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單|《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只為這肥鱖魚

《紅樓夢》中,一個淅淅瀝瀝下雨的黃昏,寶玉來看望黛玉,

寶玉一副漁翁打扮,

頭帶箬笠,身披蓑衣。

這副行頭是北靜王送的,細緻輕巧。

唐代張志和寫的《漁歌子》中,也有箬笠蓑衣——

“青箬笠,綠蓑衣”。

只是這箬笠蓑衣的顏色與一般的顏色不一樣,

一般箬笠蓑衣的顏色,就如同北靜王送給寶玉的都是那樣的棕黃色或棕褐色。


食單|《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只為這肥鱖魚


其實,編制箬笠和蓑衣時用的是青竹、綠草,

剛開始時,顏色是青的綠的,

慢慢地,綠色就會變成黃色、棕色。

原來,這是臨時匆匆忙忙準備的雨具,

為的是“斜風細雨不須歸”,下小雨就由它下。

是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吸引作者下雨天都不回家?


食單|《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只為這肥鱖魚


那是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曆七年)九月,

顏真卿任湖州(今浙江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張志和聽說這個消息,便乘著一條小船去拜訪他。

當時正值春末,在西塞山的前面有一群群水鳥白鷺不時飛過,

山裡桃花朵朵盛開,紅豔似火。

由於春末雨多,江水上漲,

這個時候的鱖魚長得最肥。

張志和與顏真卿即興唱和,

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食單|《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只為這肥鱖魚


作者張志和,曾經的名字叫張龜齡,

傳說是他母親懷著他的時候,

夢見一個老神仙送了一隻靈龜給她,讓她吞了下去;

第二天,他就出生了。

他十六歲時,唐肅宗李亨很賞識他,任命他為翰林待詔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

但是覺得他的名字不好聽,於是賜名志和。

後因犯事被貶,張志和在父親去世後,辭官歸隱。

張志和經常效法姜太公無餌垂釣,自己號稱“煙波釣徒”,過了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他博學多才,歌、詞、詩、畫樣樣俱佳,後世傳說他是神仙中人。


食單|《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只為這肥鱖魚


​這首《漁歌子》傳到日本後,引發了以打漁為生的日本人們的共鳴,

相傳當時的嵯峨天皇讀後,十分推崇,

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宴會上他與親王大臣們唱和這首《漁歌子》,

天皇自己寫了五首;

當時天皇十七歲的女兒內親王智子,吟和了兩首。

從這次君臣唱和張志和的《漁歌子》後,日本人開始學習填詞,

《漁歌子》為日本詞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國內,蘇軾、蘇門學士黃庭堅、張元幹、陸游等文人都有模仿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