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落魄維也納時,真的有一對中國夫婦救助了他?

司馬長史


希特勒接受過中國夫婦的救助這個故事在網絡上傳播甚廣,大致情節是這樣的:希特勒在“自傳”之中提到他在維也納生活之時窮困潦倒,這個時候有一對張姓的中國夫婦慷慨地救助了他。這對夫妻不僅僅給了他一筆錢供他學習生活,還看中了他的繪畫天賦,幫他聯繫維也納大學。希特勒十分感激這對中國夫婦,但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後怎麼都找不到他們,但是這件事讓他一直對中國人懷有善意。

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非常有傳奇性,這位二戰魔王竟然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人懷有感恩之心,彷彿很容易戳中現在中國網友的心。但是在我的奮鬥之中,被中國夫婦救助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被提及。難道希特勒還有第二本自傳嗎?

元首是一個非常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即便是軸心國之一的日本,他都覺得是個非常低劣的民族。希特勒對中國人的印象到底怎麼樣,其實我們可以在我的奮鬥之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在他心目中,中國人和黑人是同類。他認為如果中國人和黑人學習了德語成為了德國人之後,他們手上所擁有的對德國政黨的選舉權將會使德國倒退,變得“野蠻化”。

可以說希特勒對亞洲民族都是比較討厭的,有人說希特勒比較喜歡研究孫子兵法,他的臥室裡面甚至還放著一本隨時拿來閱讀。這個說法甚至在後來還被網友發展擴充了一下:隆美爾封為元帥當天,希特勒將一本他親自注釋過的孫子兵法送給了他。其實希特勒送給隆美爾的是他簽名的一本我的奮鬥。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可以作證希特勒對中國人的態度的轉變。德國曾經有過唐人街,那時候希特勒對於中國人還是比較親熱的,因為他需要來自中國的資源——鎢、鐵、錳。當時很多中國的官商子弟來德國留學,希特勒還曾親自鼓勵他們報效國家。

1938年,納粹開始推行純淨種族主義,他認為只有5代都是德國人的國民才是真的德國人。在德國成家立室的中國男人必須要和德國妻子離婚,住在唐人街的人們開始四竄逃跑,甚至回到中國。而留在唐人街的中國人又以通敵罪被抓進集中營服役,大部分被虐待致死。

希特勒這樣的極端種族主義是絕對不可能喜歡其他民族的人的,如果硬要說他對中國有一丟丟的好感的話,大約也是來自於中國古代文化,希特勒的辦公室之中也有中國青花瓷花瓶,他也用過中式的茶杯。中國地廣物博、人口眾多卻如此落後,他這樣的完美主義者很難對當時的中國人有好印象吧。


木劍溫不勝


《中德外交秘密檔案》中有句話說得很好,“希特勒絕不會因中國某些人對他的諂媚而給予回報。”

30年代初,德國不顧中國的反對,與偽滿洲國進行貿易,與日本締結協定。

之後在日本的要求下,希特勒停運了給中國的軍火,並且撤走了軍事顧問。

1938年2月,希特勒在國會宣佈,德國將承認偽滿洲國,尊重現實。

以希特勒做的事情來看,希特勒在維也納落難的時候,應該沒有中國夫婦救助他的。無論是他自己寫的《我的奮鬥》還是美國曆史學家寫的《希特勒》傳,都是沒有這件事情的。其實,網絡上關於希特勒和中國的一些事情也多半是不靠譜的,類似的謠言還有很多,比如:

1.二戰想幫助民國,並且平分天下;

2.柏林奧運會,希特勒資助了中國運動員;

3.希特勒抗日期間,秘密援助過民國武器;

為什麼說這些謠言是假的呢?以第二條為例,柏林奧運會中的代表中國的是大連的劉長春,張學良資助了他。因為當時的日本希望偽滿洲國以獨立的國家身份參加奧運會,所以他們妄圖讓劉長春參加柏林奧運會。不過劉長春很快在《大公報》上公開表態,自己是絕對不會代表偽滿洲國的的。他的這種態度,張學良非常讚許,並且劉長春本身也是東北大學的學生,張學良是東北大學的校長,所以張學良特意資助了8000大洋。

