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211高校實行大類招生,2019年高考如何應對?

赤裸裸的浪費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大家在填報重點大學志願時會見到一個新的名詞“大類招生”,

那麼,什麼是“大類招生”,與我們習以為常的“專業招生”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優點,作為2019年高考的學子們如何應對?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我詳細介紹如下:

大類招生的內涵

大學學科分為12大類(每個學科下設專業類),所謂“大類招生”是指考生填報高校志願時無需在糾結專業選擇,只需填報院系或者學科大類代碼即可,入學後大一大二進行通識教育(大家學習計劃相同,同時進行基礎學科學習),大二下學期根據個人學習成績、興趣愛好及專業分選條件個人申請專業方向

大類招生與專業招生的顯著區別就是:前者是先上大學再選專業,後者是先選專業再讀大學。

大類招生的優點

一是減少填報專業的盲目性,以前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面對四五百個專業,真心讓家長和考生著急,大家的認識大多來自於字面意思,而對專業缺乏深入理解,以至於很多考生入學後延誤當前專業,後悔當時的報考;而採用“大類招生”,可以很多程度上減少專業盲目性,讓考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後在再選擇更具有針對性,匹配度提高。


二是專業更加適合社會需求,經過基礎課學習,通常在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上學期選擇專業,這個時候可以根據社會需求選擇,相對以前延遲兩年選擇,社會需求會更加清晰,專業選擇實用性增強。

三是顯著增加專業選擇空間,進入大學後,經過兩年的專業學習,院校按照一定的分選條件,考生再選專業,每個專業類通常包括十多個專業,考生若很優秀有十多個選擇機會,而以前專業招生僅有一次機會。

備考的應對策略

一是詳細研讀高校招生簡章,不是所有高校都施行大類招生,施行大類招生的院校也不是所有學科或者專業施行;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大類招生和專業招生。

二是明白大類招生的形式,一種是高校整合專業設定學科大類,另一種是高校以“強化班”或者“基地班”招生。

三是明白學科大類的具體專業類(專業),可以通過查詢院校官網,實地查看,以及查閱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對意向專業類和專業可觀全面瞭解,切忌盲目。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新高考的推進已是大趨勢,儘管試點也有或多或少的問題,但全部推開是必然的。

大類招生對考生的好處

進入的門檻會低,以往的專業招生,專業的分差很大,中間分數的只能報考比較低分數的專業。現在大類招生,高中低專業在一起,自然會拉低分數。

有助於學生的轉專業。以往招生選了一個專業,進去之後雖然說可以轉,但名額少,很難。現在大類內的幾個專業是任意選擇,沒有門檻,假如管理學院的5個專業是大類招生,那麼一個考生相當於一次填報了5個專業。

對學校的好處

學校原來專業分高低有差,大類後儘管會降低高分專業分數,但同時也會拉高低分專業分數,學校的 高考分相對來說會越來越高。

考生如何應對

高考如何變化,但終歸是分數說話,志願填報還是分數與學校、專業的匹配。

即使是大類招生,從浙江高校大類招生情況來看,分數的波動與原來相比,其實不是很大。


大學專業深一度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加倍努力,坦然面對現實,無愧於心!總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