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妙玉喜歡黛玉,還是喜歡寶釵?

潤楊的紅樓筆記


妙玉喜歡的是黛玉。

雖然原著中沒有明寫,但有細節可尋。

第一處便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妙玉請釵黛喝茶。

黛玉問是不是雨水,妙玉說:你這麼個人,竟是個大俗人。

很多人認為妙玉在此處故作清高,貶低黛玉來承託自身。

其實不然,我覺得此句倒拉近黛玉與妙玉的關係。

顯然妙玉與眾人早就見過而且私下有往來,同住大觀園內,哪有沒見過不了解之說?

所以我們這樣看,兩個相識相知的女孩,都以為對方和自己一樣,結果黛玉說了這麼一句話,妙玉就覺得,你應該和我一樣懂啊,你怎麼不懂這個?

妙玉可以說黛玉俗,但是別人不可以。因為妙玉是姑子,是跳出俗世的,和妙玉比,黛玉自然是俗。所以黛玉在這裡沒生氣,我想她甚至有點慚愧,因為能被妙玉這樣的人高看是很難得的。

再看妙玉為黛玉準備的器具:點犀䀉。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也是妙玉引為知己的意思了。

有版本作:星犀䀉,還有杏犀䀉。

星犀與點犀無異,杏指向顏色,故而87版黛玉的點犀䀉為杏色。

寶釵是𤫫瓟斝,上有晉王凱珍玩,還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賞於秘府”一行小字。

有人認為點犀指寶黛關係,𤫫瓟指二寶關係,也是一解。

不過本文旨在談妙玉等,我傾向妙玉引黛玉為知己,對寶釵與眾人一樣同是敬重。

第二處是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寶玉乞紅梅。

李紈要派人跟著,黛玉說:不必,有了人反而不得。

眾芳皆是聰明人,於是都知了。

巧妙的是,這一點黛玉先點出來的。也就是說,黛玉很瞭解妙玉。

前有妙玉引黛玉為知己,後有黛玉知妙玉為人,這兩人真可謂互為表裡。

第三處是怡紅夜宴後,寶玉看到妙玉的帖子。

妙玉帖子上寫的是:檻外人。

寶玉不知道如何回,想去尋博學的寶姐姐,忽然恐寶姐姐批駁怪誕,於是去尋黛玉。

這是在妙玉黛玉兩人之外的第三人看她們的關係。

寶釵會覺得妙玉怪癖,會認為她一些行為很怪誕,但黛玉不會。

從這一層看,已一目瞭然。

寶玉已知,何況他人?

第四處是凹晶館聯詩,妙玉“高興如此”。

我常同人說黛玉湘雲的感情是好過湘雲對寶釵的,比如中秋夜聯詩,寶釵斷然不會有這樣的隨性和意趣。中秋夜在凹晶館聯詩只有湘雲黛玉才做得出來。

妙玉是出來賞月的,聽到聯詩站住了腳,此時妙玉動了詩興,於是邀兩人往櫳翠庵,為兩人烹茶,又親自書寫兩人方才的聯句,還自己續了一段。

黛玉從來沒有見過妙玉寫詩,也從沒見她“高興如此”。

這種詩情,這種在月夜裡散發的詩人氣質,是黛玉湘雲妙玉共有的。

寶釵的含蓄,端莊,藏愚守拙,註定她不會太喜歡妙玉。妙玉也是一樣。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妙玉性子孤高清傲,一般的人入不了她的眼,但是當賈母率領一眾人等到了她的櫳翠庵,她除了給賈母奉茶外,還暗地裡請黛玉與寶釵去喝體己茶,可見她當時對二人都是喜歡的。但最後,卻只喜歡黛玉了



有人因黛玉問了一句"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便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個大俗人”,很有失望的意思。便以為妙玉喜歡的小船翻了,其實不然,妙玉這樣說只是過於孤傲,就事論事,不懂世故人情而已,並不意味著改變了對黛玉的感覺,這一點後來也得到了印證。



第七十六回,中秋佳節,可是寶釵寶琴姐妹二人不在,王熙鳳李紈妯娌二人又因病未到,眾人倍感悽清,宴會早早散了,後來湘雲與黛玉凹晶館聯詩,當黛玉說了“冷月葬花魂”時,妙玉從欄外山石後轉出,連稱“好詩”,邀二人到櫳翠庵喝茶,親自拿出紙筆,將史林二人的聯詩謄寫下來,併為之續寫十多句,翻轉悽清之情。最後,親自將二人送出,心情很是高興。



