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確診自閉症不干預會怎麼樣?

我不是小孩請別拿糖敷衍我


自閉症要早發現,早干預。如果不干預的話,就會導致下面兩種情況:

1,孩子和同齡孩子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一般來說,孩子2-6歲,是干預發展最快的時候,也是效果最佳的時候,因為這個年齡,孩子的可塑性最強,大腦的神經發育也會形成新的通路,一旦錯過這個時期,那麼,孩子的發展就會放緩,各方面的能力就會進展的很慢,而普通的小朋友這幾年正是突飛猛進大成長時期,ASD的小朋友本來成長就離不開父母的干預和引導,如果缺少這部分的功能,那麼可想而知結果了;

任何人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不能太長,不要因為自己的不願意承認,而耽誤孩子的寶貴時間。

2,孩子的情況越來越糟,孩子的社會化功能和生活功能會逐漸隱退。

我們最終干預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可以活著勉強在社會生活,可是如果在恰當的時候不採取干預措施,放任不管,那麼,孩子年齡越大,行為問題就會越嚴重,干預起來就更加的費事了,因為大部分孩子生存的地方就只有機構和家庭了,一旦孩子超過八歲,那麼很多機構都會拒收,因為很多孩子都會有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一般老師都很難去約束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大街上一般很難看到十歲以上的自閉症兒童了,因為大多數都被寄養在學校或者家裡了。

而如果早期干預效果很好,那麼孩子可能發展的會非常的好,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要讓孩子早干預的原因了。我見過一個自閉症的青年,早期干預非常的好,現在一個人能跑到別的公司去談事,從表面上看,只是話少一些,完全看不出其他的問題(真實經歷)。看吧,這就是人家家長負責的結果!

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時間我會一一回復。


孤獨症之家


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類疾病中的一種主要表現為社交技能缺陷的神經精神疾病。將其歸類為廣泛性發育障礙,是由於疾病干擾患兒的大腦發育,影響社交技能相關腦區的發育,使其發育延遲、扭曲或甚至停滯不前。因此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格相應的發育,但一部分腦功能卻停滯不前,患兒社交技能停留在發病前的水平,語言能力也發展的相當緩慢,還存在興趣範圍狹窄和行為模式刻板的情況。

目前對自閉症的治療原則是儘早干預,以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減少患兒的怪異行為,緩解患兒的情緒問題,減輕患兒的衝動、攻擊性。同時給予相應的技能訓練和康復鍛鍊,已促進患兒的大腦發育,減輕疾病損害,挽救社會功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改善最終的疾病預後。

自閉症經過綜合治療後,雖然不能完全痊癒,但是多數患兒都能在治療中受益。表現在患兒的言語功能得到一定的發展,可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患兒的情緒穩定性增加,不會頻繁的發脾氣,衝動行為減少。學會基本的社會技能,能適應社會生活。雖然患兒可能仍然無法融入他人的團體,無法主動和他人交流,但是患兒的生活質量明顯的改善,減少對照料者的依賴。如果對自閉症的孩子不進行干預,孩子的大腦的部分區域可能停止發育,孩子的部分腦功能將一直停留在發病前水平,孩子由於社交功能缺陷,無法有效言語交流而波及學習知識及技能、影響生活及日後的就業等,從而可能成為精神殘疾者。


鵜鶘心理陳小康


尊敬的朋友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對於您目前提出的孩子已經確診是自閉症,但是不給予干預的問題,給您提供幾點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確診是自閉症的話,那麼還是建議應該給予孩子接受正規化、專業化的治療。治療的內容多種多樣,一般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通過個體化治療,來達到治療目的。

如果不進行有效干預的話,不弄清楚孩子發病的具體原因,不進行具體病因的專業治療,不從源頭上弄清楚疾病如何誘發,可能不利於更好的治療。如果長期沒有得到有效的干預,孩子可能會逐步加重病情,從單純的自閉,會逐步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其他辦法的精神方面疾病。甚至嚴重的話,可能會走向自我傷害或者是傷害其他的人的慘劇。

