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拒絕美國製裁伊朗的要求,聲稱伊拉克不必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如何看待這個情況?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今年八月伊拉克的阿巴迪政府剛宣佈支持美國對伊朗的第一輪經濟制裁措施,可三個月過後,新一任的馬赫迪政府卻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說明了伊朗苦心構建的“什葉派之弧”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伊拉克新政府能堅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15年後,伊拉克政府開始追求自己的獨立性,宗教背景下的兩伊關係迅速升溫。今年10月,伊拉克的馬赫迪總理和14名新部長召開的第一次內閣會議在巴格達最安全的“綠區”外的前議會大樓舉行,這是15年來伊拉克政府首次在美國軍隊控制的“綠區”外舉行內閣會議,馬赫迪在記者會上則公開表示:我們希望確保伊拉克的事務不受任何外部干涉,無論是鄰國還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而11月初美國的第二輪經濟制裁生效前,伊朗總魯哈尼表示,他和伊拉克總統薩利赫已經同意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力爭將雙邊貿易額由目前的120億美元提高到200億美元。11月17日,首次訪問伊朗的伊拉克總統薩利赫在和魯哈尼的聯合記者會上明確表示要改善與伊朗的關係,再次確認了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提議,而且拿出了具體措施, 包括貨幣互換、修建連接兩國的鐵路、以食品換取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等等。11月22日,伊拉克外交部長哈基姆與伊朗外長扎裡夫共同參與了在意大利舉行的“地中海對話”,更是進一步表示:我們不準備停止與他們的貿易,

我們兩國擁有共同價值觀和文化,因此我們不擔心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伊拉克之所以與伊朗改善關係,一方面是伊拉克的各個政治派別都在追求伊拉克的獨立性,畢竟是個地區大國,不想依附於美國;另一方面則是宗教紐帶,伊拉克的總統、總理和議長都是什葉派,在伊拉克還有十萬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這些都對伊拉克政局產生影響。


獨立的什葉派政治人士馬赫迪出任伊拉克總理是一個各方政治勢力平衡的結果,他相對親伊朗的政策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馬赫迪曾經長期在伊朗生活,又屬於什葉派,曾是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的2號人物(為了競選才退出),所以相對親伊朗,但是在複雜的國內政治鬥爭和國際政治博弈中,個人情感是沒有多少作用的。由於不同政治派別的政治立場、政治利益和政策主張差別較大,“行走者聯盟”、“法塔赫聯盟”、“勝利聯盟”、“法治國家聯盟”這四大派系在伊拉克大選後經過近半年的漫長博弈才推選了一個獨立的什葉派人士擔任總理,他是一個各派政治勢力妥協的產物。前總理阿巴迪領導的“勝利聯盟”親美國,而議會第一大黨團的“行走者聯盟”則既反美國也反伊朗,組閣進程很不順利,在國防部長和內政部長等重要部長人選的任命上鬥爭激烈。今年以來,伊拉克國內已經爆發過兩次大規模地反伊朗活動,最近的一次是在9月7日,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伊朗領事館遭到了抗議者襲擊,當地的政府大樓遭到了洗劫和焚燒,抗議伊朗政治勢力對伊拉克的滲透。

按照前總理阿巴迪的說法是: 雖然美國製裁伊朗的戰略是錯誤的,但伊拉克仍然會執行,因為我們的經濟狀況也很困難,我們同情伊朗。但是我不會摧毀人民的生活,只為讓部分人開心。所以在美國對伊拉克45天的“豁免期”過去後,伊拉克新政府在內外的政治壓力下還能夠堅持多久親伊朗的政策仍是個未知數,畢竟伊朗能給的麵包很少。


不管怎麼說,伊拉克新政府的這一系列舉動確實給美國的新中東戰略帶來了衝擊,如果繼續下去那麼特朗普對伊朗的戰略部署就會被打開一個大豁口,這是美國人不能容忍的

。所以美國和伊拉克,伊拉克和伊朗,伊拉克內部的各派政治勢力還會繼續鬥爭下去。







雲霄飛翼


伊拉克拒絕美國的提議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伊拉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可以拒絕美國強加的外交政策,畢竟巴格達政府是伊拉克人民的政府,而不是美國。

美國可以用軍隊,用金錢博取伊拉克北部政府的支持,但美國不能阻礙伊拉克與伊朗發展深厚的外交友誼。


(兩伊關係)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22日報道,伊拉克外交部長穆罕默德.阿里.哈基姆表示,儘管美國對伊朗進行了第二輪制裁,但伊拉克將繼續保持與伊朗之間的貿易。

哈基姆聲稱,伊朗和伊拉克有“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馬赫迪也宣稱伊拉克沒有必要緊隨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而在此之前的十月份,伊朗南部曾經發生了反對伊朗的騷亂活動,波及到伊朗駐巴士拉領事館。

而在上一任總理海德爾.阿巴迪執政的最後幾個月裡,伊拉克明顯是在搖擺不定。
(伊朗總統魯哈尼)

伊朗是伊拉克最大的鄰國,處理好與伊朗的關係對於伊拉克的經濟,政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伊朗也是伊拉克在打擊恐怖主義和庫爾德分離主義上的好夥伴。

在過去七個月內,伊朗對伊拉克出口同比增長30%,達到了60億美元。

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馬赫迪上任後,首訪的第一站就是伊朗。他會見了伊朗總統魯哈尼。兩國政府宣佈建立自由貿易區,並在交易中可以不使用美元。


(9月發生在巴士拉的騷亂,集會者攻擊伊朗領事館)

美國一直希望將伊拉克拉入自己的陣營,但伊拉克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它不可能每一步都聽華盛頓的擺佈。兩伊從敵對到緩和,再到友好合作,是因為伊拉克和伊朗有著共同利益,即便美國也不能忽視這種共同利益的作用。


朱興子


可見美國的新中東政策越來越被中東國家所牴觸,中東國家大有抱團取暖之勢來對抗美國的霸權。

美國對中東國家的偏執和一味的制裁使中東國家看不到希望。“中東小霸王”以色列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手下更加得寵,不僅確認了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而且在聯合國阻擋對以色列的責難,使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更加橫行霸道;其次美國欲扶持庫爾德人建國,使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伊拉克都受到亡國的威脅,其中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其面積8萬平方公里,人口550萬人,在2017年6月就獨立進行公投,結果92%的人贊成獨立,伊拉克政府可不希望庫爾德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宣佈獨立並蠶食本國的領土;第三伊拉克現任總理阿德爾·阿卜杜勒·邁赫迪,是什葉派領導人,與伊朗有著兄弟般的感情,在美國首輪制裁過後的兩週內,伊拉克竟然與伊朗達成建立兩國的自貿區協議,共同應對美國的封鎖。
美國的中東政策並非是給中東國家帶來和平和利益,而是打破中東原有格局建立親美的國家政權。所以有些中東國家與美國有直接利益受到了偏袒,而一部分中東國家則受到美國的連年傷害,甚至有亡國的威脅。但是種種跡象已表明,這部分中東國家開始有意識的抱團取暖,拿出勇氣對抗美國。


山合水


這是一個偏向於東方的政府,俄羅斯要保護好總理等關鍵要員…


笑看人生如夢1984


伊拉克是獨立主權國家,有自已獨立自主的決定。支持他們。


扣哈就來了


小心下次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