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衰弱已是事實,為何北約仍然如此恐俄?

陳偉衛


北約的目的,不僅是要削弱俄羅斯,更是要解體或滅亡俄羅斯。北約是對抗蘇聯的產物,蘇聯已經解體了,理論上來說北約也應該由此解散。不過,在俄羅斯時代,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擴張加強了。更可怕的是,其擴張的方向主要就是面向俄羅斯,這不是針對俄羅斯而來是什麼?

在北約咄咄逼人的挑釁之下,俄羅斯屈膝投降可以不可以呢?當然不可以。因為就算俄羅斯向北約示好,倒向歐美國家。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遏制依然不會停止,最典型的就好比俄羅斯的葉利欽時代,葉利欽已經明顯倒向了歐美,但是北約對俄羅斯的圍堵一點也沒有放鬆。在俄羅斯屈服於美歐國家的同時,北約東擴而來,俄羅斯周邊大多成為了美國的勢力範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沒有給俄羅斯任何機會,俄羅斯依然受到嚴重的圍堵。傳統區域被美歐國家一點一點蠶食過去,俄羅斯的國家空間變得歷史上最小。

因此,無論俄羅斯強硬與否,或者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交好與否。讓俄羅斯再次向蘇聯解體那樣,或者向南斯拉夫直接崩潰那樣,才最終符合美歐國家利益。否則,北約對俄羅斯的擠壓,一點也不會變鬆。

至於北約恐俄,是不存在的。因為至少美國是不恐俄的,美國只是想廢掉俄羅斯,但還沒有到懼怕俄羅斯的地步。不過,歐盟各國倒是真正的恐俄了,因為歐盟各國與俄羅斯近在咫尺,且歐盟在軍事上長期需要北約,如果一旦俄羅斯惱怒,發動對歐盟的攻擊,則對於歐盟而言是萬劫不復的。



蘇綻


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為了搶先佔領南聯盟的某座機場,俄羅斯派出了200多名精銳士兵搶險趕往機場,同而後趕來的英國士兵爆發了緊張的對峙,但最後還是英國軍隊慫了,他們不敢打第一槍,領隊的英國軍官後來說他避免了一場世界大戰的爆發。

1999年的俄羅斯都讓西方國家感到恐怖,更何況是現在的俄羅斯?現在普京執政的俄羅斯比葉利欽執政時的俄羅斯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要高出不少。

但相比起蘇聯,俄羅斯可以說是弱了很多。但在蘇聯解體後北約的實力不旦沒有收斂的跡象,反而不斷東擴,實力也越來越強。將反導系統推進到俄羅斯邊境,黑海頻繁的軍事演習等等。雖然俄羅斯不是蘇聯,但北約對俄羅斯的警惕性一點都沒變過,為什麼?


(北約黑海軍事演習)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俄羅斯的核武庫,雖然俄羅斯的常規軍力遠遠不如蘇聯,但俄羅斯的核武庫可以與美國媲美,7000多枚核彈頭,排水量四萬多噸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TNT當量5000多萬噸的“沙皇”炸彈,這些都是俄羅斯在世界上仍然敢橫著走的保證!

(俄羅斯導彈列車)

比如俄羅斯公然出兵敘利亞打擊反對派,北約也敢怒不敢言,他們害怕的不是駐紮在敘利亞的俄羅斯戰機和防空導彈,而是怕遊戈在大洋深處戰略核潛艇和巡航在空中的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俄羅斯軍隊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要大力發展新型的洲際導彈和建造更先進的戰略核潛艇的原因,只要有這些國之重器存在,北約就不敢拿俄羅斯怎麼樣。


(世界最大的核潛艇——俄羅斯“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所以只要俄羅斯的核武庫不消失,北約就不敢拿俄羅斯怎麼樣!


