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相聲第二代,風光八十年,影響京津兩地相聲圈,如今僅剩兩人

常氏相聲第二代,風光八十年,影響京津兩地相聲圈,如今僅剩兩人

常寶華、常寶霆、常貴田

相聲三大家中,常家是相聲演員最多的一大家族。常氏相聲第一代為常連安,常連安在相聲史上的功績在於創辦了啟明茶社,當時很多著名的相聲藝人都在這裡演出。後來成為相聲名家的馬季、楊少華等人,都是在這個茶社接受的啟蒙教育。

常家真正成為相聲世家則是從第二代開始的,包括“小蘑菇”常寶堃、“二蘑菇”常寶霖、“三蘑菇”常寶霆、“四蘑菇”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

常家第二代的輝煌開啟於上世紀三十四年代。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不過十幾歲的“小蘑菇”常寶堃已經名滿津門,是有名的天津“五檔相聲”之一,後來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對他欽佩不已。而在常家第二代中,最傑出的也是“小蘑菇”。

1951年,年僅29歲的“小蘑菇”犧牲在了前線。此後,常家第二代的輝煌便由常寶霖、常寶霆、常寶華等人傳承至今。

與侯家、馬家分別居於北京、天津不同,常家相聲第二代分佈於北京、天津、甚至是甘肅等地,對北京和天津兩地相聲圈都有著深刻影響。

常氏相聲第二代,風光八十年,影響京津兩地相聲圈,如今僅剩兩人

左起高元鈞,常貴田,侯寶林,常寶華,常寶霖,常寶霆

常寶霆是常寶堃之後公認的常氏相聲掌門人,1951年,侯寶林等人成立“相聲改革小組”,侯寶林擔任組長,副組長是二十出頭的常寶霆。當時,改進小組按照計分分配薪酬,在名家雲集的小組中,常寶霆的計分僅低於侯寶林。

常寶霆的傳統相聲功底紮實,他的傳統段子《拉洋片》《賣布頭》《大審案》《雜學唱》等堪稱經典;同時,他又講究創新,新段子《道德法庭》《聽廣播》《一枝新花》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1951年,常寶霆從北京調至天津,自此成為天津相聲界的重要演員。當時,他和搭檔白全福與馬三立和趙佩茹、蘇文茂和朱相臣並列為天津市曲藝團的三對臺柱子。

常寶霆本人形象帥氣大方,舞臺風格瀟灑火爆。常寶霆徒弟王佩元說:“大家都知道我師父的帥!老人家一年四季無論在劇場演出,還是農村地頭慰問,從來一絲不苟,大褂不能起褶,頭髮不能凌亂,這都是我們後輩的學習榜樣呀”。

常氏相聲第二代,風光八十年,影響京津兩地相聲圈,如今僅剩兩人

常寶霆和常貴德

1972年,常寶霆創作表演了《挖寶》,和同年馬季、唐傑忠的《友誼頌》成為特殊時期的經典相聲,使相聲沒有斷檔。

常寶霆在相聲圈被稱為“常三爺”。他本人性格大方、正直,尤其善待晚輩,天津相聲圈很多人都接受過他的指點,李伯祥對常三爺就敬佩不已。而2010年,郭德綱因違建事件引發輿論風波,被天津相聲界眾多人士指責時,常三爺站出來說了公道話:“我也會聽郭德綱的相聲,但是僅此而已,並不涉及過多他個人的事情,只是關注他的相聲而已。

我希望天津相聲界可以多出一些像郭德綱一樣的相聲演員,把相聲這門傳統曲藝發揚光大,打人不對,但他是個好演員。”

遺憾的是,儘管常寶霆藝術造詣高,在行業聲望高,名氣卻不是常家第二代中最高的,四弟常寶華反而名氣較高。

常氏相聲第二代,風光八十年,影響京津兩地相聲圈,如今僅剩兩人

師勝傑、常寶華、李菁

常寶華出身部隊文工團,常年居於北京,在北京相聲界影響較大,他收徒眾多,如侯耀華、牛群等人。

常寶華在相聲界地位的確立緣於創作並表演的兩段相聲:1959年的《昨天》,是歌頌型相聲趨於成熟的代表作;1976年的《帽子工廠》,真正確立了常寶華和侄子常貴田在相聲界的地位。但與常三爺相比,常寶華說傳統相聲的次數和機會不是很多。

1985年,常寶華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之一,與常寶華搭檔的侄子、常寶堃之子常貴田也在部隊享有很高待遇。

2015年,“三蘑菇”常寶霆去世;今年,“四蘑菇”常寶華去世;而“二蘑菇”常寶霖則常年在甘肅,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2010年去世。

如今,風光八十餘年後,常家第二代中,說相聲的僅有常寶慶、常寶豐兩位老先生健在了。常寶豐也被尊稱為“九爺”,有才氣、有銳氣,無奈沒有固定搭檔,精彩作品不多,作品《並非諷刺裁判》成為讓他立足於相聲界的一段經典。

常氏相聲第二代,風光八十年,影響京津兩地相聲圈,如今僅剩兩人

常寶豐、常貴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