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歲數大了的老人還要出去打工,他們是真的缺錢嗎?

鄧高生


不是聽人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嗎?歲數大的人,誰還不想呆在家裡,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兒孫繞膝的生活。只是太缺錢了!

靠種地嗎?農資價格年年漲,機耕機播價跟風攀升。在承包裡折騰,一畝地除過開支很難賺到三四百元,就這還搭進去了自家人不少的人工。家裡的各項開支還等著用錢,自己必需品沒錢又買不來。出門打工,雖說累點、苦點,起碼吃住不用愁,多少也能掙點錢。



靠子女嗎?說實話子女也夠難的,孩子上學、家庭開支,都需要錢。他們也在拼命的掙錢,可掙錢不容易。就是打工一天200來元,還要下雨、停工的時候,足足算來,一年也就幹七個多月的活,除了吃用,這年底也就三四萬元,不了借款貨款,幾乎也沒啥錢了。寧可看著子女犯難,還不如趁自己身體好點,出門掙點是點,也算是為子女減輕負擔。


靠養老金就是養老金今年才漲到88元,88元不就是城裡老人養老金的零頭。買幾包煙、稱一斤茶葉、交個話費、買點藥就已經沒有 了。油鹽醬醋等基本的生活用品又沒錢買了。自己身體又沒啥大病,出外打工總比在家過這拮据的生活強多了。

農村的老人和土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吃苦受累,老了老了,還是不能靜下心來享享晚年的幸福,只是情非得已,身不由己啊!請善待出的打工的老人吧!


為生活而提神


歲數大了還要出去打工,農村老人是真缺錢嗎?

在城市裡,一般到了退休年齡以後,老人基本上每天也就是去公園裡散散步、打打太極,或者是跳跳廣場舞,看看報紙,一天就悠哉樂呵過去了。但是在農村裡,同樣年紀的老人,大多數要出去打工掙錢,還有很多留在村裡的也會每天不停的耕作。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老人沒錢嗎?其實,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沒有退休工資,心裡不踏實。

有的人說農村裡的人是活到老,做到老。這句話確實一點不假,而農村裡的很多人,年紀一大把了還要出去打工,那是因為他們手中沒錢,不像城裡的老人有退休工資,所以沒有安全感。人年紀一大,雖然對很多的事情都看待了,但是身體不如從前了,萬一生病了怎麼辦?沒有錢心中就不踏實,所以總是想著自己還能動彈的時候,多存一點錢,這樣以後不能動彈了,手中有點錢也還能日子好過一點。

不給子女添負擔,自己賺錢養老。

雖然在農村裡都是說養兒防老,但是大多數的老人都是不需要子女來養老的。在農夫所在的村莊裡,老人基本都是自己單過的,只要還能動彈的,就沒有要子女照顧的。相信在其他的地方,也基本是這樣的情況。何況子女的壓力也大,現在農民的日子都不好過,老人也很能體諒子女,總是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甚至還想幫兒女們一把。比如有些老人掙錢了,還想著給兒子、孫子娶媳婦呢!

忙碌了一輩子,閒不下來。

其實,有一些老人,家裡是真的不缺錢,子女也是生活得不錯。但是就是想要出去打工,在農夫所在的村莊裡就有一些這樣的老人。原因也簡單,那就是他們忙碌了大半輩子,根部就閒不下來。你讓他去打太極、看報紙,或者是跳廣場舞,他們都不會。而唯一打發時間的,就是出去打工。這樣自己開心快樂不說,而且能掙錢,他們感覺還有價值。當然了,這個原因的少。

總結起來,就是缺錢。多數人都是因為手頭沒錢,養老沒錢,所以才想著要出去打工。因為現在農村裡沒娶到媳婦的光棍太多了,而父母看著也是著急。只能是多掙點錢,幫助兒子們了,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雖然國家已經在農村老人養老這方面出臺了系列的措施,但是還是不夠完善,要是農村老人也有退休工資該多好啊。大家說是不是?這樣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了!


農夫也瘋狂


在農村,有一個看似很奇怪,其實又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看起來年齡很大的老人,還揹著鋤頭在田地勞作。還有一部分老人,要去很遠的地方打工,在工地上做苦力。去做他們認為能掙錢的一切。而在城裡,一般老人早已退休頤養天年,為什麼農村老人七八十歲了還要去地裡幹活,去外面打工,為什麼不在家裡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還得受苦受累?

第一個原因,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差,要自食其力,要攢養老錢,要掙錢娶兒媳 要還債

現在很多農村老人不僅要自己養活自己,還要湊齊兒子的天價彩禮,要蓋房子娶兒媳,要給兒子兒媳準備樓房,汽車,遇到兒女不孝的,在外面欠下一屁股債,還要老人去償還(眼淚嘩嘩的)



第二個原因:孩子不管自己,沒錢在家養老

很多農村的老人還得幹活的原因是因為孩子不孝順,每個月不給自己的父母生活費,不養活自己的父母,所以老人只能自己去幹活自食其力。

第三個原因:多年養成的勞作習慣;同時也想給子女分擔點負擔。

老人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過來了,即便現在條件允許,突然讓自己閒下來,大部分老人還是非常不習慣的,只要能動彈,就不拖累孩子們。這就像現在小區裡的拾荒者,其中有的確實是需要多掙些錢,貼補家用。但也有一部分老人,也是奔著找樂子去的。



第四個原因 :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想讓兒女過的更好一點 。

老人們覺得孩子們在外面打工不容易,他們也不想跟孩子們開口要錢,增添孩子們的負擔,所以自己能夠種幾畝地打點零工也是好的。

其實,農村老人也想平靜,悠閒的養老,但是很多現實情況讓他們身不由己,農村老人的艱辛,不是隻言片語能表述出來,作為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想通過自己的方式改善生活,這無疑是一種諷刺,畢竟他們給這個社會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但當他們老了,幹不動了,也需要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和回饋,只有這樣,我們才敢老!