從個人角度來看,希特勒是對自己民族蜜汁自信的一個人,永遠把自己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可以說他眼中是沒有其他民族的。雖然民國的時候,德國人確實幫助過蔣介石,但是那只是利益關係,並非能說明希特勒對中國友好。二戰的時候,美國和英國等國都援助過蘇聯大量的物資以及武器彈藥,對民國亦是如此,比如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駝峰航線。英美飛過喜馬拉雅山,援助當時的民國,為此還犧牲了很多飛行員。

為什麼說當時德國和民國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呢?因為一戰的時候,德國戰敗,所以德國在中國是沒有特權的。之後,兩個國家都想重建自己的國家,雙方有合作基礎。德國的軍事人才和武器裝備是中國需要,而中國的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又是德國人需要的。蔣介石在英美這裡碰壁以後,便全力推進了中德合作。

德國在當時的民國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軍事顧問團,幫助蔣介石訓練軍隊,到各級部隊中充當軍官。1928年到1938年,可以說這是當時中德關係非常緊密的十年。

後來發生了日軍侵華,在希特勒心中自然是強大的日本更加重要,所以中國充其量就是配角。對於這一點,希特勒早就是在自己的自傳《我的奮鬥》中說過了,中國人在他心中是和黑人一樣的“劣等民族”。為此,當時駐德公使劉崇傑先生還進行了非正式的抗議。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關於這段記載在網上被傳的神乎其神,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少年時代的希特勒生活潦倒,流落在維也納街頭,有一天一對姓張的夫婦看到落魄的希特勒心生憐意便給了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生活費,還時常請他到家中吃飯,得知他有繪畫天賦後更是資助他到學校學習繪畫!後來德軍佔領奧地利,希特勒找遍了維也納再也找不到那對中國夫婦,也正因為有了這段經歷,所以希特勒對中國人很有好感,對這個東方古國也是情有獨鍾,甚至曾想過和中國瓜分世界!無奈日本侵略中國,希特勒被迫和日本結盟,但他依然不忘對中國的幫助,多次不顧日本人的抗議而援助中國人!



對於這段記載,我就四個字—純屬扯淡!

首先希特勒本人的自傳—《我的奮鬥》里根本就沒提過這件事。在書中他曾多次提及自己當時的生活很困難,唯獨沒提過張姓夫婦!

其次希特勒是極端種族主義者,除了日耳曼人,其餘人種他能看得上哪個?如果不是戰略上的需求,他連日本人,意大利人都不會正眼瞧一下!他曾多次對日本人的所作所為感到鄙視,一個連對自己盟友都能表示出反感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能對一個積弱落後的中國人“情有獨鍾”?



還有就是很多人說希特勒確實援助過中國啊,當時的國民政府不還有德械師嘛?這一點確實是事實,德國確實援助過中國,但這只是兩國間的正常貿易!是簽署過協議的,我們花錢買裝備,請教練,他們賺了錢,僅此而已,而且要明白,德國對我們所謂的援助(其實就是買賣)主要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在1938年之後就全面停止了,還有就是德國幫助我們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們中國有他們製造武器必備的有色金屬礦石,也就是—稀土!當時民國政府沒有錢,很多德國武器都是拿稀土換的,日耳曼人不傻,希特勒也不傻,他是一個狂熱好戰分子,賠本買賣不會做,得罪盟友的事情更不會做!幫助中國?純屬是利益使然!



所以,希特勒只喜歡權力,喜歡殘殺,喜歡高高在上!


鹹魚閒聊


這條謠言在網絡上已經流傳了很久了,隨之而來的還有希特勒非常喜歡中國,並且還希望自己能夠幫助中國抵抗日本,這完全都是無稽之談,都是網絡上的人傳的謠言而已,諷刺的是有無數人都相信此事,並且還因此崇拜希特勒,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希特勒泉下有知,他只想說我怎麼不知道有這件事。

這個故事的版本大致是這樣,希特在自傳中說自己童年的時候在維也納生活,自己一度貧困潦倒並且沒有錢去讀書,這個時候有一對姓張的夫婦給了他幫助,給他吃的和喝的,並且還資助他去上學,晚上的時候也讓他借宿在家裡,當這對中國夫婦知道希特勒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之後,他們還主動去找了學校,希望希特勒能夠好好學習繪畫。

