數量減少,原因莫過於破產倒閉和合並整合,比如2008年美林銀行被收購。

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三季度末美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為17.24萬億美元;負債規模為15.28萬億美元;預計2017年末的資產規模可達到17.41萬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3.76%;負債規模達到15.4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53%,2017年三季度美國銀行業實現淨利潤480.2億美元,同比增長5.31%。

資產、負債及淨利潤均保持與GDP的同步增長。發展了百年的行業,依然能保持增長,證明銀行和實體經濟的增速是息息相關的。

如果說在一個國家,銀行是夕陽行業,那這個國家就是那個夕陽了。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的銀行業正是發展,應該說要從建國前後說起。

1948年12月1日, 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宣佈成立, 並首次發行第一批人民幣1949年5月5日, 中國人民銀行發出收兌舊幣通令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中國工商銀行前董事長姜建清在出席公開活動中表示“從資產規模上看,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中國銀行業資產總量為3048億元人民幣;2018年末銀行業資產總量達到了254.3萬億元人民幣,比改革初期增長了760多倍。”


根據《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銀行業總體經營穩健,發展態勢向好。2017年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淨利潤增速明顯回升,2017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74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增速較2016年上升2.5個百分點。

只要實體經濟的存在,銀行就一定會存在,伴隨著實體經濟的起起落落,只要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中國的銀行業也一定會繼續增長。就像美國一樣,只要國家在,銀行肯定就在。只是數量和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會不斷變化。比如美國現在的GDP規模較大,但只要GDP繼續穩步增長,銀行業的表現也不會很差,這個是相互相成的。

未來中國銀行業應該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想要回到以前的增長速度是不可能的了。就像中國經濟的增速回落到10%以下一樣,當規模上來以後,增速肯定是要下來的。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銀行業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MR新世界


在很多年前,甚至現在,在一些老一輩人的眼中,在銀行工作,就是一份響噹噹的“鐵飯碗”。但,如果按照現在的形勢來看的話,銀行櫃員在遭遇裁員,留下的人員薪水也在減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跳槽,換一份新的職業,那麼銀行的確看起來像是一個夕陽行業了。但是不還有夕陽紅的說法麼,銀行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每份行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當然,不同的銀行,在這個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能生存下來的都是會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有自身特色的銀行。就商業銀行和央行的關係來說,中央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人”。

儘管面臨的挑戰很多,但傳統銀行應該還可以倖存下去。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在銀行的一批人都必然會受到現在數字銀行、無人提款機等設備的衝擊,因此,就他們自身而言,是要提升自身的技能的。但是同時也不能忽略到其傳統行業的一些技能。所以,各位銀行人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只有自己全能,才不怕任何的衝擊。


環球老虎財經


我們一般認為行業經歷四個時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銀行業必然不是導入期和成長期,他在成熟期,而且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這個成熟期將無限的拉長,直到一種新的模式來取代銀行業,愚以為現如今的電子支付,諸如支付寶和微信其實都在落地銀行業,你可能以為他們是互聯網行業,但其實他們都是未來的銀行,只是他們的創新提高了銀行業的效率,使得銀行業更加具有活力。

為什麼現階段會感覺銀行業是夕陽行業,因為現階段銀行業的確出現了一些過剩,從名字上理解,銀行是圍繞著貨幣服務的,銀就是我們早先的貨幣,而銀行業在各國是不能出現問題的,俗稱“大而不能倒”。所以在貨幣總量減少,而銀行家數增多的情況下,業務出現萎縮也是情理之中,一些傳統銀行裁撤冗員也開始頻繁起來,感覺是進入了衰退期。但是這不是行業衰退期,你可以認為這是週期性因素,因為銀行是週期性行業,你也可以認為這是行業過剩導致的擠出效應。

銀行不是夕陽產業,那麼傳統銀行是不是夕陽產業呢?我們所指的是沒有技術創新的銀行,這當然是夕陽,銀行業務永遠是與時俱進的,錢莊沒有了,阿姆斯特丹街頭匯兌銀行從業者也不見了,甚至未來還有可能電子支付取代了卡片,就像卡片淘汰手寫支票那樣。這是技術層面的東西,而不是行業週期。