青年視紀


咋地?是俄羅斯的核彈不夠多了?還是你北約飄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爛船尚有三分釘,更何況俄羅斯曾經是超級大國,縱使蘇聯解體,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一落千丈,曾經的世界為之驚懼的蘇維埃巨熊也成了一隻瘦熊,北約不可能因為俄羅斯沒錢了,就對俄羅斯放鬆警惕。


對現在的俄羅斯雖然已經不是蘇聯了,但是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也就是從第二掉到了第二!

是什麼讓你產生俄羅斯很弱的錯覺?

是因為吞吐黑煙的庫茲涅佐夫?

還是因為三十年沒有建造過大型作戰艦艇?

我只能說,俄羅斯拿不動刀了,還是北約飄了?你問過我的核彈嗎?你是想去見撒旦還是想見伊斯坎德爾?亦或者打算欣賞白楊林?


更何況,就是連美國都不敢看不起俄羅斯的。俄羅斯在鎮國神器方面絲毫不弱於美國!北約恐懼美國嗎?又愛又怕。

有句話說的好當你沒有軍事實力炫耀自己經濟的時候,那就是一隻肥羊在炫耀自己多麼肥美!


北約國家除了美國那都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想想德國8000噸的護衛艦,想想英國,海軍還有六個球。

北約那群辣雞的軍事實力!面對俄羅斯這麼個護食的北極熊能不害怕嗎!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俄羅斯的衰弱的確是事實,不過要明確的一點是俄羅斯的衰弱是相對於曾經的蘇聯。昔日的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武庫,擁有最強大的陸上力量,在空中與美國不相上下,在海上也擁有了與美國在很多地區相抗衡的實力。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無論在國力上還是軍力上都與蘇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俄羅斯仍然保持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仍然包括與美國不相上下的核打擊能力,擁有毀滅地球的能力。俄羅斯的常規力量仍然遠遠超過歐洲大陸任何一支武裝力量,無論是地面力量還是空中力量,在數量上對歐洲大陸各國都具有碾壓的實力。

這些是在硬實力方面,北約之所以恐俄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仍然有著世界大國的心態,無時無刻不把自己視為前蘇聯的繼承人。這一點決定了俄羅斯對自己國家利益的定位,決定了俄羅斯仍然要求在歐洲大陸具有與自己大國身份相匹配的發言權,仍然要求維持自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對自身國際利益的定位意味著它與北約這個歐洲大陸最大的軍事集團具有天然的對抗性,再加之俄羅斯在歷史上的侵略擴張記錄,北約自然會對這個極具擴張性的戰略對手保持恐懼或者說高度戒備


照理說事


第一,俄羅斯的衰弱是相對而言的,現在的俄羅斯,軍事實力即使已遠遠不如蘇聯時代,但是在北約這麼多的國家中,除了美國以外,哪個國家又敢打包票說自己單獨可以應付俄羅斯的威脅。所以抱團取暖是歐洲大陸上這麼多國家必選的辦法。

第二,由於根深蒂固的恐懼與偏見,北約需要把俄羅斯的威脅搞到最小,所以不斷的拉攏東歐國家,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最近幾年俄羅斯開始反擊,在格魯吉亞,在烏克蘭地區展開軍事反擊,北約各國一看俄羅斯這動作就又開始緊張了,頻頻舉行聯合演習。

第三,如今北約集團的軍事實力已經遠遠強過俄羅斯,可是為什麼還要“恐俄”呢?因為一個軍事集團需要繼續存在,那總要給自己塑造一個敵人,否則每年這麼多的軍費投入進去,國內的納稅人能答應嗎?所以,現在的北約已不是“恐俄”,而是有幾分願意去主動“恐俄”。


布魯科夫


俄羅斯衰弱確實不假,但仍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大國。除美國外,北約中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單獨與俄羅斯抗衡。

看看俄羅斯的經濟總量,2017年,已經排到韓國後面去了

再看看2018年軍費預算,俄羅斯國防預算甚至沒有沙特多,排在世界第六位,看起來和其軍事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

