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處決犯人為什麼要選在菜市口?

談文論史


震懾民眾,殺一儆百,無過於公開行刑。菜市口身處鬧市,清廷當然要在這裡處決犯人,號稱刑人於市,與眾棄之。

明清時代無數仁人志士血濺菜市口,碧血沁入土,菜市口逐步成為刑場的代名詞。當然也有很多罪大惡極的江洋大盜或殺人越貨的罪犯。可以說既有冤魂枉死的忠良,也有確實該死、天理不容之輩。

清代北京城有九門,菜市口位於宣武門外,人員集中,商業貿易發達,內外城交界之處,店鋪繁多,北京的老百姓很多都來此買菜。每年冬至前後,那些被刑部及順天府等衙門判處死刑、被皇帝親自勾決的犯人,在天還沒有亮前後,牢獄裡吃過斷頭飯,監牢的衙門也開始準備被殺事宜。

一切停當之後,犯人們被戴枷上鐐或者五花大綁,押送到囚車上,過斷頭(魂)橋一帶再經迷市,繞一圈後走宣外大街出宣武門到菜市口,沿途就有觀看的民眾。為了防止出現或突發意外情況,那些監斬官帶著大牢的衙役們,騎著高頭大馬,左右戎裝持刀,殺氣騰騰。特別是押解的官兵刀出鞘箭上弦,專人鳴鑼開道,在氣勢上煞是森嚴。

到了菜市口行刑的地方,劊子手提前準備,俗稱出紅差,身著一身粗麻赤紅行頭,頭裹紅頭巾,懷裡抱的鬼頭刀,隨時待命。
坐在西鶴年堂店門口巋然不動的監斬官,等到時辰一到,旁邊的報時官扯破嗓門,開始大聲喊:時辰到了!監斬官這個時候手握硃筆,連連勾畫,派人驗明正身,宣佈朝廷旨意。

犯人此時被由東往西排好,技術嫻熟的劊子手也站成一排,聽候指令下達,就提刀斬首抬腳蹬屍,犯人的頭很快就被砍下來。然後,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震懾那些看熱鬧的老百姓。

大概在中午過後不久,處死犯人的屍體被親屬或官府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清代光緒初年,有一個菜市口行刑人數最多的盜皇陵案件,皇家震怒,牽連甚廣,一次性斬殺了七十多人。

再諸如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肅順等人,也都是在菜市口刑場最終斷送了性命。民國之後,菜市口一帶倒有不少臨時剃頭攤子,頗為諷刺地折射了時代的變遷。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俗話說,明朝午門打屁股,清朝菜市口砍頭,在清朝北京城砍頭的犯人一般都會拉到菜市口執行,而在菜市口斬首的歷史比較悠久,南宋的抗元名臣文天祥、明末時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都是在菜市口砍頭的。

圖為清末菜市口街景。

菜市口在元朝時是專門賣柴的地方,叫柴市,到了明朝演變成賣菜的,南來北往的大集市,叫菜市街,不過明朝法場在西四牌樓,到了清朝時北京城有“東富西貴,南賤北貧”的說法,南邊是漢族聚集區,是滿清口中的“下九流”,地位最低下,所以清廷入關後,都是在城南尋法場,可以殺一儆百,震懾漢人的目的。

圖為菜市口問斬,注意看左下角,已經砍了一個,草蓆裹屍。

紫禁城的建造是根據《周禮》建造的,而北京城的佈局也非常有講究,後來滿清接受漢文化後,開始應用這一套玄學,根據《奇門遁甲》的八卦方位,有生門死門之分,死門居西南坤宮,而北京城是按中軸線分的,死門剛好對應宣武門,所以這裡是法場首選。

此圖可能會引起不適,斬首後頭顱示眾的義和團成員。

另外宣武門外屬於城南,漢族“下九流”聚集區,而最熱鬧,人流動最大的就是菜市街了,於是清政府將砍頭的法場就定在了菜市街的十字路口,乾隆以後稱為菜市口,每年秋天,死刑犯坐著囚車出宣武門,到達菜市口,此時圍觀的已人聲鼎沸,手起刀落,屍體拉走,地上血跡覆上黃土完畢。清朝在菜市口問斬的著名人物有同治顧命八大臣之一的肅順、維新黨人戊戌六君子。


圖文繪歷史


清朝時候沒有自媒體,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所有一切宣傳工具都統統沒有。而處斬犯人要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起到殺掉一批,教育一片的作用。

