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向烏克蘭派兵,這是要跟俄羅斯開戰嗎?你怎麼看?

淡然小司


標題醒目足夠吸引眼球,也就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作用。英國派遣一些軍事人員去烏克蘭只能是慫恿烏克蘭怎麼和俄羅斯搗亂,想要和俄羅斯開戰是絕不可能的事,英國以及烏克蘭根本就沒有與俄羅斯開戰的打算。

如果說英國真的想和俄羅斯開戰,那麼他自身的實力是遠遠不足的,最起碼得拉上美國一起幹。除此之外大規模得軍事調動與部署也是必備得動作,其次在外交輿論宣傳上也要對俄羅斯發動強大得圍攻。只有具備這些基本的條件,才可以說可能會與俄羅斯有一場大戰的可能,要不然還真就是打打嘴炮玩玩了。

英國此次來的宣傳口號還是老一套,對抗俄羅斯的入侵與捍衛烏克蘭的民主自由。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選出一個去親西方的政府就是民主自由的勝利,而選出一個親俄羅斯的政府那就是獨裁專政。這對於烏克蘭的國情來說烏克蘭不分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烏克蘭的東部普遍的有俄羅斯情節,而烏克蘭西部則更傾向融入西方,烏克蘭的民意本身就是分裂的,靠西方這種選舉制度也只能分裂了。

烏克蘭迎來英國士兵,就如同寒冷的冬天劃亮了一根火柴,看著很溫暖實際上只是某種幻想罷了。烏克蘭在與國內東烏武裝在作戰中難以有什麼進展,總想著能夠讓西方給出點主意,於是英國來了艘水文測量艦和72名士兵,這對東烏的戰局可真沒什麼影響,就如同冬天的一根火柴無法改變寒冬一樣。


異域邊緣


就英國現在的國力,你給他十個膽他也不敢跟俄羅斯開戰,因為跟俄羅斯開戰無疑是自尋死路,就連美國都不敢幹的事情,英國敢嗎?

根據英國國防大臣話,英國派兵支援烏克蘭,是為了捍衛烏克蘭的自由和民主,免遭俄羅斯的侵略威脅。英國本次派了一艘皇家海軍“回聲”號水文測量艦和72名士兵前往烏克蘭,看英國派的這艘測量艦艇和72名人員,顯然不是去烏克蘭作戰的,目的是幫助培訓烏克蘭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

其實英國長期以來都和俄羅斯不對付,歷史上英國就和俄羅斯發生過克里米亞戰爭,結果俄國戰敗。後來英國跟隨美國的政策,對俄羅斯採取敵對行動,冷戰時期就不用說了,就是近期由英國炮製的“俄羅斯前間諜中毒事件”,讓英國一下成為反俄的領頭羊,英美兩國糾集盟友一起對俄羅斯展開外交圍攻,成為當時世界外交領域的一個笑柄。

英國派兵介入烏克蘭局勢,捍衛烏克蘭的自由和民主是幌子,目的就是繼續搞亂烏克蘭,使烏克蘭局勢惡化,這樣西方國家以烏克蘭來牽制俄羅斯的目的就達到了。烏克蘭局勢為何這麼亂,一方是烏克蘭政客上臺以後倒向西方;另一方面就是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介入。沒有西方國家的介入,烏克蘭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俄烏也不會反目成仇。

在目前烏克蘭局勢陷入僵局的情況下,英國派兵進入烏克蘭,不但不利於烏克蘭危機的解決,反而可能進一步激化雙方的矛盾。烏克蘭作為一個東歐“大國”,就憑烏克蘭的實力根本無法跟俄羅斯鬥,即使背後有美國及北約的支持,也不能把俄羅斯怎麼樣,畢竟俄羅斯是軍事大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如果烏克蘭選擇繼續跟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合作,那麼烏克蘭危機就沒有解決的那一天,而選擇跟俄羅斯和解,是烏克蘭唯一的出路,否則,烏克蘭只能成為西方和俄羅斯鬥爭的犧牲品。