如果說妙玉第一次請黛玉喝茶,那時的喜歡還停留在膚淺的外在,聯詩後對黛玉的喜歡則是建立在瞭解後欣賞的基石上。


萍風竹雨123


妙玉是金陵十二釵之一,她天生“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然而結局卻是令人唏噓。原指望“質本潔來還潔去”,誰知卻是“強於汙掉陷溝渠”。

紅樓夢中妙玉正面出場的次數甚少,但每次出場,直接間接地都與黛玉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從種種跡象表明,妙玉喜歡這位世外仙姝寂寞林更多於山中高士晶瑩雪。

一、身世相同。妙玉是因為元妃省親而被請進櫳翠庵的,在她首次出場的十七回中,對她的基本情況是通過林之孝家的口作了交代:

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文墨也極通,經文也不用學了,模樣兒又極好。

其中的幾個關鍵詞是姑蘇人、父母雙亡、讀書仕宦之家的小姐、自小多病、文墨極通、模樣極好。這與黛玉的境況是何等的相似,而且兩人的名字中皆有“玉”字。

再看她們的處境,她們住進賈府的緣由:黛玉是投親,妙玉是應聘。雖然緣由不一樣,但是性質是一樣的,這兩位“玉人”,皆是借居他人屋簷下。既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機緣巧合,又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何必相逢不相識”的同病相憐,妙玉對黛玉自有天然認同感。

二、心意相通。黛玉性子孤傲冷談,而妙玉更勝她一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在妙玉第一次正面出場時,耳房吃茶一幕更顯示了她與黛玉的心意相通。

賈母和劉姥姥等一行到櫳翠庵喝茶,眾人泱泱,妙玉獨攜釵黛二人進入耳房喝體己茶。在吃茶中,寶釵“坐在榻上”,而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

黛玉到妙玉處完全像自家姐妹那麼自然隨意,“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而寶釵像個規規矩矩的客人一樣“坐在榻上”。而有潔癖的妙玉也沒有對黛玉的“隨意”之舉表示不滿。

再看茶具,妙玉給寶釵喝茶的茶具是鐫著“瓜分(念ban)瓟斝”三個隸字,音讀“班包假”,民諺有“假不假,班包假,真不真,肉挨心”,寓意寶釵之假。而給黛玉用的茶具是鐫著“點犀盂”的杯子,點犀含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意義。

因為妙玉知道寄人籬下的痛苦,她也知道林黛玉的痛苦,喝體己茶的時候給黛玉點出“心意相通”之犀。

三看對話的語氣。黛玉問泡茶的水是否是舊年的雨水,妙玉便怪她“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口氣完全不似對待寶釵那般的客套,倒像死黨閨蜜之間的嗔怪,連素日非常小心眼的黛玉也不生氣。性近而心通,所以妙玉自然和黛玉是一見如故的。

三、情意相投。妙玉的第二次正面出場完全是黛玉引出來的。在七十六回中秋夜宴之後,眾人散去,黛玉和湘雲近水賞月到凹晶館,聞笛韻悠揚,便生出了對詩雅興。在對詩的過程中:

“一語未了,只見欄外山石後轉出一個人來,笑道:好詩,好詩,果然太悲涼了。不必再往下聯,若底下只這樣去,反不顯這兩句了,倒覺得堆砌牽強。二人不防,倒唬了一跳。細看時,不是別人,卻是妙玉。”

同樣的志趣愛好,才能吸引孤僻冷傲的妙玉。不僅如此,素來厭客的妙玉竟然主動向兩位發出了邀請“你們也不怕冷了,快同我來,到我那裡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實屬難得。

在吃茶的同時,妙玉還“遂提筆一揮而就”,為黛玉和湘雲剛才的聯詩寫了十三行的長篇續對。如果不合心意情趣,“為人孤僻,不合時宜,萬人入不了她的目”的妙玉,斷然是不會一揮而就寫續對的。

三人暢談甚歡,不覺更深露重,只好辭別。辭別時候,妙玉依舊是戀戀不捨的“送至門外,看她們去遠,方掩門進來”。而在第四十一回中,妙玉送別賈母一行是這樣的: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

