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自家用母雞孵小雞時為什麼要在窩底放一塊鐵?

泥糖小丫


農村人自家用母雞孵小雞時為什麼要在窩底放一塊鐵?

題主肯定和我一樣,是個地道的農村人,這個問題,沒在農村養過雞,肯定不知道母雞孵化小雞時,為什麼會在雞窩下面放塊鐵。

在農村,早些年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雞,雞生蛋蛋生雞,生生不息,不是遇上雞瘟,會一直延續著,所以,每年都會自己孵化小雞,這家養的母雞孵化小雞講究可多了,頗多講究中就有為啥會在雞窩下面放塊鐵,咱們一起來看下咱們農村人是怎麼孵化小雞的。

一、選雞蛋

雞蛋的選擇主要講究一個先進先出,什麼意思呢,家裡的母雞多,每天產蛋多的時候,就需要按時間分類,先進來的雞蛋放一起,吃的時候要先吃前面放進來的,這就叫先進先出,這樣做就是為了之後母雞孵小雞做準備的。

初選好雞蛋後呢,就可以給抱窩的母雞孵化了,大概過了10天,在把蛋取出來對著燈光照一下,要看雞蛋頂部有沒有一圈黑印,沒有黑印的就是沒受精的。

二、注意環境變化

母雞抱窩後,要留意雞窩的環境變化,要保持乾燥溫暖又透氣,夏天需要給雞窩遮陽,打雷下雨的時候還要給雞窩下面放一塊鐵,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打雷對小雞孵化的影響。

三、踩水

大概又是10天這樣,需要輔助小雞出殼,農村常見的做法就是踩水,取一臉盆的溫水,大概40°,把準備出殼的雞蛋放進去(通常小雞孵化大概20天左右),讓小雞“踩水”,受溫度的影響,如果是活體,雞蛋會有規律的晃動,農村對著叫踩水,踩水完的雞蛋,很快就能孵化出來了。

所以說,之所以在雞窩下面放塊鐵,就是為了防雷的,我說的對嗎?大家可以補充一下。


農人解說


問:農村人自家用母雞孵小雞時為什麼要在窩底放上一塊鐵?

農村用老母雞孵小雞已經是過去的事了,現在都是現代化孵化,即使有農家想散養一些土雞,也是去買幾十只小雞雛,很少自己來用老母雞孵化的了。

過去在七十年代前,農村很窮,除去在生產隊分口糧,沒有別的收入,買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的錢就靠養雞下蛋,養十來只蛋雞就是家裡的小銀行。


我們家裡常年養有十幾只雞。雞群好像有一個規矩,每年開春總有一兩隻老母雞不下蛋了,每天"咯咯″地叫,就是生理上有孵雛的願望了,如果讓這一兩隻老雞抱窩,別的雞就都自然放棄孵蛋權了。

為了保持雞群數量,我們家每年都要讓老母雞抱一窩。

母雞抱窩最多放三十個蛋,其中七天後還要挑出幾個空蛋。


在母雞孵窩的蘆葦簍子底下,有時奶奶會放一塊破鍋鐵,那時我不明白,就問奶奶,她說年年有雞瘟,這樣孵出來的雞鐵實,能逃過傳雞。還有就是經常有雞會下軟蛋,下了軟蛋雞群自己就吃了,就攢不下雞蛋了,說這樣可以避免雞長大以後下軟蛋。

原來是這麼回事,雖然不科學,但至今我也信以為真,因為那是奶奶講的。


奶奶的老令兒還有很多,以後我還會寫的。


金蘋果老楊


因為生鐵生鐵,鐵定能生!這是老人的一種傳統文化!就是讓每個蛋蛋都能生出小雞雞來!


魯斑斑


為防翻倒呀!


三興771


我只聽說過放個空泡菜罈子的,防雷震…


認真的雪53


不放鐵也不影響出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