銘蘇先生


英國將向烏克蘭派兵,當然不是為了與俄羅斯開戰,借特蕾莎•梅(英國首相)一百個膽子,她也沒這個膽量。英國將向烏克蘭派兵,不過就是刷刷存在感,向烏克蘭表達支持的態度,這算是給烏克蘭一個“定心丸”吃,讓烏克蘭繼續其“反俄大業”——繼續做北約打壓俄羅斯的棋子。

英國計劃向烏克蘭派兵,這是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透露出的消息。11月21日,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道,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表示,英國將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以應對烏克蘭可能繼續面臨的俄羅斯的軍事侵略。英國在這之前就已經與烏克蘭有了軍事合作,培訓烏克蘭的特種部隊、海軍陸戰隊,派遣72名士兵為烏克蘭提供幫助,等。英俄本就有矛盾,再加上英國與美國戰略捆綁,處處針對俄羅斯,也就不足為奇了。


英艦跟蹤、監視俄羅斯軍艦

威廉姆森給出的理由看上去充滿了“正義”,足見英國的“偉大”:一、烏克蘭可能繼續被俄羅斯侵略。二、捍衛“自由和民主”。美國被稱為人權“衛士”,特朗普上臺後,“人權衛士”的形象被他毀的是一塌糊塗,尤其是在沙特記者被害一事上的表態。英國這是打算接美國的班,也弄個“人權衛士”來噹噹?威廉姆森的表態,更像是一個小丑,就是來搞笑的——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克里米亞、出兵格魯吉亞的時候,英國怎麼就沒派兵去捍衛“自由和民主”?


英、美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

既然英國有這能耐,在2018年4月14日對敘利亞的空襲行動中,為何還要躲著俄羅斯?連美國都不敢直接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就憑英國現的軍事實力?恐怕這位國防大臣還活在“大英帝國”的時代了。英國此舉還有這麼幾個目的:一、挑動兩國的緊張關係,繼續把俄羅斯塑造成整個歐洲的敵人。二、替美國試探俄羅斯的反應,為美國等軍事進入烏克蘭問路。三、向烏克蘭進行軍事滲透,構築對俄羅斯的軍事封鎖線。四、把俄羅斯的目光從敘利亞拉回烏克蘭。



如果在烏克蘭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恐怕才是北約或者說是美國所樂見的——把俄羅斯陷在烏克蘭,既能讓俄羅斯顧不上敘利亞、伊朗,又能消耗俄羅斯。北約為烏克蘭無償提供各種武器裝備,還有資金、培訓等支持,為的不是讓烏克蘭守住現在的控制區,而是讓烏克蘭收復親俄武裝控制的烏東地區,甚至是克里米亞——俄烏兄弟相爭,最符合美國及其領導的北約利益。可惜,烏克蘭政府根本沒挑戰俄羅斯的本錢,也沒那個膽量——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烏克蘭政府除了口水仗,什麼也沒有……




當然了,烏克蘭問題不是英國能夠解決得了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也不是英國能夠抗衡的——即便是英國把所有兵力全部派往烏克蘭,也沒用。英國此舉就是在問路,為今後做準備。北約支持烏克蘭政府,俄羅斯支持親俄武裝,烏克蘭政府與親俄武裝打上一架,無論烏克蘭政府輸贏,北約都是贏家——烏克蘭政府輸了,俄羅斯付出的代價必定小不了,而且能否還顧得上中東也要打個問號;烏克蘭政府贏了,北約就可明正言順的將兵力部署到俄烏邊境——兩線戰爭,拖跨俄羅斯。



儒道之主


很顯然,英國人給自己向烏克蘭的軍事調遣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烏克蘭仍然面臨隨時被俄羅斯入侵的威脅!如英國防大臣威廉姆森所言,將會有七十二名英國士兵和一艘皇家海軍水文測量船開赴烏克蘭,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那裡的自由和民主!

