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黎巴嫩全名黎巴嫩共和國,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國土面積10452平方公里,人口大約623萬,GDP總量約為495.99億美元,人均GDP7980美元。

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這裡開創了輝煌的文明,此後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先後統治過黎巴嫩。七至十六世紀初的黎巴嫩是阿拉伯帝國一部分。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黎巴嫩。在盛行伊斯蘭教的中東地區黎巴嫩由於歷史上一直處於亞歐民族遷徙融合的交通要道上而成為各教派薈萃之地,其中基督教馬龍派、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三大教派在黎巴嫩三足鼎立。17世紀初黎巴嫩曾一度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隨即黎巴嫩三大教派之間發生了內耗,土耳其人趁機捲土重來。

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1831年黎巴嫩人通過同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結盟成功將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然而土耳其人走後英、法勢力趁機開始在黎巴嫩擴張,英、法各自支持伊斯蘭教什葉派和基督教馬龍派搶奪地盤和市場。1842年土耳其重佔黎巴嫩,但此時英、法的勢力已在黎巴嫩滲透程度相當深了。1860年黎巴嫩發生馬龍派和什葉派分支德魯茲派的衝突,法國趁機出兵干涉,此後黎巴嫩成為土耳其治下的一個自治區,實際上處於由法、英、俄等國同意的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長官統治之下。

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徹底解體滅亡,1920年黎巴嫩正式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國成立並頒佈了憲法,但法國仍在黎巴嫩保留相當的特權直到1943年11月22日,此後黎巴嫩才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在黎巴嫩獨立前夕各教派經協商達成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議長和總理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儘管如此黎巴嫩也沒能躲過中東地區普遍存在的教派衝突,國內各教派同境外同宗合作試圖提升自身在黎巴嫩國內的地位。從1975年4月開始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內戰中黎巴嫩一共有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流離失所。1982年黎巴嫩內戰進入第7個年頭:這一年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巴嫩,佔領了黎巴嫩半壁河山,一時間近60萬名什葉派難民湧入首都貝魯特南郊。

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這些難民缺吃少穿、沒有住房和工作,失去家園的他們對入侵的以色列充滿仇恨,於是在當時伊朗的精神領袖霍梅尼一手支持下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南郊創建了黎巴嫩真主黨。黎巴嫩真主黨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武裝鬥爭將以色列佔領軍趕出黎巴嫩南部,幫助難民早日返回家園。黎巴嫩真主黨擁有600人左右的正規游擊隊、3000人左右的後備軍、10000人左右的民兵,配備有13000支火箭、彈道導彈、C-802導彈、迫擊炮等武器裝備。

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黎巴嫩真主黨遵從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意識形態,主張在黎巴嫩建立伊斯蘭共和國形式的政府。作為穆斯林什葉派政黨的黎巴嫩真主黨一直受到伊朗和敘利亞的支持:伊朗是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主的國家,況且黎巴嫩真主黨本來就是在伊朗的一手扶植下成立的,長期以來黎巴嫩真主黨受到來自伊朗的政治、經濟、軍事支持,以致於黎巴嫩真主黨稱伊朗為伊斯蘭運動的根據地。

敘利亞儘管是一個以遜尼派為主的國家,但執政的阿薩德政府卻出自於什葉派,因此也成為了黎巴嫩真主黨的外部支持者之一。同伊朗和敘利亞的支持相對應的是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將黎巴嫩真主黨定性為恐怖組織——畢竟黎巴嫩真主黨成立的目的就是抵制美、以等國。在黎巴嫩國內真主黨是全國最大的政黨,不過真主黨與其控制的地區、軍隊一般被視為黎巴嫩國內的一股自治力量,不具備代表黎巴嫩政府締結外交的權力,並不是掌握黎巴嫩政權的執政黨。

黎巴嫩真主黨,你知道它嗎?

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

黎巴嫩政府承認真主黨是一個合法的政黨:允許他們參加國會選舉。在全國的128個席位中真主黨佔有了23個議員席位。2003年時真主黨參與黎巴嫩大選時提出的競選口號是通過和平民主的手段建立伊斯蘭政府,為此真主黨支持消滅以色列並與哈馬斯等其他伊斯蘭軍事組織在這一目的上合作。真主黨為爭取競選所需的民意民心在軍事行動之外還從事一系列社會活動——如開辦孤兒院、興辦學校、興建文化中心、經營醫院診所、建築公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