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原民辦教師(代課老師)的轉正問題?同是民辦教師命運為何不同?

掌中九江生活


民辦教師轉正及民辦教師的待遇問題始終是一個令人沉重的話題。可以說,民辦教師轉正是所有民辦教師的期盼,但就像樓主所說的民辦教師轉正就跟高考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轉正和被辭退命運大不相同。下面就從民辦教師的產生歷史原因、民辦教師轉正後待遇差別等方面來說明民辦教師轉正問題。

1、國家1949年成立時教育一窮二白、兩次人口生育高峰及文化大革命等多種因素影響,促使民師隊伍急劇擴大,最終形成了今日的民師問題。

新中國成立時,我們國家的各行各業都處於百廢待興狀態,教育及學校也是嚴重匱乏,完全靠國家財力來辦公立學習短期內也難以滿足教育需求。因此,國家在創辦公立中小學時,也鼓勵支持民辦學校,因此就誕生了民師。

然後,我們國家在1949-1957年和1962-1970年經歷了兩次人口生育高峰。隨之而來的是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嚴重匱乏,民師隊伍在此期間急劇擴大。

而文化大革命期間師範類學校停辦,並且當時提出國家不再投資或少投資小學教育經費,教師國家不再發工資,改為大隊記工分。學校辦在村口家門口,確實促使農民子入學率提升。但入學人數猛增,而教師嚴重短缺,因而以大量受過一定教育的農民補充應急,民辦教師也因之猛增。

2、民辦教師轉正後,其待遇和地位不同造就了轉正民師和被辭退民師的不同命運。

我們先來看看轉正後的民師待遇:

(1)經濟上:轉正後的民師在那時有糧油供應本,除了有工資外,還有醫療費有福利。

(2)政治上:民辦教師相當於國家公職人員,很容易入黨、提幹、轉幹。

(3)退休後:公職老師退休後享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有退休金或是養老保險,且待遇普遍都比較高。

我們再來看看未轉正或是被辭退的民師待遇:

(1)經濟上,工資比公辦教師低很多,高的話也僅相當於公辦教師一半吧。沒有其他福利待遇。

(2)政治上:依然是農民,還是歸村集體管,但又得承擔老師的義務和責任。老師和農民有的攤牌和費用,民師可能是兩項都要承擔。

(3)退休後:民師除了交領補貼和一次性辭退補償外,啥都沒有。而且工齡補貼有的地方就只有8元.10元每個教齡。現有的條件下,養老問題無著落。

3、從上面可以看出為啥民師轉正和被辭退的命運大不相同了吧。但轉正的各種條件閒置及考試因素影響,使民師轉正跟高考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這裡舉一個栗子吧:

小編小學1-3年級的語文老師是村委書記的女兒,初中未畢業來教我們,也是個民師。直到上四年級了才安排當時的一公辦教師來教(高中畢業)。時至今日,當時的語文老師已經轉正了,成為一名公辦教師,只是已不再從事具體的教學工作。

舉這個栗子事項說明兩點:

(1)民師相對來說確實素質參差不齊甚至偏低,“初中教初中,小學教小學”是正常的事情。不管能否轉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是國家教育發展的現實客觀要求。

(2)民辦教師當時的管理權是在大隊、在村委在公社,家裡有在基層任職的,進入民師隊伍的機會和轉正的概率同樣比一般民師要高多了。

上面案例只是說明了民辦教師轉正的一方面。

但據有關數據統計,1977年民辦教師總數達470多萬人,除1986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安排20萬專項勞動指標用於民辦教師轉正外,也沒有安排指標用於民辦教師教師轉正。

1997年9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通知》,要有計劃地將合格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在此期間至2000年,國家一共安排80萬民師轉正。

轉正數量指標有限,各種考核篩選條件,比如年齡、教齡、學歷、職稱、業績、計生等都納入轉正考核範圍,還要要考試、政審、交費等。雖然,陸陸續續的有民辦教師轉正,但相對於將近500萬的民辦教師隊伍,被辭退的人員遠超過轉正人員。

很多民師即便一生桃李滿天下,臨終前可能依舊是個民師!


