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郭沫若惹起的“風景官司”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郭沫若惹起的“風景官司”

郭沫若是魯迅故去後中國文學界的又一面大旗,新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詩人,戲劇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公認的排名是魯、郭、茅、巴、老、曹。這幾位也是新中國唯一承認的六位人民藝術家,其中郭沫若位列第二,僅次於魯迅先生。文人相輕是常態,然而排名一二的魯迅和郭沫若素不相容也是事實。郭沫若罵魯迅是“法西斯”“封建餘孽”,魯迅則反唇相譏,說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文人之間的筆墨官司純屬正常,然而郭沫若的人品究竟如何呢?不妨聽筆者慢慢道來。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郭沫若惹起的“風景官司”

京城“四大不要臉”最早見諸文字,大概是1964年10月17日周作人給香港鮑耀明的信中:“現在大學生中有一句話,說北京有四大不要臉,其餘不詳,但第一個就是他(郭沫若),第二個則是老舍。道聽途說,聊博一笑耳。”於是當時香港的報刊列出了內地“四大不要臉”:郭沫若名列榜首,其次是馮友蘭,老舍,臧克家。這是“四大不要臉”的評價第一次見諸文字,具體情況筆者不做評價。

如果對郭沫若才氣人品作一個公正的評價的話,其考古研究甲骨文方面絕對是頂級的,詩文戲劇才情是當時一流的,然而其人品確是渣男一個,正式婚姻三次,紅粉知己無數,玩弄女人感情,拋妻棄子,無骨文人,遊走於國共勢力之間,見風使舵,建國後官職打壓其他文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郭沫若惹起的“風景官司”

閒言少續,從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郭沫若的辦事水平有失公允,1962年,作為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遊覽福建著名風景聖地武夷山時,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盛情款待,酒入酣腸,吃飽喝足之後,當地官員邀請郭沫若為武夷山題詞,吃人嘴短不好推卻的郭沫若欣然應允,撰書七律《泛舟九曲》一首,寫完未覺盡興,又隨口吟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

當地人一看如獲至寶,爭相傳頌,從此這句話便成作為武夷山和掛林山水一比高低的依據,充滿著自豪感,然而桂林人並不服氣,但又礙於郭沫若的盛名不好說什麼。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郭沫若惹起的“風景官司”

直到1982年,國務院副總理谷牧來到武夷山,當地人彙報後,聽到這種情況之後,斟酌了一會揮毫寫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武夷山水亦神奇。

同是祖國山河美,何須彼此論高低。

眾人一看,無不拍手稱快,至此一場歷經20載的“風景官司”才平息下來。

郭沫若讚揚武夷山水本身沒什麼可褒貶,然而拿桂林山水和武夷山對比,用一種取捨的態度去貶低桂林山水來抬高武夷山,未免有失偏頗。而谷牧的評價就顯得相對客觀公正,表現出了開闊的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