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源寶最愛


1.嘗試在寶寶心態平和的狀態下了解寶寶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尋找解決方法。

2.給予寶寶充分的信任,陪伴寶寶去自主完成他所感興趣的事情,建立親子信任感和寶寶的成就感,以便家長在寶寶心裡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

3.注意與寶寶交流時的話術,儘量避免使用不能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等等,以寶寶好朋友的身份去和他溝通交流。建立一個和諧,安全的生活環境。

4.建議多帶寶寶參加一些音樂相關的課程,加強寶寶的情緒控制能力。


塵風雲雲


謝悟空

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情緒不穩,愛發脾氣,這是一種壞習慣。愛哭、暴躁,容易情緒失控,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大哭大鬧,使性子。任性,動不動愛發脾氣,鬧情緒,唱反調、頂嘴。

遇到這樣的孩子,首先要找出原因。平時生活中,想一想自已是不是急暴脾氣,在家中脾氣不好,讓孩子耳濡目染到。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忙於工作,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帶著孩子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遊玩,以修身養性,陶治情操,讓孩子的心處於平靜。

培養孩子看一些靜心的書,孩子看得多了,脾氣就會降下來,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

多給孩子進行溝通聊天,通過溝通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需求,做孩子的朋友,用一些簡單的人生道理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那些行為是對的,什麼樣行為是錯的。讓孩子擁有一個清楚的頭腦。

教導孩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好的行為習慣是在不斷積累下養成的,做為父母,對孩子不能太過寵愛,讓孩子知道,有錯必改,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



有愛世界多美好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我就談一下個人對於剛上小學孩子發脾氣的感受。

小孩子如果愛發脾氣,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給慣出來的

現在家裡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寵著,作為孩子爸媽想管也要看老人幾分顏色。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什麼事都要依著我,否則我就讓你們好看”的習慣,那麼只要稍微換個環境,或者有什麼孩子不順心的,他們就拿發脾氣來對付家長,因為這招百試不爽。

嬌慣太厲害的孩子對付家長的殺手鐧,一是發脾氣,而是哭。比如說孩子不吃飯想看電視,如果大人不允許的話,他們就會發脾氣鬧騰,因為他們之前都是通過發脾氣“戰勝”父母的,他們認為只要我發脾氣或者大哭,家長根本那我沒辦法,最後還是我會勝利。

如何處理

如果孩子經常是這種表現,那麼家長應該注意了,是否之前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怎樣才能讓孩子聽懂話,按規矩做事?尤其是當孩子處於剛上小學“第一反抗期”,家長應該和孩子講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做錯了就要受到懲罰,而在懲罰的時候,孩子的爺爺奶奶無權干涉。

很好的例子

我一位同事的孩子當初也特別淘,但是這位同事在家教育孩子的時候,其他人不允許幫助孩子求情,即使孩子再哭再鬧也會按照指定的規矩執行。前幾天看到他上二年級的孩子,懂事的讓我驚訝。

當然如果說孩子無緣無故的愛發脾氣,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孩子是否存在病理性問題。


軒爸育兒經


慣吃慣喝,不能慣毛病,對孩子的暴脾氣,不能一味地遷就,這樣會助長孩子的狂縱之心。


養成說一不二,狂妄無禮,無視尊長的壞習慣,將來定會和大人對著幹的。

關愛不能溺愛,由其對叛逆,不聽話的小孩子,更要好好的說服教育,越慣越長脾氣,從小不教育,長大難梳理。

但經常發脾氣的小孩,可能是一種狂躁症,對待這樣的小孩,嚴厲的同時,還不能過於傷害。

不能採用過激的方式去調教,用武力征服,絕對不會見效的。

這樣小孩心裡會怨氣很重,口服心不服,要耐心說服教育,用心靈去溝通引導。

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不能我行我素,沒禮貌。對父母,對身邊的人,狂吼狂叫,沒老沒少,沒大沒小。

要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讓孩子有敬畏之心,大人也要注意自身形象,給孩子做出榜樣,大人的處事方式,一言一行,直接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健康。


聞紅陽


孩子愛發脾氣,多半和父母、成長環境、後期教育有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孩子正處在心理發展階段,心性尚不成熟,這個時候的他們模仿力特別強。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表現出情緒暴躁,愛發脾氣,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父母自身的涵養和一個溫馨的家庭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在一個充滿愛而溫馨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性格相對來說比較平和,情緒波動不會太大,這樣的孩子也會非常有禮貌。而在父母長輩每天的爭吵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偏執孤僻,情緒波動大,易怒易暴躁。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能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家長們幾乎是有求必應。一旦家長沒有做到孩子們的要求,他們就會放聲哭泣,大發脾氣,直到家長妥協。父母的寵愛,父母的縱容,使得孩子們的脾氣越來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愛孩子沒有錯,物質上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好的,但是性格培養上,做人處事上,不能一味地放縱。愛的教育,父母應該掌握好一個“度”。也許你一時的溺愛,也許你一時的放縱,也許你一時的心疼,會造就出一個易爆易怒,性格偏執,想法極端的孩子,對他們將來的生活工作都不會有好處。


彤默寶貝


第一,給孩子足夠的愛,通常孩子發脾氣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最重要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第二,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不要採用粗暴的打罵方式教育孩子,那樣孩子會模仿!父母可以採取溫和的溝通方法來對待孩子!