根據英國方面透露,到目前為止英國在烏克蘭部署了約一百名軍事人員,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訓練烏克蘭軍隊;未來的一年,英國將重點著力於幫助烏克蘭海軍和海軍陸戰隊。

毫無疑問,隨著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軍事化進程以及刻赤大橋將雙方連通,烏克蘭在亞速海和黑海的戰略形勢急轉直下!而英國作為資深海軍強國,期望通過自己的"補課"能儘可能的彌補烏克蘭的劣勢。

不過從種種跡象來看,目前英國對於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也僅限於幫助訓練,再進一步的實質性的幫助或許還不敢輕易付諸行動!畢竟英國清楚的知道:支持烏克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更進一步或許會刺激俄羅斯並引起回應。

常言道:欺人不能太甚!以美英為主的北約集團通過近幾十年的逐步東擴,已經形成了一條貫通北歐、中歐以及南歐的戰略壓制線,核心目標就是俄羅斯。尤其在東歐地區,北約當前的分佈情況對於俄羅斯而言無異於兵臨城下……

而俄羅斯近年來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口,比如收回克里米亞;為的就是儘可能保證自己在地區戰略博弈中不至於太過狼狽。如果英國自覺背靠大樹好乘涼,在烏克蘭問題上得寸進尺,很難保證俄羅斯來一招"光腳不怕穿鞋的"。

所以說,縱使目前的英國與俄羅斯關係僵化,但其仍然清楚莫斯科的底線在哪!不然就不是隻派一艘軍事意義模稜兩可的水文測量船!最後一點,在筆者看來,英國所謂維護自由和民主是假,趁機漁利遏制對手才是真!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英國表示將會有七十二名英國士兵和一艘皇家海軍水文測量船開赴烏克蘭,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那裡的自由和民主!瞧瞧這話說的,真冠冕堂皇。但是這72個人除了給俄羅斯添堵以及給本身就沒安穩過的烏克蘭局勢繼續火上澆油以外,還有別的效果沒有?


只想說一句,歐洲攪屎棍大英帝國又在攪屎了

首先英國此次派出烏克蘭軍隊的規模也只是72個人和一艘水文測量船 也只能做個表態,不可能讓俄羅斯和英國翻臉,畢竟區區水文測量船也沒什麼戰鬥力。如果英國真要想和俄羅斯翻臉的話開過去的就不是一艘水文測量圈a怎麼說也得是一艘四五型護衛艦。

更何況就算英國想和俄羅斯翻臉,賤貨也不到時候呀,就是翻臉也得等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整修服役,並且配備齊了f35b戰鬥機之後才可能翻臉。

但是核彈在那杵著呢,想啥呢?

其二,英國這又在用實際行動證實了他們對烏克蘭的支持。

但是這也就是給烏克蘭政府一點心理安慰,畢竟打交道最根本的東西還是你的那點兒實力,其他的都是虛的。就如同烏克蘭1000個1萬個不願意,克里面也沒有,就如同敘利亞1000個1萬個不滿意,也改變不了戈蘭高地被以色列佔領的事實。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問問你,英國會以卵擊石嗎?我認為這只是英國狐假虎威的一種表現而已,別說一艘破船,72人,就是再多點又能把俄毛咋地呢?但英國佬追家門口得瑟,很可能會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回應。
大家知道,俄英關係從冷戰後一直緊張,做為美國的忠實走狗,英國一直緊跟美國對俄羅斯進行打壓,制裁,特別是今年3月的俄羅斯雙重間諜案之後,俄英關係更是落入谷底。

目前在大形勢下,整個歐洲同俄羅斯的關係呈緩和狀態,德法都同俄羅斯改善了關係,但只有這個大英帝國卻仍然與俄羅斯鋒相對,就在美國宣佈將退出《中導條約》後,歐洲各國都對此表示了擔憂,但唯有英國卻歡呼雀躍,一副奴才相讓人們一覽無餘。


英國這次派兵烏克蘭,也是俄英最近的關係又出現了緊張的表現,在本月6日,俄羅斯的3艘軍艦結束了地中海的演習後,途徑英吉利海峽的國際水道時,遭到了英國2艘艦艇的監視,這種挑釁意味很濃的做法讓俄羅斯大為不滿,而英國卻借題發揮,聲稱俄羅斯軍艦駛入了英國領海,這明顯就是為其軍事行動找藉口。
這次英國派兵烏克蘭,

攪屎棍意味很濃,英國就是想給烏克蘭撐腰打氣,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繼續死扛,但若是說英國準備和俄羅斯開戰,那你太抬舉大英帝國了,別說一個英國,就是整個歐洲都不見得是俄羅斯的對手,要不然成立北約幹嘛呢?還有他們的主子美國,對俄羅斯不也忌憚三分嗎?所以說,假如真把俄羅斯惹毛,大英帝國早就逃的無影無蹤了,現在看,最可憐的就是“腦殘”的烏克蘭了,這邊和俄羅斯反目成仇,那邊被西方戲耍,你失去克里米亞的時候,怎麼沒人替你“收回”呢?


