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價這麼便宜,為什麼沒人買房?

有料開箱


這個說法可能並不準確。

首先,美國房價並不便宜,其次,美國也有很多人買房。

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公佈住房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房屋自有率達到64.2%。這個數據不低了。高峰時,也就是在2008次貸危機之前,美國自有住房率70%。這說明美國人也是愛買房的。

其次,美國房價並不是“這麼便宜”。

比如美國加利福利亞州新港海灘,當地四房兩衛住宅掛牌價均價為2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700萬左右。“天使之城”洛杉磯638萬人民幣買58平方米,均價110000元人民幣/平方米。更貴的是紐約,作為一個能影響全球金融、媒體、政治、娛樂以及時尚界的國際化大都市,638萬人民幣在紐約只能購買25平方米,均價255000元人民幣/平方米。紐約房價在全球排名中高居第三,僅次於摩納哥與香港。

這樣的房價能說是便宜麼?

應該說,美國人沒有像目前的中國人一樣,奮鬥一生就為了一套房子這麼瘋狂。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經過200多年的發展,美國社會、經濟已經非常成熟,可以說是到了一個高峰期。

其房地產開發已經初步完成,只要有點錢,基本上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房子。這是基礎。中國住房市場化才20年時間,而中國經濟還處於中高速擴張期,住房需求非常旺盛。這是基本差別。

其次,美國住房持有環節稅負繁重。

美國人在購房時就要繳納稅收,這是全球共有的交易稅。但美國人在買下房子之後,每年還要交稅,就是物業持有的房產稅。是按照每年房價波動,一般根據房價的1%甚至3%交稅。一套房子100萬美元,那麼一年就要納稅1萬美元,這是一個非常重的負擔。十年納稅10萬美元,誰受的了!所以表面上看,美國房價沒有中國房價這樣瘋狂,但實際上美國房子在一些熱點城市並不會比中國便宜。

第三,美國對空置房屋有特別處理辦法。

比如,如果你在美國買了房子,但長期沒有居住,也沒有出租,那麼流浪漢之類了,可以隨時撬鎖住進去,你趕不走的,報警也沒用,除非你住進去或者馬上出租出去。這樣,投資房地產的人就急劇減少。中國房價高,與炒房者無數有關係密切。

最後,美國是一個輪子上的國家。美國是搬遷比較頻繁的地方,因為戶籍制度是完全開放的,你在一個城市住的不爽,那麼把行李一卷,隨便到另一個城市居住也行。從西海岸到東海岸,也就是一輛車、幾升油的事兒。

總而言之,美國房價沒有想象中那麼便宜,美國住宅市場完全成熟,美國持有住房的代價很高,美國不支持炒房。綜合因素決定,美國房價不會太離譜。


波士財經


大家好!我不確定美國人為何不賣房。但我與一位蘇州出租車司機聊天時,他說有一位美國人經常坐他的出租車!這位美國人普通話也很好。這位美國人告訴司機,在美國大部的人沒有存錢的習慣,而且可以透支將來的錢用於生活消費。為什麼不存錢呢?其中有一個因素,在美國看病是要花很多錢的。但這要你怎麼看,才決定會花多少錢!他說在美國看病做手術的費用是國家報銷的,不用花什麼錢。做完手術一般2到3天的住院費用也不多。但是這之後的住院費用就完全是自己承擔的了。所以有錢人會多住一段時間。沒錢的可以選擇小住一段時間後提早出院,在家休養。這樣社會福利解決了沒錢看病的後顧之憂。存錢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在美國,人生老病死都花不了多少錢!掙到的錢為什麼還不瀟灑的生活呢!這是個人感覺!如果你在美國你還會存錢嗎?