閃閃紅星彎彎的月


盡說費話,不缺錢誰去受這洋罪。如果他們有錢,誰不知道轉轉看看舒心自在。

就因為沒錢,本該頤養天年的年記。卻要彎腰弓背,背井離鄉去打工。

農民,活到老幹到老。至死方休。



向日葵668


簡單地說,一個關鍵詞:窮。

有了錢,誰不想頤養天年,誰不想老少團聚在一起享享天倫之樂。

有人說,農村的老人勞動慣了,出外掙些錢,減輕子女負擔。我認為真想減輕子女負擔,年輕時就應該掙夠了錢。現在年老了,已來不及了。其實還是說明這個老人是夠窮的。

總之,農村老年人還出去打工的,窮是肯定的。年輕時都沒掙到足夠的錢,現在年老了還能掙到自己所想要的錢嗎?

亇別有特長的老人可能還會繼續掙到可觀的工資,但這些人至少談不上富裕兩字。真正富有的家庭,肯定不會讓老人繼續外出打工掙錢。他們已不需要老人掙的這些錢,更需要閤家歡樂、更需要好的名聲。

因此,農村老人出外打工,關健還是窮。至少不富裕。


姚滬生


這要看具體情況。我接觸到的人分三種類型:一類是在家閒著也是閒著,出來打打工,多少還能賺幾個錢。這類人一般從事技術含量不高,體力消耗不強的工作,如單位裡打掃一下衛生,或食堂裡幫幫廚等工作。另一類是本身具有較好的技術,老闆繼續聘用他。我樓下有位師傅,退休後老闆繼續聘用,月工資一萬。第三類是管理人員,老闆用得放心。我有兩個鄰居,一個管工廠生產,由於管得好,老闆可一門心思放在對外交往上。另一個管工廠供應,對採購的原材料把關嚴謹,保證了產品質量。當然不可否認也有一部分老年人為生活所逼而無奈繼續打工。


358車宣林


年紀一大把,有誰不想好好在家休息呢,歲數大了還出去打工賺錢的,除了缺錢,還真的是想不出別的理由了。在農村老一輩人是過的很不容易的,而且老一輩相對來說沒讀到什麼書,真的要做什麼技術型或者專業要求高的工作他們也做不了,所以即便是打工,做的大多也是體力活,辛辛苦苦也賺不了多少錢。

而且農民真正去交什麼社保的人不多,也就不存在養老金退休工資一說,年紀越大,手裡沒錢就顯得越不安,年紀大了有點小毛病去趟醫院都是錢,所以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趁著自己還乾的動的時候再賺點,錢這個東西沒有人會嫌它多,用的時候就怕少了,所以說在農村年紀大把了還有出去打工的,那真的是沒有辦法,還不是想多存點,以後給自己養老,萬一有什麼情況,也不至於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愛農幫


老人出去打工,部分老人的確缺錢。就及時有一萬,兩萬現在的物有什麼用呢!每月電費,水費,收視費,柴米油鹽醬醋茶,醫保。政府釙賠一月幾十元。如有個頭痛感冒-兩萬元錢,一兩年就化光了。以後日子怎麼辦。在工地上有很多七十多的老人都還在幹活。哎,看到他們拖著沉重的身區直是心酸啊


楊老師209219785


不是真缺錢,是真沒錢。

只要能幹活,就必須幹活,有活幹就有飯吃。

城市老人是想象不到農村老人的苦的。

農村老人老了,將一無所有,只有靠兒女的孝心來養活自己,可誰又願意給兒女們添很大的麻煩呢?儘量多幹點活,只要能買飯買藥就行了。

人老了,還是點收入,不看兒女眼色活著,是一件很光榮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只要乾的動,就必須幹活。

農村老人是不可能和城市老人比的。



書伴茶


首先要理解的是歲數大的人出去打工是無奈之舉,我想沒有人願意這麼大年齡之後還要出門在外打工,每個人都幻想自己可以到了古稀之年在家看著電視,和孫子一起玩耍,但出去打工的唯一理由就是缺錢。

現階段出去打工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文化,由於身體原因也找不到一些體力活,只能做些零散的活,來貼補家用。

很多人都會說農民工工資高,但在農民工中真正有繳納社保的人少之又少,並沒有所謂的養老保障金,在年事已高的時候為了貼補家用,也只能硬著頭皮出去打工,雖然是非常微小的一比收入,可最為老人來說已經足夠了,至少不會給兒孫添麻煩。

我是“三農幫幫扶”,關注我,一個有溫度的三農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