可見,妙玉對於黛玉來說多麼情投意合的,所以才會另眼相待。


少讀紅樓


首先,妙玉看到黛玉、寶釵來,心裡很高興(見到寶玉應該也是高興的吧),所以才特特的請了他們進來喝體己茶,給賈母他們喝的是舊年雨水煮的茶,給寶釵黛玉卻是梅花上的雪水,表現出她把賈母都沒放在眼中,可真是清高啊。她把自己日常用的杯子給寶玉後,還說寶玉家找不出那樣的東西來。後來又把黛玉都看扁了,說他是個大俗人,竟然連個水都嘗不出來(笑,誰能嘗得出水的味道?),真真是個清高的人,這樣的人定然是不合時宜的。

看他對寶釵、黛玉的態度,我覺得沒有很特別的分別。這段文字總是把寶釵放在前面,黛玉放在後面,這也是說明妙玉為人處事很有分寸,因為寶釵大些,理應在先。另一方面也可能說明妙玉知道寶釵世俗,所以用世俗的禮節待她,而黛玉要超脫一些,所以不介意的說她是個俗人。應該說這兩人在他心中都有很高的位置的。

這次是妙玉與寶黛釵的第一次正面接觸,我想,她的第一重心思應該是仰慕,畢竟寶釵、黛玉都是很出眾的女子,平時都是隻能耳聞他們的才情和麵容。今日能夠面見,心中定是欣喜的,哪捨得輕易就讓她們離去呢?所以要叫進屋內喝體己茶,第二重心思應該是比較和考驗(意思不一定準確),她是很清高的,但遇到寶釵黛玉二人,她的清高自然會減一份(親自給他們煮茶),她這次與寶釵、黛玉面見,一定要見識見識這兩人的言談舉止,不僅要與自己作些比較,她還會比較寶釵和黛玉。在他心目中,黛玉應該是個不俗的人,與自己應該更接近,對黛玉的期望更高,因此在黛玉喝不出是什麼水的時候,就大失所望的脫口而出,說她是個大俗人。而寶釵要含蓄一些,她也不一定喝得出什麼茶,但她就不說也不問,人家也看不出她什麼破綻。


夜燕


毫無疑問是黛玉,她們兩個是知音人,有很多段落講到她們之間微妙的互相瞭解。無論是聯句,還是聽琴,妙玉可以聽懂黛玉的詩句和琴聲中“悲”的部分。黛玉和湘雲中秋聯句的時候,從“三五中秋夕”一直說到“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一路從喜慶說到悲涼,在中秋佳節是很煞風景的,這個時候,妙玉過去制止,並把二人叫去自己的櫳翠庵做客吃茶。

在紅樓中,妙玉公開請人喝茶只有兩次,一次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她邀請黛玉寶釵喝體己茶,另一次就是這次。妙玉一貫目下無塵,自稱“檻外人”,把自己和紅塵諸人隔開,甚至劉姥姥踩過的地板她要全洗一遍,黛玉在她那裡卻可以登堂入室,成為座上賓,可見她對黛玉青眼有加。

在續書中,還有一回講到妙玉和寶玉在瀟湘館外聽黛玉撫琴,每一段的起承轉合,妙玉都瞭然,她說“何憂思之深也”,最後,琴絃忽斷,妙玉敏銳地感覺到黛玉氣數將盡,做出預言。儘管這一段是續書中出現的,但是不少紅學家都認為,這一段的續寫是符合原著態度的,妙玉無疑是黛玉的世外知音人。

不少答友也講到了寶玉去妙玉處乞紅梅的段落,眾人說讓丫鬟跟著,但是黛玉說“不必,要是人跟著反倒不得了”。她們二人就是有這樣微妙的瞭解,有很多話不用說出來。


光明大先生


《紅樓夢》中妙玉喜歡黛玉,還是喜歡寶釵?