不看軍事裝備,只看錢,俄羅斯確實衰落了不少。那麼能說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如韓國或者沙特嗎?顯然不行。

一方面,受制裁影響,盧布兌換美元嚴重貶值,導致俄羅斯按照美元計算的經濟總量和軍費預算縮水嚴重。另一方面,軍備建設有個積累過程,俄羅斯還有以前積累的基礎在支撐。

在核武器方面,俄羅斯擁有和美國比肩的,全球最大的核武庫。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

在常規武器方面,俄羅斯雖然比不上美國,但在歐洲,仍然佔據一定優勢。其部隊規模有100多萬人,有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各種裝備齊全,其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僅次於美國。

雖然受困於經濟下滑,手頭窘迫,也在小規模地更新裝備。近些年,每年都有超過50架的新飛機入役,包括蘇35。在隱形飛機方面,俄羅斯也在追趕,蘇57沒等完全定型,就派到敘利亞戰場。蘇57能不能匹敵F35,很難說,但沒有誰敢親自去試一試。


仁觀天下


現在俄羅斯的衰落只是經濟等領域的,在軍事政治領域,俄羅斯仍然是世界的主要強國之一。即使是美國,也要在一系列有關俄羅斯的問題上仔細斟酌,避免過度刺激俄羅斯。今天的俄羅斯還擁有了如普京這樣的領導人,在這種強人的帶領下,俄羅斯開始頑強的追求國家利益,甚至不怕和西方鬧翻。

俄羅斯最近的走勢必然引起西方的關注,現今西方國家最為重要的軍事組織——北約仍然在關注著俄羅斯。謹防俄羅斯再度成為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當然北約只是對俄羅斯關注,還上升不到恐俄的層次。一方面是西方國家的整體實力肯定遠超俄羅斯,蘇聯時期的俄羅斯民族都不能耐西方如何,今天就更是妄想。另一方面是西方國家已經知道自己未來的敵人很可能不再是俄羅斯,其整體精力正在發生深刻的轉移。


琺大庶吉士


北約國家裡,有的是真怕,有的是假裝怕。俄羅斯是一匹瘦駱駝,塊頭還在,又喜歡踢人,小國戰戰兢兢,中等國家小心提防,大國則用炒作俄羅斯威脅來武裝自己。

北約成員裡最怕俄羅斯的,當屬國土缺乏縱深、人口少、軍力弱,國內還有俄羅斯族“裡應外合”波羅的海三國。加上歷史上蘇軍侵略這三個國家的歷史,這三國是時刻坐著俄軍新入侵的噩夢,因此也成為北約最重點的保護對象。這三個小國要是沒有北約保護,被俄吞併簡直是分分鐘的事情。

第二類國家是波蘭、羅馬尼亞、捷克。這幾個國家屬於中等國家,雖然國力、國土縱深和人口要遠遠優於波羅的海三國,但是歷史上也都屢次橫遭蘇、俄侵略佔領,俄羅斯又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了威力巨大的導彈,自然是時刻小心提防。最重要的是,這三個國家都加入了美國主導的歐洲反導體系,部署了薩德、陸基宙斯盾等系統,成為美國遏制俄羅斯的馬前卒,一旦開戰會是最早被遠程武器打擊的國家,這自然而然增加了他們的恐懼(雖然也是自作自受)。

第三類是英國等大國,現在完全不害怕俄羅斯,但是國內經常炒作“俄羅斯潛艇威脅”,換取增加軍費。美國也是如此。至於其他的北約成員,跟俄的關係還可以,目前還談不上怕。


萊茵的黃金


近期北約的扎堆軍演,矛頭無一例外都是對準俄羅斯,特別是現在北約籌備舉辦的“三叉戟接點2018”演習,更是直接以俄羅斯為假想敵,演練北約盟國遭受“敵人攻擊”時,其它國家應當做出的反應。為了確保演習效果,北約29個成員國傾巢出動,參演人數多達接近5萬人,而且還將有大批戰艦飛機和地面裝甲設備參與演習。最令人矚目的是美國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的到來,這艘10萬噸級航空母艦將在抵近巴倫支海的水域炫耀其武力水平。