因此,對於目前的情況來看,萬萬不能以為孩子身處一個正常的環境下,不做特殊的干預,就能幫孩子走出困境,身心得以康復。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是非常不可取的。當孩子一旦已經在專業的機構進行確診後,建議應該帶著孩子去正規的精神心理門診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輕度或者中度的自閉症,通過心理疏導、行為訓練,甚至配合一些藥物治療,是完全可以得到徹底的治癒的。當疾病得到完全治癒後,配合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孩子完全迴歸到一個正常,健康的生長軌道當中去,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身心健康。因此,建議您最好儘快帶孩子去當地精神心理門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家長您好:

被確診為自閉症也可以在正常環境中成長啊,早期干預非常非常的重要。

1)自閉症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容易縮小孩子發展的差距。

即使孤獨症兒童的年齡已經屆滿三歲,他的學習能力仍然不會減緩。研究表明如果兒童腦神經仍然處於成長時期,腦神經修復或形成新的通路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在關鍵時期擴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就可能為他以後的成長髮展提供了更大的機會和空間。

(2)自閉症孩子的年齡越小,根深蒂固的習慣行為越少。

幼兒對他們的環境天然感到好奇。這是一個他們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孩子的年齡越小,他們的負面行為也越沒有形成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習慣,有時甚至不需要進行強化去改正他們的行為。

(3) 自閉症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容易通過自然地方式學習技能。

幼兒大部分的學習都是通過遊戲和玩耍,他們可以自然地從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學習新技能,比如,在家裡和媽媽,爸爸或兄弟姊妹,在公園或者社區跟小朋友一起遊戲和玩耍等等。

(4) 自閉症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容易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干預。

幼兒時期進行干預容易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的教育,讓家長及干預人員及時回應孩子的需要。舉例來說,在進行早期教育之前,每個人對孩子的反應都可能不一樣,因為沒有人知道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這種不一致往往會使孩子感到困擾,增加他學習的障礙。實施一致干預計劃,加上專業人士和訓練有素的家長之間的合作,孩子有更大的機會在較短的時間裡掌握新技能。集中,突出重點的教學,是早期教育項目的重要標誌。

(5) 自閉症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容易進行集中干預,重點突破。

幼兒時期,孩子跟同齡的其他小朋友在能力上的差別不大,干預的內容和任務相對較簡單一些。另外幼兒幾乎沒有來自學校學習知識方面的任務。有時間集中精力對他們進行語言,行為和社交能力方面的訓練。

(6) 自閉症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容易控制干預的環境。

孩子在熟悉,舒適的環境裡更容易學習。沒有什麼環境比在家裡更利於學習了,而且孩子所學到的技能也最容易得到泛化。兒童在家庭環境中更容易熟悉新方法,更易熟練所學到的新技能,建立學習和成長的良性循環,從而使他有更大的動機把他學到的新技能運用到其他環境中去。

孩子越小越應該進行早期干預

如果你的孩子被醫生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無論孩子多小你都要儘快給他安排早期干預。越小的孩子,干預效果就會越好,千萬不要錯過了干預的最佳時機!

不要心存僥倖,不要給孩子的症狀找藉口

孩子被診斷後,對於家庭來說是極其沉重的打擊。有時家長可能會存在僥倖的心理,例如:可能我的兒子只是說話晚、我的孩子只是害羞所以不看人,我的孩子太小,所以不和別人玩。可是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從孩子被診斷開始,時間就是一切,我們需要和時間賽跑!

遠離失實報道

由於專業的診斷機構和合格的治療師的缺乏,有家長聽信失實報道,認為自閉症是小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長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沒有了,所以不必過分擔心.