銀行業過剩的問題,會打破現有銀行業同質化的格局,銀行間的競爭必然會加劇,我覺得任何市場競爭都沒有什麼不好,前幾天國家試圖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這是鼓勵銀行為存款進行競爭,現有理財產品對於銀行說到底是中間業務,而未來銀行將更多的迴歸到存貸款利差業務上,而中間業務會逐步減少。這樣看,銀行不是業務在衰退,未來會重新獲得更多的業務,只是利潤率上面,應該不能像以前那樣旱澇保收了。競爭對於用戶都是好事。


凱恩斯


銀行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行業,其它任何行業都無法取代。餘額寶收益逐級下降,P2P逐級淡出民眾的視線,只有優質的商業銀行越做越大。

記得當年餘額寶風靡之時,很多親朋好友都非常看好這項新生事物,認為餘額寶將顛覆銀行業。作為銀行世家,鄙人對此不屑一顧。銀行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古代的錢莊更是歷史悠久;作為久經考驗的行業,經歷了無數次歷史的洗禮,才生存至今。

2018年,是銀行昨天重現之年。諸多客戶紛紛迴歸銀行業務,因為冷酷的現實教育了他們;時髦不是這麼好趕的,有些P2P等高風險金融產品,紛紛炸雷驚醒了廣大投資者。

有些非常趕時髦的朋友,喜歡躋身於“互聯網金融”。 其實當年的餘額寶很多現金都是交給銀行打理,自己作為大客戶賺取一點差價而已。目前的風險投資並非人人都能承受的,民營金融機構的存款安全性,遠遠遜色於國有商業銀行。

只有商業銀行的投資標的,才比較可靠;很多項目都是投向“國家項目”,所以保險係數很高。而且,現在所有銀行都開闢了網上銀行以及手機APP,人工智能已經開始走向一些國有試點銀行,客戶存貸款將更加便捷安全。


陸燕青


我本身在銀行工作,但是我覺得銀行在民營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不可替代性越來越趨於隱形。來銀行的個人客戶,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老年人。而櫃檯這些業務,也越來越死板,完全可以全自動化。銀行在我看來更多的是服務機構而與金融並不關聯緊密。有一天銀行這種老牌工作保障,會不會大幅度裁員,會不會大量銀行倒閉。最終只留下幾家精英銀行機構?


陽光下得向日葵eleven


銀行不可能是夕陽行業,首先,從目前的行業收入來看,銀行員工平均收入依然排列前幾位,夕陽行業會出現這種現象嗎?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幾大央企銀行幾乎控制了國家金融命脈,而且上層建築也不會讓其走向夕陽,從最近幾年支付寶和微信的崛起到監管部門要求其對接銀聯等等措施就能看到了,第三,手機支付,各類寶的發展也在倒逼銀行們進行服務模式的升級改革……當然針對一些地方性銀行,無關國家經濟命脈,也是會讓其走向夕陽倒閉的


楓紅麥熟


茅臺股票20多元時,都說白酒是夕陽行業,五糧液最低跌到5元,那時誰買白酒股都臉紅,怕人說老土,結果呢,今天茅臺快上千了,五糧液好幾百,白酒股個個日上了天了。今天又有人說銀行是夕陽行業了。哈哈,我看,十多年後銀行股要翻幾十倍了,不信走著看。


手機用戶50028258783


銀行是每個人一生中都離不開的地方,一旦手上兩手空空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銀行裡面的錢,只有到銀行才能取到這些錢才能行走天地間,我認為是一個不錯的行業。即使現在的支付寶、微信這些平臺再發達,也是要回到銀行進賬,所以銀行這個行業不錯,控制了資金流動也就控制了人心。


peter202818


簡單做個類比,股票交易市場不會是夕陽行業,但股票交易員就是夕陽行業,因為連香港交易所都已經關門了,不是沒有股票交易,只是關了那幾千平方米的,一排排電腦,交易員不停的接電話操作電腦的場地,因為有了互聯網,有了手機,股民很方便的在手機裡點一點就可以交易了,根本不需要交易員,所有交易員要失業了,這麼問題不用針對行業怎麼樣,應該針對行業的人好不好做!


感應風


問這個問題的人,本身就是缺乏社會經驗和對事物的基本判斷,銀行業怎麼可能是夕陽產業,只能說某些小銀行或者地方性銀行,可能會存在某些風險,國有的那幾大銀行只要紅旗飄飄,就是永遠屹立不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