eyeballNs


作為一名曾經的民辦教師,我談一下粗淺認識。

八十年代初,高考落榜後,我參加了縣裡組織的民辦教師招考,並有幸成為一名民辦教師。回想起來,和現在的民辦教師一樣,也是滿眼辛酸淚。課程不少擔任,工作不少幹,但工資只有國辦教師的幾分之一,且半年半年不給開。八年,一直堅持了八年,才通過考取師範學校的方式,轉為國家正式教師行列。

據我所知,我們省的民辦教師,截止到八七年。也就是說,八七年底參加工作的省裡承認,以後再進入的民辦教師,省級就不再承認了。因此,八七底參加工作的民辦教師,用考取師範、自然減員等不同形式,就都給轉成了正式教師。

以後,由來學生多、教師少等諸多原因,縣級以下中小學又招進了很多的代課教師,我們這裡叫臨時代課人員。對這些教師,工資、保險等都沒有明確說法,有的一直堅持著,有的早就半途而廢了。

這些天,通過頭條及悟空問答,我發現各地情況不一,有的代課教師已經堅守了二三十年了。在此,作為同仁,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為了振興基礎教育,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為了守候我們的精神家園,你們辛苦了!

但是,隨著用人制度的深化改革和不斷完善,近年來教育系統實行凡進必考機制,一考定終身,學歷、年齡上都有明確規定和要求。這樣一來,對早年參加工作的老代課教師,就好像人為設置了門坎,年齡上沒了優勢,學歷上不佔上風,況且都已拉家帶口、成家立業,即使允許參考,也未必能考過新近畢業的學生。

進,有難度;退,有不捨。目前,國家及各地對這些人的優惠照顧政策又不十分明朗。怎麼辦?等政策,等退養政策。過來,各地對自行不幹或辭退的民辦教師,在退養上都出臺了政策,儘管少得可憐,但畢竟有所體現。相信,汗不能白流,力不能白出!


辣筆老李


我是七O年高中畢業,七一年被大隊選中加入到民辦教師的行列。當時的農村教育環境非常艱苦,學齡兒童多,連教室教都滿足不了。讓我報一年級,開學了臨時找了兩間下放戶回城遺留的房子當教室,課桌等用具全部自籌。在那艱苦的環境下,硬是憑著一股工作熱情撐了下來,並取得了好的成績。當時的待遇除了每月五元錢補貼之外和農民沒啥兩樣,掙的是每天十個工分,參加生產隊的年終統一分配。當時學校裡公辦教師少,民辦多,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民辦教師是主力軍,民辦教師頂起了農村教育的大半天。民辦教師的貢獻誰也抹殺不了。文化大革命結束,高考恢復,中專生師範生不斷補充到教育隊伍,民辦教師通過考核也轉正了一批,由於年令,學歷和其他原因一部分民師被辭退下崗,當時被辭退沒有任何補償,一聲令下回家種地。如今國家經濟形勢好了,應該補償這些老民師,應該解決這些老民師的就醫養老問題,國家欠老民師的太多了。同樣的付出,不一樣的報酬,同樣的教師不一樣的待遇,難道這公平嗎?提高老民師的待遇勢在必行,別讓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再傷心流淚了!


日月星辰160276521


國家有政策,得按政策來,嫌冤沒用,牢騷沒用!1997年9月9日教育部發文做了明確規定。代課時間長就認為該轉正是沒道理的,關鍵是能力、學歷、年齡諸因素符合轉正條件。按1997年規定,2000年以後中止民辦教師制度。2012年落實了政策:任職年限*20,60週歲以後按月領取。


笑傲江湖3971


我想說的是那時雖然待遇低,但他們有一種“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個草去”的信念!咬定青山不放鬆!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培養出的是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那時的老師是多麼受人尊重!哪怕是一個代課老師,真所謂“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如今的老師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敢承認老師!標籤是:體罰、補課、失德!什麼原因?主要是在經濟社會,大環境下人心浮躁,失去價值觀!方向迷失了,感恩的心失去了! 我為民辦教師點贊👍倘若這些還在教育崗位,請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舉人5


從今來看民辦教師的確是有一段辛酸的歷史。他們都是走向或已是老人了,生活上是會給我們國家帶來負面的影響,小康社會的實現成為餘茶飯後的笑料。因為就成為人不是,鬼又不是的。政策沒有落實好原是民辦教師的老人生活補貼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