東海黑雲


其實在美國,房價是不高,可是買房容易養房難,在買房之前,不僅要備足買房的錢,還要提前預留買房之後要繳的稅,如果長期不繳房產稅,房子就可能被當地政府拍賣。

除了房地產稅,房屋的保險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是30萬左右的房子,每年大概需要支付2000美元的保險費。

再加上還有雜七雜八的物業費、保養費、一年啥都不幹就得花個兩三萬人民幣。

有小夥伴可能說,那我把房子出租或者賣掉總行了吧。在美國,如果外籍的業主想把房屋出租,還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想賣,那得交資本所得稅,最高要繳納賺取利潤的35%噢。

那我不賣了,直接贈送總沒有利潤了吧。

如果是贈送的話,要繳納最高40%的贈與稅。這樣一想,這些都是買房的隱形費用啊,雖然產權是永久的,但是這就意味著要交一輩子的稅費,這麼多錢想想都怕。

對於中國人來講,買房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很多人都是先成家後立業,這房子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但是現在中國的房價上漲的速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要是在一線城市,別說買房了,買個廁所都夠嗆。

大家覺得,在中國買房和在美國買房哪個划算?


找靚機科普君


在美國住了幾十年,談談我觀察到的為何美國人不象我們中國人這樣熱衷買房。

首先,想買房但買不起房的美國人太多了。老美前吃後空,有的人半個多月就把一個月的工資用完了,怎麼買得起房。我們租客中有一位在美國空軍徵兵站工作的軍人,單身年薪六萬多美元,但從一開始交租就拖延。15日到期的房租(最遲20日)總要到下月1日交房租。不過,他每次都自覺遵租約隨房租交100元罰款。連交數月後我們才知道,政府是每月1日發薪水,而這軍爺每月到20日已囊中羞澀、所剩無己,所以只能月月交罰款。六萬多年薪不算少了,但這種半月光的人怎麼買得起房?

據華爾街日報日前對田納西州租房/購房數據一個分析,租房費用比購房要多32%。也就是說,住一幢月租$1,500的房子,租比買的支出,每月要多付$480。

我給我們這些房客算過一筆帳,如果他們能買下租住我們的房子,每月交了貸款和相關費用,明顯能比交租省下好幾百美元。但是他們存不起錢付不了買房頭款;或者是信用分太低,貸不到款。就只能租房不能買房。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人對美國維持房地產的開銷如地產稅等往往談虎色變,但從我們擁有的出租房來看,交掉所有維護費後,我們出租的收益還可以有8%到10%。當然,和國內大城市前幾年房產放在那不出租,每年也能增值幾十萬元相比,美國投資出租房賺的是辛苦錢。

再來看買得起房的美國人為何不買房。

首先是美國的流動性太強了。幾年換個工作是稀鬆正常的事。我兒子去年剛畢業找到滿意的工作,但已經開始動手要跳槽了。按美國地產業的通常算法,只有在買下房子住五年以上,買房才可能比租房合算。所以年輕人如果不是一輩子想在一個地方住下去,就不會想買房。

許多美國人的流動性可說是與生俱來的,除了美國山區中那些老派的農民山民始終依賴自己的家鄉,其他的美國人基本沒有非要在一個地方長住久待的感情。人老了退休了,長途搬遷到千里之處另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地方去養老,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是件極其平常的事。

此外,與我們那些美國人的房客打交道時,我們得到一個很深的印象是,這些美國人不象我們中國人算得這麼精,這麼精確到個位數甚至小數點上。許多人只是大致框一個數字就算了。如果他們大致覺得租房省心,不必委屈自己每個月還要算著錢用,為留出還貸款的錢,上酒吧點酒也要算算口袋裡還有多少錢,他們就不會刻意去省錢買房。

總的來說,這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用錢手太鬆,十歲小孩開學前購物,砸幾百元買衣物是稀鬆平常的事,買幾百元的聖誕裝飾,眼睛都不眨一下。

上餐館吃飯,我們幾位房客點菜都是從頭道開胃菜吃到收尾的甜點,一道也不拉下,就象和巴菲特一起吃晚飯一樣。而小孩子開生日派對,十分鋪張要買許多東西。儘性後,用過沒用過的東西全扔掉,明年再買。

