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法國和德國在歐洲影響力不如美國,對此你怎麼看?

DJDUE52988


這就是”霸權“的威力了——美國不但要管自家的事,還要管別人家的事,美國霸主的胳膊特別的長,手特別的黑——在美國黑手的籠罩下,歐洲那些缺鈣的國家自然紛紛跪拜美國,剩下德法兩個國家就算要獨立,要自強,可也獨木難支,無能為力啊。

不過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應了歐洲國家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太過依賴美國了,不但在二戰戰後接受了美國的諸多援助,還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國防完全交給了美國去管,作為一個國家,這就相當於自動解除了自己的武裝,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了美國。這樣當美國還算仗義的時候,歐洲國家自然樂享其成,但假如美國成了如今的”美國優先“的美國,則歐洲國家就會面臨所託非人,手足無措的局面了。

這些年美國為了更好的控制歐洲,是花了大力氣的。每屆美國總統都會在歐洲耍點小花樣,不斷的挑起歐洲內部的矛盾和爭鬥。在英法德之間,在新老歐洲之間,美國都是用了心思的。為了壓制歐元,美國在南聯盟和中東都很”捨得打“,反正爛攤子都留給了歐洲,難民等問題也留給了歐洲。就這樣,在美國的有意操作下,歐洲一直都是在模模糊糊中被帶著走,這整個歐洲的智商美國也是醉了。


蛙眼看天下


當前的主體世界格局是何種形勢?毫無疑問就是由美國主導並施以廣泛影響的單極格局!儘管不乏奮起直追者,但這一形勢在短期內很難被輕易撼動。

整體來看,歐洲的後勁乏力有目共睹,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根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歐洲,尤其是西歐仍是當前發達國家最集中、工業水平最完善的地區。

所以,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而言,歐洲就無可爭議的成為了其在本土以外的戰略中心!因此通過必要的手段“調教”出“低美國一等”的盟友勢在必行;不然美國很難在歐洲實現自己的戰略佈局。

在上述前提下,法國和德國對歐洲的影響力大小其實就成為了一個相對概念:相對美國或許分量不足,但相對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則舉足輕重!

從歷史角度來看,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都曾在歷史上完成過統一歐洲大部的壯舉,這一點在看重血統的歐洲十分重要。也正是因為曾經擁有過輝煌,所以如今的法國和德國都在努力擺脫美國的影響。

放眼當下,由法國和德國主導成立的組織及體系(實現歐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歐盟、規避因美元不穩造成損失的歐洲貨幣體系)在實際意義上的影響力甚至要遠超於美國。所以說,美國作為漁利者始終都是“外來戶”,歐洲未來的發展還是掌握在歐洲國家的手裡。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法德兩國在歐洲國家中的確是有份量的國家,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都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歐洲國家在共同面對挑戰時,法德兩國一直是衝在最前面,有責任心有擔當,歐盟能夠穩定存在,與法德兩國的全身心投入和支持關係密切。歐洲國家自然是回敬有加,在國際紛爭中選擇與法德兩國共進退,使法德兩國底氣倍增信心十足。



與歐洲其它國家相比,法德兩國的綜合實力是神一樣的令人羨慕。許多窮國傍上兩位大款,除了敬畏,還期望當自己的國家經濟出現問題時,能夠得到兩位款爺康凱救助。前兩年希臘意大利等國財政緊張,全國一片恐慌時,正是歐元區強大的經濟體制拯救了這些國家,出錢出力最多的仍然是法德兩國。也正是由於歐洲經濟實力下滑,讓英國的紳士們產生了動搖,認為不差錢的英聯邦沒必要替別人買單,才有了一片嗶然的英國脫歐風波。

然而法德兩國的優勢要看與誰相比,
在世界的範圍內法德也絕對是重量級別的選手,可以碾壓許多國家。但與美國比還是力不從心,在世界大環境下不行,即使在歐洲框架裡,法德自家的庭院內也不行。