雖然冷戰已經結束多年,昔日強大的蘇聯也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北約仍然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家俄羅斯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一度想要親近西方,甚至也對北約和歐盟這樣的組織有興趣。但是事實證明,西方不可能容納一個如此強悍的俄羅斯。對於美國和歐洲而言,繼續分解俄羅斯似乎成為一個最合理的選項。

如果非要找出北約害怕俄羅斯的理由,那就不得不提到俄羅斯的軍事力量,特別是俄羅斯的核武庫,到目前為止都是壓倒性的。俄羅斯的核彈頭數量甚至比美國還多,這讓美國怎麼樣都睡不踏實。而且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也不弱,四大艦隊依然存在,陸上的鐵甲洪流仍舊所向披靡。俄羅斯的戰略縱深也大得驚人,整個歐洲的土地面積加起來,都只相當於俄羅斯的一部分。顯然,俄羅斯是一頭過於強大的北極熊,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其威脅性是無法忽視的。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北約並不完全害怕俄羅斯,甚至在更多的時候,害怕就是一個藉口,對於現在衰弱的俄羅斯,北約想要找到繼續打擊的理由,因此必須渲染俄羅斯的威脅,以此為藉口對俄羅斯繼續進行封鎖。所以就算俄羅斯已經處境艱難,北約國家也沒有放過俄羅斯。這些國家習慣性地誇大俄羅斯的威脅,並不斷進行針對俄羅斯的軍演行動。

另一方面,美國的霸權野心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歐洲國家實際上並不想和俄羅斯徹底敵對,俄羅斯向歐洲輸出的能源,對於這些國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各自的經貿往來,也都給彼此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美國的存在改變了這一切,美國不願意看到實力過於強大的俄羅斯存在,所以美國會要求盟友跟隨自己針對俄羅斯。美國是北約的老大,歐洲國家很難抗拒其要求,因此造就了現在的緊張對峙局面。

換言之,歐洲現在仍然是美俄博弈的主要區域,美國為了自己的野心,不可能會讓歐洲和俄羅斯和好,相反美國會利用歐洲,進一步對付俄羅斯。俄羅斯為了守住底線,也不得不和美國及其盟友進行戰略對抗。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威脅被刻意誇大,而西方國家則抓住這一理由,繼續打壓本就已經舉步維艱的俄羅斯。所謂的“恐俄”不過是藉口,事實上現在一直都是北約在整俄羅斯。


白虎堂


俄羅斯衰弱了嗎?如果俄羅斯在經濟上真的衰弱了,並不代表著俄羅斯就已經很薄弱了,俄羅斯的軍事仍然是世界強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強國,俄羅斯的核彈頭超過了美國的核彈頭,成為了第一大核國家。所以,俄羅斯的強大,並沒有從實質上減弱,從這上面說,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威脅,依然是非常大的,而且,沒有絲毫的減少。

第二個問題。如果你翻閱一下俄羅斯的擴張史,看看俄羅斯能夠在短短的500年時間之內,將自己的土地擴張了400倍之多,由此可見俄羅斯的擴張速度,是如此的驚人,歐洲國家能夠不怕嗎?

現在的歐洲國家中就有許多國家的土地,都遭受到過俄羅斯的佔領和侵略,直到現在的侵略史依然清晰可見。波蘭,土爾其,波羅地三國,烏克蘭,芬蘭,羅馬尼亞等等,都有訴不完的血淚史。

所以,這些都是整個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感,從未減少過的主要原因。

如果俄羅斯能夠再次出現解體的現象,整體再次分為若干個國家,哪麼,歐洲國家才可能會放鬆對俄羅斯的警惕,否則,歐洲國家是不可能放鬆警惕的。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