希特勒永遠無法忘記這對夫婦,所以在他功成名就之後第一時間就是去找他的恩人,可他自始至終找不到這對夫婦。很多人都相信這個故事,因為編的是有模有樣,類似這樣的故事,在網絡上隨便一搜能出來無數條,並且都是換了一個主人公,而且都是主人公有所成就之後去報恩,可惜就是找不到恩人。

希特勒的確有過自傳,名為《我的奮鬥》,那麼不禁要問了,編出這個故事的人真的看過這本自傳嗎?在這本自傳中壓根沒有這件事,根據希特勒的歷史記載來看,這事也是不存在的,壓根就是胡編亂造的,可別告訴我希特勒私下裡還有一本自傳,美國的歷史學家也寫過一本《希特勒傳》,也沒有這件事的記載。

如今網絡越來越發達,大家隨時能夠在網絡上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在這個中間有真有假,同時還有別有用心之人編纂出的東西,所以大家時刻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可別被人誤導了,將謠言當做真相。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種說法流傳甚廣,被不斷演繹,甚至有很多傳聞有鼻子有眼的分析道:希特勒對中國人有特殊好感,鄙視正在侵略中國的日本人,與日本結為軸心國也是被迫的,是違心的權宜之計,實際上希特勒更願意和中國一起瓜分世界.....戈培爾曾經說過:“謊言說一萬遍就是真理”。

種種傳言之下,一些“德粉”一廂情願的把這個當成了事實,還指出“希特勒被中國老夫婦救助”的事蹟出自《我的奮鬥》,希特勒混出名堂之後還想去報恩,可他始終沒有找到這對夫婦。

我在中學時候就看過這種傳聞,甚至一度還真信了。直到後來接觸了這一時期的文獻,也諮詢過德國人(不過最好不要對德國人提及二戰和希特勒,雖然他們打心眼裡認罪,非常虔誠,但畢竟是不光彩的國家歷史,往往會稍顯尷尬),沒有任何官方文獻提及此事,而德國人對此也是聞所未聞。

《我的奮鬥》這本書長期是禁書,中文版我沒看過,倒是在網上仔細看了此書英文版目錄,和有關流浪維也納的那段經歷的章節。發現,希特勒壓根就沒提過中國,或者中國人,倒是充斥著大量種族主義偏見和反猶言論。

咱們中文版的是從英文版翻譯過來的,英文版是翻譯的德文原版(下圖)。所以,不知道那些說“被中國人救助事蹟”源於《我的奮鬥》的網友們看的是哪個版本?火星文版的?《第三帝國的興亡》算是對希特勒經歷相當權威的書,作者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記者出身,以紀實和嚴謹著稱。此書在國際上以其大量的、真實的資料被認為是“論述納粹德國最具權威的作品,是希特勒納粹德國令人顫慄的故事最傑出的研究成果”。然而,我和我的學生都曾經細細的讀了這本書,誰都沒有發現“被中國人救助事蹟”......

經過網上的查閱,我發現,此說法很大可能是源於CCTV9播出的紀錄片(下圖),或者是本來類似謠言的說法被權威的央視播出,起到了官方認可的作用,讓受眾們深信不疑。

一向以權威、嚴謹著稱的央視,還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傳謠”.....送央視一個大寫的“囧”。


類似傳聞還有——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是希特勒的德國政府承擔了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全部費用,包吃住和給報銷路費。

事實上,1936年柏林奧運會,國民政府還是挺重視的,中國代表團的費用是由政府自籌經費加上民間募捐組成的(教育部出資17萬,體協募捐3萬,加上中國足球隊赴南洋巡迴賽的門票收入),與希特勒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讓國民政府情何以堪,當時的國民政府還真沒慘到連運動員路費都出不起的地步。


還有說是張少帥資助的,這個是時間弄混了,張學良資助的是上屆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此時,中國剛經歷“九一八事變”和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一邊應付日本,一邊下著血本“剿共”,真的顧不上。

而剛成立的“偽滿洲國”卻吵吵著要派運動員以“滿洲國”人的身份參加,把張學良給急壞了,捐贈8000銀元,加上中國體協的籌款,參加的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不是36年柏林奧運會哦。

還有謠言說——納粹德國幫助中國抗戰,實際上希特勒更願意和中國一起瓜分世界.....