大家都知道的讓弱國膽寒的貿易戰,特朗普的炮口對準的是全世界,自然也包括歐洲國家。默克爾無奈迎戰代表的是歐洲國家的利益,支持者卻不多,原因是沒人願意惹美國人不高興。
馬克龍一怒之下提議組建歐洲軍團,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建立自己的帶刀護衛,言外之意就是信不過老保安,讓美國結帳走人,自然惹來特朗普的咆哮聲討。憋屈的是馬克龍,本來是為歐洲出頭,結果歐洲國家兩種態度應對,一種是裝聾作啞,一種是明確向美國表衷心,不會支持馬克龍組建歐洲軍團,馬克龍只得到了默克爾的支持聊以自慰,至此人們就可以看明白,法德兩國在歐洲自己的兄弟間影響力也稍微遜色於美國。


亓官仁


我是這麼看的:德國在中歐影響大些,法國在西歐影響大些,大概都佔三分之二吧!而美國在東歐影響大些,再加上中西歐的三分之一,美國自然就是影響最大的了。美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呢?首先是東歐國家原來都是蘇聯陣營的,現在歸了西方陣營,“山窮水盡沒什麼見面禮”,對老大表忠誠總是可以的吧?何況背後強大的俄羅斯並不總是“吃素”的,有人庇護還是安心些。所以,波羅的海三國,低地三國,波蘭應該都是這種心態。

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如美國,主要是德國在歐洲也是打遍歐洲無敵手,給歐洲國家的影響太深,各國對德國有點恐懼心理。雖然勃蘭特下跪致歉,德國在經濟上給歐洲帶來活力,對難民又極具同情,但要歐洲完全忘記德國曾給他們帶來的災難似乎不太容易。至於法國,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完敗於德國,歐洲各國可能更相信只有美國可以保護它們,法國沒這個能力,也靠不住。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國力世界第一,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無人可比。

美國和德法兩國在價值觀方面是沒有區別的。但在能力上區別很大。北約成員國那麼多國家伎解南聯盟還得靠美國,這一方面讓歐洲國家看到了美國的強大,也讓歐洲國家害怕。所以,美國在北約可以為所欲為:特朗普可以聲斥德國被俄羅斯俘虜,也可以汙辱法國一戰時“學德語”,其它的國家,如英國,荷蘭,奧地利就可以無視馬克龍建歐洲軍的提議,目的無非是取悅於美國。美國也可以制裁歐洲,不是歐洲有什麼問題,而是歐洲沒聽自已指揮。比如在伊朗石油問題上。這麼來看:德法連自已主權內的事都必須聽命於美國,怎麼影響力會高於美國呢?


天太2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的推動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運而生。無疑,美國在北約的力量無人能及。作為盟國的法國和德國,由於得到美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戰後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是不論發展到怎樣程度,都在美國的領導之下。

顯然,在歐洲,英法德三傑的影響力不可小覷,不僅表現為三國的經濟規模極為龐大,即便軍事實力(德國除外)也堪稱一流。然而,畢竟還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就拿伊核協議而言,特朗普極力要退出,任憑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如何勸說都無濟於事,不僅如此,美國還要對法德徵收鋼鋁關稅,在對伊朗原油實行制裁過程中,法德等國竟然都不在美國的豁免之列,這都足以說明兩國的影響力在美國面前多麼不值一提。此外,特朗普還不顧法德等國的反對,執意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可是經過長期艱難談判得來的成果,怎能說退出就退出呢?無疑,法德兩國元首同樣進行了力挽相勸,但是特朗普去意已決,就是不給力,馬克龍和默克爾也只好面面相覷,無可奈何。

如今的美國世界獨大,法德儘管在歐洲出類拔萃,然而美國的影響力還是不可撼動,對比之下就難免顯得相形見絀了。


江淮聖手


法國和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如美國這是事實,經濟決定政治,一個國家對外影響力大小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經濟實力的因素。

