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之死


自媒體之死

“說實話,我忍這些信息很久了。”這是一個朋友的不滿。

國家亮劍自媒體亂象,依法嚴管終成常態。

自媒體之死

0 1

朋友A,華北地區一公職人員。閒來無事,有兩大愛好。一是愛好文墨,寫幾個大字修身養性;二是閱讀品茶,每天報紙上、手機裡、國際的國內的,捧著他的茶杯,就像碼字一樣掃描過濾一遍。

前幾天,朋友A發來一條鏈接,標題上赫然寫著某主持人的骨灰要回祖籍安葬等字樣。不等閱讀完畢,朋友A打來電話質問,此消息是否如實?操作起來是否可行?法律法規是否允許?等等一些問題。一連串的問號,還不待這邊核實,朋友說算了,估計是個假消息,認真琢磨了下,這樣的信息於理不通於常識不符。

放下電話,仔細讀去,裡面說的有板有眼,就像真的一樣。就連我也將信將疑。後來的結果自然應驗了朋友的判斷,是個假消息。驗證之餘,也不免奇怪,這樣的消息竟流傳深廣,從西北傳至華北。仔細看來,其實是抓住了觀眾喜歡熱點和吸睛的兩大“軟肋”。

自媒體之死


0 2

娛樂的事情,看看也罷,就像一陣風,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但事關自己錢包的事,一個假消息,可能會讓你“疼”上一陣。今年,朋友B就為這樣的事情著急了一次。

陽春三月的一個午後,朋友B打來電話,開口就問忙不忙,能不能諮詢點事。我問啥事?朋友說,聽說某市成為直轄市了?我說,沒有聽說這回事。朋友說,我是剛從網上看到的消息,然後又說了一些,準備賣掉還留在這個城市的房子呀,要成為直轄市的話,那就先不賣了,趁著政策給予的附加值,說不定還能漲點。

說完,朋友B還不忘發了一個信息源的截圖,進行佐證。

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成為直轄市也是個假消息。而朋友B的房子,不但沒享受到政策附加值,在損失了幾萬違約金後,反而喪失了最佳的出手機會。

朋友B無奈,說,其實當初主意已經定了,只是著急之下,被這個假消息誤導了。可網上消息林林總總,感覺有和真的一樣,很難有一雙“慧眼”啊。

0 3

從1994年中國與Internet正式接通,世界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興盛。

而隨著網絡技術不斷迭代,一系列的網絡創新、網絡事物,在這個有著8億多網民的國家不斷出現。特別是一些被譽為新媒體、新興媒體事物,藉助網絡手段大行其道,似乎一夜間迎來發展的“春天”。


自媒體之死


信息傳播手法發展,本無可厚非,但令人不解的是,原本傳播這類非常嚴謹的事,在網絡技術的外殼下,竟變成的如此的隨意和隨便。

一時間,“你現在對房子愛理不理,將來定讓你高攀不起”、“房價即將步入幾萬元大關”、“發現一個600年的古墓,墓主人是孫悟空”等遍佈網絡,“誘惑”著你我。

甚至一些傳播者借歷史人物和英雄形象就行惡意炒作,比如今年“暴走漫畫”就在某平臺發佈了一段含有戲謔侮辱董存瑞烈士和葉挺烈士內容的短視頻。該平臺隨即發佈《關於封禁“暴走漫畫”的公告》,進行處理。次日,微博、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網站紛紛聲明,關閉“暴走漫畫”賬號或下架相關視頻。

真真假假消息之多之亂,煽動或強或劣,到了不忍卒讀,無法辨別的地步。這種情況下,不免有人發聲,網絡空間管理和治理,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到了必須先行一步、更進一層的地步。

0 4

打開電腦,翻看手機,誰都不願看見一個個充斥著虛假、炒作信息。近年來,國家也相繼出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性文件,引導和規範網絡傳播和自媒體管理。


自媒體之死


近期,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自媒體賬號存在的一系列亂象問題,開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並從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規全網處置“唐納德說”“傅首爾”“紫竹張先生”“有束光”“萬能福利吧”“野史秘聞”“深夜視頻”等9800多個自媒體賬號。

近日,國家網信辦又依法約談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對其主體責任缺失,疏於管理,放任野蠻生長,造成種種亂象,提出嚴重警告。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自查自糾,積極整改,嚴格管理。


自媒體之死


但一些網絡傳播者、自媒體從業者為了奪人眼球,追求10萬+,用各種手段編造內容,製造標題,“有尿性”、“嚇尿了”“給跪了”、“驚人內幕”、“剛剛發生的”等字眼更是充斥網絡,煽動大家閱讀。

林林總總之下,對於信息的獲取,不免會有朋友A的反問、朋友B的延宕。好不過好在現實中還有人,不像朋友B那樣輕信,但也擔心有些人者,沒有朋友A的冷靜。所以,對網絡假消息,這次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