第三,父母可以冷處理孩子的發脾氣,當孩子無理取鬧的發脾氣,父母假裝置之不理,隔一會,孩子見發脾氣沒有效果就不再發脾氣了!時候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發脾氣不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學會和大人溝通!

通過以上方法,孩子慢慢就不發脾氣了!


毛毛蟲先生007



這個問題很籠統,如果提問者要找到合適的答案,必須要具體化。例如: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年齡多大,在什麼情況下愛發脾氣,可以具體舉個實例。


一般而言,愛發脾氣就是有不順暢的地方,比如身體不舒服。如果小孩身體不好,就愛發脾氣。這個時候家長要撫慰孩子。但也要注意,不要太驕縱孩子。有好多家長生怕小孩哭鬧生病,所以順著小孩,小孩的脾氣會越來越大。他用脾氣來挾持大人。


如果是2歲左右愛發脾氣,那是他成長的第一步,他認識到自己跟媽媽不是同一個人,是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要挑戰權威,挑戰規則,來獲得自我認知。因此,這個時候家長要情緒穩定,不要太多斥責孩子,對於一般的小事,就忽視,對原則性的事情,平靜地講道理和懲罰。



如果小孩是做事容易發脾氣,那表示他遇到困難了。家長要示範一下,給他一點小幫助,讓他順利再做事,千萬不要全代替他幹了。這樣的話,小孩遇到困難,永遠只會發脾氣而不是想辦法。跟其他孩子交往也是如此,有些小孩跟同伴不會交往,但在家脾氣很大。說明家庭的這方面的教育缺失,要給孩子立點規矩,尊重別人,並教會他如何跟人溝通。


如果孩子不大,脾氣很大。父母可以從這幾方面檢視一下。檢查一下孩子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鋅,看看鉛含量是否超標,平時可以多吃富含VC的東西。另外檢查一下,家庭裡的言論和父母的行為,家裡是否有暴躁的人員,對小孩是否有語言暴力等。還要看看小孩的能力發展,是否合群,是否能力不如同齡小孩。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小孩應該會是一個小天使。





他山石家長部落


如果一個家庭和諧溫馨,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愛,對孩子的影響是正面的,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是愛心滿滿,助人為樂的,但要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愛較少,更或者是指責,謾罵,甚至對孩子本身也是這種情況,那孩子性格的養成慢慢也會負面情緒增多,時間久了,他接觸其他的小朋友時,表現出的是不禮貌,攻擊性強,不能約束自己,散漫,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疏導教育,實話說,過程很艱苦,家長就要長期耐心的,引導孩子正向思維,有必要的,找專業的疏導老師,參加類似的夏令營,多給孩子責任,任務,讓他感覺完成任務時自己的責任重大,獲得成功與快樂,時間長了就會養成心裡習慣,對於約束自己的性格有幫助,最後想說,教育孩子任何急躁的情緒,每一次都會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切記


韓菜太賢


我曾回答過類似問題。

小孩脾氣大,有兩種情況視為特殊情況

1.青春期,孩子脾氣大,是一個正常現象,父母在遵守原則前提下適當示弱,是一個比較理智的做法;

2.孩子疾病;生理的或心裡的疾病,這種情況,趕緊看醫生,別在這裡問道。

接下來的情況,我對父母您就不客氣了;

脾氣大!

1.遺傳您或您身邊人的吧!

在孩子身邊,是否有人(比較近的人:父母、爺爺、奶奶...)在與人溝通過程中(家人、鄰居、朋友....),是否聲音大,脾氣大、霸道、不講理?

如果有,請自己改正或遠離這些人,至少不能讓這些人教育您的孩子。

2.您或身邊人慣出來的吧。

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一(寶貝),沒有一個核心教育者。

孩子想要一個東西;

父母不給;

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也不給;

如果這樣,孩子知道發脾氣也沒有用;這是最好的教育方案;

但是,只要孩子發脾氣;

父母不給,爺爺給;

爺爺不給,奶奶給;

....

呵呵,只要我發脾氣,我就能獲得我要的;這方法好。孩子一定這樣認為。

問題知道了,解決方案就出來了;

跟所有親人講,孩子教育我負責;否則我不客氣(講嚴重點);

發脾氣,也不給,漸漸的,孩子就不會發脾氣了。

當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適當給點懲罰,他會改變更快。


守車寶寶


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我認為可以參考如下:

1.如果孩子是因為家長說了讓他難過的話,傷害了他的自尊,比如說他很笨很蠢之類的。建議家長多哄哄,比如買點他喜歡的東西等等,如果可以,最好還是道歉吧!

2.如果因為家長沒有滿足孩子需要,比如他要你買喜歡的玩具你沒買,吃好吃的你也沒買,這個時候他發脾氣了。建議家長先和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買,如果不是因為經濟原因,而是孩子的無理取鬧,那就該拿出家長的威嚴,但不建議動手。

3.如果前兩種情況都不是,而是孩子在外面受到什麼打擊,心裡難受,只能通過向家長髮脾氣的方式來緩解。建議家長先哄哄孩子,再慢慢問清原因,然後根據原因再想解決辦法吧!

不知能否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