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媒體再曝“被偷走的人生”。

許昌女子黃海霞,25年前考上了師範學院,卻從未收到錄取通知書。十幾年後,她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學籍身份被她大伯的女兒,堂姐黃風鈴冒名頂替。

如今,受到高等教育的堂姐成了一名老師,而她卻漂泊在外輾轉打工,不同的命運只有一個相同點——她倆都用著相同的名字。

面對記者,黃海霞在鏡頭前失聲痛哭:

萬萬沒有想到,最親的大伯會做到這個份上……


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人到中年,顛沛流離後恍然發現,自己的人生早已從25年前就被人“偷走”。對她在鏡頭前所體現出的痛徹心扉,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立刻引起了網友關注。

從湖南的羅彩霞到河南的王娜娜,從陝西的荊高峰再到如今的黃海霞,類似鳩佔鵲巢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公眾視野,讓人義憤填膺。

然而此時,一位網友爆料:“媒體報道失實!”

這位自稱“黃風鈴是我親姨”的網友說,當年黃風鈴復讀,因為當地政策所限,不能報考師範類院校,所以用了應屆生黃海霞的學籍信息,媒體報道的師範學校錄取成績是黃風鈴“自己努力得來的”。並且在使用黃海霞學籍的時候,黃海霞已經輟學。


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當地紀檢監察部門目前已經介入調查,黃海霞的人生是不是被“偷走”,相信定會查清。

真相!真相!

一件事,公安部門和教育部門出具的結論完全相反。

在目前公開的文件裡,公安機關2010年答覆黃風鈴存在頂替黃海霞學籍檔案的問題,而當地教體局卻在2011年說,沒有這回事。


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在媒體最近的採訪中,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是對問題避而不談。相關事件被網友熱議多天,大家等來的卻是又一條報道:黃海霞家人接到了神秘“私了”電話。


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時間一分一秒流失,消耗著的,是公信力。

從1993年那次考試到這兩個答覆,過去了十七八年,如今又過了七八年,真相依然不為人所知。整整25年,痛苦可能通過時光的嘻哈鏡被扭曲放大,瑕疵可能被左右互搏的解釋撕裂成巨大的傷疤。

事實是一切評判的基礎。真相的意義,就“法治”來講,屬於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我們含糊真相,就代表含糊“法治”,就代表對當事人不負責,對社會公眾不負責。

不把蓋子揭開,裡面的矛盾就會在大家的猜測中發酵膨脹。無論是有人破壞規則偷樑換柱,還是有人藉著歷史遺留問題借題發揮,都讓他們在陽光下曬一曬,見一見清新的空氣,讓公開成為化解怒氣的前奏。

有時候,大家需要的只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捂著瞞著,不擔當不作為,永遠不會讓人看到希望。

規則!規則!

如果是“人生被偷走”,怎麼還?用法律和規則來還。

早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就有司法解釋:冒名頂替的行為從形式上表現為侵犯他人的姓名權,其實質是侵犯他人依照憲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該有的賠償也決不能少,該追究法律、紀律責任的也一定會一查到底,竊取身份的人要查,瀆職失職權錢交易的人更要查,讓社會看到公平正義,才能讓受害者得到應有慰藉。


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是“借題發揮”,怎麼破?用法律和規則來破。

丁是丁卯是卯,一碼歸一碼。學籍被人頂替,固然相關部門有很大的問題,該怎麼處理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但當事人如果知情,為了賠償大唱苦情戲,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法律和規則不會答應,這也是一個社會應當堅守的公平正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案件的伸張來講,也能為類似的“案件”作出一條路徑,並形成固定的追懲機制,讓手握職權的人不敢瀆職,失職,也讓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不敢無理取鬧。

有威懾的機制,才能讓法律和規則自帶正義,剷除奸惡。

制度!制度!

事情之所以被網友熱議,源自大家需要不含一點雜質的公平正義,就如同大家不止需要空氣,還需要不含PM2.5的清新。

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希望類似的事情再次出現。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任何人頭上,都意味著“人生被毀”,“此生之痛”。

所以,作為監管部門來講,無論此次事件的真相如何,都應當健全制度,加強監督,紮緊權力的籠子,讓別有用心的人沒有可乘之機,建立全社會的安全感,才能讓“冒名頂替“的悲劇永遠成為傳說。


又見“被偷走的人生”!網友想要的是什麼?


冒名類似的事情一再出現,不免讓人感到憂心。但也應該看到,連續曝出類似的案件,都是發生在十幾二十年前。

教育制度的進步、技術的進步、輿論環境的進步,早已讓此類的案件成為不可能被紙包住的火。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制度的漏洞越來越少,回首來路防護網越來越嚴密,一直延伸到更加安全的未來。

對美好的期許,其實已經在實現。

無論是不是人生被“偷走”,正如一位網友所說,這一種都是警示:

冀來者之可望,然,往者不可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