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受寵的孩子卻比較孝順,是這樣嗎?

陽光528639417


我從小就是一個最不受寵的孩子!我一個哥,一個姐,一個妹,我家就我哥一個男孩,可想我是啥地位。我從小就知道我不招父母喜歡,我只能默默地多幹活,想要讓父母知道我能幹、會幹。但是沒有用,活幹多了反而成了應該的。同樣都上班,一家人等我回來做飯,因為“你做飯好吃、你不做誰做”,我哥的衣服我洗燙,因為“你洗的乾淨,燙的平,你不燙誰幹。養你幹嘛?”就是這樣子,我經常覺得好委屈: 不愛我,為什麼生我?工作後工資交給媽媽,我哥從來不交,還讓我將可憐的獎金拿出來給我哥買高檔衣服,訂做皮鞋!我也照做,想讓母親高看我一眼,當然是無用的。我總是想讓父母知道我最孝順,但是: 事與願違,如今我己六十多了,依然是最不受寵的。儘管我幫助了他們所有人,只怪自己賤!所以我恨他們…


手機用戶56034283810


都說棍棒下出孝子,這句話有它一定的道理,當然要適當而行,比如我爸小時候老是打我教育我導致現在膽子小,沒有那股野勁,這樣的性格有好處有壞處,

我爸十五歲之前經常揍我,十五歲之後就不打我了,開始語言教育,我想的是第一我大了他再打我門口的人看到不好,第二大了以後就記事了,我現在不說很孝順,但是能想起家裡人,總之一句話,要棍棒語言結合,這個點你要掐好,弄不好會反目成仇





年輕奈何張狂


因人而異吧。一個人的孝與否,其實與受不受寵並無多大關聯,孝主要在於每個人對於道德倫理的認知上,而這些主要受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影響。

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想獲得父母的肯定和關注。但是如果一個家庭裡孩子比較多,父母不可能每一個都關注到,給予的愛也不可能都平均。

通常,在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中,作為妹妹的女孩子會比較善於察言觀色,也會比較勢利,交朋友的時候會選擇那種長期對自己有利的人作為長期朋友。而且很有耐心,能不動聲色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是姐姐,這個不受寵的女孩子變得很強勢,表面上一副關心弟弟、照顧弟弟的樣子,實際上則是通過控制弟弟的生活,讓父母認為自己有能力,從而贏得父母的肯定。成年以後,會變得非常強勢,什麼都要抓在自己手裡。今天婚姻中強勢的太太們,小時候有很多是遇到這種待遇的。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這個孩子會變弱,比如學習或模仿自己的父母中較弱的一方,引起父母的愧疚,而注意到他,成年以後對他多加照顧。

另一種則是變得很孤僻,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學習上或其他事物上。

以上是現實生活中的幾個事例、幾種情況。不受寵的孩子中當然也會有一部分孝順的,但不是絕對。


心理社工師約納


一個人的孝順與否,其實與受不受寵並無多大關聯,孝順主要在於每個人對於道德倫理的認知上。而每個人的認知,除了從小開始所受的家庭及學校教育外,社會周遭的境遇、人們的所作所為,時時刻刻的耳濡目染,無一不在薰陶、影響、誘導著每一個的認知,以致改變甚至決定著每個人的日後行為。

“嚴父出孝子”,主要折射出的是一個人正確思想上的教育方式方法,“嚴”並不代表著打打罵罵,而代表的是對某人某事行舉止上的要求。

題主所說不受寵的孩子更孝順一說,從表面上也受到很大一部份人的認可,其實我以為是個誤判問題,是以少數個別人的行為舉止為範例,對於“寵”字的偏見。“寵”是愛護,每個人為了愛護他們的子女日後有好的前程和結果,所以對他們子女行為舉止的要求要“嚴”,“嚴”其實也是更多更好的愛護。

