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說到二戰時期,中國戰場出現的精銳部隊,要屬於當時民國時期和德國合作蜜月期,德國大量先進武器通過農產品互換條約等途徑廉價出售給中國的國軍部隊來組建德械師,二戰時期中國先後組建了十幾個德械師這些部隊為了後來抗戰戰爭起到絕對主力作用,當時我們不僅向德國引進武器也向歐洲各國購買大量先進的裝備,福克斯75毫米山炮,MG-08重機槍,德國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等這些後都成為抗戰的重器,當時中國買武器,不是想買就能買得到許多國家對出口中國武器都有嚴格的限制,除德國其它國家要麼武器非常貴要麼大多數是次品。

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在引進德國的一系列武器中,有一種武器當時中國絕對是買少以至於默默無聞很少人知道,當時中國缺少的就是大量重機槍裝備和反裝甲武器,日軍當時裝備的大多數坦克其正面裝甲都不超過30毫米,就拿當時日軍97式坦克來說其正面裝甲只不過才25毫米採用鉚釘連接而成,放在1939年的歐洲坦克火力噸位是有了,但防護能力卻是當時各國生產的中型坦克最弱的一個型號,德國二號山貓坦克的20毫米55倍徑的機炮可以瞬間把日軍豆戰坦克打篩子,如果裝備的是20毫米穿甲燃燒彈,那隻要一發就能整輛97式坦克直接燃燒。

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但當時中國並沒有引進德軍的二號系列坦克,只引進的一批足夠裝備一個裝甲連德國一號C型坦克,沒有裝備機炮,只裝備兩門 MG34-7.92毫米機槍,雖然一號A型坦克也可以裝備7.92毫米口徑專有燃料穿甲彈,但射擊距離極大限制了戰場上的發揮,在100米距離內才具備穿甲能力。

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但是雖然中國沒有引進當時沒有引進德國的二號坦克,但引進一批德制Flak28型防空機炮,其口徑雖然只有20毫米,但好歹是一門炮,20毫米就已經能定義為小口徑火炮,雖然名義上是防空用的,但也可以進行平射其有效射距,跟德軍後來裝備F38型防空機炮的射距是一樣的能達到2000米左右,裝備的機炮彈夾能一次性裝15發炮彈進行連續射擊,無論是對日軍步兵人員殺傷還是反轉甲坦克也是一把得心應手的神器,其戰場的威懾能力和作用要大過當時國軍裝備的37毫米戰防炮。

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德制Flak28型防空機炮當時在淞滬戰場大顯神威,但是由於裝備太少對戰局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德制Flak28型防空機炮在歐洲戰場後來的表現來看,日軍當時裝備的95式.97式系列坦克,其正面裝甲絕對不可能在500米的距離內可以抵禦德制20毫米機炮的連續射擊,當時蘇聯裝備的反坦克步槍其口徑也只有14.5毫米,在裝備穿甲燃燒彈情況下就能對德軍三號坦克形成側翼的嚴重威脅,即使攻擊正面也可以擊穿三號坦克正面造成內部人員的殺傷,當時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的最初版本的正面裝甲就已經有37毫米左右了還是勻質裝甲,更何況國軍當時手中是20毫米機炮,對付的坦克還是日本裝備的25毫米鉚釘裝甲輕戰車,一陣連發就能把日本豆坦克直接打爆。

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當時抗戰全面爆發時國軍手裡的各國的20毫米機炮也只有800到1000門左右加上最初國軍的使用也是以防空為主,對打坦克概念基本沒有,因為當時日軍坦克質量怎麼樣什麼是反裝甲作戰直到抗戰中期才明白,在1932年到1940年基本上各國的對反裝甲的理念基本上也沒有的直到德軍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裝甲師作戰後才有基本反裝甲戰術,蘇聯也是付出慘痛的代價才懂得如何去對付戰場上的鋼鐵巨獸。

二戰時期在中國戰場的德制Flak28機炮,日軍步兵師團的惡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