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盤水鐘山區

鐘山區隸屬於貴州省六盤水市,1988年3月建立的市轄縣級行政區,距省會貴陽市254公里,坐落於六盤水市中心城區。境內常住人口為60.68萬(2014年),居住著漢族、彝族、苗族等31個民族。至2016年1月,轄3鎮6街道。

鐘山區屬於六盤水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2011年,煤炭工業儲量134億噸。屬北亞熱帶季風溫暖溼潤氣候區,氣候較為特殊。

  • 中文名稱

  • 鐘山區

  • 外文名稱

  • Zhongshan District

  • 別 名

  • 中國涼都.魅力鐘山、水城(老城)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貴州省六盤水市

  • 下轄地區

  • 3個鎮、6個街道[1]

  • 政府駐地

  • 鳳凰街道

  • 電話區號

  • 0858

  • 郵政區碼

  • 553000

  • 地理位置

  • 貴州西部

  • 面 積

  • 478.99平方公里

  • 人 口

  • 常住人口60.68萬

  • 方 言

  • 西南官話-貴州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韭菜坪,文昌閣,鳳池園,明湖溼地公園,烏蒙國家地質公園等

  • 機 場

  • 六盤水月照機場

  • 火車站

  • 六盤水站,水城站,大灣站

  • 車牌代碼

  • 貴B

  • 行政代碼

  • 520201

  • 原 名

  • 水城特區(老城)

歷史沿革

清代雍正年間,境內改土歸流大體結束,北為水城廳,東為郎岱廳,南為普安州。民國時期,置水城縣、盤縣、郎岱縣。

1967年,在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縣級礦區(後改特區)的基礎上,組建六盤水市,後改為省直轄市。1970年,郎岱、盤縣、水城三縣於三個特區合併,仍稱特區,隸屬六盤水地區。

1987年12月,根據國務院批覆,水城特區撤銷,分設水城縣和鐘山區,鐘山區的建制正式形成。

名勝古蹟

羅氏居宅

貴州省六盤水鐘山區

羅氏居宅

羅氏居宅位於老城中部大街上(今和平路),坐西南向東北,建於民國31年。為羅景玉及其弟所建。此宅建在一南北長東西窄之地皮上,東西壁早有他人私宅,因地而建成長方形佈局。為木結構穿鬥式,三層單簷懸山頂,屋面蓋小青瓦。通面闊6.5米,進深17.5米,高11.4米,佔地面積250平方米。由臨街面前房、後房、西廂房及連接前後房之角樓組成。東側和西側底樓未建廂房。前房面闊二間,進深6.8米,西間靠西側有一窄過道。後房面闊二間,進深6.05米,東間靠東側有一窄過道。廂房面闊二間4.5米,進深約3米。耳房面闊進深均2.2米,呈正方形。

老城楊氏居宅

老城楊氏居宅位於老城內南端,坐北朝南,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楊毓彥所建。民國時期,由其後代居住。50年代,改作水城衛生院和縣人民醫院,後期,改作縣醫院老城門診部。此宅建於一南北長東西窄臺基上,佈局嚴謹而對稱,為一四合院。從踏垛而上,從臨街面起,依次為前房,東西廂房,正房。由前房、廂房、正房圍成正方形四合天井,用以排水和採光,天井鋪石板。建築取懸山式,適於通風防潮。宅房為兩層,單簷懸山頂,屋面蓋小青瓦。前房通面闊五間16.4米,進深二進7.8米;明間為過廳,面闊3.28米;次間、梢間面闊各3.28米.東西廂房通面闊各三間15.2米,一進3.85米.正房通面闊五間16.4米,進深二進8.5米,分明間、次間和梢間,明間東側有一過道,寬1米餘。前房、廂房、正房內合四周,有走廊相通,寬1.12米。

文昌閣

貴州省六盤水鐘山區

文昌閣

文昌閣俗稱觀音閣。位於老城北端一小石山上,坐北朝南,略偏西。始建確切年代待考,至遲在清嘉慶初年。文昌閣為一處古寺廟建築群總稱,包括山門、魁星樓、文昌宮、韋馱亭、文昌閣、東西配殿等。東西寬48米,南北長60米,佔地面積2900平方米。

東嶽殿

東嶽殿位於老城東之城隍廟內,坐東北向西南。始建年代待考。從現存樑架結構看,未發現拆換情況,可見建後未作過大改修。城隍廟為水城較早寺廟之一,現已部分拆毀。東嶽殿系廟內保存較完整之古建築。為磚木結構,主要構架全以優質絲梨木做成。九架檀,通面闊三間13.83米,進深7.86米,坐落在2.8米高月臺上,兩層單簷懸山頂;屋面蓋小青瓦,底層和二樓之明間均為一進,次間均為二進;明間為抬梁式,兩山為穿鬥式。佔地面積為108平方米。

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

貴州省六盤水鐘山區

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

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距中心城東30公里,老鷹山鎮石板河村和本橋村。面積1.2平方公里。系貴州為數不多之著名鉛鋅冶煉遺址之一,對省市礦業史及社會發展研究具有重要價值。1989年6月3日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1月9日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硝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

硝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位於中心城西北23公里之三岔河北岸,地處水城發電廠附近,是貴州省繼黔西觀音洞、桐梓巖灰洞後,於1973年夏發現的又一古人類文化遺址,為貴州發現的第二個有人類化石之舊時器時代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