海之波濤3


英國派兵烏克蘭更多的是象徵意義,或者說就是為了體現存在感。當然英國派兵烏克蘭也是北約和歐洲兌現當初承諾的一部分。現任政府是典型的親西方政府,歐洲給予了相應承諾,但是一直沒有兌現。所以英國派兵屬於兌現承諾的一部分。

此外英國派兵也是響應美國號召的一部分。烏克蘭希望加入北約,希望美國為首的北約駐軍。美國已經有軍事力量進入烏克蘭,那麼其他北約國家自然也應該有所表示。當然英國派兵更多的就是體現英國的存在,找回大國的感覺。

說英國出兵烏克蘭,就是要與俄羅斯開戰,顯然是有點誇張了。當然英國派兵是對俄羅斯的刺激,但因此說向俄開戰則明顯過於誇張了。英國沒有與俄羅斯開戰的實力,也沒有這樣的膽量。就連美國也不敢與俄開戰,何談一個實力嚴重不濟的英國。


深度軍備


英國與俄國其實發生過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這場戰爭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以英國為首的法國、撒丁王國(後來統一意大利的主體王國) 、奧斯曼土耳其四國與沙皇俄國在克里米亞半島爆發大戰,這是拿破崙帝國解體後,爆發得最大一場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從1853年一直打到1856年,最終沙皇俄國失敗。在歷史上英俄仇恨就不淺。

現在俄國的富豪、特工,要逃亡都去英國,英國庇護他們; 阿布在英國的電臺、報紙天天罵普京,俄國也派人去英國追殺那些“叛徒”; 英國的大使館文化處在俄國被指責非法活動,受到俄各政黨圍攻;兩國還有許多針鋒相對的事情。

利益上的爭端,大國之間都有,不足為奇,不可能成為英國派兵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全球化浪潮,一是俄國的實力的恢復削弱了英國在歐盟尤其是在東歐的影響力,二是美國指使,英美關係不在廢話,三是俄羅斯富豪在英國有很巨大的投資,偏偏這些富豪都是"葉裡欽"時代寡頭,在普京時代紛紛受到迫害,自然不會讓俄羅斯好過. 看他們的資料都是無用,國家和國家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過節\

剃頭匠小王


英國本身就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如何又可以派兵去保護烏克蘭呢?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表明這樣一種態度:在俄烏的博弈中,英國是站在烏克蘭一邊的。

自從前蘇聯解體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把對抗前蘇聯的傳承體俄羅斯的前緣陣地向東推進到烏俄邊境。儘管烏克蘭還沒有加入北約組織。然而,烏克蘭與北約的軍事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北約國家給烏克蘭大量提供軍事裝備,訓練烏克蘭軍隊,雙方或多方舉止聯合軍事演習,加上經濟援助等等就可見一斑。烏克蘭看上去儼然就像個準北約組織成員國。其實這也是烏克蘭所期待的,特別是在如今烏東分離主義仍然在俄羅斯的軍事支持和保護之下,克里米亞還在俄羅斯手中的局勢下,烏克蘭自知不是俄羅斯的對手,萬般期待北約組織能夠成為它的保護傘。哪怕類似於英國等國向烏克蘭派出一兵一卒等象徵性的舉動,也會讓烏克蘭內心深處有一種安全感!

至於英國派出一艘軍艦,數十名官兵到烏克蘭海域,宣稱是去那保護烏克蘭的民主和自由。聽起來滑稽可笑,因為這小股武裝既保護不了烏克蘭,又對付不了俄羅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舉動可以向俄羅斯表明英國,乃至整個北約組織是不畏俄羅斯的反對,是站在烏克蘭一邊的。對於北約組織來說,阻止俄羅斯的擴張是符合其宗旨的,也是符合烏克蘭的願望的。但英國此舉絕不是為了和俄羅斯交戰。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是嗎?