也就是說,這些美國人買得起房子,也不願意委屈自己硬省下錢交房貸買房。當他們認為買房為他們帶來的快樂,遠不及瀟灑用錢的快活時,買房對這些美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人已經經過房市起落的多次動盪,大家都很清楚房市有漲就有跌,不會是穩賺不賠的提款箱。所以也就不會有全民都想在房市裡發財致富的投機行為。

賓州度假勝地這樣一幢200多平方米的獨幢房子,原房主付不出貸款被銀行拍賣,2016年只要4.7萬美元就買下了。



ningwang98


大家好!我是放飛自我,關於“美國房價這麼便宜,為什麼沒人買房?”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下面我詳細地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在美國,買房容易養房難。

在美國,房價不是很貴,全美房地產協會用房屋價格中位數除以家庭收入的中位數,來計算全美房屋購買力指數,美國曆史平均購房指數約等於130%,就是說一個家庭工作1.3年就能買到價格是中位數的房產,可見,房價是比較便宜的,但是養房難,之所以難,就是因為養房需要交多種稅費,具體的有:

1、在購房之前,除了要支付律師費、勘察費、房屋檢測費、房屋估計費、登記費、預繳所得稅等諸多費用外,2、在買房之後,同樣要支付房地產稅(1%-3%)、房屋保險費,據“世居海外置業”公號顯示,定價30到35萬美元的房產,每年大概需要支付500美元左右的房屋保險費用。需要注意的是地震險需要根據房主的需求另外購買,每年費用大概為1000—2000美元。小區物業管理費用一般在聯排別墅和公寓中收取,每月200—600美元不等。3、買家想把房屋出租,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部分的費用是業主出租物業獲利後所需繳納的稅款、房屋保養費等。如果外籍買家想把美國的房子賣出還要交資本所得稅。4、
沒有美國綠卡的外籍人贈與孩子繳贈與稅。房產時不能享受這個免稅額度,也就是說如果外籍人士想把美國的房產贈與給孩子,還要繳納最高40%的贈與稅。這些個稅費支出加起來,每年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美國人的醫療,養老等各個方面的政策都比較完善,所以他們與其買房來交稅費養房,還不如把這筆開支用來消費來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呢。

第二,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改變。由於他們的房租佔用他們的收入比較低,租金不高,所以大多數人更願意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存錢買房,他們更願每週週末去度假或者在網上來網購消費來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質,來享受生活。

總之,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希望能為你提供些幫助,我是

放飛自我,如果對我的回答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我,為我點贊,或者評論轉發,我非常喜歡與你探討有關房產這方面的問題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放飛自我2590


作為美國硅谷的一名房東,我來談談我的買房心得。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在硅谷收入還行,也很有幸在15年攢夠一套房子的首付,然後買了一個獨立屋。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負擔也有。一是房貸壓力,每個月需要支付接近2500美金房貸。另一方面是房子的各種維修維護,比如修屋頂,維護前後院花花草草。因為美國人工貴,這也是一筆不小開支。很多時候人工費比材料費貴很多。第三個是地稅壓力,每年需要繳納1.5%左右的地稅。很多美國人攢不夠首付,除了可能的低收入,還有可能是他們的提前消費觀,存不下錢。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年輕人不想買房固定下來,因為這樣不方便換工作到其他城市。

附幾張前後院圖片。





frank19



1.美國的房產屬於永久私有,政府每6個月都要徵收房產稅,房產稅額=房屋評估值×稅率,算下來可不低!很多人是不願交稅的

2.美國人民向來是消費性的,沒有存錢的習慣,所以沒有足夠的存款購房。3.美國的高福利保障和合理房租,老百姓沒有動力買房也沒有必要!4.美國屬於移民國家,年輕人崇尚自由、冒險和創新,普遍認為“租房”過一輩子沒什麼不一樣,一般到了三四十歲的年紀才會考慮找一處滿意的房產穩定下來!