  妙玉在前八十回裡出場的次數不多,正面出場都四十一回了。那時賈母帶著劉姥姥一行人,來到櫳翠庵休息,妙玉請大家喝茶,完後把寶釵和黛玉拉到後邊去吃體己茶,寶玉自然也跟著過去了,幾個人邊品茶邊談論,好熱鬧。其間,說到煮茶的水,妙玉說黛玉:“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說實話,第一次看,是覺得妙玉怎麼這麼說人,難道就她不俗?倒是黛玉很大度,一點沒有生氣。可是後來又覺得,妙玉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她以為黛玉品得出來,她以為黛玉是和她一樣的人。

  事實上她和黛玉還是非常相似的。

  從名字上來講,兩人都有一個玉字。在大神的書裡,命名是很有講究的,而寶玉黛玉妙玉包括紅玉,在他們的身上,大神都寄託了很多的美好,是他喜歡的人物。

  除此之外,兩人真的很像。妙玉和黛玉,都來自姑蘇,林黛玉出身貴族,而妙玉也不算差,她是讀書仕宦之後,因為自小體弱多病,買了替身什麼的,都不中用,只有自己親自入了空門,身子才好些,直到十八歲,她一直在帶髮修行,父母雙亡,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頭伏侍(原文如此),通文墨,經文也通,模樣好,隨師父進京,師父遺言不宜回鄉。——想想林黛玉,是不是非常非常像?

  妙玉和黛玉以及寶玉,他們都是至情至性之人。黛玉和寶玉咱們就不多說了,看看妙玉,進府前,進府後,生活得都很隨性,平時念唸經,賈母等人來了,她也沒有修行人的樣子,也熱情招待,至於劉姥姥,是她不喜歡的人,她甚至就連那價值連城的杯子都要扔掉,她讓寶玉用自己喝過的杯子喝水,她和黛玉交好,黛玉坐在她的蒲團上,她的潔癖似乎就沒有了,她覺得黛玉有些讓她失望,也就說她大俗,她喜歡寶玉,就趁著他的生日,送他張帖子,發乎情止乎禮,不算過線,金玉珠寶一概視為俗器,在某種程度上,她和黛玉其實是一樣的,她們同病相憐,她們同樣孤高自許,她們同樣率真為人……

  兩人無疑是知己,也難怪黛玉被說也不生氣,也難怪寶玉折花李紈要人陪時黛玉勸阻,她也不吃妙玉的醋,也難怪湘雲黛玉聯句後,妙玉要請她們去品茗聯詩……三個玉兒之間,有共鳴,如果要在寶釵與黛玉之間,選一個她喜歡的人,我相信妙玉會選黛玉。(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妙玉請釵黛喝梯己茶懟黛玉,對黛玉印象挺好。對寶釵印象也應不錯,不然不能單請二人。要說她更喜歡誰?後來她在正月十五又與和湘雲對詩的黛玉有過交集,不令黛玉說傷感詩。她對黛玉稍好些,都有才華,又父母雙亡,身世可憐,品行相似,孤癖。同病相連二人也會內心有尊重。但從妙玉批評寶玉說她的給寶玉用的綠玉斗俗器,妙玉不滿以你們家只怕找不出這件俗器來反擊。從與黛玉兩次交鋒,在妙玉內心自覺勝過黛玉,說話口吻有高高在上之感。她對好的還是自己,不允許別人說她,連物件也不行。說話不懂,黛玉不懂茶水也嘲諷之態,對黛玉做詩居高臨下指點,妙玉自視高於人,有自戀之結。


圃香


妙玉應該更喜歡黛玉一些,一是性情相投,都是高冷的那種人。二是寫書人本意與玉相關的人是一條線上的人。三寶玉去鐵襤寺求梅花,李紈命人好好跟著,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李紈點頭道:“是。”黛玉的話自然是有深意的,也無需黛玉作任何解釋,李紈當即會意。說明黛玉是理解妙玉的。四是寶釵與妙玉除了鐵檻寺喝茶一段,與妙玉無太多交集。


瑞雪兆豐年C


黛玉,其實現在生活中很多寶釵這樣的角色,相比黛玉來說更受歡迎。為人處世更為成熟為重。黛玉比較任性,但是黛玉真性情,從不為世俗改變,對愛情也是忠貞,名利看得教輕。只是這樣的個性放在現在也會很辛苦吧。寶釵常有,而黛玉不常有。兩個人都好,但是更欣賞黛玉。


芒果街的小茶屋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薛寶釵這樣的人,但相比林黛玉來說更受歡迎,因為為人處世比較成熟穩重,而黛玉比較任性,但是黛玉真性情,從不為世俗改變,對待愛情也很忠貞,不看重名利,不過這樣的人放在現在肯定也很辛苦吧,兩個人都好,但是更欣賞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