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眼中的殲-15艦載機,或比肩F35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計劃)第二艘也是第一艘國產的航空母艦,於5月22日完成了海上試驗。據報道,它將有更大的空間,由36架殲-15噴氣式戰鬥機組成的更大的力量,儘管在下水儀式上只有10架可以在甲板上看到。

與此同時,2018年4月,一款帶有翼尖干擾吊艙的新型雙座殲-15D電子攻擊機的首次亮相。中國早期發展一種類似的陸基電子戰機,名為殲-16D,類似於美國海軍的EA-18G電子戰機,是FA-18超級大黃蜂的電子戰型號。既然艦載殲15戰鬥機已經成型,發展殲15型的艦載電子戰飛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眼中的殲-15艦載機,或比肩F35

網絡上流傳的殲15D電子戰機

沈飛的殲-15“飛鯊”戰鬥機於2015年投入服役,並與美國海軍的雙座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相比較。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被許可在國內生產蘇-27,即殲-11。後來又研製出更先進的殲-11B版本,並裝備國產WS-10渦輪發動機。

當時,中國準備從俄羅斯購買蘇-33,但是,俄羅斯沒有同意。

後來,烏克蘭在2001年把蘇-33原型機T-10K-3賣給了中國。

美國眼中的殲-15艦載機,或比肩F35

殲15的設計借鑑了T-10K

殲-15原型機編號551在2009年開始試飛,第二年在一個模擬的航母甲板上進行了飛行試驗。殲-15保留了蘇-33的摺疊機翼,以更有效地存放在甲板和機庫。然而,它使用比蘇-33更高比例的複合材料來節省重量,並且以241公里/小時的較低著陸速度,使航母更容易著陸。它還配備了比蘇-33更多用途的多功能平臺.

中國超級大黃蜂

殲-15優於美國超級大黃蜂,在某些方面這是正確的。殲-15的速度更快,最高時速為2100千,而超級大黃蜂的最高時速為1931千米;殲15的最大過載為8.5G,而超級大黃蜂為7.5G。

儘管理論上殲-15可以掛載6噸的武器,但它必須遵守嚴格的重量限制,才能從200米長的滑躍跑道上起飛。實際搭載的或許沒這麼多,這相當於6枚無制導的炸彈、兩枚遠程防空導彈或反艦導彈。相比之下,一個滿載戰鬥負荷的超級大黃蜂在11個點上可以攜帶8噸的彈藥。

美國眼中的殲-15艦載機,或比肩F35

滑躍起飛方式部分限制了殲15的戰鬥力

此外,殲-15還配備了一個現代的“玻璃駕駛艙”,配有手動油門和棒控裝置,通過線上飛行系統傳送指令,以及現代的頭部顯示器。它也有一個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和激光測距儀炮塔,在短距離可以探測隱形飛機(美國戰鬥機大多缺乏IRST)。據報道,這架機身還覆蓋了雷達吸收塗層。

在有效載荷方面,殲-15裝備了一門30機炮,和10個可攜帶遠程R-77和PL-12雷達制導導彈的硬炮,以及短程“遠視”(HOBS)PL-8或9和R-73熱尋導彈。(滾刀導彈具有足夠的機動性,發射飛機不需要用鼻子對準目標。)除了沒有制導的炸彈和火箭,飛鯊還可以攜帶各種英吉(“鷹擊”)反艦彈藥,包括超音速(馬赫3)YJ-91、亞音速但射程較長的YJ-83K(射程125英里),以及用於摧毀防空雷達的反雷達尋的導彈。然而,起飛重量的限制大大減少了導彈的有效載荷。

殲-15也有一個加油探測器,可以幫助它克服射程限制,但中國目前還沒有一架基於航母的加油飛機,並且將依賴於陸基油輪。然而,殲-15與好友加油的照片已經出現,允許一個殲-15補充另一個。

美國眼中的殲-15艦載機,或比肩F35

滿彈狀態下的殲15

殲-15的確切生產數字目前還不清楚。在2009-2012年期間,至少有23架飛機被製造出來,而今天人們普遍引用的數字是30到40架。從理論上講,該計劃需要60架以上的殲-15飛機,以充分裝備兩艘中國航母,同時還需要建造更多用於訓練、測試和替換的飛機。

超級飛鯊

儘管如此,中國仍在研發改良的殲-15和航母。中國第三和第四艘計劃中的航空母艦將擁有平坦的飛行甲板(即彈射起飛),並將使用“彈射輔助起飛”和“障礙輔助恢復”(CATOBAR),這與美國航空母艦的配置相同。而第五艘和第六艘將是配備電磁彈射器(EMALS)的核動力航母。

2016年證實中國一直在測試在一個140米長的陸基CATOBAR系統上的殲-15。彈射器發射的殲-15將更接近於實現它們的全部性能潛力,並使燃料和武器負荷達到最大,而不是目前在遼寧以及新型001 A型航母。一個名為殲-15A或殲-15T的新原型被拍攝到了一個強化起落架擴展器,這將有助於抵禦彈射器發射的力量。2017年證實了地面彈射器的測試。新型號也可能配備一個更強大的中國WS-10H渦輪風扇發動機。

美國眼中的殲-15艦載機,或比肩F35

未來中國航母採用彈射起飛方式已成必然,殲15的戰力將大增

最近,在2018年4月,原殲-15型號的生產已經停止,一種新的J-15B被曝光。據報告,它配備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相當於F-35上的雷達,分辨率更高,被敵方雷達探測的可能性更低。這將取代早期殲-15S型機械掃描多普勒雷達。

與此同時,新推出的兩座殲-15D(或可能是殲-17)艦載電子戰機展示了中國的雄心,類似於美國軍隊EA-18G 咆哮者。很明顯,殲-15D是從殲-15S雙座教練機原型中衍生出來的,它配備了翼尖。保留了發射反雷達導彈的能力。就像殲-16D一樣,J-15D已經拆除了機炮和外掛架,出現更多地利用複合材料,很可能是用來補償干擾機的附加重量。

當面對幾乎任何能夠用現代地對空導彈反擊的對手時,干擾和反雷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試圖與裝備精良的宙斯盾戰鬥系統的戰艦交戰,這將是特別正確的,後者裝備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宙斯盾將多艘戰艦的雷達聯網,並以各種短程和遠程導彈對威脅作出反應。

因此,殲-15D將提高中國在太平洋的戰鬥機的生存能力,甚至可能增強遠程殲-20隱形戰鬥機的隱身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