法國和德國在二戰後,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躋身發達國家的朋友圈,經濟實力的提升自然會反應到法德對政治上的渴求,法德自然要求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歐洲國家的問題應該在歐洲範圍內考慮的政治訴求。德法也有立足歐洲,面向世界,成為世界政治大國的抱負和野心。德國要成為世界政治大國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但也要得到美國的支持。

歐美關係是歐洲的戰略核心,不會動搖,歐洲需要美國的軍事力量的保護,歐洲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嚴重依賴美國,歐洲的經濟離不開美國的市場,現在的歐美之間關係只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競爭,是由以前的戰略聯盟,變化到現在的戰略爭奪,是歐美雙方爭奪歐洲主導權的競爭。

但是更多的歐洲國家希望美國的軍事力量留在歐洲,希望美國對歐洲的政治經濟外交進行干涉和影響。因為很多歐洲國家是對德國的不信任,和對德國的不安全感。歐洲地區各個國家是經濟上的聯合體,在政治上是複雜和相互矛盾的,相互制約,相互設防的。歐洲很多國家在軍事上是相信美國,而不信任德國和法國的。一個強大的德國的出現,對歐洲國家是充滿警惕的,這些歐洲國家擔心如果歐洲離開美國,歐洲就會成為德國的歐洲了。

而在美國人心中,對歐洲的影響和控制是理所當然的,美國認為它打贏了三場世界大戰,一戰,二戰和冷戰,對歐洲的控制是美國應該擁有的戰利品。美國認為歐洲應該是大西洋的歐洲。


小橋流水204559566


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如美國,這是二戰造成的結果。

實際上,在二戰以前英國和法國不論在歐洲還在世界上都具有絕對的影響力,而美國只能算一個二流國家。

但是二戰對英國、法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因為美國遠離歐洲戰場,使得美國的經濟在二戰中逐漸超過英國、法國。二戰以後,美國為了抗衡蘇聯的影響開始用馬歇爾計劃來重新武裝歐洲,大量的美國投資進入歐洲,使得百廢待興的歐洲經濟逐漸的發展起來。在美國投資進入歐洲的同時,美國的各種文化也逐漸滲透進歐洲,從而在歐洲樹立了美國思想的主導地位。

同時歐洲國家因為恐懼蘇聯的核武庫,所以必須依靠美國的核武庫來給自己做保護,這也造成了歐洲沒有獨立自主的武裝力量,而只能依附於美國而存在。

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使歐洲產生了一個慣性思維,就是認為沒有了美國的保護,歐洲沒有辦法獨立面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的威脅,所以在歐洲除了最強大的法國和德國以外,其他國家對於歐洲能不能獨立保護自己是沒有信心的。因此在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建立歐洲軍隊的想法以後,除了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支持以外,其他的歐洲國家以及歐洲聯盟都予以明確的反對。


國際關察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進行對比。因為我們首先需要確定什麼叫做”影響力”;”影響力”科學上又是怎麼定義的,然後再作分析評判,才能說明問題的實質。

影響力:是用一種別人所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具體表現在權利性和非權利性兩個方面。

比方說,龍生九子,九子不同。老龍王對九子的影響力就是權利性的,因為九子對老龍王的敬畏與服從是絕對的和無條件的。而九子之間同樣具有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則是非權利性的,也是相對的和有條件的。

美國雖不是老龍王,法德也雖不是龍子,按理說,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應該屬於非權利性的。但由於北約的存在,彼此之間的關係立刻變得不倫不類和不明不白了。

