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真假普洱茶?

莉香古茶坊


所謂的真假,這裡有兩個意思,第一是真正的假貨,用其他茶冒充普洱茶,這一類現在基本沒有,因為普洱茶有它的特殊性,用其他茶不好替代,如果只是冒充低端普洱茶,沒有什麼利潤,而且賣不了,如果冒充高端的,又不可能,高端普洱是需要特定的圈子才賣得了。

第二個意思是行業內的“假貨”,用普通的普洱茶冒充名山名茶,用口感相似的普洱茶冒充名山普洱茶,普洱茶最貴的就是老班章,一年產量不會超過65噸,而在市場上一年要賣650噸都不止,老班章在景洪市,沿街一家店鋪銷售一餅357克的“老班章”,售價300元。到了位於昆明的一家茶行,其在淘寶上銷售印有老班章村原村長三爬簽名的一餅357克的“老班章”售價則更低,為12元。而2015年“老班章”春茶最低混採價格為5000元/公斤,古樹、大樹茶則為8000元。這樣的價格空間,多少人去做假,主要是市場上基本沒有人喝的出來是不是老班章,很多做茶的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班章普洱茶。

還有一種是假冒老茶,市場上最貴的就是老茶,什麼88青,什麼瑞貢天朝,下關沱茶等等,見都沒見過,但就有人敢說他有,而且賣得不低,所以,普洱茶是需要認真學習和時間積累的行業,要慎重投資。











評鑑普洱


首先要弄清楚真假的定義。

比如包裝寫的是古樹,而茶葉實際是臺地;

比如包裝寫的是“老班章”“冰島”,而茶葉實際是無名的劣質茶;

比如包裝寫的生產日期是2000年,而茶葉實際是2~3年的溼倉茶。

這類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其他人的商品,就是的假茶。

茶葉有優劣,品飲價值有高低,做茶的付出有多寡,稀有度有不同,應該物有所值,才是長久的做茶之道。

如何分辨根據品種不同,很複雜。簡單說從茶葉的色,香,味,型,葉底。這5個方面判斷。

1、幹茶色澤自然勻整,有光澤,無雜質,茶湯潔淨,明亮通透,為上。

2、幹茶香氣不外放,開湯後香氣豐富,多次沖泡還能持久,香氣溶於水中,杯底留香持久,為上。

3、滋味豐富,苦澀化的快,回甘生津持久,後感豐富,為上。

4、外形一致性好,餅型周正,邊沿和中間起伏不大,為上。

5、葉底一致性好,柔韌而有彈性,為上。

這幾點不絕對,根據不同茶葉品種會有差異,僅供參考





布都茶社


雲茶專家委發言人西海漁民為大家說普洱茶。悟空問答老師的這個問題有點大而且廣,完全回答需要相當大的篇幅,簡單講一下。希望喜歡普洱茶但有困惑的朋友們耐心聽聽並歡迎交流。根據普洱茶國家標準GB/T-22111-2008的規定,雲南普洱茶的3個定義是:1、必須在雲南境內的特定地區(11個州、市-75個縣、區或縣級市-63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內種植、加工(不能在這個範圍外種植加工)2、大葉種。3、曬青茶。關鍵在於2、3項。雲南的茶樹品種有近140個,能做普洱茶的大葉種品種也就20多個。曬青茶特指加工的乾燥工藝,我國有800多個茶葉品種,其乾燥方法絕大多數釆用烘乾,只有普洱茶釆用日光乾燥的工藝。很多喜歡普洱茶的朋友對普洱茶的認識大都停留在壓成餅形、磚形、碗𦥑形的外觀上,不知道外形和內質的巨大差別。打個比方,把全國各地的綠茶混在一起壓成餅,有幾個人能分清是不是普洱茶?何況雲南茶區主要還是以綠茶為主,但價格相差那是幾倍甚至幾十倍!換言之,怎麼區分大葉種和其他葉種?如何辨別烘青、炒青、曬青茶?說一句絕對不是譁眾取寵的話,你可能以100或200元的價格在市場上買到一片357克的普洱茶,甚至商家還告訴你這是100年古樹做的,但漁民可以告訴朋友們,你買的不是假茶,是綠茶做的仿普洱茶!而盛產綠茶的雲南每年有超過30萬噸的綠茶,每公斤市場價格只是在100多元,你買的卻是600元買的餅形茶。更何況還有2000元一片、20000元一片!怪不得人們都在說普洱茶市場的水太深,但放眼國內的其他市場,有那個市場水是淺的?書畫古董、文化演藝、股票證劵、房地產互聯網等等等等。說實在的,能在當今這個社會上說上兩句話的那個是省油的燈?好了,前面講了普洱茶的簡介,接下來漁民為大家講講購買普洱茶的常識吧。正常情況下買生茶得買3年以上的,因為用其他雜茶做的仿普洱茶已開始劣變,外形色澤從墨綠逐漸變成綠褐或黃褐,無茶的香氣卻有一股秋冬落葉的木質味。內質香氣無掛杯或輕微掛杯,而3年以上的普洱茶清香馥郁脂結構高級香氣掛杯現象明顯。滋味,普洱茶是濃厚回甘,其表現是:洗茶兩道後,三四五六道有濃烈的感官刺激,雖苦澀但不滯舌,七八兩道開始回甘,之後在十五六道之時回甘現象最為明顯,只有甜醇味而無任何苦澀味,這就是行家喝普洱茶的感受,而仿普洱茶是沒有這個感官過程的。洗茶兩道後,因小分子化合物(特指咖啡鹼)已經被逐漸氧化分解,三四道不僅沒有苦澀味相反還有甜醇味(果膠能溶水部分產生的反應),但五六道以後卻是苦澀味加重甚至是苦不堪言嘔吐、拉肚子的節奏。這是大分子的酚類化合物開始參與的表現了。這個現象叫化合物錯位,嚴重的會造成嘔吐腹瀉。其次從價格判定,一般存放3-5年的生茶標價大都在800元上下,講點價估計在500-600元成交。如你砍到200元甚至更低千萬不要高興,因為你買到的是和普洱茶沒關係的茶了。漁民為大家講講為什麼。2015年版納茶區最便宜的20-30年樹齡的地方無性糸大葉種茶青每公斤為80-100元(有性系的要貴一倍),換算毛茶的單位成本為每公斤400元,以500元收購精製成357克生茶的成本為180元1片,加30%毛利出廠價在230-250元之間,第一年在市場上的零售成交價大概在400-500元左右,存放3年以上品質更好豈能不加點價?同理,3年前版納茶區綠茶毛茶的價格每公斤50元,圧餅成本、出廠價在30元左右,當年的零售成交均價為每片50-100元,3年以後更低,為什麼?綠茶存放3年以後的氧化脂化變質速度是幾何式的,沒有一個傻到把5年前存的10斤調和油現在才拿出來吃的。佔用大家的時間了,漁民用手在手機上劃的快抽筋了。