聽老納說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首先,美國房價的中位數為20萬,因此總體上與中國相比是很便宜的。其次,所謂的美國房價便宜與全美各地區相比,也是相對的。對於號稱“物價宇宙中心”的三藩,房價的中位數超過135萬美金(美國房地產網站Zillow數據),在紐約對岸的新澤西,我朋友最近入手一套80平米的一居室(新建造房產),耗費96萬美金。


這樣的房價,無論是換算成人民幣,還是就按當地的收入購買,能算便宜嗎?例如,三藩的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將近8萬美金。按這個數據,一家不吃不喝不交稅,假設房價不漲,需要工作17年才能買上一套中間價格的房子。在加州做大學教授的好友,最近正考慮換工作,主要就是當地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換個角度來說,便宜的房子的確有,但未必是你想買的。例如,“破產城市”底特律曾經有一美金的房子,你敢買麼?



我隔壁城市房價的中位數為11萬(獨棟帶院子的那種),而我所在的城市房價的中位數為27萬。但有意思的現象是,只要條件許可,隔壁城市的人更願意搬到這邊城市居住。為啥?


因為房價高,導致的房產稅就高,而有足夠的房產稅,可以僱傭更多好的老師和警察,帶動社區的發展,從而回報住戶。所以房價低,未必就會帶來更多的購買。在美國,社區的好壞,是直接關係到性命安全的。


我在先前的回答中提過,美國人沒有存錢的習慣,平時超前的消費觀也是與理財觀念緊密相關。如下圖所示,在一項調查中,儲蓄賬戶中擁有一萬以上存款的人,只有14%。因此,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即使能貸款,如何支付首付仍然是個問題。全美房價的中位數一直在20萬附近。要購買這樣的房子,通常最低限度的首付為20%,即4萬美金。對於美國人來說,要一下子拿出4萬的現金並不容易。




綜上所述,美國的房子,特別是中國人熟悉,華人聚集的地區,相比於全美房價並不便宜。而便宜的房子可能所在的區不好,所以低價不會帶來優質購買力。最後,美國年輕人坐吃山空的理財習慣也限制了買房。


這才是美國


美國人不買房,可以簡單分為一下幾點。

第一,不是不買,而且買不起。美國人均收入3000美金的人群佔大多數,交完稅後,剩下的錢基本就剛剛夠生活,很多都不夠生活,所以被逼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也就是信用卡和貸款,很多人甚至出現貸款交稅的情況。即使租房成本比買房成本更高,很多人也只能租房。



第二,養房成本太高。這裡不細說,總之就是每年各種稅。


第三,美國發展均衡同時沒有戶籍制度。美國很多城市發展都比較均衡,不像中國就北上廣深好點,所以美國人的流動性大,換工作很頻繁,今天這個城市,明天就那個城市。

第四,美國地大物博同時人口少。從南到北基本都是一馬平川都適合居住,但中國適合居住的地區就比較少,所以房子在美國不算稀缺資源,但在中國卻絕對稀缺,當然如果算上農村小城市,中國人也都有房住,但配套差。



第五,美國並不是所有房子都便宜,知名城市配套好的依然很貴,一套公寓上百萬美金都很常見。


再說說美國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簡單說就是一群信用不良,無固定工作,無固定收入的人通過貸款買房,前期不需要首付,100萬的房子可以貸款100多萬,屬於不良信貸。在中國這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所以美國會主動刺破信貸危機,同時因為美國銀行是私有化,所以承擔損失的是商人企業而不是國家。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深圳可以私信我。


小二樓視


首先,美國地廣人稀,除了幾大灣區人口集中,房子比較稀缺,其它地方基本不缺房子。價格也便宜的很,美國人喜歡自由,買房子會使人固定在這裡,而租房子隨時可以流動。

其次,美國的文化和中國不同,思想當然也不同。他們對房地產不是那麼熱衷,認為房子只是用來住的,不要把人限制住,也不要因為買房降低了自己的消費能力。

最後,美國人的房子大多以別墅類為主,和中國的樓房群不太一樣。如果他們買的太多的房子,多餘出來的會交很多稅,養房子變成了最大的成本。所以一般美國人都不那麼拼命的買房。

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人對房產的熱衷也會像美國人一樣。到那時房價也就該回歸理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