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經濟體系下的稅制改革趨勢

現代化經濟體系下的稅制改革趨勢

(一)稅制優化與稅負合理成為助力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推進劑

中國經濟轉型的階段特徵是創新發展。1994 年之後,我們全面探索的優化稅制結構找到了一個基本目標和檢驗標準——那就是新的稅制能否有利於創新。當然,籌集收入的基本功能不能忽視。具體來看,稅制改革要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推進劑,有三個準備工作: 第一,正確理解稅制改革對創新轉型的積極作用。創新轉型是國家戰略。稅制改革是所有推動力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減稅有利於推動創新轉型。但要凸顯稅制改革的作用,必須在其他外部條件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才會有效。第二,準確核算政府收入規模並重視稅收負擔人的變化。政府收入體系不應該是一個制度嚴苛、執法彈性的模式。隨著稅制的執行能力增強,制定合理的政府收入規模有利於兼顧稅收的三大功能。稅收負擔人的轉變是信息化徵管條件下的產物。稅務機關逐步具備弄清楚誰承擔了稅負的能力,調整稅制的針對性也會更強。第三,重視稅制改革的總體效果,不過分偏重於某一些具體問題。稅制改革的全局均衡效應往往大於局部均衡。善於向各方說明和解釋稅制改革能做和不能做的內容。注重研究並有效減少稅制變動的負外部性。

(二)稅制改革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全方位影響

稅制改革的影響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愈加深入(張斌,2018)。很多公共領域的問題將與稅制改革緊密關聯起來。稅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執行方案或許要經受更多考驗。應對挑戰,有一些基本的做法:第一,將明確稅制改革的具體影響機制及最終結果作為新的工作重點。稅制改革要發揮更大作用,不應只關注制度調整。如能積極參與經濟社會變革,展示出自己可靠的影響方式和確定的影響結果,將十分有助於稅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升。第二,稅收政策調控功能會逐步加強,稅制改革的福利效應將被更多提及。稅收政策調控功能在此次美國減稅中充分顯現,其對經濟現實和預期的影響不輸給任何政策。中美兩國的發展階段雖有不同,但稅制改革的影響大致無異。各項稅制改革影響不容低估,比如,我們面向自然人的稅制建設逐步加快,個人福利隨稅制調整的變化將從間接到直接。第三,一些看起來屬於稅收的問題可能根源不在稅制,解決辦法要拓寬思路。熱議中的房地產稅兼顧了太多目標。實現地方增收、平抑房價、穩定住房和土地市場等功能都不太可能短期實現,但衝擊顯而易見。類似的,指向收入分配調節的個人所得稅綜合制改革也會是一個複雜的結果。怎樣走好這兩步棋,紮實研究的過程或許比爭執更緊要。

(三)全球化及後工業化時代的現代稅收制度設計加速

全球化不僅令地球變平了,也使得稅制的差異化減小。後工業化時代的消費與投資變化正在發生,稅收進入的角度需要重新思考(何代欣,2018)。考慮上述變化,我們總結了一些具有研究性的論斷,供未來改革選用:第一,減稅大趨勢很可能剛剛開始,支出領域的改革不能忽視。全球稅收競爭正在加快。不少國家和地區對本國(地區)現有產業的轉型升級都比較迫切,體現在支持創新活動和爭奪先進產能。財政收入減少之後,政府支出的覆蓋能力減弱將是一個難題。第二,逃避稅活動呈現出新形態,國際間稅收合作步入常態化。除了生產和收入信息,金融機構掌管的資本賬戶信息可能成為稅收徵管的關注重點。一些避稅天堂和重點金融機構如何與國際社會合作,亟待各方積極參與。第三,迴歸對收入和財產徵稅。全球價值鏈下的流轉稅面臨空前壓力。不同產業形態的稅負差異導致投資偏向於低稅負的行業。流轉稅為大多數國家籌集收入提供了便利,但惡化了產業構成和收入分配。當實體生產更多流向發展中國家,它們的負擔也會相應加重。南北差距也將進一步擴大。迴歸到收入與財產稅能夠在經濟層面消除一部分不平等,進而緩解一些系統性矛盾。

現代化經濟體系下的稅制改革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