西海漁民58936975818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普洱茶的真假判別需要不斷的學習增長知識來判別,至於好壞,可以通過嘗試大廠如大益,下關等大廠品牌暢銷款來確定基本都認知口感,適口為珍的含義,我理解為,確定了基本口感是什麼後,再喝到某款茶,立馬感覺好喝,比基本口感好,並且自己很喜歡它的表徵特點。那麼對於你來說,它就是好的,而對於我們來說,由於普洱茶種類很多,所以一直再尋找更好的,這也是品飲普洱茶的樂趣之一了。

其實普洱茶來說無真假,只要不是打著別人的旗號,普洱茶就是普洱茶無真假

好壞更是沒法說的一件事,我既相信好茶,不管你懂不懂,它就是好茶

但更相信,入了心,中了自己的意的,才是好茶,讓牌子、樹齡、年份一邊去吧?辨好壞還得喝了才知道,生普的話,湯色是什麼顏色,是否通透,香氣高不高,入口是否柔滑,茶湯裡有沒有香味,有的話是否濃郁,苦澀味程度如何,化得快不快,回甘快不快,杯底是否留香,然後看耐不耐泡,香氣和口感的下降曲線是否平滑,泡完之後把葉底倒出來,茶葉是否完整,是否肥厚,是否大片,這些都能作為參考,注意只是作為參考,生普不同山頭的茶,這些細節都會有不同,還是得多喝,心裡才有數。


一丿茶味


普洱茶的真假,主要是老茶與古樹茶的真假,價值越大的老茶與古樹茶才會做假……!如文物鑑定,對不專業或認知不足的群體收藏,有實物作參照對比,這樣就能快速識別真假,高價值的收藏品都有行家把關,一般的玩家是不會去碰的。

普洱茶屬食品行業,滋味的體驗相對比看實物要容易許多,舉例:不熟悉的水果,沒有實物的參照物,要辯別真假,難難難!很多年前東南亞的水果之王“榴蓮”不好聞,好營養好吃,對不熟悉的群體聞香就反感,那有胃口去品嚐,後大量進口,慢慢的口碑傳播,讓更多的群體都能接受,能自己辨別真假!如我們熟悉的電飯煲米飯與柴火米飯的區別,正常人都能區分,為什麼?接觸多吃得多(本能)都能區分。

要快速區分真假普洱茶,去茶市場找到大品牌對應的茶樣,再來對比真假就很容易區分了。

對不是很熟悉普洱茶的茶友,辨別真假普洱茶最難的“痛”點是怎樣找古樹普洱茶與老茶普洱茶的“參照物”,沒有實物“參照物”是很難區分古樹普洱茶與普洱老茶,對發燒級的茶友及藏家,本人或身邊都有專業茶人把關,這不是問題。

對不熟悉不專業茶友可以通過市場找到“參照物”,還可以關注公眾號《盲評思維》〈盲品課堂〉課堂裡面有古樹,老樹及老茶的“參照物”,不怕不識茶,就怕茶比茶!

怎樣區別普洱茶?怎樣區分古樹茶與老樹茶?怎樣區別老茶?“盲品課堂”都有詳解,有問必答。

希望以上分享讓茶友受益!


盲評思維


先辨別幹倉還是溼倉 再辨別是雲南倉還是廣東倉 北方倉。再最主要是喝 比如 你說熟茶有10年 挑選一些大品牌10年的茶 比如熟茶 10年的口感 同產地 價格差不多 來對比 生茶 再分解條索 耐泡 香型 基本上 整理一下 能大概有個譜 具體的專業知識 最好的也是對比 新的對比新 舊的對比舊 老的明星茶 翻書對比細節 當時最適合自己的價格還有口感是最重要的


載德收藏


別買老茶就行,因為中國唯一老茶收藏家國營只有大連劉金水


劉金水茶王


普洱沒有真假,有的是質量優劣……


綠葉—淡寫輕傷


做中國人為啥這麼辛苦,菸酒茶都要學會辯真假,這還那有興趣消費


大慈大肥389


沒有真假之分只有優劣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