顏二哥有言23


英國向烏克蘭派兵,這是要跟俄羅斯開戰嗎?這絕對不是要和俄羅斯開戰的舉動,為什麼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雞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英國派兵到烏克蘭,有可能是進行某些演習呢?也有可能是進行友好“訪問”呢?很多人以為英國派兵到烏克蘭就是為了和俄羅斯打仗,這簡直笑掉大牙。英國現在有那個實力和俄羅斯正面交戰嗎?其實英國現在算是窮途末路了,去年時間為了避開歐盟和美國的貿易戰直接選擇退出歐盟,英國為何會那麼害怕貿易戰牽連到自己呢?現在的英國不比當年了,當年的英國可以無惡不作,走哪裡搶劫到哪裡,走到哪裡屠到哪裡,當年英國可以說是非常威風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先是打敗西班牙艦隊,縱橫四海,不斷的開闊疆土。不過超級大帝國也有沒落的時候,經歷了幾場大的戰役之後英國就嗝屁了,到現在為止英國國內估計就那麼一艘“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還是裸奔艦,飛機都沒有配。陸軍更不用說,也就那麼幾十號人,和烏克蘭兵力加起來也沒有俄羅斯強,這也許就是英國作惡多端的下場吧。

(歷史上英國挑撥離間的案例)

不過英國有個奇怪的習性,就是喜歡挑撥離間,這和哪個國家很像呢,也說不準和哪個國家很像,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一個尿性,巴不得看著別人打起來才開心。英國就是這樣,它派兵到烏克蘭估計就是為了給烏克蘭“加油打氣”,為了慫恿烏克蘭和俄羅斯對抗到底,那樣它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為什麼說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越惡化對英國好處越多呢?美國這些年不是一直在拉攏歐洲多國(包括英國)制裁俄羅斯嘛,如果烏克蘭有加入歐國家陣營對抗俄羅斯的話,對它肯定是很有利的,這樣英國就可以少出點力,讓烏克蘭多出點力去整俄羅斯。英國這些年經濟也不是很景氣,雖然它跟俄羅斯算是仇家,實際上英國也拿不出太多錢或者兵力去對抗俄羅斯,這時候烏克蘭選擇和西方國家站邊無疑是減輕了英國的負擔,那這次英國派幾個殘兵敗將去烏克蘭打氣,從形式上表現出和俄羅斯對抗的樣子,這樣能夠鼓舞烏克蘭不要放棄和俄羅斯對立到底。


英國這次派兵到烏克蘭可能不是英國自己的意願,有可能誰指示的呢?美國。美國不止一次兩次指示英國去攪亂其他國家的局勢了,就拿敘利亞戰爭來說,也是美國帶頭,英國輔助進行干擾,後面又成立“白頭盔”組織,對敘利亞政府進行誣陷,可以說如果美國不介入敘利亞,英國根本不會也不敢介入,而這次英國派兵到烏克蘭估計和美國也脫不了干係。美國可以說是非常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對抗到底,而且美國多次表示會幫助烏克蘭“渡過難關”,不過美國又不願意自己親自出馬,就叫英國先派幾個兵力過去試探下什麼情況,而英國對於美國的指示是不敢違抗的,英國後面的發展需要美國幫助,既然美國發話了,那就去吧。


至於英國去了之後會有什麼反應呢?我猜失望肯定大於希望的。目前烏克蘭國內發展的非常緩慢,可以說處於倒退狀態,以烏克蘭目前這種狀態,它很難支撐一場中大規模的戰爭,這次英國派兵去烏克蘭之後肯定會很失望,不久他就會發現被美國推坑裡了。後面英國有可能又會和美國鬧一下,然後把兵調回去,本來英國也就這麼幾十號兵力了,全打完了英國估計也差不多了。所以呢,英國派兵就是應和美國而已,到烏克蘭觀察一下情況,一旦發現情況不對勁,馬上屁顛屁顛地回去,當然了,它們遲早要被調回去的。

所以呢,就英國那幾十個殘兵敗將根本不成氣候,更別說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了,英國能脫離美國保護自己就很不錯了,它哪來的精力去幫助烏克蘭呢?這只是英國為了掩蓋內心的不安所放的一些空話而已,我們完全不必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