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形勢對印度有利,莫迪趁機奪回馬爾代夫,尼泊爾卻勇敢說不

彭斯在東盟峰會和APEC上的強硬姿態和極限施壓,證明美方迫切想達成協議。美國農民賣不出去的大豆多數都存在倉庫裡,倉庫不夠,甚至安置在田間地頭。如今,已經有部分大豆開始腐爛。這對白宮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但美方採取的方式卻無法讓人接受。雙方的矛盾依然尖銳,但又不得不談,因此牽涉了太多資源和精力,以至於無暇他顧,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會讓第三方國家坐收漁利。這就像兩位武林高手進入比拼內力階段,心無旁騖,最怕的就是外部干擾。而印度就趁著大國無暇他顧的機會,從南、西、東3個方向出擊,不斷“收復”一些“失地”。

1、“奪回”馬爾代夫。在經歷一系列的波折之後,印度終於又把馬爾代夫攬入懷中。這個印度洋上的島嶼國家在更換總統之後再度承認“印度優先”。親自到場參加就職典禮的莫迪笑得很開心。為了進一步向印度顯示“忠心”,馬爾代夫的“親印派”還揚言要取消“中馬自貿協議”。

國際形勢對印度有利,莫迪趁機奪回馬爾代夫,尼泊爾卻勇敢說不

而據法媒11月21日報道,馬爾代夫新總統決定派外長在年底訪華,很可能重點談及投資項目和債務問題。在這個“親印派”總統上臺前,曾批評前總統亞明導致國家欠下30億美元的外債,讓國家跌入陷阱。不過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馬爾代夫的債務總額為12億美元,其中只有50%來自東亞大國,且利息極低。如果這是馬代新總統的真實想法,那麼就屬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能讓一個小國不惜放棄尊嚴和重大利益去力挺劣跡斑斑的“南亞霸主”,說沒有背後的動作誰會信?只是馬爾代夫的百姓又要受苦了。

2、巴基斯坦的國內形勢日趨緊張和惡化。眾所周知,巴基斯坦內部省份和派系林立,從2014年開始,西部省份就指責伊斯蘭堡在“中巴經濟走廊”的投資與建設的分配方面偏向東部省份。這種東西矛盾導致很多問題暴力化。從2016年10月開始,俾路支省一些分離傾向日益嚴重的武裝派別就把中企當成襲擊目標。迄今為止已經造成100多人死傷。巴基斯坦已經向俾路支省增派約15000名兵力,保衛中資機構和人員的安全。

“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項目(可能也是核心項目)就是位於俾路支省西南部的瓜達爾深水港。這一重要港口在2016年11月開航。而瓜達爾港所連接的“波斯走廊”更是戰略要地,美國、歐洲、印度、中東諸國都盯著這塊肥肉,都想伸手搶奪。而今巴基斯坦決定與休慼與共的大國共同開發,勢必讓諸多勢力眼紅。這樣一來,大批員工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就成為襲擊對象。

國際形勢對印度有利,莫迪趁機奪回馬爾代夫,尼泊爾卻勇敢說不

據媒體報道,印度對俾路支省的滲透已經是公開的秘密。2016年3月,巴基斯坦在俾路支省抓獲了印度間諜賈答夫(Jadhav),他是印度海軍方面派出的人員,供出了一個“印度間諜網”,而且已經在巴基斯坦境內活動了10年。他承認在俾路支省和卡拉奇策劃了多起襲擊,還建立了行動網絡,為期提供資金、技術、武器和人員。巴基斯坦軍情機構由此判斷“中巴經濟走廊”可能已經成為敵國的重點破壞目標。

隨著“帶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南亞和中亞的固有格局正在被打破。海外探客認為,一些國家不敢在明面上採取行動,就暗中動手。這是未來要面對的一大挑戰。

國際形勢對印度有利,莫迪趁機奪回馬爾代夫,尼泊爾卻勇敢說不

3、積極謀求“向東看”,重點經營越南。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印度也深知這一點。眼看印度洋成為大國海軍爭相進出的演訓場,新德里也知道憑自己一國之力無法實現完全掌控,因此大力推進“向東看”,謀求在東南亞培植勢力,以此來牽制強鄰。2016年,印度與越南達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印度也深知越南最關心的就是南部海域,因此在這方面積極支持越南,越南也想通過印度的攪局獲得更多籌碼。

從11月18日到20日,印度總統科溫德訪問越南,在共同聲明裡,印度與越南一致認為軍事合作是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重要支柱。據印媒報道,印度與越南10月份在孟加拉灣舉行了第一次聯合軍演。為了強化防務合作,印度同意向越南提供5億美元的軍購信貸額度,外加1億美元專用貸款,用於建造高速巡邏艇。印軍此前也非常友好地向越軍傳授潛艇戰的“先進經驗”。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還明目張膽地與越南在南部海域勘探石油和天然氣。印方似乎想向大國傳遞這麼一個信息:在印度洋的“擴張”,將受到反制。

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的國際形勢對印度有利。不過,雖然擁有這麼好的契機,印度卻依然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能把眼光放長遠。如果在此時鼎力支持大國而不搞小動作,恐怕獲得的回報會高得多。而即使印度擁有了進攻的空間,卻仍然無法完全控制南亞。尼泊爾方面就向日媒表示會用6年時間修建“中尼鐵路”,等於明確對印度說“不”。從根本上來說,亞洲格局的劃分還是要看實力。要承認印度在“三兩之內無敵手”,但印方也要問問自己“半斤之後我是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