比如,大家經常看到,國民黨德式裝備軍隊。

像下圖,1938年5月美國《生活》雜誌封面上,年僅15歲的中國小戰士頭戴德制M35頭盔正佇立在武漢的閱兵場上。他一身的德式裝備,陽光從上面灑了下來,目光裡滿是堅毅與果敢。

的確,1928至1938年中國個德國處在一個互幫互助的友好合作階段。此時,中德之間的合作,可以完全理解成戰略需要和國家利益使然,基本排除個人感情因素。

中國需要德國軍事、工業、科技的援助(大多數時候,並不是用來對付日本的,而是“剿共”),這個就不多贅述。咱們重點看看,德國為什麼這麼熱情。

那是因為德國有求於中國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砂,它是製造鎢合金鋼的關鍵材料,是槍炮生產的必需品。當時亞洲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的80%,中國華南地區的產量又佔亞洲第一。還有中國的豬鬃(現在中國的豬鬃仍然一統聯邦德國市場)和桐油也德國有大量需求,雙方議定用以貨易貨方式來進行貿易,中德兩國通過這樣的雙邊經濟往實現了“雙贏”。

此外,從人物歷史角度看,作為歐洲陸軍強國的德國,歷來就是一些在國家學習效仿的對象,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所建立的陸軍幾乎就是照搬普魯士陸軍全套軍事思想、建設制度和制式操典。而中國很早就開始學習德國軍事,清朝後期所建立的新軍,就有著深深的德國軍事影響的烙印。

還有,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失去了在中國的租界和殖民地。這讓中德合作沒有歷史包袱,較為輕鬆。

然而,從30年代中後期開始,德國在東亞與日本開始勾搭,礙於日本對中國的意圖,德國也逐漸疏遠了中國,甚至礙於日本的壓力,一度在收到貨款的前提下,拒絕交貨。

1938年,德國顧問團基本全部回國。任蔣介石的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回國後拒絕接受任何工作,免費為中國進行抗戰宣傳,直到德國下令預備役軍人恢復現役,二戰期間曾擔任比利時總督。法肯豪森倒是咱們中國真情實意的朋友。

中德“蜜月期”裝備的德械師裝備從頭到腳都是德國進口,或者中國工廠引進的設備仿製的,戰鬥力在日軍之上。遺憾的是,全德械師少的可憐,主力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損失殆盡.....

那麼,希特勒對中國的真實態度是如何呢?

納粹和希特勒堅持用種族主義眼光看世界,把人種和民族分成三六九等——日耳曼人最高貴;盎格魯撒克遜人和高盧人應該被征服和管教;北歐維京後代是近親兄弟;斯拉夫人過於低劣,大部分得消滅,小部分留著訓練好了詞彙日耳曼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是等外品,必須在精神和肉體上徹底消滅.....黑人不能算是正式的人類(大家感興趣可百度一下,1936年,美國黑人運動員在德國的遭遇)。

那麼東亞人呢?黃種人,同屬有色人種,也是極其低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是黃色猴子,與日本的合作也是處於戰略考量,暫時屈尊一下......

“假如一個黑人和中國人如果學會了德語,那麼就被德意志化,就可以獲得選票成為一個德國人,這種想法無疑是荒誕可笑的。”——《我的奮鬥》,阿道夫·希特勒

很明顯的感受到對中國人和黑叔叔滿滿的惡意。

除了口頭的貶低與蔑視外,納粹和希特勒也付諸了行動。
下圖,位於漢堡首飾街的一塊紀念牌,上有關於漢堡唐人街和納粹對華人迫害的簡介。

在德國的中國人本身不多,經濟政治影響力也不算大,所以沒大規模屠殺的經歷。

但是,在歧視有色人種,種族主義言論橫行的大環境下,德國境內的華人華僑自三十年代中期開始,還是遭到了納粹黨政府對其大規模的、系統性的迫害。

1941年7月1日,納粹德國正式承認南京汪精衛政權,重慶國民政府遂與德國斷交;1941年12月9日,中國最終對德宣戰並正式加入同盟國,中德宣戰。納粹當局對德國華人的迫害隨即進入高潮,納粹德國政府原本對華人的監控和打壓最終升級為了直接的迫害。