總之,孝順是一個人對道德、倫理思想上的認知問題,行為舉止上的文明與否問題,與自身從小受不受寵並沒多大關係的。


度言秀119671231



生命如歌6306


不是因為不受寵才孝順。不受寵的孩子本來就孝順,受寵的孩子一開始也是孝順的。只是父母的偏心寵愛讓受寵的孩子變得自私自我,好像就不孝順了。而不受寵的孩子一如既往就好像特別孝順。

有了之前的寵愛,受寵的孩子的不孝就顯得特別的過分和不該。同樣有了之前冷落的對比,這孝順就會顯得特別珍貴。

孩子愛父母是本能。都是自己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是醜是俊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要比來比去,你給孩子的容顏,你給孩子的性格,你給孩子的生長環境。他們是沒得選的!

願所有孩子都不會被區別對待,健康成長!

個人拙見,不喜勿噴!


追龍逐鳳


也許不受寵的孩子都是討好型性格吧,在家裡不受重視,總是被忽略,總是被遺忘,他敏感的內心其實已經感覺到這種冷落,他也渴望在自己父母跟前撒嬌,渴望爸爸媽媽也能在眾人面前誇誇他,也許這也是奢求吧。

為了讓父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所以不受寵愛的孩子會更加孝順,只為了換的爸媽嘴角的一抹微笑,一句讚美,他們懂事,不爭不搶,寧願委屈求全,他們有苦從不說。

所以,我想奉勸那些偏心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一碗水端平,那個被你忽視的孩子心裡苦啊!


彼岸花331256


是,越不受寵越要討好,越受寵的越沒良心!

前者就是我,從小被送養,又被領回,我心裡永遠記著父母,父母心裡沒有我。

後者是我姐,父母一生給姐掙錢,幫姐養孩子,姐卻從不孝順,一年回家一次,回家還得父母伺候吃喝,父母做的不好還發脾氣,從不心疼父母。

我婚前掙的錢都給父母,他們捨不得自己用,全貼給姐,其實她條件比我好的多。有一年媽羨慕別人有金耳環,為了討好辛苦的父母我買了,結果在媽生重病時被姐偷偷摘下來。在我的眼中越被寵的人越心狠,眼裡只有自己,自私!


螢火蟲46212


孩童時期得不到重男輕女父親的認可和支持的女孩子,長大後,一直在努力,學習工作都很拼,補貼家裡,孝順父母,為得是得到父親的誇獎,但是父親還是一如既往的不認可,覺得女孩子本事再大,無用,先找到婆家才是正事。結婚後,各種對公婆孝順,勤儉持家,關心老公,只是希望父親認可,老公認可。結局是依然得不到。

其實,何必呢,何苦為難自己,先得接納,父親和自己的很多想法是不一致的,所以很難達到共識,更別提稱讚她的好。其次自己認可自己,就很開心,無需外在的表揚。

很喜歡老外的親子關係,你是你,我是我,你上大學,沒錢,我可以借你,你孩子沒人看,如果我有空,可以幫你看一晚,你去聚會。我老了,自己住,或者去養老院,你想我可以看我,我的錢也許會給你,也許捐出去。

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包括親人,不越俎代庖也不打擾,每個人都有界限。


追夢79289811


多孩子的家庭中,的確存在這種現象。每個孩子的個性性別容貌不同,父母的注意點就不一樣。父母對第一個孩子的關注較多,有新鮮感。第二個孩子就放鬆很多。如果有第三個孩子,有的是特別受寵,有的是特別不受寵的可有可無的角色。不受關注的孩子其實特別渴望父母的認同。特別努力的去孝敬父母,甚至失去自我。比如傳統的家庭結構,到了需要養老的時候,主動承擔責任的就是家裡最不受寵的那個。他們會和父母同住。這樣家庭矛盾很多,他們為了父母甚至失去自己的婚姻,身心的健康。如果瞭解心理常識,可能就回避免這樣的悲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