早期干預只會讓孩子的大腦得到積極的刺激,不會導致孩子的被診斷

有的家長會認為一旦孩子開始接受早期干預,就等於與自閉症譜系障礙劃上了等號。家長需要明白,就算孩子沒有顯示出全部的自閉症症狀(缺乏眼神交流,語言發育遲緩,刻板行為和過多的觸覺需要等),醫生只是認為孩子有這方面的傾向,在不干預的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孩子不會不治而愈的。反而,若能給孩子儘早安排早期的干預和治療,不但會對他們的大腦起到積極的刺激,還能讓他們實現最大的發展可能。

早期干預的重點是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對成百上千的自閉症患者的研究表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腦科學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兒童剛出生的前三年是他們的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在人生以後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都無法與之匹敵。90% 大腦的發育發生在出生以後的頭三年。

早期干預效果是顯著的

對有自閉症或自閉症傾向的兒童進行干預,就是要在對他們的大腦進行系統的、科學的刺激。接受過早期干預治療的孩子和沒有接受過早期干預治療的孩子,其後期發展(尤其是語言發展)差別極大。美國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接受早期干預治療的兒童在到達學齡階段就不必接受特殊教育! 四分之三接受早期干預治療的兒童在各個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

更多好看的文章請關注恩啟特教平臺ingcare有驚喜哦!


孤獨症在線


如果想為了孩子未來著想,就應該負起監護人應有的責任。自閉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語言障礙,孩子無法正常的和別人交流,這要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


不能正常交流,學習成績低下,智商會與同齡小孩有很大差異,且自閉症患者孤僻、封閉,行為刻板,易怒,不盡早進行有效、持續性的干預,錯過了干預黃金期就無法挽回了。


家長要對孩子耐心,多待孩子參與各類活動,手把手教育。


特科


首先干預並不僅僅只是指去康復機構上課,家庭的干預也是重中之重,其實家庭對這個孩子傾注了大量的資源(時間和金錢),學習了大量的知識來應對此種狀況,這樣的家長哪怕不去康復機構依然可以算是在干預。

個人認為“不干預”的定義是:家長對於自閉兒童的狀況消極處理,不承認不應對,依然當做普通兒童並且不改變自己的教養方針。

自閉症兒童不干預,從外界的角度上來看,一般而言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與同齡人差距的逐步拉大。

2-6歲為第一階段,因為自閉症兒童往往附帶各種能力(運動 精細 理解 表達等等)上的落後,在這一階段最為明顯的就是與其他兒童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會說“我孩子就是自閉症,原來不會XXX,等了一段時間就會了啊”。沒錯,其實孩子只要沒有鏡像神經元的缺失,就有模仿能力就會自己掌握很多技能。

其實這不重要,因為你就是把他丟大山裡,他自己也能進步和發展。問題在於速度,因為別的孩子在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所以他們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而這種差距會顯得他們更難融入同齡人的世界。而表現形式如果在幼兒園的話就基本上會出現如下情況:

“他就是不合其他孩子玩”

“幼兒園老師說話他根本就不聽”

“別人來找他玩他都不理人家

第二階段:社會性的逐步隱形化。

除非是高功能自閉症有極小概率不干預就可以上普通小學外,其他能力的自閉症兒童則幾乎不可能。他們能呆的地方大概就只有兩個“特殊學校”和“自己家”。

特殊學校是國家福利機構一般而言隸屬於地區殘聯,在許多大城市裡每個區都會有一個。雖然叫做學校。但是其實“看護”的屬性要遠遠高於“學習”的屬性。起碼有個地方可以安安全全的待著也不錯。由於早期的不干預,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已經比較大了,由於能力和規則感都比較差,如果強行融入就很容易會出現類似情況,

可能很多大家印象中習以為常的事對這些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


繁華消盡


孩子的自閉症已經確診了,如果還不干預我覺得情況會越來越糟糕。除非家長想放棄這個孩子,如果沒這個念頭,儘早干預,越早越好。自閉症本身就是個醫學界的世界難題,在干預的情況下有的孩子還不一定有效果,你如再不干預,那就更等於把這個孩子毀了。但干預也不一定就是非得看醫生呀,找專家呀,因人而異,量力而行。首先是你自己的從心裡引起足夠的重視,多觀察他的言行舉止,看外界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只要你有“愛心,耐心,細心”在你的認真干預下,一定會有奇蹟發生的!


太原半緣


其實各種干預最重要的是家庭的陪伴和引導,家長可以關注相關的諮詢自己好好學習。然後用心教育孩子,如果您真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可以不去機構.

還有孩子的進步是曲線的不是直線的請做好準備用耐心與愛心善待自己的孩子祝福你的孩子能健康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