實際上,自1936年起,蓋世太保開始頻繁在唐人街行動,希特勒在1938年就推行了拆除唐人街的計劃。此時,因為備受歧視和政治、經濟的雙重打壓,大部分華人都搬走了,1944年,留下的華人被冠以“通敵”罪名,全被投入集中營,不少被折磨致死。

甚至,此時,與華人共同生活,交往的德國女人(華人的女友或妻子,或只是華人的普通朋友)也被納粹當局冠以“中國蕩婦”的名號,以“種族褻瀆”罪將其送往集中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除了兩國宣戰的政治因素外,相當大的原因是納粹政權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

二戰過後,整個德國只剩30個華人。使得德國成為現今唯一沒有唐人街的西方大國。上圖,2003年5月11日,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遺址,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是網上不知誰自己YY出來的破事,在那個年代,有色人種都屬於受歧視對象,而元首一個連大部分白人都歧視的人,怎麼可能待見黃種的華人?很多人覺得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後,一直到二戰初期,德國都對中國相當友好,又反證了那條謠言,但德國之所以對中國友好,就一定是希特勒受過中國人民恩惠?這是中國思維中最典型的評書演義思維!



不錯,二三十年代,希特勒德國堆中國的態度,跟當時各老牌列強比起來,確實當的起友好二字,但是要想想,當時還是英國在勉強維持日不落帝國最後的世界主導權,國際事務上拉攏法國、美國,當時國際事務的中心,就是壓制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竭制蘇聯,都是第二位的事情。

世界像樣點的國家裡面,也就在中國,德國人尚且還享有白人原本的榮光,因為中國人大多數既不關心一戰誰輸誰贏,也分不清這幫白人誰時哪國人,一律享受洋大人待遇,這讓德國人感覺很好,德國很多高層軍事人員,跑中國來,其實是私人跑來找飯吃的,德國真過不下去了,後面才開始又轉回有國家任務性質的事物,比方推銷德國裝備,武裝訓練德械師,這主要是為德國國內經濟服務,不過當時德國在中國的核心事務是獲得江西地區的鎢!中德友好就是因為鎢,而中方覺得德國人沒有帝國主義的盛氣凌人,他一苦逼戰敗國,怎麼凌?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覺得有可能,中國人同情弱者是舉世聞名的,希特勒在維也納的時候確實很窮困潦倒,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有中國人因此施以援手合情合理。而且傳聞希特勒之所以對猶太人耿耿於懷的主因就是因為希特勒在童年的時候曾擦皮鞋打工賺錢,而一個猶太老闆卻在希特勒擦完皮鞋的時候很不尊重的踹了他一腳,所以希特勒發誓要殺光所有猶太人,而事後證明他也確實這麼做了,他就是這麼恩怨分明。他是否感恩中國人這一點不好界定,但是起碼沒有反感。

至於希特勒軍事援助中國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的。一個是德國一直都有軍援中國的歷史,像清代的很多槍械廠都是由德國投資建造的。包括江南製造廠很多關鍵機械也是德國提供的。只是因為德國自己一戰戰敗才中斷了這些出口合作,但是大量德軍將領卻依然跑到中國來當軍事顧問。希特勒上臺後宣佈廢除所有對英法的賠償條約,這使得原本用來抵債賠償的德國工業品瞬間庫存太多,需要找到一個新的買家,所以中國很好的扮演了這個角色。

其次,德國一直想把中國拉入軸心國,因為德國缺資源。在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德國需要的礦石以及糧食來源被切斷,德國需要有一個國家來為他們提供這些東西。但是呢,最終被日本給拒絕了,作為軸心國的成員,日本把中國列為自己的目標,不讓德國染指。所以,從國家角度來看,中德長期友好是因為地緣的利益互惠互利造成的。


優己


我們不能斷言這件事情就一點不存在,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裡並沒有提到這件事。希特勒做為一個“種族主義者”曾經對以日本人為代表的“亞洲人”表示過鄙夷。

很多人拿出的所謂證據無非就以下幾點:

第一、希特勒執政期間,德國曾與中華民國展開過中德合作,期間給予了中國一些經濟和軍事上的幫助。

第二、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人拉貝曾救助過許多中國人。

首先來說第一點,德國與中國合作的模式大概是這樣的:德國給予中國一些武器裝備和貸款,中國政府答應德國提供礦產資源和一定的關稅優惠。國民政府就曾以錫礦換取過一批德械裝備。這完全是兩個國家間的利益交換,跟希特勒的個人情感並沒有特別大的聯繫。

第二點,南京大屠殺中拉貝的行為只是他的個人行為,不能代表納粹黨更不能代表希特勒個人對於中國人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態度。那麼,希特勒和德國政府對中日戰爭是什麼態度呢?

