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商戰劇為何都拍的那樣腦殘?

雖然《創業時代》12號便收關完結,但大幕雖已落下,觀眾們卻還久久不忍離去。大家對劇中很多內容還在進行著熱議,比如天使寶貝最愛用的瞪眼表情,究竟是在高興,還是在生氣。

這些年的商戰劇為何都拍的那樣腦殘?

作為一部由著名商戰小說作者原著改編的職場劇,《創業時代》本應一出生就風華正茂,但很多時候理想的豐滿與現實的骨感卻總是不能成正比。

我小時候看港劇,發現一個所謂的商戰規律。既正邪雙方所競爭的焦點,尤其最後大結局前一集雙方反覆角力、鬥爭白熱化到極致,但許多都是為張光盤,為個優盤,甚至更早期的為張三寸盤(多麼古老的稱謂)。當然,這都是因為其中所存的關鍵證據,能證明一直隱藏很深的反派是個大壞銀。

除了爭物,就是奪股。

尤其是各種涉及大家族題材的商戰劇,正派反派好人壞人們為了搶到公司的控制權,為那幾個關健百分點打的真是你死我活的,雖然到最後總會有個神秘股東出面或不出面的將自己那幾個百分點的股份慨然相贈,力挽狂瀾。

但在此其間,總不免有些傷殘,具體表現就是那些配角總會有如約好去搶限量版帶雞腿盒飯一般,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先恐後的以各種正常或不正常方式死去的情節。

待到後來長大些,也看過兩期《經濟觀察報》後,才發現原來商戰遠遠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什麼爭股份,什麼搶優盤,很多局做的當事人被出局好幾年後無數次在內心中覆盤,反覆思考、推敲,才算搞懂。

而在那篇費了記者無數時間、精力,改過數遍才完成特稿中,雖然作者已經努力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講解這件事了,但是讀者我還是有些雲裡霧裡,弄懂與沒弄懂的內容在數量上不相伯仲,只能慨嘆這些搞事情的人腦子不是一般的厲害。具體事例可參考愛穿醫生服的徐翔。

這些年的商戰劇為何都拍的那樣腦殘?

回頭想想那些動輒為一枚優盤而戰的所謂商戰劇,其內容在現實的映襯下顯得無比的腦殘。但遠看《還珠格格》,近觀《延禧攻略》這等能在情節上挑出無數BUG的爽劇熱播,一下讓人明白了,為何那些情節幼稚商業劇如此的有市場了。

因為那些真實商戰雖然生動,但多半都很複雜,其中還涉及大量金融、財務、法律知識,電視機(或手機)前的廣大人民群眾--看不懂哇。

對於上了一天班,晚上看劇只想大腦放空,換換心情的觀劇群眾而言。如果你要把電視劇搞的像群口版的《每日經濟觀察》《世界財經要聞》一般,預計一大部分觀劇人群都要直接在沙發上睡過去了。

即便偶爾有幾個清醒的,怕也是要碎碎念幾句,我電視都開了你就給我看這個,我乾脆去看財經頻道好不好?

這個問題如果繼續深入談下去,那麼比如奧普拉的讀書節目被一個狗血的娛樂節目打敗。比如《泰晤士報》遠不如《太陽報》讀者廣泛等問題都可以引以為例,深入下去。

很多劇評人以前便沒少抱怨,為什麼我們的商戰劇都拍的這樣爛,都是打著商業的名頭談戀愛,分明是披著財經外皮的偶像劇云云。

這些批評,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另一方面,看看觀眾們用手投票的結果,我們便可以想見,起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所能看到的商戰,恐怕還是各種變形版的搶優盤或爭股份。

無他,有需求便有市場,而觀眾們愛看吶。

至於許多明明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觀眾們為什麼還會一邊挑錯一邊吐槽一邊追劇?或許,是因為這種劇輕鬆、浪漫、陽光,而且不用費腦子,結局也都積極向上,每張妝容精緻的臉上都顯得充滿了希望。而現實生活實在太痛苦、太灰色,太看不到光明瞭吧。

這些年的商戰劇為何都拍的那樣腦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