美國真正介入歐洲事務,其實是被日本逼上”梁山”的。要不是山本五十六突襲珍珠港,美國還會在看臺上看”比賽”呢。二戰結束後,美英法蘇不僅共同瓜分了德國,同時美英法與蘇聯也由同盟國變成了敵對國。又因為英法等歐洲皆在二戰中大傷元氣,它們無不將保衛歐洲的重任寄託在美國人身上。而美國也是為了防範蘇聯覬覦歐洲大陸,於是與歐洲部分國家一拍即合,並於1949年成立了北約。相當於歐洲請美國當“保鏢”,而且這個“保鏢”還是心甘情願和自掏腰包的“護花使者”。

二戰後,歐洲在美國的帶動和促進下經濟得以飛速發展。北約成員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擴充和壯大。自從美蘇爆發冷戰後,歐洲對美國的依附愈加強烈,此時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早已超出非權利性的範疇,歐洲對美國已經達到言聽計從的程度。直到蘇聯解體,華約解散,俄羅斯變得羸弱不堪後,已從廢墟中站立起來的歐洲,開始感覺美國這個“婆婆”越來越難以伺候了,也越來越討德法的厭了。於是,德法便利用自己在歐盟中的主導地位,總是試圖影響自己諸多的“哥們弟兄”與美國分庭抗禮,並最終趕走美國大兵。問題是,德法的影響力,在其它國家的眼裡,不僅可大可小,亦可有可無。不像美國七十多年來,不僅將它們養大、養好,併成了家,立了業,還替他們站了七十多年的”崗”。

有此一比,便不難發現,德法的影響力確實不值一提,難怪會有多國對法德的提議不屑一顧、置之不理呢。除非特朗普一再非難歐洲,法德才會聯合更多的“兄弟”造美國的反。但即便如此,人心隔肚皮的歐洲各國,永遠都不會拿法德真正當“老大”的,因為這兩國都有不良前科作案底。


怡人之人148633009


法國和德國在歐洲的影響肯定比不過美國。美國對歐洲的影響,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上世紀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推出的"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救西歐各國於水火之中。可以這樣說,美國人是幫助西歐各國擺脫困境,戰後重建,防止前蘇聯威脅的救星或保護神。特別是在冷戰時期,如果沒有美國作強大後盾,估計,西歐國家很可能會被前蘇聯給兼併或欺凌,很難有現在的歐盟市場存在。至於北約組織,也抵抗不住前蘇聯華約組織的軍事打擊的。即使上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解體後,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歐盟國家也難以對付俄羅斯的,特別在核威懾方面尤其如此。另外,美國是歐盟國家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市場是歐洲各國商品主要的外銷市場,佔其GDP的比例都很大。這些影響,都是法國和德國所不能相比的。另外,前蘇聯或俄羅斯的一些盟友國,如波蘭、匈牙利、波羅的海等國家,投奔到西方陣營,多半是奔著美國的強大去的。他們知道,只有美國才有能力保護他們免受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特別是核威脅。光靠法國和德國是靠不住的。在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威脅下,法國和德國本身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那還有能力顧及他們的死活了。


一線天


德法歐洲影響力不及美國,看到現象,未及要害。

兩國作為歐洲聯合的“雙缸發動機”,從煤鋼聯盟,到歐共體,再到歐盟、歐元及當下的歐盟三駕馬車,整個進程中作用巨大。21世紀第一個十年後期金融危機波及歐盟,其深層次問題日漸顯露,“歐豬”國家財政債務、非傳統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新歐洲”不聽話……再加上德、法自身的羈絆,使得兩國在歐洲、歐盟內權威與影響受損。而從根本看,經濟實力決定國家地位,德法在“新經濟”中難做領頭羊,整個歐盟體大行緩,遲滯了發展;另一方面,歐盟擴張加速,27國(除英國)利益難以協調,行動不盡一致,從而降低了歐盟在國際舞臺的話語權,其實也是德法式微的表現。

至於美國,國家實力和影響力穩固,更有“新歐洲”的擁戴,在歐洲作用舉足輕重。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實則削弱其在歐洲的地位與權威,只有自己,利益壓倒一切,一味強勢,最終將喪失尊重,沙特裔記者被害事件即為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