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1

錢買不到的東西越來越多

經歷了上一輪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努力實現了市場化,即:所有的東西都能需要用錢才能買到。

但大家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從大城市開始,越來越多的東西,花錢都買不到了。比如車牌(限牌),房子(限購),教育名額等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現在的房子就如同40年前的糧食,當時民眾的基本需求是溫飽,所以糧食價格是民生基礎,國家必須控制糧食價格,有計劃的去供應,防止市場被操控,成為別人謀利的工具。

還記得之前我們父母那一代嗎?買食品要憑糧票,買布要憑布票,甚至買油也得憑油票。

而現在民眾的基本需求是“投資”,房子成了最好的投資品,再加上住房也是民生之一,因此國家必須控制好這個市場,讓每個老百姓都能分享到這個時代的財富,抑制投機,善待剛需,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所以要限購、限價、限售,其實就是相當於當年國家為了穩定糧食價格一樣。

因此,現在買房也得憑“房票”,比如限購之後,很多城市規定一個家庭最多隻能買兩套房,還有有各種門檻和條件限制,比如社保/戶口等等,這就相當於一個家庭只發兩張“房票”,為什麼有的城市還要搖號呢,就是因為太熱門的城市,有的人倒賣房票而謀利,搖號就是為了防止投機者的“炒號”行為。

我相信,假如當年沒有糧票,也會出現“炒糧團”,就像現在的“炒房團”一樣,投機倒把,無處不在。

如果所有東西都能用錢買到,那麼人們一定會拋開一切道德枷鎖,竭盡所能的去賺錢。正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能用錢買到,人的智慧一定都會放在造假/山寨/抄襲等各種野蠻手段上,社會會義無反顧的駛向深淵。

用錢買不到的東西會越來越多,這也說明社會正在價值迴歸,人們將去接觸更大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與此相對應的是:未來越來越多的東西不再是用錢買,而是直接進行價值交換,各種積分制/貢獻值等政策也會越來越多。比如這一輪城市搶人大戰,很多城市只要你學歷到一定程度,就直接給你戶口。

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2

個人名下的財產越來越少

想想現在的共享經濟,以及國家不斷倡導的租賃住房/公租房等政策。未來越來多的基礎設施將公共化,資源將共享化。

這詮釋了一個發展動向:未來的有形資產,被私人佔有會越來越少。

在計劃經濟時代,很多資產都是集體所有的,我們只有使用權。而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出現了多種所有制,允許個人“佔有”資產,極大地刺激了經濟活動。

但是激烈的競爭關係也導致了貧富分化,資源分配開始變的不均衡,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等等,在人和人之間劃出了一道道鴻溝。

我相信不久之後,國家會想辦法平衡資源的壟斷問題,公寓/商鋪等等這些也會限購。未來一件物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變成常態,我們不再片面地強調所有權。

未來,我們的交易,更多的是交易一件物品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的交易。比如雄安未來的規劃就沒有商品房,海南也在努力防止炒房。

未來像共享汽車這類的共享經濟平臺會越來越多,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就能很好地對物品的使用權進行分配,將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3

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少

還是以房子為例,為什麼買房是這些年來普通人最好的投資方式呢?

房子的本質,就是貨幣放水的錨,是抵抗印鈔機的最佳武器。而住房貸款,又是普通老百姓最容易得到的,成本最低的金融槓桿。

房子其實就是時代賦予普通人的經濟權益,只不過有的人發現的早,有的人發現的晚。

直到現在,我們依然無法從“房子”中走出來,多少人依然使勁往裡面鑽,人變的越來越貪得無厭,越來越不相信勤勞致富。

記得雄安新區和海南新政策剛一公佈,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去當地買房,而不是去創業投資,民眾飢渴的投機心理可見一斑,如果沒有宏觀調控,雄安和海南早就成了炒房團的天下了,哪裡還有機會看到產業的興旺?

一個普通的手機芯片,已經讓我們認識到全民投機的危害。如果只靠錢生錢,那麼實業一定會越來越凋零,因此國家一定會通過各種手段,把資金往實業上引導。

現在已經通過限購/限貸把房子的金融屬性收了回去,接下來必定是嚴打炒房者。炒房這條路已經基本堵死,與此同時,這種坐享其成的投機機會也越來越少。

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4

個人信用將越來越值錢

既然個人名下的資產將越來越少,炒房也變得沒有可行性,那麼信用就會成為個人最好的金融工具和槓桿。

現在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都會收到正規銀行發來的短信,告知有多少現金貸款額度,各大銀行的手機客戶端上也紛紛出現現金貸款的快速申請入口。顯然銀行已經開始用數據分析手段,結合一個人的信用給人賦能。

再比如現在各種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是根據一個人的信用度來確定一個人貸款的額度,芝麻信用成了很多人重要的參考信息,隨著大數據的建立,金融機構將越來越看重用一個人的信用,而不是隻看一個人擁有的固定資產規模。

真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終於發現:讓人找回信仰的不是靠道德,不是靠管制,而是真正公平的規則。

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5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

在以往,我們為了謀生,要去加入某個公司,然後被“集中指揮式”去勞動,這時工作只不過是謀生的手段。

而未來,簡單重複的機械式的工作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接管,剩下的就是更加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因此,自由職業者會越來越多,各種服務平臺也越來越多,它們在大數據、雲計算的配合下,努力實現了“多個服務個體”和“多種個性化需求”的對接,這就使那些在技能、服務上擁有一技之長的人,能通過各種平臺尋找到與之相配的工作任務。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來自由分配自己的勞動,什麼時間什麼場所做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制定目標,決定自己要成就一番怎麼樣的事業。

這就可以溫柔、精確、高效地將每個人的潛能激發並對接起來,構建更加精細的供需系統。未來社會基本單位不再是公司,而是個體。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IP,即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也可以依靠協作和組織去執行系統性工程,所以社會既不缺乏細枝末節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備執行浩瀚工程的組織和團隊。

那些經典的管理理論統統都將失效,大家需要的是因勢利導,而不是被管理。

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6

個人創造的價值越來越明晰化

首先是公平和公正。

在傳統的社會格局之下,中心權力者往往踐踏個體的權利,比如淘寶有權關閉一個店鋪;騰訊有權封一個微信號;滴滴有權停止一個司機的ID等等,這就是互聯網形成的不平等,而在區塊鏈技術成熟的社會里,不存在手握生殺大權的權利核心,因此每一個個體的價值也就不由位高權重的管理者來決定。

一個人有沒有犯錯?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不再是某一個機構的人為決策,而是數據記錄到一定程度,就會有相應的措施自動施加。

其次是精準記錄與分配。

以往,每一個人作為價值創造者,需要有公司或平臺去分配自己的價值,比如獎金/提成/年終獎等等。而未來,每個人創造的價值都能被精準記錄,並即時兌現,而且非常透明/公開,這樣大家互相干涉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我們將真正走向獨立和平等。

未來10年7大財富趨勢,聰明人已佈局!

7

個人財富越來越無形化

馬化騰,馬雲身價上千億,並不是說就有上千億現金存在他們的賬戶裡,如果他們把自己的股份全部兌換成現金,那麼公司的估值一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坐擁上千億財富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支配這些錢,只是意味著你擁有千億資源的調動能力,這無形中也是一個巨大的責任。

歸根結底,每個人這一輩子花的錢都是差不多的,但人和人的不同,在於調配資源能力大小的不同。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完善,越來越多人的財富將趨向於這種估值。

萬物皆不為我所有,但是萬物皆能我所用,才是大道。

最後,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以上七個方面,那就是:

價值創造者將大行其道

投機者將無處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