1937年德國宣佈終止對華合作並撤走大使和在華德國人,希特勒到底在幫誰呢?

最後說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二戰期間德國漢堡曾經居住了兩千多名華人。而且擁有唐人街。但當時的“蓋世太保”以“通敵罪”和“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逮捕了大量華人並將他們投入所謂的“明日集中營”。

1944年,德國更是逮捕了唐人街的所有華人,徹底剷平了當時漢堡的唐人街。等到戰後,這些人當中大概只有150人左右得以倖存。

所以,這個故事是否發生過,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希特勒對中國人是否有所謂的“感恩之心”其實是很清楚的。






兵器研究社


這種說法我目前沒有在任何正規材料上見過,可能是某些地攤文學流傳出來的吧。關於希特勒在維也納時期的流浪生活有很多不同的記述。畢竟這個時候的希特勒還沒有成名,只是個不為人知的小人物。


不過退一萬步說,就算希特勒受到過傳說中中國夫婦的資助,他也不會因為這就更改對一個民族的態度,為什麼呢,看這則故事就知道了。

希特勒在維也納時一直有一件破舊的黑色大衣,很像一件土耳其長袍。這件袍子是一個匈牙利籍猶太舊衣商送給他的。這個舊衣商也住在希特勒居住的那所簡陋的單身宿舍中,同他頗為友好。但後來可以看到的是,希特勒後來對付猶太人時依舊沒有絲毫的手下留情,他壓根兒就不是那種輕易更改自己固執想法的人。

何況更有朱德元帥的女兒朱敏的事例佐證。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朱敏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一起淪為了納粹德國的俘虜,最終被送到德國的東普魯士在集中營裡服苦役,直到1945年才被攻克東普魯士的蘇聯紅軍解救。


所以說,綜上所述,我覺得希特勒在維也納受到中國夫婦救濟的故事應該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他肯定也不會堂而皇之地告訴別人的。


大唐安西節度使


這點又是意淫的小段子,因為在希特勒個人傳記《我的奮鬥》中並未有記錄,不過這種構思到是很符合小說家的創作風格!

中國夫婦救助窮困潦倒的希特勒,這個故事之所以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原因是這個段子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為何同樣是納粹軸心國,日本對中國犯下累累罪行,但德國卻在軍事等各方那個面給予中國很大幫助和支持?正常來講,德國應該和日本站在同一立場上,但德國卻選擇背地裡偷偷幫助中國,這裡既包括賣給中國人的槍炮,也包括派遣到中國的軍事高參。

德國為什麼幫助中國?

很多人都會對這點表示疑惑,因為疑惑,卻一下子找不到合理的解釋,這個時候一箇中國夫婦幫助落難希特勒的段子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也非常適合茶餘飯後的八卦爆料,但大家聽完樂呵樂呵就好了,一個發達國家的政策和態度怎麼可能和過家家一樣?

其實近代中國歷史上,德國和中國淵源頗深,洋務運動後的北洋水師旗艦

“定遠號”和“鎮遠號”便是中國清政府委託德國造船廠建造生產的。中國當時的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就曾多次拜訪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甲午戰爭前曾一度盛傳德國要幫助中國建造一支完全現代化的部隊,用以達成牽制德國宿敵沙俄的目的,但隨著甲午海戰的戰敗而不了了之。

時間來到一戰後,此時被制裁的德國可謂是內外交迫,國內經濟幾近於崩潰。國際上更是被凡爾賽條約束手束腳。這個時候像中國這樣的軍火採購VIP大客戶,對德國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再加上中國有著極為豐富的稀土等礦產資源,這些毫無疑問是德國打造鋼鐵雄獅時必不可少的資源。中德兩國一拍即合,進入歷史上的

“蜜月期”

【利益,才是決定國與國關係的關鍵!亙古至今都未曾改變。】

老照片,中德蜜月期時,德國希特勒送給蔣介石的簽名照片,現藏於臺北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