菜市口是人們聚集的地方,小商小販,城鄉百姓都要到菜市口採購蔬菜。在這處斬犯人,能夠達到把消息傳到四面八方的效果。

原來清朝處斬犯人在午門,電視劇中常常說:“推出午門斬首”。據說午門是陽氣最重,陰氣最弱的一個地方。殺了犯人後,怕這些無頭鬼陰氣太重,會禍害人,所以讓陽氣壓制它。午時三刻處斬也是這個道理。

朝廷最早是在午門處斬犯人,由於血腥味太濃,逐漸把刑場往城外遷移,菜市口正好在城外寬闊的地方,人群聚集,各種條件都比較適合處斬犯人,所以清朝選中了這個地方。




秉燭讀春秋


在現代電視劇,朝廷殺人時總是說推出"午門斬首,"其實不是誤解,這是訛傳。明清兩代並沒有在午門斬首的慣例。午門建於明代,最初這個地方是明代執行"梃杖"的地方,也就是俗稱"打屁股"。當然也不排除犯人被打死的情況,這也是訛傳的由來。那麼,清朝處決犯人為什麼後來選擇在菜市口執行處決呢?

一、歷史原因

從漢朝說起。漢朝時,藩王割據。晁錯向漢景帝進言削藩,以此加強皇權。這下犯了眾怒,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興兵反叛。景帝不敢背鍋,於是殺晁錯以平眾怒。晁錯被“朝服斬於市”的。所以,古代中國執行死刑後,有將死囚屍首暴露於街頭的習俗 ,所以古語有云“刑人於市,與眾棄市”,就簡稱為“棄市”,是指被執行死刑的另一種說法。廣東話裡還有句罵人的話叫“撲街”,就該明白啥意思了。清代執行死刑後,就在地上撒上爐灰掩蓋血跡,繼續賣菜,所以叫“菜市口”。清朝時,北京的窮人死後一般都埋在陶然亭,那裡離菜市口很近,行刑後掩埋也比較方便。

二、震攝效果

北京城的菜市口,歷來是清朝京城裡面最為熱鬧的地方之一。這裡是北京城裡面最大的蔬菜市場,大街小巷,四通八達,沿街菜攤眾多,買菜的,賣菜的更是不計其數。由於菜市口十分的熱鬧,所以一天下來,人流量很大,來來往往,車水馬龍。這樣的地方,當然就可以起到震攝民眾中的潛在犯罪的動機。這種震攝民眾的方法分為二種,一種是用遊街和公開處決來羞辱罪犯的人格,一種是利用血惺的斬殺或凌遲來震攝潛在的犯罪動機。當然,這要有個前提,民眾要愛看這類血惺的熱鬧,而恰恰國人都很喜歡看熱鬧。見了什麼熱鬧,使勁往前擠,擠了還看不見的,就盡力踮起腳,伸長個脖子,憋著氣搖搖晃晃地,使勁往人頭簇動的間隙中,有一眼沒一眼地去看。

三、信仰鬼神

在古代,由於科學欠發達,人們都比較迷信,他們都覺得給死刑犯行刑是一件十分晦氣的事情。這個時候,由於死刑犯馬上就要死了,所以陰氣特別的重,如果處理不好,後患無窮。因此,一般情況下處決犯人都要選在午時三刻,太陽最大的時候。這還不夠,菜市口由於人流量巨大,所以也是陽氣最為鼎盛的地方,選在此處行刑可以壓制陰氣。


羊山小杜


菜市口在城西,西五行是金。金的特點是殺戮,比如白虎有肅殺之氣。


在菜市口殺人,主要是為了順應天地之氣,避免影響了氣場。


當然,還有一點,菜市口人氣旺,容易壓制陰魂,使他們無法變成厲鬼害人。比如,過去皇帝殺人,一般是推出午門斬首。午門在南邊,陽氣重,可以壓制陰魂。不只如此,還有在午時斬首。午時陽氣最重,使得冤魂無法變成厲鬼,皇帝也怕死啊。


戌太八火


因為清朝時期生產力低下,民生困苦,老百姓啼飢號寒,在菜市口殺了,肉就可以直接進入菜市場賣了。😂


閻錫山65931557


一、菜市場人多聚集,處死犯人可以起到震攝作用。

二、人多之地,交通便利,便於處理屍體。

三、古人迷信,殺人為陰,人多陽氣重,可以壓制陰氣。


iterry9451


三個原因,一、菜市場人多聚集,處死犯人可以起到震攝作用。

二、人多之地,交通便利,便於處理屍體。

三、古人迷信,殺人為陰,人多陽氣重,可以壓制陰氣。


煙雨樓臺說經典


菜市場人多,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血楓閣主


一、菜市口人多可以示眾。二,菜市口是已經行成的固定的刑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