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為何暴跌至60美元以下?

國際油價為何暴跌至60美元以下?

2018年11月,國際原油價格屢次下跌7%,8%,6%,從86美元的高位下跌到目前的58.8美元,創造了油價34年來最快下跌速度,從上圖的變化曲線看,2018年11月份的下跌速度甚至比2014年下半年油價下跌還要快。

2014-2018年11月24日布倫特原油走勢圖

國際油價為何暴跌至60美元以下?

一週前,人們認為,伊朗豁免,美國沙特俄羅斯原油增產是導致之前油價暴跌的原因。

一週後,下跌的理由變成,全球供應增加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不斷升級和未來OPEC減產協議的不確定性使得大多數機構看空2019年市場,從而導致了本輪大拋售。

隨風搖擺的分析師,100美元是他,50美元也是他

國際油價分析師應該是行業裡面孔變的最快的人,油價上漲,他們總能找到非常多的理由:

·國際經濟形勢好,新興經濟體增速超預期,對能源需求大

·勘探和儲備量觸及歷史低位

·美國就業數據良好,美聯儲加息,美元強勢

·中東地緣政治危機

·美國對伊朗制裁

·美國原油庫存告急

·冬季夏季能源需求大

·OPEC達成減產協議

·美國變成能源出口國,美國抬高油價迎合國內油氣生產商

這些理由每一個都言之有理,每個理由都可以寫一本大書,把這些油價影響因素加權做成油價預測模型,滿世界參加論壇演講,大家也都覺得很有道理,認為未來油價可能會上100美元。

可是有一天突然風向一變,原油價格暴跌,一大堆理由又隨之而來:

·伊朗制裁豁免

·中東王儲薩勒曼向特朗普示好,說要廢除OPEC

·美國,中東,俄羅斯產量大增

·美國二疊紀盆地新發現儲量大增

·冬季需求緩和,冷冬變成暖冬

·特朗普希望油價下跌

·美國打壓俄羅斯

這些理由每一個也都言之有理,大家也都覺得很有道理,認為未來油價可能會跌到50美元。

影響原油價格的幾大因素

·供求關係

·美元強弱

·地緣政治

簡單來說,供求關係,美元強弱和地緣政治是影響油價的三個因素。

供求關係不必多說,原油是商品,商品價格自然是由供給和需求來直接決定。

美元強弱,因為全球石油目前基本都用美元來結算,如果油價和供應非常穩定的話,美元漲,原油跌,美元跌,原油漲。但是,如果油價漲,美元會變得稀缺和昂貴,導致美元也漲,如果油價跌,市場上原本用來買原油的美元就會流向其他地方,美元也會跌。

地緣政治,地緣政治的穩定與否決定產油國產量的穩定與否,是供求關係中短期波動的強烈影響因素。

另外一些原因,比如氣候突然變化導致對能源需求的上升或者下降,原油進口國突然發現大量原油等等,許多其他原因都會轉化到供求關係上。

供求關係中需求是比較穩定的,關鍵是供應上,而供應端主要是由幾大產油國控制,幾大產油國如俄羅斯,美國,中東,這些國家的產量政策又和這些國家之間的各種博弈有關係。

所以,原油價格既有確定性,也有不確定性。

風雲突變的國際市場,國際原油的特殊地位,美元石油,戰略能源的地位使得原油不只是簡單的大宗商品,而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工具。

影響油價的因素太多,長期來看,油價就像天氣預報,誰都不知道哪個影響因素的影響力突然放大或者縮小。

150年原油價格史

國際油價為何暴跌至60美元以下?

150年來,原油價格出現過3次巨大的抬升,其時間分別是:

·1861-1872年

·1971-1980年

·2002-2011年

把真實供需作為一個最基本的基礎條件,不考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石油價格管制,原油價格背後的推動力量籠統分為三種類型:

自由競爭推動(1860-1879)

寡頭壟斷決定(1880-1890、1945-1986)

金融期貨主導(1986年迄今)。

自由競爭推動

從時間段上說,原油價格自由競爭階段包括1860-1879美國國內競爭階段和1890-1940年的國際競爭階段。

石油工業起源於人們對夜間照明的需求,19世紀中期已經出現煤氣燈和松脂油燈。但不幸的是,這兩種燈都很危險,經常發生爆炸;當時最好的夜間照明用油是動物油脂——鯨油,但鯨魚被大量捕殺後急劇減少,鯨油價格急劇上漲,人們夜間都快要點不起燈了。

1908年,亨利·福特開始生產一種新型工業化標準轎車——T型車,它不加裝飾、結實耐用,容易駕駛和維修、可以行駛在各種硬質道路上,由此掀起汽車工業的序幕。

正是在燃料油的刺激下,石油價格再度一路走高,並在1920年達到了新的高點。儘管需求迅速增加,但原油產量增加得更快,於是石油價格再度下滑。

自由競爭格局下的原油價格邏輯很簡單,就是古典的市場供需理論:

需求增加、產量不足——價格上升——產量增加、需求減少——價格下跌。

寡頭壟斷決定

原油價格的壟斷階段分為1880-1890年的洛克菲勒壟斷、1945-1973年的七姐妹寡頭壟斷和1973-1986年的歐佩克壟斷三個時期。

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政府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隨即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即OPEC。

面對著一群說話不算數的流氓政府,曾經牛逼哄哄的石油七姐妹們節節敗退。最終,主要的產油國都將絕大部分石油權益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裡。

金融期貨主導

1983年,以美國最重要的原油品種——德克薩斯原油為基礎,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推出了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簡稱WTI原油。

石油價格最早曾經由買賣現貨的人們臨時決定,後來一度由標準石油公司決定,再後來德州石油產量劇增但運輸能力不足,所以由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決定。再此後,由世界幾大寡頭石油公司決定,再後來,由歐佩克決定——如今,它變為由全世界的交易者決定。

原油價格對海工市場的影響

穩定的油價是穩定的油氣勘探生產上游投資的基礎,一般來說,海洋原油生產的盈虧平衡價格較高,深海油氣開發的平衡價格更高,低油價時代,上游生產商更願意開發淺海或者陸地的油氣資源,深海大油田的開發步伐減緩。

但隨著陸地和淺海油氣開發的逐漸成熟,走向資源更加豐富的深海,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越來越低,深海油氣開發一定是未來方向,只不過對於目前來說,成本有點高,風險有點大,不適合低油價環境。

所以,原油價格的不穩定會提高油公司對未來投資的謹慎程度,從而在根本上影響上游投資數量,然後一級一級傳導至地震勘探市場,鑽井市場和油氣生產市場。

結論:

2019年國際原油整體供應面預期寬鬆,油價或將不會大漲,不過還是得密切跟蹤OPEC的減產協議和中東地緣政治的變化。

來源:SinorigOffsh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